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萃取和浸取精选PPT.ppt
《溶剂萃取和浸取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剂萃取和浸取精选PPT.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溶剂萃取和浸取第1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溶剂萃取和浸取的概念。掌握溶剂萃取和浸取的概念。重点:重点: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工业萃取方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工业萃取方式和理论收得率;萃取设备;浸取过程的式和理论收得率;萃取设备;浸取过程的应用;浸取速率。应用;浸取速率。第2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萃取(萃取(Extraction)指任意两相之间的指任意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传质过程。在液在液-液萃取过程中常用有机溶剂作为萃液萃取过程中常用有机溶剂作为萃取试剂,故常称液取试剂,故常称液-液萃取为溶剂萃取。液萃取为溶剂萃取。原理: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
2、)在原理:利用一种溶质组分(如产物)在两个互不混溶的液相(如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两个互不混溶的液相(如水相和有机溶剂相)中竞争性溶解和分配性质上的差异来进行的中竞争性溶解和分配性质上的差异来进行的分离操作。分离操作。第3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萃取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萃取是生物分离过程中常用的单元操作。应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激素等发应用于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激素等发酵产物工业化提取上。酵产物工业化提取上。优点: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优点:比化学沉淀法分离程度高;比离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子交换法选择性好、传质快;比蒸馏法能耗低;产能大,周期短
3、,易于连续操作和自动低;产能大,周期短,易于连续操作和自动化控制。化控制。由萃取法发展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由萃取法发展的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等。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等。第4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浸取:用某种溶剂把目的物质从固体浸取:用某种溶剂把目的物质从固体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浸取,也原料中提取到溶液中的过程称为浸取,也称为浸出。称为浸出。茶水茶水 药酒药酒 有机溶剂提取食用油有机溶剂提取食用油 水或有机溶剂提取色素、香料水或有机溶剂提取色素、香料 第5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第一节第一节 溶剂萃取溶剂萃取 一、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一
4、、溶剂萃取过程的理论基础 溶剂萃取中,溶质必须在两相中有不同溶剂萃取中,溶质必须在两相中有不同的的溶解度溶解度,而且,这种溶解能力的差别越大,而且,这种溶解能力的差别越大,萃取越有应用价值。,萃取越有应用价值。溶液中物质的溶解作用是应用溶剂萃取溶液中物质的溶解作用是应用溶剂萃取技术中溶剂选择的前提。技术中溶剂选择的前提。相似相溶原理相似相溶原理 溶剂的互溶性规律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极性第6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Light phase杂质溶质原溶剂Heavy phase萃取剂第7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1 1、物质的溶解和相似相溶原理、物质的溶解和相似相溶原理 假定假
5、定溶解溶解过程从纯物质和纯溶剂开始,到形过程从纯物质和纯溶剂开始,到形成均匀的分子混合物结束。成均匀的分子混合物结束。从热力学角度考虑,一个过程要能自动进从热力学角度考虑,一个过程要能自动进行,则体系的自由能应下降,自由能行,则体系的自由能应下降,自由能G G的变的变化包括焓化包括焓H H变化和熵变化和熵S S变化两部分:变化两部分:第8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为简便,忽略为简便,忽略熵、压力、体积变化,只考虑体系熵、压力、体积变化,只考虑体系能量变化。能量变化。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可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可将溶解过程分为三个过程:程:(1 1)溶质)溶质B B各质点的分离各
