职工薪酬准则讲解.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职工薪酬准则讲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工薪酬准则讲解.ppt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概概 述述一、修订的背景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1.短期薪酬 2.离职后福利 3.辞退福利 4.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三、列报和披露四、衔接规定五、对企业的影响第1页/共70页22011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进行了重大修改,取消了区间法,要求全额确认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动,简化了设定受益计划的列报模式。该修订准则的发布,为我国完善关于职工薪酬的会计准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该主要变化将在后面进行讲解。一、准则一、准则修订的背景修订的背景第2页/共70页3一、准则一、准则修订的背景修订的背景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主要规范了短期职工薪酬和辞退福利的
2、会计处理,实施至今已逾5年,对于规范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加强企业职工薪酬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保护企业职工权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逐渐完善,企业向职工提供福利的形式不断丰富,对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及相关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第3页/共70页4现行准则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相关的应用指南在执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与购买劳务支出的区分、长期辞退计划导致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估计和折现、企业内退职工的工资薪金调整等,需要对准则的相关规定予以补充说明,以提高准则
3、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准则修订的背景第4页/共70页5二是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准则的正文过于原则,只规范了职工薪酬的定义,确认、计量和披露的基本原则,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或者不明确,或者比较分散,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充实和完善准则。三是关于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规范尚不完整,导致会计实务中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等都有所不一致,这客观上亟需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企业职工薪酬制度的发展,完善职工薪酬准则。一、准则修订的背景第5页/共70页1、职工薪酬 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报酬或补偿。包括短期薪
4、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2、职工 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也属于职工的范畴,包括通过企业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用工合同而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人员。6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第6页/共70页(一)短期薪酬1、概念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十二个月内二个月内需要全
5、部予以支付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2、范围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7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第7页/共70页3、核算要求(1)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但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如在建工程应承担的)。(2)职工福利费,据实列支,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职工福利费为非货币性福利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3)计
6、提的“五险一金”、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等 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规定的计提基础和计 提比例计算确定相应的职工薪酬金额,并确认相应负债,计入当 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8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8页/共70页94、短期带薪缺勤(1)概念 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即企业对各种原因产生的缺勤进行补偿,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带薪缺勤分为累积带薪缺勤和非累积带薪缺勤。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勤权利可以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利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非累积带薪缺勤,是指带薪缺
7、勤权利不能结转下期的带薪缺勤,即如果当期权利没有行使完,就予以取消,并且职工在离开企业时对未使用的权利无权获得现金支付。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9页/共70页4、短期带薪缺勤(2)非累积带薪缺勤会计处理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因此,职工休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病假期间的工资通常属于非累积带薪缺勤。由于职工提供服务本身不能增加其能够享受的福利金额,企业应当在职工实际发生缺勤时确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相关的职工薪酬,即确认负债和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8、实务中,我国企业一般是在缺勤期间计提应付工资时一并处理。10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10页/共70页4、短期带薪缺勤(3)累积带薪缺勤的会计处理 当职工提供了服务从而增加了其享有的未来带薪缺勤的权利时,企业就产生了一项义务,应当予以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带薪缺勤计划予以支付。有些累积带薪缺勤在职工离开企业时,对未行使的权利有权获得现金支付。如果职工在离开企业时能够获得现金支付,企业就应当确认必须支付的、职工全部累积未使用权利的金额。如果职工在离开企业时不能获得现金支付,则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因累积未使用权利而导致的预期支付的追加金额,作为累积带薪缺勤
