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功能区划分及限制排污总量制订.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功能区划分及限制排污总量制订.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二)F限制排污总量制订 1 为什么要进行污染物限排总量制订 2 制订限排总量的技术路线 3 水质水量调查分析与计算 4 入河排污口概化 5 水质目标浓度的确定 6 水质水量数学模型选择 7 计算模型参数确定 8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 9 污染物限排总量及削减量确定10 纳污能力等诸量合理性分析11 计算实例第1页/共45页 (一)水功能区划分(一)水功能区划分的意义的意义江苏河网密布,河流、湖泊众多。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治水活动,水资源的供给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近年来江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特别是污废水排放量急剧增加,而其治理的力度跟不上污染的速度,导致江河湖库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污染事故和省际间、地区间水污染纠纷时有发生,水危机已经成为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保障江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履行省政府和水利部“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水利部门开展水功能区划分工作十分必要。同时,水功能区划分工作也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也是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的依据。一、水功能区划分第2页/共45页一、水功能区划分 2000年1月21日,水利部以“水规计200028号”文,批复了水利部直属机构水规总院编制的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任务
3、书;2000年2月22日,水利部下发“水资源200058号”文,向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计划单列市水利局下达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江苏省水利厅在1999年9月26日提前安排编制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并以关于编制的通知(苏水文19999号)要求各市开展此项工作,同年12月15日省水利厅批准成立了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00年7月30日,江苏省水利厅发出关于下发江苏省水资源保护规划任务书的通知(苏水计2000133号)。(二)(二)(二)(二)水功能区划分的由来水功能区划分的由来第3页/共45页(三)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三)水功能区
4、划分的原则可持续利用原则;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前瞻性原则;水质、水量并重,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原则;便于管理、实用可行原则;不低于现状水质和不同功能兼顾原则;允许点源排污口附近存在混合区原则;判别水体现状是否满足功能区划水质要求,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利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原则。一、水功能区划分第4页/共45页(四)水功能区划体系四)水功能区划体系v水功能区 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v水功能区划分(简称水功能区划)
5、按各类水功能区的指标(如水质目标、水功能区长度(面积)等),把某一水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单元的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础性工作。v主导功能 在某一水域多种功能并存的情况下,按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现状及社会经济需求,既考虑各功能对水量要求的大小,又兼顾各功能对水质要求的高低,经功能重要性排序而拟定的首位功能即为该区的主导功能。v水功能区命名 一级功能区:河名+地名+功能类型名,如“长江 皖苏 缓冲区”。二级功能区:河名+地名+第一主导功能+第二主导功能,如秦淮河 溧水 农业、渔业用水区。概概念念一、水功能区划分第5页/共45页 (四)水功能区划体系(四)水功能区划体系按照全国水功
6、能区划技术大纲要求,水功能区 划分为一级功能区和二级功能区。一级水功能区划是从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从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划分工作以流域机构为主,地方水利部门配合完成。二级水功能区划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由地方水利部门完成,有关流域机构负责指导、协调工作(我省规定三级水功能区划,由地级市水利部门负责完成)。一级水功能区的划分对二级水功能区划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水质目标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具体确定。水功能区划的分级分类系统及水质目标一、水功能区划分第6页/共45页(四)水功能区划体(四)水功能区划体系系
7、v一级区划定义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主要是干流和主要支流的源头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水域、特大型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和输水干线。如长江镇江调水水源保护区。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如长江江浦保留区。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以及在保护区与开发利用区相接时,为满足保护区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如长江皖苏缓冲区(左岸)。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渔业和游乐等多种需求的水域。该区内的具体开发活动必须按二级区划确定的具体功能分区执行。如滁河六合工业用水区。6168921094 1315