6、质点的分离 固态或液态的溶质固态或液态的溶质B B,先分离成分子或离子等,先分离成分子或离子等单个质点。此过程需要单个质点。此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吸收能量。能量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顺序能量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顺序为:为:非极性物质非极性物质 极性物质极性物质 氢键物质氢键物质 离子型物质离子型物质 第9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2)溶剂)溶剂A在溶质在溶质B的作用下溶剂分子相的作用下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可容纳互作用形成可容纳B质点的空位。此过程也质点的空位。此过程也需要吸收能量。需要吸收能量。能量的大小与溶剂分子能量的大小与溶剂分子A之间的相互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顺
7、序与上述相同为:用力有关,顺序与上述相同为:非极性物质非极性物质 极性物质极性物质 氢键物质氢键物质 该能量还与溶质分子该能量还与溶质分子B的大小有关,如的大小有关,如溶质分子溶质分子B较大,则容纳较大,则容纳B质点的空穴就要质点的空穴就要大些,要破坏较多的溶剂分子大些,要破坏较多的溶剂分子A之间的键或之间的键或作用力,相应的能量需要就较大。作用力,相应的能量需要就较大。第10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3)溶质质点)溶质质点B进入溶剂进入溶剂A形成的空位,形成的空位,溶质分子溶质分子B与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A也存在相互作用力。也存在相互作用力。此过程放出能量,放能的大小如下规律:此过程放
8、出能量,放能的大小如下规律:A、B均为非极性分子均为非极性分子 一非极性分子、一非极性分子、另一极性分子另一极性分子均为极性分子均为极性分子B被被A溶剂化溶剂化 溶剂化溶剂化是指一定数目的溶剂分子较牢固是指一定数目的溶剂分子较牢固地结合在溶质质点上,也称溶剂合化。地结合在溶质质点上,也称溶剂合化。若溶剂是水,则称为水(合)化。若溶剂是水,则称为水(合)化。有溶剂化能力的溶剂称为溶剂化溶剂。有溶剂化能力的溶剂称为溶剂化溶剂。第11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目前不能定量解释溶解的规律,常用目前不能定量解释溶解的规律,常用 “相似相溶相似相溶”原理。原理。分子之间可以有两方面的相似:分子之间可
9、以有两方面的相似:一是一是分子结构相似分子结构相似:如分子的组成、官能:如分子的组成、官能团、形态结构的相似;团、形态结构的相似;二是二是能量(相互作用力)相似能量(相互作用力)相似:如相互作:如相互作用力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之分,两种物质如用力有极性的和非极性的之分,两种物质如相互作用力相近,则能互相溶解。相互作用力相近,则能互相溶解。第12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几种溶解过程,说明相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几种溶解过程,说明相似相溶原理:似相溶原理:(1 1)两种惰性溶剂(不能形成氢键的溶剂,)两种惰性溶剂(不能形成氢键的溶剂,如烷烃、苯、四氯化碳等)互溶:如烷烃、苯、四
10、氯化碳等)互溶:第一步和第二步吸收的能量都很小,易于由第第一步和第二步吸收的能量都很小,易于由第三步放出的能量所补偿,因而溶解情况较好。三步放出的能量所补偿,因而溶解情况较好。(2 2)水向油中溶解:因水分子间有很强的氢键作)水向油中溶解:因水分子间有很强的氢键作用,第一步需要吸收很大能量,第二步吸能不大,用,第一步需要吸收很大能量,第二步吸能不大,而第三步放出的能量不足以补偿所需能量,难以溶而第三步放出的能量不足以补偿所需能量,难以溶解。解。第13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3)油向水中溶解)油向水中溶解 第一步能量吸收小,但第二步吸能大,第一步能量吸收小,但第二步吸能大,第三步放出的能
11、量不足以补偿所需能量,故第三步放出的能量不足以补偿所需能量,故不易溶解。不易溶解。(4)水和乙醇的溶解)水和乙醇的溶解 两者都有氢键,第一、第二步吸能虽大,两者都有氢键,第一、第二步吸能虽大,但第三步因溶质和溶剂均为极性物质,它们但第三步因溶质和溶剂均为极性物质,它们之间的氢键作用又很强,放出的能量也很大,之间的氢键作用又很强,放出的能量也很大,故溶解可以进行。故溶解可以进行。第14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上,说明相似相溶原理:从分子结构的相似性上,说明相似相溶原理:第15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1)苯在水中几乎不溶,但苯分子上引)苯在水中几乎不溶,但苯分子上
12、引入羟基后,溶解度明显增加。入羟基后,溶解度明显增加。(2)醇的同系物中从甲醇起,碳链越长,)醇的同系物中从甲醇起,碳链越长,醇分子中与水不相似的部分越多,则在水中醇分子中与水不相似的部分越多,则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的溶解度越低。(3)醇中的)醇中的-OH被被-SH取代后,溶解度大取代后,溶解度大幅度降低。幅度降低。溶解度增加或下降的原因是溶解度增加或下降的原因是物质分子结物质分子结构与水的相似性构与水的相似性增加或下降了。增加或下降了。第16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2、溶剂的互溶性规律、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较强的氢键和较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较强的氢键和较弱的范德