9、费用进行预计。11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11页/共70页4、短期带薪缺勤(4)累积带薪缺勤会计处理的案例【例1】乙公司共有1000名职工,从2014年1月1日起,该公司实行累积带薪缺勤制度。该制度规定,每个职工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带薪年休,未使用的年休只能向后结转一个年度,且超过一年未使用作废;职工年休首先使用当年可享受的权利,不足部分再从上年结转的年休中扣除;职工离开公司时,对未使用的累积带薪休假无权获得现金支付。2014年12月31日,每个职工当年平均未使用带薪年休为2天,预计2015年有950名职工将享受不超过5天的年休,剩余50名职工每人将
10、平均享受6.5天,假定这50人全部为管理人员,该公司平均每名职工每个工作日工资为500元。12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12页/共70页134、短期带薪缺勤(4)累积带薪缺勤会计处理的案例【例1】根据上述资料,乙公司职工2014年已休带薪年休的,由于在休假期间照发工资,因此相应的薪酬已经计入公司每月确认的薪酬金额中(同非累积带薪缺勤处理)。与此同时,公司还需要预计职工2014年享有但未使用、预期将在下一年度使用的累积带薪缺勤,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者相关生产成本。在本例中,乙公司在2014年12月31日预计由于职工累积未使用的带薪年休假权利而导致预期将支付的
11、工资负债即 50*1.5天=75天 的年休假工资金额为500元*75天=37500元,并作如下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 375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累积带薪缺勤 37500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13页/共70页5、短期利润分享计划(1)概念和内容 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2)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属于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视为义务金额能够可靠估计:在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前企业已确定
12、应支付的薪酬金额。该短期利润分享计划的正式条款中包括确定薪酬金额的方式。过去的惯例为企业确定推定义务金额提供了明显证据。14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短期薪酬短期薪酬第14页/共70页(二)离职后福利 1、概念和内容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企业应当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15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15页/共70页2、设定
13、提存计划(1)概念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实务中,该计划的常见形式是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2)会计核算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根据设定提存计划计算的应缴存金额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根据设定提存计划,预期不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结束后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缴存金额的,企业应当参照准则规定的折现率,将全部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可参见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核算方法-见后)。16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4、-离职后福利离职后福利 第16页/共70页2、设定提存计划(3)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案例【例2】甲企业为员工设立了一项补充养老福利计划补充养老福利计划(企业年金):每月该企业按照每个正式员工工资的5%向独立于甲企业的年金基金缴存企业年金,年金基金将其计入该员工个人账户并负责资金的运作。该员工退休时可以一次性获得其个人账户的累积额,包括公司历年来的缴存额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公司历年来的缴存额以及相应的投资收益。公司除了按照约定向年金基金缴存之外不再负有其他义务,既不享有缴存资金产生的收益,也不承担投资风险。因此,该福利计划为设定提存计设定提存计划划。2X15年X月,按照计划安排,该企业向年金基金
15、缴存的金额为1000万。账务处理如下:发生时:借: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10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0月末结转: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 1000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1000000017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17页/共70页3、设定受益计划(1)概念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实务中,典型的“设定受益计划”包括:企业为退休人员支付的有明确标准的统筹外统筹外养老金、生活补贴、取暖费、医疗保险缴费、丧葬费抚恤金等。企业为离休干部、建国前老工人报销的医疗费以及支付的活动经费等。企业为
16、去世员工遗属支付的生活费等。18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18页/共70页成员评估时点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养老金金额行业统筹养老金与社会统筹养老金的差额,根据各公司所在地政策及离退休人员级别,金额有所不同;支付方式每月固定发放,终身支付至去世福利补贴金额护理休养费公用经费取暖降温费水电费补贴过节费劳模津贴交通费体检费电话费离休干部津贴补贴书报费误餐费旅游费独生子女费支付方式按年或月固定支付、发放,终身支付企业负担的统筹外医疗费用报销金额各分公司依据当地政策按照比例为离退休人员报销支付方式实报实销统筹外的丧葬费补贴及一次性抚恤金金额各分公司支付标准及金额各有不同支付方式死亡时一次性支
