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所有分类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所有分类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pptx(1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第1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内容:形位误差和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标注及公差带的分析。重点:形位公差的标注,公差带四要素分析,公差原则。难点:形位公差带四要素分析,公差原则。第2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形位公差: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几何要素的实际形状和位置相对于理想的形状和位置将差生误差,简称形位公差。形位公差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的影响见图4-1、4-2。第3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图4-1 形状误差的影响第4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图4-2 位置误差的影响第5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形位公
2、差标准:1.GB/T 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2.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3.GB/T 4249-1996 公差原则4.GB/T 16671-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5.GB/T 1958-200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第6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形位公差的要素(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定义: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点:圆心、球心、中心点、交点等;线:直线、曲线、轴线、中心线等;面:平面、曲面、圆柱面、圆锥面、球面、中心面等。第7页/共111页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形位公
3、差要素的分类:1.按存在状态分:实际要素、理想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以测得要素代替;理想要素:具有几何学意义,没有任何误差的要素。2.按结构特征分:轮廓要素、中心要素;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形的点、线、面等各要素;中心要素:对称轮廓要素的中心点、中心线、中心面或回转表面的轴线。第8页/共111页形位公差要素的分类3.按所处地位分:被测要素、基准要素;被测要素:图样上给出了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4.按功能关系分:单一要素、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位公差要求的要素;关联要素:对其他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第9页/共111页
4、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第10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以公差框格的形式标注(两格至五格,形状公差一般两格,位置公差一般三至五格)0.05A公差特征符号(见表4-1)公差值(以mm为单位)基准(由基准字母表示)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注意:公差值:如果公差带为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值前加注,如果是球形,加注。基准:用大写字母(EIJMQPLRF除外)表示,单一基准用大写表示,如图4-10(a);公共基准由横线隔开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4-10(b);如果是多基准,则按基准的优先次序从左到右分别置于各格,如图4-4(a)。指引线:用细实线表示。从框格的左端或右端垂直引出,指向被测要素。指引线的方向必须
5、是公差带的宽度方向。第11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图4-10 基准要素的标注图4-4a 公差框格第12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重要提示:指引线指向被测要素时,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基准符号用带小圆的大写字母以细实线与粗的短实线相连,如图4-4(b),基准要素也要注意区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图4-4b 基准代号第13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标注注意事项:1.对被测要素的数量说明,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见图4-5(a);其他解释性要求,写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下方,见图4-5(b)。图4-5 形位公差的标注第14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2.对同一要素有一个以上
6、形位公差特征项目要求时,其公差带指引线又一致时,可将一个框格放在另一个框格的上方,见图4-5(c)。图4-5 形位公差的标注第15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3.当多个被测要素有相同的形位公差要求时,可以在框格列出的指引线上绘制多个指示箭头并分别指向各被测要素,见图4-5(d)。图4-5 形位公差的标注第16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4.指引线一般与框格一端的中部相连,当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指引线应直接指向被测要素或其延长线上,并与尺寸线明显错开。如图4-6。图4-6 被测要素为轮廓要素时的标注第17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5.当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指引箭头应
7、与被测要素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对齐,指示箭头可替代一个尺寸线的箭头。如图4-7所示。图4-7 被测要素为中心要素时的标注第18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6.当被测要素任意局部范围内的公差要求,应将该局部范围的尺寸标注在形位公差值后面,并用斜线隔开。如图4-8所示。图4-8 被测要素任意范围内公差要求的标注第19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7.当被测要素为某一视图上的整个轮廓线(面)时,应在指示箭头的指引线的转折处加注全周符号,如图4-9(a)。8.当以螺纹、齿轮、花键的轴线为被测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下方标明节径PD、大径MD或小径LD,如图4-9(b)。图4-9 被测要素
8、的其他标注第20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注意事项9.对于基准符号,无论基准符号在图样中的方向如何,圆圈内的字母均应水平书写。10.当以轮廓要素为基准时,基准符号应靠近基准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且与轮廓的尺寸线明显错开。如图4-10(a)11.当以中心要素为基准时,基准连线应与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如图4-10(b)。第21页/共111页形位公差的标注举例试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右图中(1)左端面的平面度为0.01mm,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为0.04mm。(2)70H7的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2mm。(3)210h7对70H7的同轴度为0.03mm。(4)4-20H8孔
9、对左端面(第一基准)和70H7的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0.15mm。210h770H74-20H80.010.04AA 0.02 A0.03BB0.15A B第22页/共111页形位公差带所谓形位公差带是指用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其主要形状有9种:圆内的区域、两同心圆间的区域、两同轴圆柱面间的区域、两等距线间的区域、两平行直线间的区域、圆柱面内的区域、两等距曲面间的区域、两平行平面间的区域、球面内的区域。形位公差带由大小、形状、方向和位置4个要素构成。常见形位公差带形状如图4-11所示,大小为公差值t,t指的是公差带的宽度或直径等。第23页/共111页常见形位公差带形状图4-11 形位公差
10、带的形状第24页/共111页形状公差所谓形状公差是指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直线度 平面度 圆度 圆柱度第25页/共111页直线度公差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直线和轴线的形状误差,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第26页/共111页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 差 值 t的 两 平 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平面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且 距 离 为 公 差 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第27页/共111页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
