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教育导论学前儿童游戏幻灯片.ppt
《学前游戏教育导论学前儿童游戏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游戏教育导论学前儿童游戏幻灯片.ppt(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前游戏教育导论学前儿童游戏第1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学前游戏教育 第2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游戏”的词义 游戏的本质学说 游戏的本质特征第3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的词义“游戏”的字面意思即游乐嬉戏。关于“游戏”的词源意思:尔雅曰:“游,戏也。”又曰:“戏,谑也。”“谑,戏也。”“游戏”一词,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语:“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表达了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游戏的精神。第4页,共6
2、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的词义英语中与游戏相关的词:play plaything 有“玩”和“游戏”的含义 Game 多指有规则的竞技活动 Fun 蕴含着丰富游戏乐趣的含义 第5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的词义把“游戏(game)”、“玩(play)”和“乐趣(fun)”放入一个简单关系中,便可以描绘出游戏的基本特征:“游戏”是一种趣味的活动形式,“玩”是人进行活动的具体行为,“乐趣”是从该行为中得到的体验和情感。第6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的本质学说 早期的游戏理论 现代的游戏理论 第7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早期的游戏理论
3、精力过剩说 生活准备说(本能练习说或预习说)成熟说 放松说 行为复演说(种族复演说)修养说 生长说第8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精力过剩说代表人:德国 席勒 FSchiller;英国 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理论观点:生物都有维持自身生存的能力,高级生物生存能力更强,并有维持生存之外的剩余精力,游戏是一种出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耗费的精力较少,较多的富余精力必须从体内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锅那样会爆炸,游戏便是宣泄剩余精力、保持健康的最佳通道。第9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生活准备说代表人:德国 格罗斯 KGross理论观点: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
4、不能适应未来复杂的生活,要有一个生活准备阶段。这就要求在天赋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练习,锻炼自己适应“生存竞争”所必需的能力。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升华本能、演练生活的手段。第10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成 熟 说代表人:荷兰 博伊千介克 FBuytendijk 理论观点:人有潜在的内部力量,而心理的发展就是在这种潜在的内部力量的驱动下完成的,不需要游戏做准备、不需要练习也能发展起来。游戏不是练习,是儿童幼稚动力一般特点的表现。游戏也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由于年幼才有游戏,而不是因为游戏才有童年。第11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放 松 说代表
5、人:德国 拉察鲁斯MLazarus;裴茄克Patrick理论观点: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放松自己,消除疲劳,就产生了游戏。游戏不是发泄剩余精力,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和生活经验的缺乏,难于适应复杂的外部世界,很容易产生疲劳,需要游戏来使自己得以轻松和恢复精力。第12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行为复演说代表人:美国 霍尔 GSHall理论观点:游戏是人类生物遗传的结果儿童游戏是重现祖先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对从太古时代到文明社会之行为发展的复演活动。第13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休 养 说代表人:德国 顾兹姆斯Guts Muth 理
6、论观点:游戏是一种休养生息,一种为调节或消除身心疲劳所进行的体育活动。第14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生 长 说代表人:美国 阿普利登Appleton;奇尔摩Gilmore理论观点: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也是机体练习技能的一种生长性手段。游戏源于练习生长的内驱力,儿童通过游戏而生长。第15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现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的游戏观 角色模仿的游戏观 认知动力的游戏观 行为主义的游戏观 社会活动的游戏观 元交际理论 游戏的觉醒理论第16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精神分析的游戏观代表人: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
7、ud)理论观点: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而人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在人类社会中是受到压抑不能随意直接表现出来的,这种压抑如果找不到一条出路便会导致精神分裂。游戏便是解决内在心理矛盾和冲突的途径。又称发泄论或补偿说第17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角色模仿的游戏观代表人:心理学家萨立(sully)理论观点:认为儿童游戏的实质在于执行某个角色,创造某种新地位。儿童最初对游戏产生的兴趣,明显地表露出儿童内心幻想的成果,这些内心幻想深埋于儿童心中,并成为游戏的源泉。儿童通过扮演现实生活中某个角色,而“实现”其愿望。第18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认知动力的游戏观