8、个水功能区(全省)一、水功能区划分第7页/共45页(四)水功能区划体系(四)水功能区划体系v 二级区划定义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满足县及县以上城镇、重要乡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该水域内包括现有或规划中己确定设立的城市生活用水集中取水口满足城镇工业用水需要而划定的水域。该水域包括现有或规划中己确定设立的工业用水集中取水口,并且要求达到一定的取水规模 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的水域。该水域包括现有或规划中己确定设立的农业用水集中取水口,并且达到一定的取水规模具有鱼、虾、蟹、贝类产卵场和养殖场的水域满足景观、疗养、渡假和娱乐需要为目的的水域为使水质要求有差
9、异的相邻功能区顺利衔接而划定的区域指接纳生活、生产污废水比较集中,规划期内不易治理,但又必须控制的排污水域 160326309103 9760 39 一、水功能区划分第8页/共45页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一级区划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区()渔业用水区()过渡区(按出流要求)排污控制区(不设标准)二级区划(四)水功能区划体系(四)水功能区划体系 一、水功能区划分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一级区划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区渔业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二级区划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一级区划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
10、区渔业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二级区划第9页/共45页一级区划收集资料自然状况经济社会状况综合利用规划用水现状及需求划分功能区(四类)区划依据区划原则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一级区划成果资料分析评价收集资料当地自然状况当地经济社会状况水污染纠纷入河湖排污口状况水质状况用水现状及需求区划依据区划原则划分功能区(七类)征求有关部门意见二级区划成果资料分析评价二级区划一、水功能区划分(五)水功能区划程序框图第10页/共45页(六)水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和步骤(六)水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和步骤 在收集有关经济社会现状和社会发展规划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包括水资源供需情况、水质现状和污(废)水排放情
11、况。依据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的要求,先进行一级区划,再进行二级区划。(1)划分一级区划F排序法:按照划区条件先划定保护区和缓冲区。然后,以流域(如滁河流域)为片区,以县城或乡镇以上区域为单位,根据其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一般选取34项,如工农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用水量)分别排序,并累计计算其所占片区的百分比;进而根据当地开发利用需求和可能,确定一个综合百分比作为限额值,该值越大反映开发利用程度越大,但要考虑今后发展余地,故一般取60%左右;进而将任一单项指标在其限额以上(小于该限额的百分比)的县城或乡镇所在的河段,即用水量较为集中或用水量较大的水域划定为开发利用区,其余的水域划定为保留
12、区。举例,请见表1-1F定义法:根据不同功能区的定义和意义直接划定水功能区。一、水功能区划分第11页/共45页 一、水功能划分(六)水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和步骤第12页/共45页 一、水功能划分(六)水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和步骤 根据上述水功能区一级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在保护区和缓冲区划定后;通过表1-1实例可以看出,汉江流域所涉江段的15个城市中,有13个城市在其三项指标排序中有一项以上指标达到60%及以上(见表1-1中的红体字),故列为开发利用区,其余2个城市即安康、宜城无一项指标在60%以内(见表中绿体字),故列为保留区。当然,这是理论计算的结果。在水功能区的最终划分时,还要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
13、划及水资源综合规划等综合考虑,广泛征求意见,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方能实施。(2)划分二级区划它是在一级区划中开发利用区的基础上,根据各类二级水功能区的定义,结合各地工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城镇布局、人口分布以及相关部门的发展规划,按照用水需求与可能,分别划定七类水功能区,即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各类水功能区的实施,同样需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才能实行。(3)划分三级区划在一、二级水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参照二级水功能区的定义及其划分方法进行。第13页/共45页(七)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成果(七)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成果F 江苏省水利厅于2001年编
