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波振荡电路解析.pptx
《正弦波振荡电路解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弦波振荡电路解析.ppt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1 概述5.2 LCR回路中的瞬变现象5.3 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5.4 由正反馈的观点来决定振荡的条件5.5 振荡器的平衡与稳定条件5.6 反馈型LC振荡器线路5.7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问题5.8 石英晶体振荡器第1页/共80页1.1.自激振荡自激振荡:指:指没有没有外加信号的作用下,电路能外加信号的作用下,电路能自动自动产生交流信号产生交流信号的的一种现象。不需外界激励就能自动地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一种现象。不需外界激励就能自动地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路,就是自激振荡电路。路,就是自激振荡电路。2.2.振荡器的分类振荡器的分类正弦波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非正弦波振荡器非正弦
2、波振荡器振荡器振荡器波形波形产生机理产生机理反馈式振荡器反馈式振荡器负阻式振荡器负阻式振荡器反馈型反馈型LC振荡器振荡器RC振荡器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从频率上分从频率上分高频振荡器高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低频振荡器微波振荡器微波振荡器RC桥式桥式RC移相移相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三点式三点式电容三点式电容三点式电感三点式电感三点式概述概述第2页/共80页3 3、振荡器和放大器的异同振荡器和放大器的异同4 4、振荡器的用途、振荡器的用途1)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2)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3)电子测试仪器中
3、;)电子测试仪器中;如:高频信号发生器、音频信号发生器、如:高频信号发生器、音频信号发生器、Q表、数字式测量仪表等。表、数字式测量仪表等。4)工业方面)工业方面如:高频加热设备、超声波焊接、感应加热、介质加热。如:高频加热设备、超声波焊接、感应加热、介质加热。共性:共性:都是能量转换器,都将晶体管集电板直流电源供给能量转换成都是能量转换器,都将晶体管集电板直流电源供给能量转换成 交流能量输出。交流能量输出。异性:异性:放大器需外来输入信号激励源放大器需外来输入信号激励源 他激振荡器;他激振荡器;振荡器所需电压取自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振荡器所需电压取自输出电压的一部分 自激振荡器。自激振荡器。第3页
4、/共80页二、电磁振荡二、电磁振荡二、电磁振荡二、电磁振荡 所谓“谐振”,就能量关系而言,是指:回路中储存的能量是不变的,只是在电感与电容之间相互转换;外加电动势只提供回路电阻所消耗的能量,以维持回路的等幅振荡。由于大多数振荡器都是利用由于大多数振荡器都是利用由于大多数振荡器都是利用由于大多数振荡器都是利用LCLC回路来产生振荡的,因此应首先研究回路来产生振荡的,因此应首先研究回路来产生振荡的,因此应首先研究回路来产生振荡的,因此应首先研究LCLC回路中如何可以产生振荡,作为研究振荡器工作原理的预备知识。回路中如何可以产生振荡,作为研究振荡器工作原理的预备知识。回路中如何可以产生振荡,作为研究
5、振荡器工作原理的预备知识。回路中如何可以产生振荡,作为研究振荡器工作原理的预备知识。一、机械振荡一、机械振荡一、机械振荡一、机械振荡位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位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位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位能与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运动中不受阻力运动中不受阻力运动中不受阻力运动中不受阻力-等幅振荡等幅振荡等幅振荡等幅振荡运动中受阻力运动中受阻力运动中受阻力运动中受阻力-衰减振荡衰减振荡衰减振荡衰减振荡LCR回路中的瞬变现象回路中的瞬变现象第4页/共80页 可见,i没有出现振荡,说明电容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在释放存储的能量。it0it0CLRCLR电能电能磁能磁能磁能磁能电能电能第5页/共80页