11、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两对给定方向上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和t2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下图是一个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第28页/共111页在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如右图是两个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对平行平面之内。第29页/共111页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柱体,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值前加注“”,表示其公差带为一圆柱体。第30页/共111页平面度公
12、差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平行平面内。第31页/共111页圆度公差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内。第32页/共111页圆柱度公差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第33页/共111页形状或位置公差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有两种情况:无基准要求的和有基准要求的。故其公差带有大小和形状要求外,位置
13、可能固定,也可能浮动。无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不定的(形状公差);有基准要求的理想轮廓线(面)用理论正确尺寸并加注基准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移动(位置公差)。第34页/共111页线(面)轮廓度图4-26 线轮廓度n 用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称为理论正确尺寸,理论正确尺寸无公差,为与未注公差尺寸相区别,在理论正确尺寸数值上加框格。第35页/共111页线轮廓度公差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图所示。无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尺寸并加
14、注公差来控制,其位置是不定的;有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理论正确尺寸加注基准来控制,其位置是唯一的。第36页/共111页面轮廓度公差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如图所示。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第37页/共111页位置公差定向公差1、平行度2、垂直度3、倾斜度定位公差1、同轴度2、对称度3、位置度n跳动公差 1、圆跳动公差 2、全跳动公差第38页/共111页定向公差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特点: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
15、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分为: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第39页/共111页平行度公差有面对面、面对线和线对线几种情况。面对面:以平面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平面。平行度公差是指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4-28。图4-28 面对面的平行度第40页/共111页平行度公差面对线:以轴线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平面。平行度公差是指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如图4-29。线对线:以轴线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轴线。图4-29 面对线的平行度第41页/共111页平行度公差当两要素要求互相平行时,用平行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上的平行
16、度要求时,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或直线或轴线)的两平行平面(或轴线)之间的区域。第42页/共111页平行度公差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平行度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准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公差 值 为 0.1mm和0.2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对平行平面内。第43页/共111页平行度公差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平行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 差 值 0.1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第44页/共111页垂直度公差有面对线、线对面、面对面、线对
17、线等几种情况。面对线:以轴线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平面。垂直度公差是指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第45页/共111页垂直度公差线对面:以平面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轴线。垂直度公差是指直径为公差值t,且轴线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第46页/共111页倾斜度公差倾斜度公差用于限制被测要素对基准在理论正确角度(0-90度)之间任意角度方向上的误差,也有面对线、线对面、面对面、线对线几种形式。面对线:以轴线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平面。倾斜度公差是指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成理论正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4-34。图4-34 面对线的倾斜度第47页/共111页倾斜
18、度公差线对面:以平面为基准且被测要素为轴线。倾斜度公差是指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平面A成理论正确角度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圆柱面既要与A成45度理论正确角度,又要与B基准平面平行。第48页/共111页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量。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分为:位置度、同轴度和对称度。第49页/共111页同轴度公差同轴度用于控制轴类零件的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mm,且与
19、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第50页/共111页对称度公差对称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中心平面(或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或轴线)的共面(或共线)性误差。如图所示,其公差带为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第51页/共111页位置度公差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对基准的位置误差。位置度多用于控制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的位置误差。这时,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轴线在理想位置的圆柱面内的区域。第52页/共111页位置度公差点的位置度公差带:直径为公差值t或St,以点的理想位置为中心的圆或球面内的区域。如图4-38。图4-38 点的位置度第53页/共1
20、11页位置度公差给定任意方向上的线的位置度公差带:直径为公差值t,轴线在线的理想位置上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4-39。图4-39 线的位置度第54页/共111页位置度公差面的位置度公差带:距离为公差值t,中心平面在面的理想位置上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4-40。图4-39 面的位置度第55页/共111页跳动公差跳动公差用来控制跳动,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几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圆跳动全跳动1.径向圆跳动2.端面圆跳动1.径向全跳
21、动3.斜向圆跳动2.端面全跳动第56页/共111页径向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如图所示,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第57页/共111页端面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区域。如图所示。当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左端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第58页/共111页斜向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
22、为公差值t的圆锥面区域,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第59页/共111页全跳动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全跳动公差。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形状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后者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形状而定。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此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第60页/共111页径向全跳动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同时,指示表作平行于基准轴线的直线移动,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的最大读数差不得大于公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所有 分类 形状 位置 公差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