17、付19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19页/共70页203、设定受益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步骤一: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当期服务成本。1)根据预预期期累累计计福福利利单单位位法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精算算假假设设对有关人人口口统统计计变变量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财务务变变量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做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2)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
18、匹配的国国债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确定定折折现现率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为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0页/共70页3、设定受益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一步 3)预期累计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福利单位法,是指每一服务期间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并且对每一单位单独计量,所有单位累计形成最终义务。该法要求企业将福利归属于当期(以确定当期服务成本)和当期及以前期间(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的现值)。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离职后福利的义务发生的期间。这一义务随着职工提供服务以换取企业在未来报告期间支付
19、的离职后福利而产生。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有时也被称为“按服务比例的应计福利法”或“福利/服务年数法”。义务的计量义务的计量应反映职工离开服务的预计日期预计日期,且应当使用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折为现值,不能按照非折现金额计量义务。21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1页/共70页3、设定受益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一步 4)精算假设的主要因素福利增长率的假设,可以参考福利政策规定、过去的实际增长经验或所在的经济环境的展望。精算假设的决定权在企业。死亡率/生命表最新、也最相关的参考是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2005年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养老金业务该生命
20、表下,男、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0、84岁。该生命表的平均寿命较一般国民的平均寿命长。根据不同产业特性,可对该生命表的死亡率加以调整。22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2页/共70页233、设定受益计划(2)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一步 5 5)精算假设)精算假设-折现率折现率新准则规定,折现率的决定必须参考财报日当天,与福利计划期限(久期)和币种匹配的高质量公司债的市场收益率;如果没有成熟的公司债市场,则应参考相应的国债的市场收益率。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3页/共70页243、设定受益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一步6)设定受益计划的案例【例3】甲
21、公司在2014年1月1日设立了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并于当日开始实施。该设定受益计划规定:1.甲公司向所有员工提供统筹外补充退休金,这些职工在退休后每年可以额外获得12万元退休金补贴,直至去世。2.职工获得该额外退休金基于自该计划开始日起为公司提供服务,而且应当自该设定受益计划开始日一直为公司服务至退休。为简化起见,假定符合计划的职工为100人,当前平均年龄为40岁,退休年龄为60岁,还可以为公司服务20年。假定在退休前无人离职,退休后平均剩余寿命为15年。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并且假定不考虑未来通货膨胀影响等其他因素。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4页/共70页253、设定受益计
22、划(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一步 6)设定受益计划的案例【续例3】先计算设定受益计划及其现值,见下表。退休后第1年退休后第2年退休后第3年退休后第14年退休后第15年(1)当年支付12001200120012001200(2)折现率10%10%10%10%10%(3)复利现值系数0.90910.82640.75130.26330.2394(4)退休时点现值=(1)*(3)1091992902316287(5)退休时点现值合计9127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5页/共70页26服务年份服务第1年服务第2年服务第19年服务第20年福利归属于以前年度0456.35821
23、4.38670.65福利归属于当年465.35=9127/20465.35465.35465.35当前和以前年度465.35912.78670.659127期初义务074.626788.687882.41利率为10%的利息07.46=74.6210%678.87788.24当期服务成本74.62=465.35/(1+10%)1982.08=456.35/(1+10%)18414.86=456.35/(1+10%)456.35期末义务74.62164.16=874.62+7.46+82.087882.4191273、设定受益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一步 6)设定受益计划的案例
24、【续例3】计算职工服务期间每期服务成本,见下表。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6页/共70页【续例3】本例中,假设退休后累计福利在退休时点的折现额约为9127万元,则该公司员工为公司服务的20年中每年所赚取的当期福利为这一金额的1/20即456.35万元。当期服务成本即为归属于当年福利的现值。因此,在2014年,当期服务成本为456.35/1.119万元。其他各年以此类推。2014年末,该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当期服务成本)74.62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2同理,第2年末的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当期服务成本)82.
25、08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82.08借:财务费用 7.46 贷:应付职工薪酬设定受益计划义务 7.46以后服务第3年至第20年,以此类推。27二、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离职后福利 第27页/共70页283、设定受益计划(2)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处理:四步法之第二步步骤二: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工 薪酬 准则 讲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