13、华力。弱的范德华力。氢键:氢键: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两个电负性原子结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两个电负性原子结合构成,如合构成,如A-HB,“”表示氢键,它是一表示氢键,它是一种带方向性的强作用力。种带方向性的强作用力。要形成氢键,必须有能够接受电子的部分要形成氢键,必须有能够接受电子的部分A-H,即即电子受体电子受体;还须有给出电子的部分;还须有给出电子的部分B,即即电子供体电子供体。第17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按照生成氢键的能力,将溶剂分成四种类型。按照生成氢键的能力,将溶剂分成四种类型。(1)N型溶剂:不能形成氢键,称惰性溶剂。型溶剂:不能形成氢键,称惰性溶剂。如烷烃、四氯化碳、苯等。如烷烃
14、、四氯化碳、苯等。(2)A型溶剂:只有电子受体的溶剂,能与电型溶剂:只有电子受体的溶剂,能与电子供体形成氢键。如氯仿、二氯甲烷等。子供体形成氢键。如氯仿、二氯甲烷等。(3)B型溶剂:只有电子供体的溶剂。如型溶剂:只有电子供体的溶剂。如酮、醛、醚、酯等。酮、醛、醚、酯等。第18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4)AB型溶剂:同时具备电子受体型溶剂:同时具备电子受体A-H和供体和供体B的的溶剂,可缔合成多聚分子,因氢键的结合形式不同又溶剂,可缔合成多聚分子,因氢键的结合形式不同又可分成三类:可分成三类:AB(1)型:交链氢键缔合溶剂,如水、多元醇、羟型:交链氢键缔合溶剂,如水、多元醇、羟基羧酸、
15、多元羧酸、多酚等。基羧酸、多元羧酸、多酚等。AB(2)型:直链氢键缔合溶剂,如醇、胺、羧酸等。型:直链氢键缔合溶剂,如醇、胺、羧酸等。AB(3)型:生成内氢键分子。这类溶剂中的电子受型:生成内氢键分子。这类溶剂中的电子受体体A-H因已形成内氢键而不再起作用。故因已形成内氢键而不再起作用。故AB(3)型型溶剂的氢键性质与溶剂的氢键性质与N型或型或B型相似。型相似。第19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0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由形成氢键的情况可以推断各类溶剂相由形成氢键的情况可以推断各类溶剂相互溶解的规律:互溶解的规律:形成氢键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如果形成氢键过程是释放能量的过程,如
16、果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比混合前增强或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比混合前增强或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否则不利于互溶。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否则不利于互溶。如如AB型和型和N型几乎不相溶,因溶解要破型几乎不相溶,因溶解要破坏坏AB型之间的氢键;型之间的氢键;A、B型易互溶,因型易互溶,因混合后生成氢键。混合后生成氢键。第21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图表示各类溶剂的互溶规律,图表示各类溶剂的互溶规律,B型溶剂与各类型溶剂与各类溶剂绝大多数都能互溶。溶剂绝大多数都能互溶。第22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表中所处位置越接近,越易表中所处位置越接近,越易互溶,越远越难互互溶,越远越难互溶
17、。溶。第23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3、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极性 萃萃取取溶溶剂剂的的选选择择依依据据是是“相相似似相相溶溶”原原则则:一一是是分分子子结结构构相相似似;另另一一是是分分子子间间作作用能相似,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似。用能相似,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似。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似,用分子极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似,用分子极性。引入了介电常数引入了介电常数第24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介电常数:介电常数:是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是一个化合物摩尔极化程度的量度,如果已知介电常数,就能预测该度的量度,如果已知介电常数,就能预测该化合物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化合物是极性的还是非极性的
18、。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介电常数的测定方法:物质的物质的介电常数介电常数可通过测定该物质在可通过测定该物质在电容器二极板间的静电容量电容器二极板间的静电容量C来确定,如果来确定,如果C0为无介质时的同一电容器的电容,则:为无介质时的同一电容器的电容,则:第25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比较在同一电容器试样中的电容和比较在同一电容器试样中的电容和已知的标准液的电容,即可获得介电常已知的标准液的电容,即可获得介电常数。数。如以如以1和和2分别代表试样和标准液的分别代表试样和标准液的介电常数,介电常数,C1和和C2表示充满这两种液体表示充满这两种液体时的电容器的电容,则:时的电容器的电容,则:1
19、/2=C1/C2第26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7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第28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根据萃取目标物质(产物)的介电常数,根据萃取目标物质(产物)的介电常数,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是溶寻找极性相接近的溶剂作为萃取溶剂,是溶剂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剂选择的重要方法之一。生物工业常用的溶剂有:生物工业常用的溶剂有:酯类、醇类、酮类等。酯类、醇类、酮类等。第29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良好溶剂要满足的要求:良好溶剂要满足的要求:(1 1)有很大的萃取容量,即单位体积的萃取溶剂能萃取)有很大的萃取容量,即单位体积的萃取溶剂能萃取大量的产物;大量的
