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防护学习.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火灾防护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防护学习.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火灾时的发烟量与可燃物的物理化学特性、燃烧状态、供气充足程度有关。部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产生烟量如表7-12。材料名称800400300杉木3.62.10.4普通胶合板4.01.60.4难燃胶合板3.42.00.6硬质纤维板1.42.10.6锯木屑板2.82.00.4E.B.P(树脂)6.24.1聚氯乙烯4.010.4聚苯乙烯12.610.0尿基烷(人造橡胶一种)14.64.0部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燃烧产生的烟量(m3/g)(日本)表7-10第1页/共30页高温高热全面燃烧使用性质不同,可燃物量也不一样。地下百货商场,可燃物量为25100kgm2;地下铁道车站及隧道内可燃物量一般低于50 kgm2
2、;在地下建筑封闭空间内,一旦发生火灾,大量可燃物燃烧,室内温度升高很快,较早地出现“全面燃烧”现象;伴随室内瞬时全面燃烧,巨大能量释放,温度随时间迅速上升,如表7-13;时间(min)51015306090120180240360温度()5566597188219259861029109011331193火灾标准时间温度曲线值 表7-13第2页/共30页火灾房间空气体积急剧膨胀,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迅速提高;我国地下建筑先后发生过几十次火灾,都出现过高温现象。一切可燃物产生的热量,几乎全聚集在地下建筑物内;人体对高温的耐受时间如表7-14。时间少于5min5min30mi
3、n2h48h2772h温度()150140100658046653541 掩蔽人员对高温的耐受时间 表7-14第3页/共30页安全疏散困难有些地下建筑内的各种可燃物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气和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不仅严重遮挡视线,使能见度大大降低,还会使人中毒窒息,危害极大。当空气中含氧量下降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1014时,人就会四肢无力,产生判断失误;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610时,人就会昏倒。第4页/共30页常见的可燃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如表7-5。可燃物名称有毒气体木材CO2、CO羊毛CO2、CO、H2S、NH3、氯化氢棉花、人造纤
4、维CO2、CO聚四氯乙烯(特氟陶)CO2、CO聚苯乙烯苯、甲苯聚氟乙烯氢化氧、CO2、CO尼龙乙醛氨、CO2、CO酚树脂氨、氰化物、CO三聚氰胺醛树脂氨、氰化物、CO环氧树脂丙酮、CO2、CO可燃烧物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 表7-15第5页/共30页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室内由于正常的照明电源切断,变得一片漆黑。如地下工程内不装设事故照明和紧急疏散标志指示灯,人员根本无法逃离火场;地面建筑即使是月夜地面照度也有0.21x,地下建筑内无任何自然光源,加上浓烟滚滚,使疏散极为困难。第6页/共30页火灾时的烟,是指物质热分解生成物,即游离碳素粒子,液体微粒(一般粒径在0.0110um),它们和同时产生的
5、气体共同在空气中浮游、扩散。烟气浓度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质量浓度法、粒子浓度法和透光率法;在进行人员快速疏散规划设计时,大多由烟的光透过量中求得光学浓度来表示烟的浓度,一般用减光系数CS(m-1)表示;第7页/共30页若在烟气中的光强度为I,可用下式表示减光系数、光的强度光源与受光点距离之间的关系。式中:IO无烟时的光强度;I 有烟时的光强度;L 光源与受光点的距离(m);CS减光系数(lm)。(79)(710)第8页/共30页 烟的浓度即减光系数CS与能见距离D(m)之间成反比例关系。通常人员能否从地下建筑内疏散,决定于三个极限值:疏散视距的极限值当熟悉情况时,其疏散视距的界限为5m,疏散界限
6、烟浓度CS为0.20.4(平均0.3m-1);对建筑物情况不熟悉时,其疏散视距的界限为30m。人能承受浓烟度的极限值疏散界限烟气浓度CS为0.070.13(平均0.1m-1)。第9页/共30页在疏散视距内,人能承受烟浓度下,人员疏散视觉光强度最低限制。温度升高快,对人体危害大。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热量不易散失,爆燃(F.O)出现快,室内温度可达到800以上;疏散距离长,路径复杂。有的地下街或地下铁道的车站长达数百米或数千米,日本青函隧道、英法海峡隧道长达50km以上。第10页/共30页 扑救困难、危害大探测火情困难。地下建筑火灾发生后,只见浓烟从出口冒出,无法确切知道火灾究竟发生在哪一个部位;
7、接近火场困难。对于一般没有完善的排烟设施的地下工程,消防人员进人口,同时也是烟、热排出口,高温、浓烟、毒气使消防人员无法接近火场;通讯指挥困难。地下火场灾情只能靠人传递信息,速度慢、差错多;缺少地下工程报警消防专门器材。第11页/共30页二地铁工程火灾的防护对策 严格执行地下工程防火规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规划布局合理。地下建筑与城市地下总体布局规划相结合,增强城市总体防灾、抗灾功能;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建筑物结构材料应选择钢筋混凝土,而且钢筋的保护层应满足地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厚度;合理选择装修材料。地下工程的装饰材料应选择不燃、难燃材料和阻燃处理的材料;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火灾 防护 学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