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减肥营养课件第三章-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减肥营养课件第三章-1.ppt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共33页一、蛋白质与运动一、蛋白质与运动(一)组成1、元素:C.H.O.N.S.P等。2、基本结构:氨基酸。在核心碳原子上既有羧基(COOH),又有氨基(-NH2),还有一个不同的侧基。氨基酸的这种结构可以用分子式表示,式中的R代表不同的侧链。第2页/共33页3、种类:有20多种,可分为两大类。(1)非必需氨基酸:指在体内自身可以合成,而不需要由体外的食物蛋白质供给。(2)必需氨基酸:指不能在体内自身合成,必需由体外的食物蛋白质直接供给。必需氨基酸有八种:亮、异亮、苯、色、光、缬、苏、赖。第3页/共33页(二)营养功用1、构成机体组织: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损伤
2、的修复也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2、调节生理功能:A、维持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B、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是体内缓冲体系组成成分。C、具有催化和调节作用(酶和激素)D、承担氧的运输(血红蛋白)E、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F、影响高级N活动。G、供给能量 第4页/共33页 蛋白质在体内贮存量极微,营养充分时约可贮存少量(约1%)。过多的蛋白质迸人体内后,经肝脏分解为尿素等排出。蛋白质的需要量与机体的活动强度、肌肉数量的多少、年龄及不同的生理状况等条件有关。(三三)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蛋白质的供给量与来源1、蛋白质的供给量3、供给热能:人体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有10%14%左右来自蛋白质。第5页/共33页2、蛋白
3、质的来源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有:肉类、鱼类,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30%;奶类为3.3%3.8%;蛋类为11%14%;豆类为20%49.8%;硬果类为15%26%;谷类为6%10%;薯类约占2%3%。第6页/共33页(四四)蛋白质与运动能力蛋白质与运动能力 蛋白质与人体运动能力有密切关系,如肌肉收缩、氧的运输与贮存、各种生理机能的调节等。此外,氨基酸可为运动时肌肉耗能提供5%15%的能量。体育运动使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变化,不同性质运动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亦有所差异。第7页/共33页二、脂肪与运动二、脂肪与运动(一)组成:脂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狭义脂肪仅指中性脂肪。
4、脂肪由碳、氢、氧三元素组成。中性脂肪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构成的酯,又称甘油三酯。第8页/共33页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两类。在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中,有几种是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每日食物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含有必需脂肪酸油脂,营养价值较高。植物油一般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因而营养价值较高。第9页/共33页(二)营养功能1、供给热能:脂肪是发热量最高的热源物质,每克脂肪在 体内可以产生37.655kj热能,是蛋白质和糖的两倍多。脂肪和糖供给充足时,可以避免人在饥饿时蛋白质的消耗。第10页/共33页2、构成身体组织:磷脂、胆固醇等类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中性脂肪在体内构
5、成贮存脂肪,大部分存在于皮下,因脂肪导热性低,能防止热量散失,可调节体温。内脏器官的脂肪,对固定器官、避免机械摩擦、移位和撞击有一定作用。第11页/共33页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携带者,脂溶性维生素A、D、E、K往往与脂肪并存,人体在摄入脂肪的同时,便可获得这类维生素。另外,脂肪还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这是因为:第12页/共33页第一,摄入体内的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于脂肪后才能正常运输和代谢;第二,脂肪酸可刺激胆 汁分泌,胆汁中的胆汁酸盐能协助脂溶性维生素吸收利用。4、供给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具有多种功能(1)促进发育,维持皮肤和毛细血管的健康。缺乏
6、时会出现发育水平低下、皮肤水肿和湿疹等;第13页/共33页(2)促进脂肪运输和代谢,对预防 脂肪在体内堆积和冠心病有积极作用;(3)与精子形成、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密切关系。5、增加食物的美味和饱腹感:过油的饭菜色香味美,能增加食欲;含脂肪多的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长,饱腹感强。第14页/共33页(三)营养价值评定:食用脂肪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脂肪消化率、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及维生素的含量。1、消化吸收率:脂肪的消化率与其溶点有关,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溶点低,含饱和脂肪酸的油脂溶点高。凡溶点高于人体温的就较难乳化和消化吸收,反之则容易消化吸收。如牛羊脂的溶点都第15页/共33页在40度以上,其消化率约