14、制完成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报告,并分别报经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淮河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经过与江苏省环保厅等多部门多次综合分析,将其与省环保厅先期(1996年订)制订的江苏省地面水水域功能类别划分归并为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该区划于2003年3月已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一、水功能区划分第14页/共45页(七)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成果七)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成果功能区名称个数占百分比()保护区614.6保留区685.2缓冲区926.9饮用水源区16012.2工业用水区32624.8农业用水区30923.6渔业用水区1037.8景观娱乐用水区977.4过渡区604.6排污控制区3
15、92.9合计1315100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数量统计表 一、水功能区划分第15页/共45页32639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统计图第16页/共45页(七)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成果(七)江苏省水功能区划成果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数量分地市统计表市个数占百分数()徐州463.5连云港836.3宿迁896.8淮安352.7盐城947.2扬州685.2泰州755.7南通18013.6南京1128.5镇江1189.0常州1148.7无锡1118.4苏州19014.4合计1315100 一、水功能区划分第17页/共45页11235190江苏省地级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统计图第18页/共45页(八)江
16、苏省水功能区的管(八)江苏省水功能区的管理理 F经政府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 基础,是计算水域纳污能力的单元,是水行政主管部门 依法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水域限制排污总量意 见的依据,具有法律地位。X 水利部水资源2003233号文发布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对水功能区的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共19条)。X 经江苏省政府批准的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同时对江苏省水功能区的管理作了9条具体规定。一、水功能区划分第19页/共45页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F从法律、法规上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国务院明确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职能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县级
17、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划分,监测江河湖库水质,审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F从技术上讲,如果说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制订是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治标的依据,那么,制订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就是其治本的依据,即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F同时,为制定控制断面限制排污总量方案,必须进行包括污染物入河(湖、库)量、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断面污染物削减量及其削减率(简称“五量”)在内的分析和计算。(一)为什么要制订限制排污总量?(一)为什么要制订限制排污总量?,、第20页/共45页(二)
18、制订限制排污总量的技术路线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在水功能区划定的基础上入河排污口概化确定水功能区水质目标选择水质水量模型确定模型各参数计算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控制断面限排总量确定污染物削减量、削减率确定“诸量”合理性分析现状水质水量调查分析第21页/共45页(三)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调查分析与计(三)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调查分析与计算算v由入河排污口进入水功能区的污废水量和污染物量,统称污废水入河量和污染物入河量。入河排污口分布、位置、尺寸、污染物类型污染源名称及所在单位污染源距入河排污口的距离等各水功能区内入河排污口的污废水量和不同污 染物入河量,等等系数法:污染
19、物入河系数 污染物入河量/污废水排放量l浓度法:污染物入河量 =污废水排放量*污染物入河浓度数学模型法:视水功能区水流特点采 用相应的水量水质模型污染物入河量调查污染物入河量计算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22页/共45页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四)入河排污口概化(需要时)污染物一般是沿河岸分多处排放的,很难准确计算每一排污口所排放的污染物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为简化计算,需要将计算河段内的多个入河排污口概化为一个集中排污口(如果只有一个入河排污口自然不必)。一般,将入河排污口概化为中间断面排污(当然,概化在上断面、下断面排污也未尝不可)。第23页/共45页(五)选
20、择水质水量模型(五)选择水质水量模型 一般原则 应根据水域特征,视需要和掌握的资料情况,尽可能选用简单模型。选用模型的一般原则为:污染物均匀混合的小型湖泊、水库,可采用零维水质模型。宽深比不大的中小河流,污染物在较短的河段内,基本能在断面内均匀混合,断面污染物横向变化不大,可采用一维水质模型。对于大型宽浅水域及大型湖泊、水库,宜采用二维水质模型或污染带模型。说明:一般认为,断面上的最小浓度与最大浓度之差不超过5%,即为均匀混合.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24页/共45页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五)选择水质、水量模型(仅介绍几种模型)(1)水质水量基本模型:W=CQ W=CQ 及:W=QW=Q0 0