6、若LC回路无损耗,则电磁之间转换就形成等幅振荡。但实质LC回路中有损耗,故转换过程中,一部分能量被损耗电阻所消耗,因而产生的是衰减振荡,若无能量补充,振荡会衰减至0,即停止。第6页/共80页三、等幅三、等幅振荡振荡的措施与条件的措施与条件1)采用“负电阻负电阻”来抵消回路损耗R的“正电阻”。方法:a.引入负电阻,如隧道二极管,负阻负阻振荡器 b.引入正反馈 c.利用有源器件本身的负阻特性。2)从外界能源取得一定能量,在适当条件下补偿回路损耗。在实际电 路中,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正反馈电路到输入端进行能量补充,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正反馈电路到输入端进行能量补充,从而产生等幅持续振荡。反馈反馈
7、振荡器1、措施、措施2、条件、条件1)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储能元件。2)一个能量来源。3)一个控制设备(由电子管、晶体管、IC等)和正反馈电路实现。第7页/共80页四、结论四、结论1、LC回路自由振荡是产生等幅振荡的根据 内因2、采用能量补充的方法抵消或补偿回路损耗,维持等幅振荡 外因第8页/共80页ReRb1Rb2CeVCC1CBL1Cvs+-L2vf+-21、K接点接点“1”,则,则vs经耦合电容经耦合电容CB加到加到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基极。(谐振放大器)(谐振放大器)1)vs正半周时,T导电,ic给C充电 2)vs负半周时,T截止,C通过L放电 3)vs作用下,LC回路获能量产生振荡
8、注:注:T 每导通一次,则LC回路可维持等幅振荡,回路的谐频必须调谐在vs的频率上,才能使回路获得能量补充的时间与回路的振荡“合拍”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第9页/共80页2、K接点接点“2”,使,使vf=vs,通过通过Cb加到加到T的基极,使放大器自身输出电压取的基极,使放大器自身输出电压取 代代 vs,由于由于要求要求vf=vs,且同相,则此反馈为正反馈。(反馈放大器)且同相,则此反馈为正反馈。(反馈放大器)ReRb1Rb2CeVCC1CBL1Cvs+-L2vf+-2第10页/共80页ReRb1Rb2CeVCC1CBL1Cvs+-L2vf+-2由以上分析可知,由以上分析
9、可知,振荡电路具备四大环节:振荡电路具备四大环节:1)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由非线性有源由非线性有源器件组成,具有一定的功率器件组成,具有一定的功率增益,能维持振荡回路不可增益,能维持振荡回路不可避免的功率损耗。避免的功率损耗。2)选频回路:选频回路:选择满足相位选择满足相位条件的一个频率,常与反馈条件的一个频率,常与反馈网络合二为一。网络合二为一。3)反馈网络:反馈网络:实现正反馈,实现正反馈,一般可以通过互感(变压器)一般可以通过互感(变压器)电感及电容等获得正反馈电压。电感及电容等获得正反馈电压。4)非线性稳幅环节:非线性稳幅环节:从从AF 1回到回到AF=1,实现稳幅振荡。,实现稳幅振荡
10、。5)稳定环节:稳定环节:幅度稳定、相位稳定。幅度稳定、相位稳定。放大电路放大电路选频网络选频网络反馈网络反馈网络稳幅环节稳幅环节第11页/共80页由正反馈的观点来决定振荡的条件由正反馈的观点来决定振荡的条件3)保证得到稳定的稳定条件稳定条件 反馈振荡电路必须在一个外加信号激励下,电路才能正常振荡,这显反馈振荡电路必须在一个外加信号激励下,电路才能正常振荡,这显然不符合实际要求,那么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电路是否能起振?然不符合实际要求,那么在没有外加信号的条件下,电路是否能起振?放大电路AV选频网络反馈网络Fvs+-21ViVfV0 振荡电路是单口网络,无须输入信号就能起振,起振的信号源来
11、自何处?放大电路AV选频网络反馈网络FViVfV0 1)振荡从弱到强建立起来的起振条件:起振条件:2)维持等幅持续振荡的平衡条件平衡条件:第12页/共80页放大电路AV选频网络反馈网络FViVfV0(从无到有)(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弱到强)起振条件:2)初始信号中,满足相位平衡条件的某一频率 0的信号经选频网络后被保留。然而,这个频率信号很微弱,很容易被干扰信号淹没,不能形成一定幅度的输出信号。因此,起振阶段要求3)当输出信号幅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限制它继续增加。(由增到稳)(由增到稳)1)接通电源瞬间引起的电压、电流突变,电路器件内部噪声等。平衡条件:第13页/共80页5.5.1