20、产物;(2 2)有良好的选择性,理想情况是只萃取产物而不萃取杂)有良好的选择性,理想情况是只萃取产物而不萃取杂质;质;(3 3)与被萃取的液相(通常是水相)互溶度要小,且粘)与被萃取的液相(通常是水相)互溶度要小,且粘度低、界面张力小或适中,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度低、界面张力小或适中,有利于相的分散和两相分离;(4 4)溶剂的回收和再生容易;)溶剂的回收和再生容易;(5 5)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分解,对设备腐蚀性小;(6 6)经济性好,价廉易得;)经济性好,价廉易得;(7 7)安全性好,闪点高,对人体无毒性或毒性低。)安全性好,闪点高,对人体无毒性
21、或毒性低。第30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4、分配定律和分离因数、分配定律和分离因数(1)萃取的萃取的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料液:料液:在溶剂萃取过程中,将供提取的溶液称为料在溶剂萃取过程中,将供提取的溶液称为料液,通常是水溶液;液,通常是水溶液;溶质:溶质:从料液中提取出来的物质称为溶质;从料液中提取出来的物质称为溶质;萃取剂:萃取剂:用来萃取产物的溶剂常称为萃取剂;用来萃取产物的溶剂常称为萃取剂;萃取液:萃取液: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与萃取剂形成的溶液称为溶质转移到萃取剂中与萃取剂形成的溶液称为萃取液;萃取液;萃余液:萃余液:被萃取出溶质后的料液称萃余液(萃残液)被萃取出溶质后的料液称萃余液(
22、萃残液)。第31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萃萃 取取 相相 浓浓 度度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萃萃 余余 相相 浓浓 度度(2)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分配在两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分配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为两相中的活度之比为一常数,为分配定律分配定律。如果溶液是稀溶液,活度可用浓度代如果溶液是稀溶液,活度可用浓度代替,则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替,则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即为分配系数比为一常数,即为分配系数K。第32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常温下常温
23、下K为常数,为常数,C的单位为的单位为mol/L。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 反映一种萃取剂性能的优劣,反映一种萃取剂性能的优劣,分配系数分配系数K越大,萃取收率越高。越大,萃取收率越高。K式的应用条件:式的应用条件:(1)稀溶液)稀溶液(否则用活度计算)。(否则用活度计算)。(2)溶质对溶剂之互溶度没有影响)溶质对溶剂之互溶度没有影响。(3)必须是同一种分子类型,即不发生)必须是同一种分子类型,即不发生缔合或离解。缔合或离解。第33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弱酸或弱碱性溶质在水相中存在电离现弱酸或弱碱性溶质在水相中存在电离现象,既要考虑两相中的分配平衡,还要考虑象,既要考虑两相中的分配平衡,还
24、要考虑弱电解质在水相中的电离平衡,即要考虑应弱电解质在水相中的电离平衡,即要考虑应用条件(用条件(3)。)。第34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青霉素是一种弱酸,在水中会有一部分离解成负离子青霉素是一种弱酸,在水中会有一部分离解成负离子(青(青.COO-),萃取青霉素的有机溶剂是醋酸丁酯等,),萃取青霉素的有机溶剂是醋酸丁酯等,极性很低,不能萃取带电荷的离子。青霉素在醋酸丁酯极性很低,不能萃取带电荷的离子。青霉素在醋酸丁酯等有机相中仅以游离酸分子(青等有机相中仅以游离酸分子(青.COOH)的形态存在。)的形态存在。只有两相中的游离酸分子才符合分配定律。只有两相中的游离酸分子才符合分配定律。当
25、用醋酸乙酯萃取青霉素时,发酵液中同时存当用醋酸乙酯萃取青霉素时,发酵液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平衡,一种是青霉素游离酸分子在有机溶在着两种平衡,一种是青霉素游离酸分子在有机溶剂相和水相间的分配平衡;另一种是青霉素游离酸剂相和水相间的分配平衡;另一种是青霉素游离酸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在水中的电离平衡。第35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分配平衡用分配系数分配平衡用分配系数K0表征,电离平衡表征,电离平衡用电离常数用电离常数Kp来表征。来表征。醋酸丁酯醋酸丁酯第36页,讲稿共79张,创作于星期二 目前还不能单独测定水相中游离酸的目前还不能单独测定水相中游离酸的(青(青.COOH)浓度,能测定浓度,能测定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剂萃取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