21、(C Cs s-C-C0 0)+KVC)+KVCs s+qC+qCS S 式中:W-水域纳污能力,t/a;C-污染物浓度,mg/L;Q-断面的入流流量,m3/s。CS-水质浓度目标值,mg/L;K-水质综合降解系数,1/d;V-水体体积,m3;q-旁侧入流流量,m3/s;C0-初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Q0-初始断面的入流量污染物浓度,mg/L;(2)对于污染物均匀混合的小型河段可采用河流零维模型:河道的污染物浓度按(1)式计算:C=(CC=(CP PQ QP P+C+C0 0Q)/(QQ)/(QP P+Q)(1)+Q)(1)式中:C-污染物浓度,mg/L;CP-排放的废污水污染物浓度,
22、mg/L;QP-废污水排放流量,m3/s;Q-初始断面的入流流量,m3/s;其他符号意义同上。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按(2)式计算:W=(Cs-CW=(Cs-C0 0)(Q+Q)(Q+QP P)(2)(2)式中:W-水域纳污能力,kg/s;Cs-水质目标浓度值,m3/s。第25页/共45页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五)选择水质、水量模型(3)对于污染物在横断面上均匀混合的中型河流可用一维模型:1.河段的污染物浓度按式(3)计算:式中:Cx流经距离后的污染物浓度,mg/L;x沿河段的纵向距离,m;u设计流量下河道断面的平均流速,m/s;k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l/s;其余符号意义同前。2.相应的水域纳污
23、能力按式(4)计算:式中:符号意义同前。3.当入河排污口位于计算河段的中部时(即=L/2),水功能区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及其相应的水域纳污能力分别按(5)、(6)式计算:式中:m污染物入河速率,g/s;CX=L水功能区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L计算河段长度,m;其余符号意义同前。(3)(4)(5)(6)第26页/共45页(五)选择水质、水量模型(五)选择水质、水量模型(4)对于)对于一般流态尚不明确的河流可用以下(7)、(8)式计算模型:一维对流迁移方程:C控制断面污染物浓度(mg/l)x排污口下游断面距控制断面距离(m)C0起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u设计流量下河段断面平均流速(m/s
24、)k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s)如果排污口概化为功能区中间断面排污,功能区纳污能力为:W功能区纳污能力(g/s)Q河段设计流量(m3/s)L功能区长度(m)(稳态项 ,扩散项 时)。上式的解为:(7)(8)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27页/共45页 (六)模型参数的确定(六)模型参数的确定 (1)(1)设计流量Q QP P无水文资料时,可采用内插法、水量平衡法、类比法等方法推求设计流量。(2)设计流速上式中:Q断面设计流量;A过水断面面积。无资料时可采用经验公式:上式中:、为系数(可查用相关用表获得)有水文资料时,利用实测资料推算设计频率,常采用维伯尔公式计算其经验频率,即Q QP P 二、限制排
25、污总量制订第28页/共45页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六)模型参数的确定(3)C0、CS的确定 在纳污能力计算时,初始浓度值C0、水质目标值CS是两个重要参数。对于初始浓度值C0,一般根据上一个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值CS来确定,即上一个水功区的水质目标值CS就是下一个功能区的初始浓度值C0。对于水质目标值CS,如果是单一排污口的水功能区,其CS值一般均已确定。而对于有2个及以上排污口的水功能区,其CS值的确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由于各功能区水质目标值CS是以水质类别体现的,而水质类别给定的是污染物浓度范围,因此,在确定CS值时,要考虑功能区的实际水质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采用其水质类别
26、的最高浓度值。第29页/共45页(4)综合降解系数k k是污染物在水体中作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降解时的综合降解系数。可采用实测法用下式计算:(六六)模型参数的确定模型参数的确定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上式中:u断面平均流速;CA上断面污染物浓度;x上下断面间的距离;CB下断面污染物浓度。也可用分析法借用有关资料分析确定k值。(5)水功能区长度L或容积V(蓄量):可通过查录相关资料或者实测获得。第30页/共45页(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v定义定义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系指对确定的水功能区,在满足水域功能、水功能区水质目标值、设计流量(或水量)、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方式等前提下,
27、功能区所能容纳的最大污染物量(ta)。v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水环境质量标准、水体自然背景值、水量、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及水力学特性,以及排污口污染物的排放方式等都会影响水功能区纳污能力。v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水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v计算目的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主要应用于功能区水环境质量控制,是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依据。污染物的排入应该与功能区纳污能力相适应。如果超出纳污能力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进入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量和陆域污染源排放进行控制和削减。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 第31页/共45页(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v分析计算原则分析计算原则
