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 最全.pptx
《药物性肝损伤 最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性肝损伤 最全.pptx(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本身及/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ALTALT或DBILDBIL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 2倍以上;ASTAST、ALPALP和TBILTBIL同时升高且其中至少有一项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 2倍以上。定 义第1页/共50页流 行 病 学国外报道药物性肝损伤:1、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2、占成人肝病的10%。3、占暴发性肝衰竭的10 25。第2页/共50页病 因上市应用的1100种以上的药物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的药物有抗结核药物、抗生素、激素及相关药物、抗肿瘤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以及中草药。由中
2、草药引起的肝损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占所有药物性肝损伤的2030。第3页/共50页发 病 机 制 1、药物本身及其毒性代谢产物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2、药物代谢产物改变肝细胞蛋白质形成新抗原,启动机体细胞或/和体液免疫,引起免疫介导肝损伤。3、不同年龄、性别、妊娠、营养状态以及遗传因素使机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4、长期饮酒以及肝内外疾病的存在是增加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的危险因素。第4页/共50页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与肝损伤有关的蛋白,寻找用于肝损伤诊断和防治的生物标志物第5页/共50页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应用于现有已知的几乎各种类型的肝损伤机制的研究中。从查阅到的文献的数量来看,
3、目前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的应用以 DILI 为主,其次为 CCl4肝损伤。第6页/共50页概述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的新研究领域,主要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建立完整的蛋白质文库,其学术理念和技术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如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疾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验证研究等。第7页/共50页蛋白质组学在药源性肝损伤研究中的应用实例:Van Swelm 等将对乙酰氨基酚(PAPA)以0 350 mg/kg ip小鼠,收集给药 24 h 内尿液,采集 24 h 时血样.PAPA 剂量达到 275 mg/kg及其以上时,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升
4、高(P 0.000 1),肝小叶中心坏死;第8页/共50页进一步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采集的尿液进行分析后发现,PAPA 引起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碳酸酐酶(CA3)和钙调蛋白(CaM)3 种新型蛋白表达的显著升高,表明尿SOD1,CA3,CaM 可作为 PAPA 致 DILI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第9页/共50页实例2Wang 等将小鼠灌胃给药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isoline,通过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和病理切片观察isoline 的急性肝损伤,抽提肝组织蛋白做 双向凝胶电泳(2-DE)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进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 鉴定,第10页
5、/共50页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isoline 110 mg/kg引起了小鼠血清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升高和肝组织病理性损伤,表明 isoline引起了 DILI;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小鼠肝组织样品分析后发现并鉴定了 13 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并证实其中有 9 个蛋白参与了 isoline 致小鼠DILI 的氧化应激性损伤过程或肝细胞内能量代谢过程。第11页/共50页研究现状及策略1.广度与深度:研究标本多集中在血清,肝脏标本;各种标志物描述性展示应一步通过对其他组织(或尿、胆汁、线粒体等)蛋白质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拓宽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应用的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6、考察多个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关联,从而增强蛋白质组学在肝损伤本质研究中应用的深度。第12页/共50页2.加强蛋白质组学在药物保肝本质研究中的应用力度目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质的研究中已有应用,如薯蓣皂苷对 CCl4大鼠肝损伤保护机制;五味子乙素保肝本质探讨等。第13页/共50页下阶段应加强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药物保肝本质研究中的应用力度。可以先从当前公认的保肝药物着手,探讨其蛋白质组机制;在此基础上,开展不为人熟知的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机制,最终全面揭示保肝药物的蛋白质组本质,从而为保肝药物的科学应用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科学依据。第14页/共50页中毒性肝损伤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有可预见
7、性 不可预见性呈剂量依赖 无明显剂量相关性动物实验可以复制 动物实验不可以复制发生率高 发生率低病程长 病程短第15页/共50页药物性肝损伤的机制第16页/共50页DILI发生的一般机制1.药物自身性质(毒性)2.个体的易感性-根据药物的初始损害分类,一般分为固有肝毒性和异质肝毒,后者再分为过敏性肝毒性和非过敏肝毒性。第17页/共50页三步损伤模型2009年,Russmann等提出1.初始损伤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抑制线粒体和(或)特定的免疫反应;2.初始损伤可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andrial perability transition,MPT)的发生;3.MPT依赖于ATP的
8、获得性导致细胞坏死或凋亡.第18页/共50页1.细胞毒性的初始机制包括:直接细胞应激,直接线粒体损伤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氧化应激,谷胱甘肽耗竭,介导特异性免疫反应,等等)不同的肝毒性通常与它们损伤的初始机制的具体模式相关。一个简单的药物可能有几个初始的损伤机制。第19页/共50页这些初始的特异损伤机制作为/上游事件(upstream event),接下来,他们会导致由先天免疫系统参与的非特异的/下游事件(downstream event),这样平衡了促炎和抗炎反应,决定了进一步恶化或者恢复的进程.第20页/共50页2.直接线粒体抑制和死亡受体介导的途径影响MPTMPT的发生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通
9、过严重细胞应激造成的直接途径(内在路径)二是通过死亡受体放大通路间接引起的,即轻度细胞应激和(或)特定的免疫反应引起的(外在路径)第21页/共50页在内在路径中,严重的细胞应激激活内质网通路,溶酶体通透性增加,随后激活Bcl一2家族中促凋亡(如Bax,Bak,Bad)和抗凋亡(如Bcl-2蛋白),然后激活MPT.第22页/共50页在外在路径中,初始的轻度损伤可能被放大,轻度的应激和(或)其他因素可以调节先天免疫系统,结果,敏感的肝细胞变得更容易受到TNF-和IFN-的影响.像这样的内在途径导致MPT,它起着关键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步骤,同时介导内在以及外在途径的细胞死亡第23页/共50页3.细胞
10、凋亡和细胞坏死MPT允许大量涌入的质子通过线粒体内膜,终止线粒体ATP的合成.MPT导致的线粒体ATP耗竭会引起线粒体基质扩张和外膜通透性增加,以及从内膜中释放细胞色素C和其他促凋亡线粒体蛋白质进入细胞质。第24页/共50页线粒体决定着肝细胞的生死:线粒体是初始直接毒性的靶点,MPT在外在和内在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提供大部分细胞的ATP供应,维持着细胞内氧和氮自由基.线粒体损伤的程度,最后决定肝细胞凋亡或坏死.第25页/共50页三步损伤模式的优点该模型限定了DILI的主要机制,包括初始损伤的3种方式和3个连续主要步骤导致细胞死亡的纵轴;能够合理解释药物肝损的一些现象(频繁轻损爆发坏死,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性肝损伤 最全 药物性 损伤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