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义精选PPT.ppt
《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义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义精选PPT.ppt(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理论在抗菌素应用中的意义第1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概念二、抗生素的PK/PD分类及依据三、PK/PD指导不同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四、重症感染治疗的几个原则 第2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PK/PD 基本概念 PK(药物代谢动力学):机体对药物产生的处置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过程。PD(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包括药物对机体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第3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PK相关参数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max):药物吸收过程中的最大浓度达峰时间(peak time
2、,Tmax):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出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描述吸收到体内药物的总量第4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PD相关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抗菌药物最低浓度抗菌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PAE机理:在药物清除后,药物在细菌靶位仍然结合而致细菌非致死性损伤、再生长延迟。影响PAE的因素:细菌的种类和接种量;细菌与药物接触时间;抗菌药物种类和浓度;联合
3、用药第5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PD相关参数防耐药突变浓度(MPC):防止耐药株被选择性富集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耐药突变选择窗(MSW):是MPC与MIC之间的浓度范围这些参数主要着眼于控制感染的同时限制耐药突变体的选择能力第6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PK/PD相关参数第7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突变选择窗(MSV)及防突变浓度(MPC)第8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一、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概念二、抗生素的PK/PD分类及依据三、PK/PD指导不同类抗菌药物的应用四、重症感染治疗的几个原则 第9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
4、大致可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血药浓度或作用时间的相关性,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将其分为三类:浓度依赖性: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 浓度相关。浓度相关。时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抗生素的杀菌作用随抗生素作用时间抗生素的杀菌作用随抗生素作用时间 增加而增加。增加而增加。与时间有关但半衰期较长或与时间有关但半衰期较长或PAE较长:较长:此种分类也为不同药物依据此种分类也为不同药物依据PK/PD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提供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重要依据。抗生素的分类及依据第10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依据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抗菌药物分类浓度依赖性浓
5、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较长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抗菌作用取决于抗菌作用取决于与细菌接触时间与细菌接触时间时间依赖性且时间依赖性且PAE或或T1/2较长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甲硝唑、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棘白菌素类多数多数-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利奈唑胺林可霉素类、利奈唑胺阿奇霉素、四环素类、阿奇霉素、四环素类、糖肽类、唑类抗真菌药糖肽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AUIC=AUC0-24/MIC90 Cmax/MIC90 主要参
6、数TMIC主要参数 AUIC=AUC/MIC 第11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一、浓度依赖性抗菌素1.代表药物: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2.药物特点: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可以通过提高Cmax来提高临床疗效,但Cmax不能超过最低毒性剂量,对于治疗窗比较窄的氨基糖苷类药物尤应注意。3.评价参数:SBA SBA(血清杀菌活性)、(血清杀菌活性)、FBAFBA AUCAUC0-240-24/MIC(AUIC)/MIC(AUIC)、Cmax/MIC Cmax/MIC4.合理应用的关键:增加增加AUCAUC0-240-24/MIC/MIC 和和
7、Cmax/MIC Cmax/MIC 保证每日剂量,而给药次数参考半衰期尽可能减少。保证每日剂量,而给药次数参考半衰期尽可能减少。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每日一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每日一次给药。第12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SBA或FBASBA:指给药后在18-24h内可以杀灭99.9%细菌的最大血清或体液稀释倍数,它与血药浓度成正比,与MBC成反比,是反映PK/PD的综合参数。研究表明,对于细菌性心内膜炎、菌血症、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等严重感染,峰值SBA应大于8,临床治疗方有效。FBA:可反映给药后脑脊液、胸腹水、胆汁、胰液、尿液等体液杀菌效价,为控制局部感染设计给药方
8、案的参考依据。1、王睿主编,临床抗菌治疗手册.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79-82 2、Lorian V.Antibiotics in Laboratory Medicine.4th edit,Williams&Wilkins第13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AUIC 指给药24h内的AUC与MIC比值 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药物对G-杆菌的AUIC应至少125 SIT-1h,对G+球菌则为30 SIT-1h。(SIT:serum inhibitory titre,血清抑菌滴度)临床应关注AUC与MIC的比值。如体外MIC值过高,而该药24h AUC面积小,增加药物剂量,提高其AU
9、C面积会带来毒副作用,尤其是氨基糖苷类抗菌素。Schentag JJ.J Chemother 1999 Dec;11(6):426-39Lister PD.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 Jan;43(1):79-86第14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Cmax/MIC 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Cmax/MIC至8-10之间,临床才能达到较高有效率。第15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 MIC对浓度依赖性抗生素PD的影响MICMIC升高:升高:Cmax/MIC Cmax/MIC AUC 0-24h/MIC AUC 0-24h/MIC 明显降低 抗菌活性明
10、显下降第16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二、时间依赖性抗菌素1.代表药物:-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天然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及林可霉素类2.药物特点: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倍MIC时,其杀菌效果达到饱和;随药物浓度MIC的时间(占24小时的百分比)增加,杀菌活性不断增加 3.评价参数:%TMIC 血药浓度超过MIC90维持时间(h)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率(%of dose interval)4.合理应用的关键:优化细菌暴露于药物的时间第17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超过用药间歇 40%为敏感限40%用药间歇抗菌素血清浓度(C)用药间歇
11、(hours)PD 敏感限(mg/L)Acar.J Chemother 1999;11:4450MIC第18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TMIC与疗效的关系对于-内酰胺类药物,%TMIC的时间达到40%-50%,细菌的清除率可达85%以上%TMIC若40%-50%可达满意杀菌效果%TMIC若60%-70%表示杀菌效果很满意 但对于多重耐药菌,%TMIC需要大于90%以上第19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MIC与TMIC的关系第20页,讲稿共43张,创作于星期二三、时间依赖且PAE较长的抗菌药物代表药物:阿奇霉素等部分大环内酯类、碳青霉烯类、糖肽类、唑类抗真菌药等。评价指标:AUC/MI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抗菌素 应用 中的 意义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