8、代表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理论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客体的重要方法,也是巩固已有概念和技能的方法,还是使思维和行动相协调、平衡配合的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结构。儿童通过游戏补充、巩固着儿童生活活动达到的水平。第19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行为主义的游戏观代表人: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Thorndike)理论观点:认为儿童的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也受学习的效果律和练习律的影响。游戏是一种激励探索的手段,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游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和内部刺激的数
9、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第20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社会活动的游戏观代表人之一: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 理论观点:认为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并在游戏中模仿这些活动,因此儿童游戏反映了成人世界的实践活动。他明显强调了儿童游戏的社会性,认为儿童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通过游戏,创造一种想象的情境,从而掌握基本的社会关系,并游戏行动再造了某种生活现象,因此是一种“社会性实践”。第21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社会活动的游戏观代表人之二:前苏联心理学家 鲁宾斯坦 理论观点:认为游戏是一种经过思考的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他提出游戏是解决
10、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的有限能力之间矛盾的一种活动。第22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社会活动的游戏观代表人之三:前苏联心理学家 艾里康宁 理论观点:认为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由于儿童的地位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儿童在游戏这种特殊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劳动,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以及与成人共同生活的愿望。第23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社会活动的游戏观代表人之四:前苏联心理学家 彼得罗夫斯基 理论观点:认为儿童是游戏的创造者。儿童的游戏是生命活动与机能性快感相联系的一种形式,是儿童表现其积极性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儿童的形象、动作和语言及其相
11、互联系,反映着周围生活,包括人们的行为、活动和相互关系。第24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元交际理论代表人:心理学家贝特森(Bateson)理论观点:认为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元交际手段,即本原的交往手段。作为一种元交际,游戏是通向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的途径和必需的技能,是组成人类文化的现实与基础。第25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的觉醒理论代表人:心理学家伯莱因(Berlyne)、埃利斯(Ellis)、亨特(Hutt)、费恩(Fein)理论观点:他们将人们在不在游戏、需不需要游戏、适合不适合游戏等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归结于人们处不处于“最佳觉醒状态”。第26页,共65页,编辑于
12、2022年,星期五游戏的本质特征 游戏是内生需要的自愿活动 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 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 游戏是有规则的活动 第27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是内生需要的自愿活动“自愿”属于动机的范畴。动机是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活动动机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从动机产生的来源看,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而外部动机则是指活动本身是由他人的直接要求引起的。游戏是一种自愿的行动,也即游戏的动机是内部动机,使游戏者内在的一种需要。第28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是“日常生活”的表征游戏活动是社会
13、生活的一部分。游戏的内容、种类和玩法,都受到社会的、地理的、文化的、习俗的影响。所有的游戏都在某种意义上表征着社会生活,但游戏本身却不是日常生活。在游戏中,游戏者运用模拟的手段,通过游戏情节来表现其情绪和情感,呈现其游戏动机。游戏的虚拟性或非真实性在学前儿童的游戏中尤为明显。真正的游戏也是在儿童能够将真实的情景当成想象的情景时产生的。第29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乐趣是游戏必备的品质,是游戏的元功能。“游戏”都有玩法,其趣味性有特定的适应范围。与游戏者能力相当的活动方案是游戏活动产生乐趣的前提。有的游戏方案适应面宽,适合的人群范围大,而有的则相反,适应的人
14、群面很窄。没有游戏者实际的活动,再好的游戏方案也不能变成实际的乐趣。第30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设计与选择游戏方案,必须充分考虑趣味性的有效范围。趣味的效应范围首先是由玩法规定的。玩法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决定性因素便是具体游戏者的选择偏好,这偏好形成玩法趣味与选择偏好之间特定的关联性。游戏乐趣能否真实出现,要看游戏活动中游戏者种种智力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情况和游戏者之间的合作如何。第31页,共6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游戏富有选设性的自足乐趣游戏包含着多层次的快乐体验。第一层次:趋乐性体验、想象性体验趋乐性体验是游戏者受游戏趣味所吸引,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游戏 教育 导论 儿童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