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之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x
《药理学之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之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包括:1、青霉素类抗生素 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非典型的-内酰胺类抗生素化学结构均含有均含有-内酰胺环内酰胺环,抗菌机制、耐药机制基本相同。一、-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概述 第1页/共61页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青霉素类:6-6-6-6-氨基青霉烷酸氨基青霉烷酸氨基青霉烷酸氨基青霉烷酸头孢类:头孢类:头孢类:头孢类:7-7-7-7-氨基头孢烯酸氨基头孢烯酸氨基头孢烯酸氨基头孢烯酸1、基本结构-内酰胺环-内酰胺环,为抗菌活性之关键。第2页/共61页天然青霉素(PG)青霉素青霉素G G(penicillin G),是),是5 5种青霉素(种青
2、霉素(X X,F F,G G,K K,双,双H H)之)之一一 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干燥粉末溶于水后极不稳定,为一有机酸,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干燥粉末溶于水后极不稳定,易降解失效,易降解失效,故应临用现配。故应临用现配。本药剂量用国际单位本药剂量用国际单位U U表示,其他青霉素均以表示,其他青霉素均以mgmg为剂量单位。为剂量单位。第3页/共61页青霉素发现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霍华德弗罗里与弗莱明、钱恩同获1945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第4页/共61页青霉素 G(Penicillin G)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结构:侧链中含有苄基,故又名苄青霉素 性质:不稳定(1)水溶液易
3、失效并产生致敏物,故用前配制;(2)易被酸、碱、醇、重金属离子破坏,避免合用 特点:不耐酸、不耐酶、窄谱第5页/共61页【药动学】1.囗服无效(为什么?)2.肌注吸收迅速 3.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发炎时可以透过吗?)4.经肾小管排泌 5.延长青霉素作用时间有哪些方法?第6页/共61页u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 杀菌作用靶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PBPs: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酶。与细菌形态和功能相关,维持细菌生命必需。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转肽酶。u激活细菌自溶酶 细菌自溶 抗菌作用机制 第7页/共61页细菌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之外,细菌细胞壁位于细胞质膜之外,为人体细
4、胞所不具有。为人体细胞所不具有。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结构第8页/共61页粘肽交叉联结 粘肽(二糖十肽)细胞壁细胞壁转肽酶转肽酶-内酰胺环内酰胺环+PBPS自溶酶活化自溶酶活化 抑 制水分内渗水分内渗菌体膨胀、变形菌体膨胀、变形缺损缺损细菌裂解、死亡细菌裂解、死亡第9页/共61页给药前给药前给药后给药后PG对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第10页/共61页抗菌特点:1.对 G作用强,对G作用弱2.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3.对人和哺乳动物细胞无影响人体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内酰胺类抗菌药的影响,故对人体几无毒性第11页/共61页 【抗菌作用】重点第12页/共61页【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
5、选药,敏感菌感染的首选药,但须病人对青霉素不过敏。1.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等;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肺炎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脓胸;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淋球菌引起的淋病;2.白喉、破伤风,但应加用相应抗毒血清以中和外毒素;3.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回归热;4.放线菌病5.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第13页/共61页【不良反应】重点1.局部反应S高血钾、高血钠症(监测血清离子浓度)S局部肌肉疼痛,局部周围神经炎S青霉素脑病:鞘内注射或大剂量静滴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反应,多见于老年人,婴儿和肾功能减退患者S大剂量应用(4000万U/d)致凝血障碍第1
6、4页/共61页2.赫氏反应 用PG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出现症状加剧表现:寒战、发热、咽痛、头痛、心动过速等 机理:(1)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 (2)短时间内被杀灭的大量螺旋体裂解释 放内毒素 预防:初次小剂量给药 第15页/共61页3.过敏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 u注射后1-2周内出现的症状:皮肤过敏反应:药疹、粘膜水肿血清病样反应:关节肿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u注射后立即出现的症状:(5-20min内倒地不起)重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第16页/共61页 表现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喉头水肿、肺水肿致呼吸困难等症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血管扩张导致循环衰竭,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7、心律失常等症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心律失常等症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致昏迷、抽搐等症第17页/共61页过敏反应预防原则一问二试三观察四治疗过敏性休克抢救原则过敏性休克抢救原则 争分夺秒争分夺秒第18页/共61页 防治:重在预防防治:重在预防u详细询问病史;u用药前必须皮试;u青霉素需现配现用;u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至少观察3030分钟;u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局部用药;u必须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设备。第19页/共61页u 皮试适应症:皮试适应症:初、三、换初、三、换 第一次用药需作皮试;更换批号需重作皮试;停药3 3天以上重作皮试;u剂量:剂量:10-20 IU/0.1ml10-20 IU/0.1mlu部位:
8、部位:前臂曲侧皮内,注射后观察前臂曲侧皮内,注射后观察30 min30 min;u阳性:局部红肿、肿块1cm,痒、全身反应u注意事项:空腹时注射青霉素应该注意低血糖反空腹时注射青霉素应该注意低血糖反应应 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第20页/共61页青霉素皮试剂我国从1950年开始要求在注射青霉素前做皮试,所用试剂是苄青霉素(PG),但是因注射青霉素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还时有发生,有些病人皮试结果阴性,但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甚至失去生命。由于应用PG做皮试不能检测全部的致敏物,也就不一定能正确地反映病人的潜在致敏状态,这可能是导致青霉素皮试结果不准确的原因之一。目前欧洲应用的皮试盒称为PE
9、NKIT,美国应用的为Pre-pen皮试盒,均为多价联合皮试剂,已经被公认为预报青霉素G和青霉素V变态反应的安全和迅速的方法。第21页/共61页 抢救u停药;停药;u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0.5-1.0mg,症状未明显缓解者每隔约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u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HH1 1-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等,以增强疗效,防止复发;u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呼吸机等。其它:补充血容量、升压、给氧、使用呼吸机等。第22页/共61页细菌对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临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在临床上非常普
10、遍:床上非常普遍:1942年青霉素年青霉素G开始临床使用,开始临床使用,1947年年就有耐药性的报道了;就有耐药性的报道了;目前报道目前报道100%以上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以上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对氨苄青霉素耐药。耐药性问题耐药性问题第23页/共61页产生水解酶-内酰胺酶u窄谱酶:仅能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u广谱酶: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G-菌产生的-内酰胺酶u超广谱酶:水解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内酰胺类 克雷伯肺炎杆菌和肠杆菌属产生 细菌耐药机制第24页/共61页 牵制机制大量-内酰胺酶与广谱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迅速牢固结合后,使药物停留于G-菌胞膜外间隙,不能到达靶点发挥抗菌
11、作用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时,其中一种耐药菌有“牵制机制”,同时也使另一种细菌(可能是敏感菌)受到保护另一种表现形式的“牵制”第25页/共61页PBPs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Z耐药菌株降低PBPs与-内酰胺类亲和力Z耐药菌株增加PBPs合成 Z耐药菌株产生新的PBPs第26页/共61页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大肠杆菌突变,使胞膜通道蛋白丢失,通透性减小铜绿假单胞菌胞壁外膜缺少非特异性孔道蛋白对-内酰胺类天然耐药第27页/共61页细胞壁外膜外膜糖糖 肽肽细胞膜膜间隙第28页/共61页自溶酶减少 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受性 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正常抑菌作用,而杀菌作用较差 原因:细菌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内酰胺 抗生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