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pptx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一、群体动力论公式卢因,德国社会心理学家。他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提出了“场”理论 B=f(P,E)B:个人行为的方向和强度;P:个人的内部动力、内部特征;E:个体所处的群体环境。第1页/共35页二、群体气氛对群体成员的影响1、群体的风气;2、群体的领导方式;3、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关系。相互关系主要体现为两种类型: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型。第2页/共35页第二节 关于群体组成要素的霍曼斯模型一、群体组成要素相互作用活动思想情绪第3页/共35页二、霍曼斯群体系统模型第4页/共35页第三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发人们行为动机的各种因素。一、马斯洛的需
2、要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二、奥尔德佛ERG理论 生存(Existence)需要 关系(Relation)需要 成长(Growth)需要第5页/共35页ERG理论的几个重要观点:在同一层次上,少量需要满足后,会产生更强烈的需要;较低层次需要满足得越充分,对较高层次的需要越强烈;较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得越少,较低层次的需要则越强烈。第6页/共35页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它与工作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的因素;它与工作条件或条件相关。满意 不满意满意 (有)激励因素(没有)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 (有)保健
3、因素(没有)不满意(2)赫茨伯格的观点(1)传统的观点第7页/共35页保健因素(外在因素)保健因素(外在因素)激励因素(内在因素)激励因素(内在因素)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公司的政策和行政管理技术监督系统技术监督系统与上级主管、同级、下与上级主管、同级、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作环境和条件工作环境和条件个人的生活个人的生活职务、地位及工作的安职务、地位及工作的安全感全感薪金薪金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鉴赏工作中得到认可和鉴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晋升的机会个人成长、晋升
4、的机会激励和保健因素第8页/共35页四、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1、成就需要2、归属需要3、权力需要第9页/共35页四种激励理论的对比第10页/共35页讨论: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下属的需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下属的需要?第11页/共35页第四节 过程型激励理论一、佛隆的期望理论和劳勒的期望模式1、佛隆的期望理论公式 F=V E第12页/共35页F:动机激发力量(Motivational Force),是指个人所受激励的程度。V:效价(Valence)是指个人对自己所要采取行动将会达到某一成果或目标的偏爱程度,是个体对该成果或目标的有用性的主观估计。E:期望(Expectancy)指某一特定行动将会导致预
5、期成果(或目标)的概率,即个人据其经验对自己所采取的行动将会导致某种预期成果之可能性的主观估计。第13页/共35页2、劳勒的期望模式将期望(E)更加细化了,将其分为努力导致绩效(EP)的期望和绩效导致结果(PO)的期望两类。E=(EP)(P O)V第14页/共35页E:表示个人所作的努力;P:表示工作绩效(组织目标);O:表示成果(个人目标);V:表示成果对人的吸引力大小;(EP):表示个人对努力导致绩效的期望值;(PO):表示个人对绩效导致成果的期望值。第15页/共35页劳勒的期望模式示意图第16页/共35页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1、公平心理公式 QA/IA=QB/IB第17页/共35页Q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群体 动力 激励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