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理论基础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强理论基础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理论基础学习.pptx(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内容应力变形材料特征值许用应力截面特征值截面中的应力计算第1页/共71页应 力应力的概念 受力物体截面上内力的集度,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力,在强度理论中称为应力。其前提是存在一个均匀的应力分布。单位:N/mm2或KN/cm2或Pa 关系:1 KN/cm2 =10 N/mm2 1 Pa=1N/m2第2页/共71页 物体由于外因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以抵抗这种外因的作用,并力图使物体从变形后的位置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应力会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长,对于某一种材料,应力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
2、坏,这一应力的极限值即为材料的极限应力。第3页/共71页正应力 当一个作用力垂直作用到横截面积上时,则在此面积上产生正应力,用 表示:正应力由拉伸载荷、压缩载荷和弯曲载荷所产生。第4页/共71页剪切应力 当一个作用力平行作用到横截面积上时,则在此面积中产生剪切应力,用 表示:剪切受力特点:作用在构件两侧面上的外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很近。变形特点:位于两力之间的截面发生相对错动。第5页/共71页第6页/共71页Q 受剪面的剪力受剪面的剪力AS 受剪面的面积受剪面的面积 螺栓在两侧面上分别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的两组分布力系的作用下,会沿截面m-m发生剪切变形。截面m-
3、m,称为受剪面。假设受剪面上各点处的剪应力相等,名义剪应力为:第7页/共71页焊缝剪切力计算 有效截面 截面切应力焊脚长度焊缝计算长度第8页/共71页正应力在截面上的分布拉伸载荷第9页/共71页压缩载荷第10页/共71页弯曲载荷第11页/共71页扭转载荷 在构件受到扭转载荷作用下,圆筒沿轴线及周线的长度都没有变化。这表明:当薄壁圆筒扭转时,其横截面和包含轴线的纵向截面上都没有正应力,横截面上只有切于截面的剪应力,发生剪切应变。第12页/共71页剪应力在截面上的分布矩形梁的截面 工字梁的截面 第13页/共71页剪切力和弯矩同时存在时的应力分布第14页/共71页变 形定义 变形是物体内部承受载荷,
4、从而迫使它的外形发生改变的可见的标志。应变 物体受力产生变形时,体内各点处变形程度一般并不相同,用以描述一点处变形的程度的力学量是该点的应变。在拉伸载荷情况下,产生“伸长”变形;在压缩载荷情况下,产生“镦粗”变形;在承受弯曲载荷情况时,同时出现这两种变形,是以挠曲形式出现的。第15页/共71页应变()Lo 原始长度 mm LL-Lo长度差 mm L 一定载荷情况下的最终长度 mm第16页/共71页 在承受拉伸载荷时,构件中首先出现弹性伸长,卸载时,构件就回复到原先的长度,这种可恢复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这一阶段称为弹性变形阶段,符合虎克定律(Hookes law):当继续提高作用力F时,会出现塑
5、性伸长,当再进一步增高作用力时,就会产生颈缩现象,直至导致构件的断裂,在这一阶段的变形不能恢复,称为塑性变形。第17页/共71页延伸率 描述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之一,延伸率即试样拉伸断裂后标距段的总变形L与原标距长度L之比的百分数:延伸率能够在数值上准确地反映材料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在焊接成形中特别重要。工程上常将5%的材料称为塑性材料,如常温静载的低碳钢、铝、铜等;而把5%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如常温静载下的铸铁、玻璃、陶瓷等。第18页/共71页断面收缩率 描述材料塑性性能的指标之一,断面收缩率即试样拉伸断裂后断面横截面的变化量A与原断面横截面A0之比的百分数:结构钢S235(St37)的延伸率至
6、少为25,断面收缩率至少为55,此值是在直径为do、标距长度为Lo=5do圆形拉伸试样上测出(根据EN10002-1)。拉断前的横截面面积拉断后的横截面面积第19页/共71页剪切应变 剪切应力引起的变形,产生剪应变,用 表示。剪切应力互等定理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截面上,剪切应力是成对出现的,大小相等,方向则共同指向或背离其交线。第20页/共71页材料特征值材料特征值包括以下指标:弹性性能指标、强度性能指标、硬度性能指标、塑性指标、断裂韧度指标、疲劳性能指标、电性能指标等。强度性能指标:强度极限,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扭强度,抗剪强度,屈服点,屈服强度,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等。ISO 23