28、对于保护区、保留区 水质目标原则上维持现状水质,纳污能力采用现状污染物入河量。需要改善水质的保护区,应当根据目标控制浓度计算其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及其削减量的意见。对于缓冲区 水质较好、用水矛盾不突出的缓冲区,采用其现状污染物入河量为纳污能力。水质较差或存在用水水质矛盾的缓冲区,要根据水质目标浓度计算其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及其削减量意见。对于开发利用区 其纳污能力根据各二级功能区的设计水文条件和水质目标等参数,选择适合(根据水文特征情况)的水质水量模型进行计算。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32页/共45页(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七)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v设计水文条件 水功能区纳污
29、能力计算的设计水文条件,一般用计算断面的设计水量或水位表示。河流采用设计水量或流量,湖泊、水库采用设计水位或相应设计蓄水量。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一般采用最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水量)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或水量)作为设计流量(或水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设计保证率。如北方地区可选取75保证率的枯水期平均流量作为设计流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区可选取95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湖泊、水库设计水量一般采用近10年最枯月平均水位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及其相应的蓄水量。v污染物控制指标 在纳污能力计算时,根据其水污染的特点,确定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指标。例如,对于有机污染为主的水域,一般
30、确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为污染物控制指标;对于富营养化为主的水域,尚需增加叶绿素a、TP、TN等指标。有了上述条件,便可以运用适合的水质、水量模型进行纳污能力计算了。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33页/共45页(八八)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及削减率确定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及削减率确定原则原则v 控制断面污染物量及其削减量方案的制定是水资源保护规划 的核心,同时也是水功能区管理、水污染控制方案和对策措施制订的依据。v 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入河污染物削减量及削减率的确 定,各地在具体确定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是一致的。v各类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在具体确定时也应分别不同功能区 类别而定
31、。v一般原则如下(如江苏2008年做法)。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34页/共45页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八八)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及削减率确定原则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及削减率确定原则v (1)对于地表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确定:对于饮用水源区和保护区采用纳污能力和现状面源污染物(这两类水功能区已规定实施“零排放”,即认为已无点源排放)入河量中的较小值作为限制排污总量;对于保留区采用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包括点源、面源)入河量中较小值作为限制排污总量;对于其它各类地表水功能区采用纳污能力作为限制排污总量。第35页/共45页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八八)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
32、及削减率确定原则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及削减率确定原则v (2)对于地表水功能区入河污染物削减量确定:根据其定义,特定水域(如水功能区)的现状污染物入河量与其控制断面污染物限制排放总量比较,如果现状污染物入河量超过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其差值即为该功能区入河污染物削减量。即:入河污染物削减量=现状污染物入河量-限制排污总量。v(3)对于地表水功能区入河污染物削减率确定:入河污染物削减率 =(入河污染物削减量/现状污染物入河量)*100%。第36页/共45页(九九)纳污能力等诸量合理性分纳污能力等诸量合理性分析析v 对分析计算得到的水功能区现状污染物入河量、纳污能力、污染物限排总量、面
33、污染物削减量及其污染物削减率(“五量”)要进行合理性分析,以保证其成果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作为水功能区水质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对所在区域内污染源、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入河排污口、入河系数等进行合理性核对;对数学模型的选择、模型参数确定、功能区设计水文条件、功能区现状水质浓度等进行合理性校核;合理性分析要利用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如将计算的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与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将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按比例分配到各入河排污口和相对行政区进行比较分析,以及计算错误等方面的合理性。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 第37页/共45页(十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
