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病及三维正脊课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椎间病及三维正脊课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椎间病及三维正脊课程.ppt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国医郭三贴三贴告别酸痛麻木第1页/共54页引言西医之父希波格拉底曾经说过:“脊柱乃百病之源”。但他没有说明其病因病理,缺乏理论基础。没有指出治疗的关键,缺乏治疗方法。第2页/共54页理论的突破是关键理论是一门学科的灵魂。只有理论的突破,才能发明出新的医疗器械,创造出新的治疗方法。第3页/共54页提出“筋骨椎间病”的背景病名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以及脊柱相关疾病的多种疾病,其临床表现虽然不同,但其病因、病理和治疗原则基本相同;现有病名不能充分表明其确切部位及病变实质;根据疾病命名原则,应将其归为一种病脊柱椎间软组织损伤类疾病,简称椎间病。第4页/共54
2、页椎间病概念定义:脊柱超限度运动和超负荷承载等不良力学行为导致椎骨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合并椎骨间筋伤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统称为椎间病;发生在某一椎间即称某椎间病。如C4-5椎间病、T7-8椎间病、L5-S1椎间病等。它包括了颈椎病、胸腰椎后关节紊乱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腰3横突综合症、脊柱相关疾病等脊柱椎间软组织损伤疾病。第5页/共54页“筋”的定义一切附骨和束骨的组织统称为筋。它包括了神经、血管、韧带、关节囊、肌腱、肌膜、筋膜、软骨、椎间盘、脊膜、鞘膜及部分脂肪间质,广义的“筋”还包括骨骼肌。第6页/共54页椎间病的病因(外因)急性损伤:超限度运动,超负荷承重;积累性劳损
3、:长期不良姿势;局部感受风寒;其它因素:恶劣环境、营养失调、感染、不良习惯、吸烟等。第7页/共54页椎间病的病因(内因)保护不力退行性变结构异常缺乏锻炼第8页/共54页椎间病的病理可用四个字概括为“动骨伤筋”(1)动骨,即椎间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为椎骨沿三维轴线的旋转与平移;(2)筋伤,即椎间软组织损伤;包括嵌顿、撕裂、水肿、出血,断、转、歪、结,牵拉、压迫等;关键的受伤部位在神经根通道内;(3)机体为了自身的完整和生存,就本能地进行代偿及损伤修复:出现疼痛保护、“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第9页/共54页椎间病的病理(4)代偿:A)姿势代偿;B)骨质增生;C)韧带肥厚;D)瘢痕形成;E)椎间
4、盘钙化;F)神经及软组织的适应。代偿适当,可不出现症状,处于亚健康状态。(5)失代偿:反复发作所致,症状不易消除。第10页/共54页椎间病的分期(1)损伤期;(2)修复代偿期;(3)失代偿期。第11页/共54页临床表现(症状)病变椎间局部疼痛、不适;局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旋转、侧弯受限;相应椎间的受累神经管理区(组织)的症状:A)影响到运动神经出现无力、麻痹、肌萎缩等;B)影响到感觉神经出现疼痛、麻木等;第12页/共54页临床表现(症状)C)影响到脊髓可出现受累脊髓平面以下的神经管理区的症状;D)影响到血管可出现局部发凉、肿胀等;E)影响到植物神经出现相应部位或内脏器官/组织/腺体代谢异常
5、、功能改变,血管供血改变,分泌改变等;这些病症也称“脊柱相关疾病”。第13页/共54页临床表现(体症)脊柱病变椎间活动度减小、僵直,甚至强迫姿势,肌张力增高,棘上韧带剥离感,横突旁高隆、厚钝、局部压痛、叩击痛,偶有放射痛、麻感,相应受累神经管理区(或器官)不适或异常、肌力下降、腱反射改变,感觉减退或过敏,做特殊检查,牵拉或挤压刺激到病变神经可使症状加重。第14页/共54页临床表现(影像)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变直、反张、侧弯、旋转、前凸加深,双边征、双影征、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等;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突出、脱出;神经根肿胀,侧隐窝、椎管相对狭窄,韧带肥厚、钙化,许莫氏结节等。第15页/共54页椎
6、间病的诊断椎间病的诊断(基本条件之一)(基本条件之一)症状:有局部症状及神经根损伤出现的各脏器、器官和组织的症状,并且该症状与脊柱椎间的损伤有关;这些症状可由问诊中得出。第16页/共54页椎间病的诊断椎间病的诊断(基本条件之二)(基本条件之二)椎骨间的相对位置有改变,即上、下相邻椎骨间未处于自然状态下应在的生理位置,这种改变是三维方向的,即沿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的旋转和位移,轻者为微细改变,中医称谓“骨错缝”,重者有较明显改变,称之谓“错位”、“半脱位”,(“脱位”不属本病范围)。这些改变可通过查体、影像学检查等确认。第17页/共54页椎间病的诊断椎间病的诊断(基本条件之三)(基本条件之三)
7、椎骨间软组织有损伤,即中医称的“筋伤”,已往西医只重视了位于椎间的神经根的损伤和椎间盘的损伤,其实还有椎间的韧带、肌肉、关节囊、血管、筋膜、脊膜、鞘膜等软组织的损伤。这可通过患者的陈述、医者的检查来确定。第18页/共54页诊断标准 1、具有一项或多项与脊柱椎间筋伤相关的临床症状;相关内脏的功能异常;2、具有与临床症状相关的椎间筋伤的体征;如椎间压痛、叩击痛、相应椎间的活动范围受限,有关试验阳性等;3、具有椎骨间位置改变及椎间筋伤的证据;如X线片、CT片、MRI及化验、电生理检查等;4、症状、体征和病变位置相关联。第19页/共54页手法正脊的治疗原则1、摆正椎骨间的位置;2、理顺上下椎骨间的软组
8、织紊乱关系;3、促进筋伤的修复与适应,恢复或重建新的椎间平衡关系,使之回归或接近自然状态。修复与重建的程度,取决于患者自身的损伤程度及修复能力。用一句话总结:“摆正椎骨理顺筋,修复重建靠自身”。第20页/共54页椎间病的治疗方法1、以破坏病变椎间盘为手段的手术方法:、开放手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开窗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髓核切吸、胶原酶融核、激光、射频、臭氧等;2、不破坏椎间盘的非手术方法:、对症治疗的姑息疗法:休息、药物、针灸、理疗、牵引等靠自身修复、适应、代偿的方法;、对因治疗的矫正疗法:推拿正骨、针灸加手法、三维正脊等靠松解粘连、纠正错位以重建平衡的方法。第21页/共54页治疗
9、椎间病的首选方法首选非手术方法符合治疗原则者有手法三维正脊轻症和首次发病者选手法+辅助方法各种非手术方法无效时选手术疗法第22页/共54页正脊治疗原则正脊治疗原则正脊先正骨,椎正则筋舒。正后筋难舒,寻找筋结处。整脊不整椎,病痛一大堆。整椎不理筋,病痛不除根。按摩加理疗,药物相辅助。预防再复发,锻炼莫疏忽。治疗之关键,在筋不在骨。第23页/共54页正脊手法要领正脊手法要领正脊手法有要领,必须练好基本功。明确诊断为基础,排除一切禁忌症。心明手巧为前提,再凭悟性与体能。声东击西为高手,亦轻亦重是上功。手触心会定部位,屈提旋顶先放松。法施骤然人不防,医者应知骨回拢。因人而异辨证治,还需患者相呼应。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椎间病 三维 课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