7、为8188%;而植物油和炼过的猪油和鸡油,其消化率约为97一99%。黄油、奶油是乳融性脂肪,容易消化吸收。2、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植物油是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它与胆固醇结合形成酯,容易在动脉内膜沉积,形成粥样硬化,从这种意义上讲,植物油的营养价值优于动物脂肪。第16页/共33页 (四)供给量及来源:1、供给量:脂肪供给量受饮食习惯、季节和气候的影 响,故变动范围较大。另外,就脂肪在体内供能而言,亦可由糖来供给。至于为了供给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以及促进其吸收所需要的脂肪并不太多,一般每日有50克脂肪即能满足需要。第17页/共33页(1)过多的危害:动物性脂肪过多,易
8、得高血压、心脏病等;运动员脂肪过多,耗氧增多,影响运动;血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不利胃肠吸收。(2)过少的危害:正常人脂肪占人体重男为12%;女为20%;运动员男为34%;女为1012%。脂肪过少人削瘦,易疲劳,怕寒冷,皮肤粗糙。第18页/共33页2、脂肪的来源:脂肪酸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中,动物性脂肪来自肉类、鱼肝油、骨髓和蛋黄等。植物性脂肪来自菜籽、芝麻、豆类、花生和硬果类等。第19页/共33页(五)脂肪与运动能力 脂肪是人体从事长时间运动的主要能源,但必须在氧充足的情况下方可实现。在氧不充分时代谢不完全,脂肪不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且其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增加,使体内酸性增高,对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9、有不良影响。实验证明:实验证明:在同一运动负荷下,高脂肪膳食使氧消耗增加10%20%。第20页/共33页 有氧运动可使体内脂肪减少,这对防治动脉硬化及冠心病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有氧运动促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游离出来参与供能,以及运动造成的机体热量负平衡,从而有助于减少体内的脂肪。第21页/共33页三、糖与运动三、糖与运动 (一)组成:1、元素:称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分类:按其分子结构分为单糖、双糖、多糖。3、特点:单糖消化吸收快,多糖消化吸收慢。第22页/共33页 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淀粉。淀粉被消化成其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后,以主动方式吸收入血。在机体的糖代谢中,葡萄糖居主
10、要地位。糖的多聚体糖原是糖在体内的储存形式,血液中运输的也是葡萄糖。第23页/共33页 1、供给热能:糖是热能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来源,容易消化吸收,分解产热快,氧化耗氧少,而且在有氧有氧或无氧无氧条件下都能分解释放能量。(二)糖的营养功用(二)糖的营养功用有氧代谢:有氧代谢:在供氧充足时,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氧酵解:无氧酵解:在缺氧时糖则进行酵解生成乳酸。第24页/共33页2、构成机体重要物质:体内的结合糖参与身体组织某些重要物质的构成,参与机体许多生命过程。3、保肝解毒作用:足够的糖,可以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增加肝脏糖元的含量。肝糖元充足时,对有害化学物质就有较强的
11、解毒功能,并有助于保护肝脏免受有害物质的损害。第25页/共33页 4、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大脑能量代谢极强,虽然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但能量消耗却很大,约为基础代谢的25%,脑组织中无能量贮备,糖是大脑唯一的能源,大脑每天需要约100120克糖,血糖水平才能维持大脑的正常生理功能。当糖供给不足时,由于血糖水平下降,脑组织供能不足,其正常机能就要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第26页/共33页5、节约蛋白质:蛋白质与糖一起摄入,体内贮留的氮要比单独摄入蛋白质时多。这是因为食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和进一步代谢都需要能量,摄入糖可增加ATP的形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及蛋白质的合成
12、,使体内贮留氮量增加,此作用称为糖节约蛋白质的作用。第27页/共33页6、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必须与糖代谢产物结合进入三竣酸循环,才能被彻底氧化。糖缺乏时,由于脂肪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氧化不全,使体内酮体增加,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所以糖类有协助脂肪代谢和抗生酮作用。第28页/共33页 7、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当机体缺糖时,心脏和骨骼肌工作能力下降,骨骼肌中缺乏糖原储备,则出现耐力不足,心肌缺糖,可出现心绞痛。(三)供给量和来源1、糖的供给量:我国人民膳食中糖占一日总热量供给最的60%一70%。通常成人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46克,运动员要多一倍。第29页/共33
13、页 体内糖储备量很少,约500克左右。因此必须从每日从食物中摄取。(1)供给不足:肌肉无力,神经系统出现反应迟钝。(2)供给过量:需水量多,增加心脏负担,加大血液粘滞性,血钾下降,恶心,想呕吐。2、糖的来源:糖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物质之一,广泛地分布于几乎所有的生物体内,其中以植物中含量最多,约为85%95%。糖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源。第30页/共33页(四)糖与运动能力 糖是运动中的重要能源。运动时肌肉的摄糖量可为安静时的20倍以上。运动使体内的糖大量消耗。体内糖原贮存量与运动能力成正比关系。糖原贮备减少,不仅使机体耐久力下降,而且也使大强度运动时的最大吸氧量降低。运动前和运动中合理的补充糖,可以减少糖原消耗,提高血糖水平,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第31页/共33页(1)运动后补充糖可促进糖原贮备的恢复。(2)运动后即刻摄人果糖对肝糖原的效果较好,葡萄糖与蔗糖可使肌糖之贮备在24h后保持较高水平。第32页/共3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33页/共3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