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原岩应力及其分布精选文档.ppt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原岩应力及其分布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原岩应力及其分布精选文档.ppt(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第二章原岩应力及其分布本讲稿第一页,共六十三页第一节 岩体中的原岩应力 地壳中没有受到人类工程活动(如矿井中开掘巷道等)影响的岩体称为原岩体,简称原岩。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也称为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地应力。天然存在于原岩内而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由于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 本讲稿第二页,共六十三页图2-1 岩体单元体所在位置 及其应力状态 单元体上所受的垂直应力z等于单元体上覆岩层的重量一.自重应力本讲稿第三页,共六十三页
2、在均匀岩体内,岩体的自重应力状态为 侧压系数取决于岩块所处的力学状态,有以下2种假设:1、金尼克假说:岩块处于弹性状态岩石的泊松比为0.20.3,0.250.43。2、静水应力状态假说:在埋藏较深条件下,垂直压应力相当大,岩石呈现明显的塑性 1.0本讲稿第四页,共六十三页二.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引起的应力,岩体构造应力可以分为现代构造应力和地质构造残余应力。前者是指正在经受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在地质构造发生过程中,岩体内产生的应力。后者是指已经结束的地质构造运动残留于岩体内部的应力。本讲稿第五页,共六十三页 构造应力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方向性。有以下基本特点
3、: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构造应力主要是水平应力;而且地壳总的运动趋势是相互挤压,所以水平应力以压应力占绝对优势。构造应力分布不均匀,在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最大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有很大变化。本讲稿第六页,共六十三页 岩体中的构造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之值一般相差较大。构造应力在坚硬岩层中出现一般比较普遍,在软岩中贮存构造应力很少。本讲稿第七页,共六十三页图2-3 由地质特征推断构造应力方向的平面图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d岩脉;e褶皱本讲稿第八页,共六十三页三.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通过理论研究、地质调查和大量的地应力测量资料,原岩
4、应力的分布的主要规律归纳如下:(1)实测垂直应力基本上等于上覆岩层重量。(2)水平应力普遍大于垂直应力。(3)平均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4)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般比值相差较大。本讲稿第九页,共六十三页 第二节 岩体中的弹性变形能 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在弹性范围内外力缓慢地作用时,若不考虑能量损耗,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外力作的功将全部以应变能的形式储存在弹性体内。因此,处于强烈原岩应力作用下的岩体,可能贮存有巨大的弹性能。岩体在恢复变形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全部的变形能而对外作功,伴生出一系列的矿山压力现象。本讲稿第
5、十页,共六十三页在自重应力场中,单位岩体体积改变能为 单位岩体形变能为 由以上两式可知,岩体中积聚的弹性能与应力状态有关,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与开采深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增长。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 应当指出,采矿活动破坏原岩应力状态,在岩硐周围岩体内形成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k=35,高应力导致岩体内积聚的弹性能增长数倍。这种大量能量的突然释放,将产生矿山动压现象。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第三节 “孔”周围的应力分布 由于地下巷道和回采空间具有复杂的几何形状,以及巷道和回采空间周围岩体也是属于非均质、非连续、非线性以及加载条件和边界条件复杂的一种特殊介质。到目前为止,对于岩石及岩体的力
6、学性质,以及原岩应力场的特征,尚未完全掌握,所以还无法用数学力学的方法精确地求解出巷道周围岩体内各处的应力分布状态。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图 2-9 双向等压圆孔周围单元体应力分布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二)基本方程平衡方程:式中 t、r分别为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r、微单元的半径和坐标角。几何方程: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 假设1由自重应力引起,1=H,由此求解得半径为r的任一点r和t。(2-32)(2-33)式中 r1孔的半径(三)计算结果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 图2-10 圆孔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周围应力分布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由上述关系式可得以下几个主要结论:在双向
7、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边全处于压缩应力状态。应力大小与弹性常数E、无关。t、r的分布和角度无关,皆为主应力,即切向和径向平面均为主平面。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孔周边的切向应力为最大应力,其最大应力集中系数K=2,且与孔径的大小无关。当t=2H超过孔周边围岩的弹性限时,围岩将进入塑性状态。(四)讨论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 其它各点的应力大小则与孔径有关。若定义以t高于1.051或r低于0.951为巷道影响圈的边界,则t的影响半径r1,工程上有时以10作为影响半径,则1的影响半径Ri3r1。有限元计算常取5r1的范围作为计算域。由公式(2-32)和(2-33)可知,在双向等压应力场中圆孔周围任意点的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压力 岩层 控制 第二 章原岩 应力 及其 分布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