7、718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术语(GB/T 10623)对金属材料各种力学性能指标进行规定: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硬度第21页/共71页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性能,称为材料的力学性能(或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是结构零部件的设计和选材时的主要依据。力学性能主要有:弹性、塑性、刚度、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等。根据相关试验标准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可得到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也就是材料的特征值。第22页/共71页应力应变图 为了获得材料的一些特性数值,可对材料进行试验测定。按照相关试验标准(ISO 6892-1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制作标准试
8、样(ISO 377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试样)进行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测试,标准试件可以分为圆形截面试件和矩形截面试件两种。第23页/共71页 下图中,纵座标表示应力,横座标表示应变,图中曲线表示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每个对应关系。屈服强度:ReH(EN10025),fy(DIN18800-1)抗拉强度:Rm(EN10025),fu(DIN18800-1)第24页/共71页 弹性变形时,卸载后的试棒又恢复到原始长度,也就是弹性伸长在卸载后完全消失。在未超过屈服极限的范围中,主要出现的是弹性应变。塑性变形时,卸载后的试棒保持残余伸长,也就是,塑性伸长在卸载后不消失。在超过屈服极限的范围中,主要出现塑性应变。应
9、力应变图中重要的参数点有:a)上屈服极限ReH b)抗拉强度Rm第25页/共71页a)上屈服极限ReH 上屈服极限ReH是应力应变图中曲线第一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材料达到屈服极限时,应力几乎保持不变,而应变明显地增加。例如:S235(St37)钢上屈服极限ReH为235N/mm2或表示为23.5KN/cm2。第26页/共71页b)抗拉强度Rm 材料在拉伸断裂前所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应与在拉伸试验中能够求得的最高计算应力等同起来。Max F在材料学中相当于最高拉力Fm的概念,A0相当于初始横截面积S0。例如:S235(St37)的抗拉强度Rm值为360N/mm2或36
10、KN/cm2。第27页/共71页屈强比 钢的屈强比是在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之比值,把屈强比表征材料均匀变形的能力,由塑性变形至最后断裂过程的形变容量。在船舶、桥梁、容器、管线、建筑等工程结构设计中,都很重视钢的屈强比这一参数,而且在相应规范中都限定屈强比在某个范围。例如:S235(St37)屈服比为:S355(St52)屈强比为: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的屈强比为0.65-0.75,合金结构钢的屈强比为0.84-0.86。第28页/共71页 屈强比低表示材料的塑性较好;屈强比高表示材料抗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塑性变形。屈强比小时,说明屈服强度小或抗拉强度大,那么在材料发生
11、屈服后,到材料发生破坏,有较长的一段延时性,可以及早发现构件变形而作出安全预警和修复准备,故其可靠性高。反之,屈强比大时,材料在屈服前工作时间长,则材料利用率高。第29页/共71页屈强比在工程中应用分析 结构件失效方式分为弹性失效和断裂失效两种情况,对于构件失效形式为弹性失效时关心屈服强度,而对于构件为断裂失效时则关心抗拉强度。以断裂失效评判的金属结构设计时,从可靠性角度分析,钢材在达到屈服点后不会马上失去承载能力,还可以继续承受一定的载荷,达到抗拉强度后断裂才算真正的破坏。屈服点到抗拉极限这个范围是安全储备,相差越大表示安全储备越大,就越可靠。利用预警时间对结构进行维修和补救,这时候就要选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基础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