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改革以来的中国经济个人信息张涛http:/ 197819782007 2007 年,年,GDP GDP 年均增长约年均增长约9.78%9.78%;20032003年以来呈现平稳较快年以来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特点,的增长特点,2003200320072007年平均增长达年平均增长达10.5%10.5%支撑这一奇迹的是:支撑这一奇迹的是:n n 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制造业)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制造业)快速提高n n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FPTFP)显著提高,反映了体制、激励制度和管理的改进)显著提高,反映了体制、激励制度和管理的改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economi
2、c growth):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较早的文献中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5主要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主要宏观经济和金融指标6GDP增长率数据来源: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及2006年统计公报11.4分季度实际GDP增长率8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1978-2006)9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1978-2006)来源:人民银行研究局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又称为“索罗余值”
3、,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Robert M.Solow)提出,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全部要素的生产率(TFP)无法从总产量中直接计算出来,故只能采取间接的办法:TFP总产量劳动、资本、土地要素的投入量举例: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劳动创造的资本财物)、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
4、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经济产值成分比重一些亚洲经济体增长率国际增长比较实际人均GDP国际比较(1970-2000)产出国际比较人均资本比较人均人力资本未来的增长源泉?一些国家R&D支出份额一些国家R&D占GDP份额一些沿海较发达省市R&D占GDP的份额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亦称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5、。社会生产的产业结构或部门结构是在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产业结构,主要是研究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类之间的关系;从部门来看,主要是研究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产业部门的内部关系。决定和影响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类:(1)需求结构,包括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比例,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资水平与结构等;(2)资源供给结构,有劳动力和资本的拥有状况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价格,一国自然资源的秉赋状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的能力、速度,以及创新方向等;(4)国际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有
6、进出口贸易、引进外国资本及技术等因素。三次产业分类法。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这种分类方法成为世界上较为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
7、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三、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一)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
8、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
9、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二)工业内部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 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2、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3、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
10、。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例如,新中国建立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建立起一定的重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再回过来进行发展轻纺工业的“补课”,而现在则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次产业发展产品出口结构三次产业就业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三次产业人均附加值三、货币与物价31CPI 涨幅涨幅通通货膨膨胀时期期:19801984 19851988 19
11、891993 19942003 通通货紧缩时期期:1998200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和2007年国家统计局年度数据新闻发布会新闻稿月度物价指数货币供给增长率我国近年来的货币供给量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M0101.77.611204.213455.514652.715688.8172781974621468.3024031.7%15.6%10.1%20.1.%8.9%7.07%10.13%14.28%8.27%11.94%M134826.338953.745837.353147.259871.670881.884118.695969.71
12、07278.7%16.5%11.9%17.7%16.0%12.65%16.82%18.67%13.58%11.78%M290995.3104498119897.134610.4158301.9185007221222.8254107298755.7%17.35%14.8%14.7%12.3%17.6%16.78%19.58%14.67517.57%从表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尤其是最能体现社会总需求的指标M2在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21,给我国造成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给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在保持货币乘数基本稳定的前
13、提下,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是由于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加而导致的。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两个渠道,即国内信贷和外汇占款。从以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近年来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是通过外汇占款形成的。中国近年外汇储备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外汇储备516.2735.97 1050.3 1398.9 14491546165521212864403260998188年份200620072008外汇储备1.06万1.53万1.94万http:/ 199713467230632844038885374431039 199
14、813728331335343826117025372 199914792336204401064122847466 2000142911364914392-501328714-175 200117856439851744835653336031061 200223223345138251453669528651015 2003348469528414659l16236770321509 四、投资与储蓄39投资率和消费率投资率和消费率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分季度实际投资率储蓄率及储蓄的部门分布周小川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全球智库峰会上指出,中国家庭储蓄占GDP之比“虽然比较高,但相对稳定
15、”,基本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上下,波动不大。导致储蓄率快速上升的原因是企业和政府存款的增加。据他提供的数据,中国企业储蓄占GDP的比重,一九九二年为百分之十一点三,二00七年达到百分之二十二点九。同期,政府储蓄占GDP的比重,从百分之四点四提高到了百分之八点一。相较而言,政府储蓄基数相对较小,因此,企业储蓄大幅度增长对中国储蓄率的变化作用更为明显。储蓄率国际比较新加坡高储蓄率是因为政府强制公积金政策五、收入份额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
16、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不仅仅表现出党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反映出该要求的背后我国经济发展事实中分配制度的不足以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的局面。我国劳动份额下降1978-2007年GDP收入法生产总值中各构成项目的比重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由地区数据汇总得到。主要国家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中国主要年份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分配比例统计(1978-2005)年份政府企业居民个人197833.911.155.0198028.29.862.0198525.47.766.9198821.28.370.5199021.59.169.4199219.013.3
17、67.7199319.216.264.6199418.016.066.0199516.516.766.8199617.113.669.3199717.414.767.9199817.514.468.1199918.213.368.5200019.515.664.8200121.115.163.8200220.514.365.2200523.816.260.01986-2006 居民收入与企业利润的变动我国改革以来劳动份额与消费的关系劳动报酬份额与消费对增长贡献度的关系六、增长和就业“奥肯定律”实际上是一个拇指规则,即仅仅反映在经济增长率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一种相关关系,在奥肯的最初研究中,这个定律揭示了失业率下降与经济增长率提高之间的关系,而更准确地说,是指实际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的百分点所引起的实际增长率对潜在增长率的偏离百分点(Okun,1962)。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发现,1个百分点的失业率下降与3个百分点的额外产出增长率相联系。而目前美国的这种关系则被改写为1个百分点的失业率下降与2个百分点的额外产出增长率相联系(Altig et al.,1997)。我国改革30年以来总体经济增长、就业增长与就业弹性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就业增长与就业弹性出口结构的改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