34、“五量五量”计算实例计算实例 现有X河E开发利用区包括4个二级水功能区:x河E1饮用水源区、x河E2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x河E3排污控制区和x河E4过渡区,各参数如下表。表2-1中的功能区长度、设计流量、设计流速、C0、Cs 等均已给定。试计算“五量”(其中污染物入河量已给定)。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功能区长度L(km)设计流量QP(m3/s)设计流速uP(m/s)水质目标(mg/l)COD氨氮X河E开发利用区x河E1饮用水源区8.710.10.1120.3x河E2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8.310.50.115.20.44x河E3排污控制区1.510.50.116.30.59x河E4过渡区4
35、10.50.114.80.49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38页/共45页排污口概化为中间排污,则x河E1饮用水源区CODcr纳污能力采用(8)式即:CODcr和氨氮的综合降解系数k计算式分别为:KCOD0.2 1/d ;kNH3-N0.35 1/d ,则各功能区K值见表2-1 =771 t/a同样,可得其氨氮纳污能力为:W=33.9t/a 其他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以此类推。各功能区纳污能力见表2-1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五量”计算实例按题意,本题中功能区长度、设计流量、设计流速、C0、Cs均已给定。第39页/共45页(十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水功能区纳污
36、能力等“五量五量”计算实例计算实例 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功能区长度L(km)设计流量QP(m3/s)设计流速uP(m/s)CODcr氨氮C0(mg/l)Cs(mg/l)K(1/d)W(t/a)C0(mg/l)CS(mg/l)K(1/d)W(t/a)X河E开发利用区x河E1饮用水源区8.710.10.112120.27710.30.30.3533.9x河E2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8.310.50.112150.21787.40.30.440.3588.8x河E3排污控制区1.510.50.115170.2814.10.440.590.3558.0 x河E4过渡区5.510.50.117150.
37、210.90.590.490.357.1表2-1 x河E开发利用区纳污能力计算成果表 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40页/共45页(十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五量五量”计算实例计算实例 v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及其削减量、削减率计算根据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确定原则,其取值为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和纳污能力的最小值。对x河E1饮用水源区,则CODcr、氨氮均按现状量控制,见表2-2: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现状入河量=0,削减量=0,削减率=0对于x河E3排污控制区,CODcr和氨氮的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分别为2150t/a和216t/a,而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分别为814.1t/a和58t/
38、a。现状污染物入河量大于其纳污能力,则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按纳污能力控制。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CODcr为814.1t/a,氨氮为58t/aCODcr削减量=2150-814.1=1335.9 t/a,削减率=1335.9/2150*100=62%氨氮削减量=216-58=158t/a,削减率=158/216*100=73%按上述(十)要求,经综合合理性分析,本计算成果合理,见表2-2。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41页/共45页(十十)水功区纳污能力等水功区纳污能力等“五量五量”计算实例计算实例 水功能一级区水功能二级区COD cr氨氮 污染物入河量(t/a)纳污能力(t/a)控制断面限排总
39、量(t/a)入河削减量(t/a)削减率(%)污染物入河量(t/a)纳污能力(t/a)控制断面限排总量(t/a)削减量(t/a)削减率(%)X河E开发利用区x河E1饮用水源区0771000033.9000 x河E2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19601787.41787.4172.6812888.888.839.231x河E3排污控制区2150814.1814.11335.962216585815873x河E4过渡区010.900007.1000 表2-2 x河E开发利用区控制断面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削减率计算成果表二、限制排污总量制订第42页/共45页小 结今天,我们简单介绍了水功能区划分,包括水功能区划分的目的意义、分级分类及水质目标、体系和程序,以及我省水功能区划的成果等。只能让大家有个大致了解。接着,我们介绍限制排污总量的制订。包括为什么要制订限制排污总量、其技术路线是如何制订的、现状污染物如何调查分析、入河排污口如何概化、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浓度如何确定、如何选择水质水量模型和确定其参数、如何计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确定污染物限排总量、削减量及其削减率等。在此基础上,还就如何对纳污能力等“诸量”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作了介绍。最后,举例进行了演示。第43页/共45页谢谢大家!第44页/共45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5页/共4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