12、振荡器的平衡条件5.5.2 振荡器平衡状态和稳定条件振荡器的平衡与稳定条件振荡器的平衡与稳定条件第14页/共80页 振荡器要同时满足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则要求AF必须具有非线性特性,即随着振荡电压增大,AF将由大于1减到等于1。在实际电路中,反馈网络通常由无源线性元件组成(如LC、RC网络等),其电压反馈系数F为常数,因而要求放大器具有非线性的电压放大倍数。环路由起振到平衡的非线性过程可用下图说明。0Vf=ViV0放大特性放大特性反馈特性反馈特性P振荡器的平衡条件振荡器的平衡条件第15页/共80页 电源接通的瞬间,设扰动电压中频率为f0的分量电压大小为Vi作为激励信号,由放大特性可得输出V01
13、,在该电压作用下,由反馈特性又得反馈量Vf1,而Vf1又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从而重复上述过程,这样放大与反馈不断相互激励,V0与Vf(=Vi)不断增大,这一起振过程直到两曲线的交点P为止,起振到平衡的过程相当短暂,因而可认为一旦接通电源,振荡即可建立起来。ViVf2V02Vf1V01V031)在OP段曲线位于曲线的上方,表示 ,即AF1,满足振幅起振条件。2)两曲线的交点P,即 ,振荡进入平衡状态。放大电路AV选频网络反馈网络FViVfV00Vf=ViV0放大特性放大特性反馈特性反馈特性P第16页/共80页 为了维持振荡器稳定工作,只满足平衡条件和起振条件是不够的,因为平衡条件只能说明振荡可能平衡
14、在某一状态,而不能说明振荡的平衡状态是否稳定。实际上,平衡状态下的振荡器仍然受到外界因素变化的影响而可能引起幅度和频率不稳。因此,还应该分析保证振荡器的平衡状态不因外界因素变化而受到破坏的稳定条件。稳定条件也分为振幅稳定与相位稳定两种。平衡状态可分为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稳定平衡:是指在外因作用下,振荡器在平衡点附近可重建新的平衡状态。一旦外因消失,它即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不稳定平衡:是指振荡回路不断偏离原平衡状态,导致环路停振或突变到新的平衡点。振荡器平衡状态和稳定条件振荡器平衡状态和稳定条件第17页/共80页1 1)振幅稳定条件)振幅稳定条件不稳定的平衡不稳定的平衡稳定的平衡稳定的
15、平衡即表明:在平衡点附近,放大器增益随信号振幅的变化特性具有负斜率。实际中,由于工作于大信号状态下的非线性有源器件正好具有这种特性,自然具有稳定幅度的功能。2 2)相位稳定条件)相位稳定条件第18页/共80页5.6.1 互感耦合振荡器5.6.2 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哈特莱振荡器)5.6.3 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考毕兹振荡器)5.6.4 LC三端式振荡器相位平衡条件的判断准则反馈型反馈型LC振荡器线路振荡器线路第19页/共80页2.根据LC选频网络选频网络接于晶体管电极的不同,分为c极调谐型(调集)、e极调谐型(调 发)和b极调谐振型(调基)电路。3.判断是否满足相位条件:瞬时极性法(正
16、反馈)N1 1、N2各有一端交流接地,则其它两端的相位关系:若为同名端,则相位相同,若互为异名端,则相位相反。对于有抽头的绕组(绕组有一端接地),其中间抽头的相位与不接地的绕组端相位相同。1.采用互感耦合电路作为反馈网络反馈网络,即通过变压器互感耦合将输出信号送回输入回路(形成正反馈),所形成的电路是互感耦合振荡器。互感耦合振荡器互感耦合振荡器第20页/共80页1)c极调谐型(调集)电路3)e极调谐型(调 发集)电路2)b极调谐振型(调基)电路振荡频率:优点:在调整反馈(改变M时),不 影响振荡频率。缺点:工作频率不宜过高,一般用于 中、短波。由于三极管结电容 和其它分布电容的存在,在频 率较
17、高而LC回路电容较小时,将影响稳定性。+-+第21页/共80页电路原理图电路原理图1)容易起振;变电容而不影响F。2)调整频率方便;1)振荡波形不够好;高次谐波反馈较强,波形失真较大。2)不适于很高频率工作;分布电容和极间电容并联于L1与L2两端,F随频率变化而改变。优点:优点:缺点:缺点:+-+Vf-+V0+-CL1L2+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哈特莱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第22页/共80页一、考毕兹振荡器电路原理图一、考毕兹振荡器电路原理图优点:优点:缺点:缺点:变电容影响F,变电感不便。1)调整频率不太方便。2)输出波形较好。高次谐波反馈较弱,波形接近正弦波。1)频率稳
18、定度较好。分布电容和极间电容并联于C1与C2两端,被较大C1与C2 吸收。2)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甚至可只利用器件的输入电容和输出电容。+-+Vf-+V0+-LC1C2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考毕兹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第23页/共80页 若要提高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则势必要减小C1与C2的容量和L的电感量。实际上当C1与C2 减小到一定的程度时,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和电路中的杂散电容将影响振荡频率。这些电容等效为放大电路的输入电容Ci和输出电容C0,它们分别与C1和C2并联。如图所示。CiC0C3二、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原理图二、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原理图 由于晶体管的极间
19、电容受温度的影响,杂散电容又难于确定,因此电路的振荡频率不稳定。为了稳定频率,可以在电感支路串联一个小电容C3,而且C3C1,C30,所以所以F=x xbebe/x xcece0,x xebeb与x xcece性质相同第32页/共80页回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图输入电压输入电压 如图所示,输出电压如图所示,输出电压 与输入电压倒相与输入电压倒相180。由于由于L1 C2支路为电感性,由在支路为电感性,由在L1 C2支路产生的电流支路产生的电流IL应应滞后电压滞后电压90,电流,电流IL在在C2上的电压上的电压 滞后电流滞后电流90,所,所以以 与与 再次倒相再次倒相180,从而与,从而与 同相
20、,形成正反馈。同相,形成正反馈。第33页/共80页 简言之就是“ce,be同抗件,cb反抗件”以此准则可迅速判断振荡电路组成是否合理,能否起振。也可用于分析复杂电路与寄生振荡现象。x xebeb、x xcece电抗性质相同,x xcbcb与x xebeb、x xecec电抗性质相反。许多变形的三端式LCLC振荡电路,x xcece和x xbebe、x xcbcb往往不都是单一的电抗元件,而是可以由不同符号的电抗元件组成。但是,多个不同符号的电抗元件构成的复杂电路,在频率一定时,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感或电容。根据等效电抗是否具备上述三端式LCLC振荡器电路相位平衡判断准则的条件,便可判明该电路是否起
21、振。由此得出三端电路组成法则为:由此得出三端电路组成法则为:第34页/共80页1.例:有一振荡器的等效电路如图所示,设有下 列四种情况:(1)L1c1 L2c2 L3c3,(2)L1c1 L2c2 L3c3,(4)L1c1 L2c2 L3c3,f1 f2 f3 当f2 fg f3时,构成电容三端式振荡回路,(2)L1c1 L2c2 f2 f3 当f2 fg f3时,构成电感三端式振荡回路,(3)L1c1=L2c2 L3c3,f1=f2 f3 当f1=f2 fg f3时,构成电容三端式振荡回路,(4)L1c1 f2=f3 电路不能振荡。第35页/共80页三点式振荡器为了满足正反馈要求,与发射极相
22、联的两个电抗元件必须是同性质的,另一个是异性n考毕兹电路n哈特莱电路第36页/共80页例5-1 5-1 振荡电路如图(a)(a)所示,试画出交流等效电路,并判断电路在什么条件下起振,属于什么形式的振荡电路?2)2)根据交流等效电路可知,因为x xebeb为容性电抗,为了满足三端电路相位平衡判断准则,x xcece也必须呈容性。同理,x xcbcb应该呈感性。(b)(b)(a)(a)解 1)1)根据画交流等效电路原则,将所有偏置视为开路,将耦合电容、交流旁路电容视为短路,则该电路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b)(b)所示。L3C3C1C2Rb1Rb2CcCcRcReCeL1CjVCCebcC2C3eL3
23、C1L1bc第37页/共80页 根据并联谐振回路的相频特性,当振荡频率f f0 0f f1 1(回路L L1 1C C1 1的固有频率)时,L L1 1C C1 1呈容性。根据x xbebe+x+xcece+x+xbcbc=0=0,L L3 3C C3 3回路应呈感性,振荡电路才能正常工作。由图可知,f f0 0f f3 3时可以振荡,等效为电容三端振荡电路。其条件可写为即L L1 1C C1 1L L3 3C C3 3并联谐振回路的相频特性第38页/共80页例5-2 5-2 有一振荡器的交流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已知回路参数L L1 1C C1 1L L2 2C C2 2L L3 3C C3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弦波 振荡 电路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