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学习.pptx
《薄层色谱法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层色谱法学习.pptx(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3/3014.4.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差别(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差别(特点特点)固定相和流动相固定相和流动相 TLCTLC流动相流动靠毛细作用力,流动相流动靠毛细作用力,流动相选择较少受限制,固定流动相选择较少受限制,固定相不用再生。相不用再生。而而 HPLCHPLC是在封闭的系统内,流动相流量靠泵控制,是在封闭的系统内,流动相流量靠泵控制,溶剂选择受检测器限制,固定相需再生。溶剂选择受检测器限制,固定相需再生。样品处理样品处理 TLCTLC要求要求没有没有HPLCHPLC严格。严格。第1页/共65页2023/3/302色谱分离色谱分离 TLCTLC可可同时分离多个样品同时分
2、离多个样品,并可采用相同,并可采用相同或不同溶剂进行同向或双相或不同溶剂进行同向或双相多次展开多次展开,通,通常采用常采用正相正相色谱,色谱后色谱,色谱后衍生化方便衍生化方便。HPLCHPLC一次只能分离一个样品,通常采一次只能分离一个样品,通常采用用反相反相色谱,色谱后衍生化受限制。色谱,色谱后衍生化受限制。对污染物抗受力强对污染物抗受力强 TLCTLC颗粒物质、腐蚀性物质、不可逆吸附物质均无影响。颗粒物质、腐蚀性物质、不可逆吸附物质均无影响。HPLCHPLC 颗粒物质、腐蚀性物质、不可逆吸附物质均有大的影响。颗粒物质、腐蚀性物质、不可逆吸附物质均有大的影响。第2页/共65页2023/3/3
3、037.2 7.2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1.1.保留参数(保留参数(R Rf f值)值)用来表征斑点位置的基本参数是保留因用来表征斑点位置的基本参数是保留因子,通常称作子,通常称作比移值比移值,用,用R Rf f表示。表示。R Rf f=L=Ls s/L/L。,原点SRWLsL。Lr原点参比样品前沿第3页/共65页2023/3/304 注意:注意:a.a.同一物质在不同展开方式中得到的比移值是不相同的。同一物质在不同展开方式中得到的比移值是不相同的。b.b.在同样溶剂的重复在同样溶剂的重复n n次的多次展开后的比移值次的多次展开后的比移值(R(Rf f)n n=1-(1-R
4、=1-(1-Rf f)n n 。相对比移值(相对比移值(R Rx x)R Rf f测量中一个重要的误差来源是难以确定溶剂前沿的位置,因此,引入测量中一个重要的误差来源是难以确定溶剂前沿的位置,因此,引入相相对比移值对比移值(R Rx x)。)。R Rx x=L=Ls s/L/Lr r第4页/共65页2023/3/3052.2.分离效能参数分离效能参数 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数 n=16Ls/W n=16Ls/W 2 2 ,考虑静态扩散引起的起始斑点半峰,考虑静态扩散引起的起始斑点半峰宽的影响引入真实塔板数(宽的影响引入真实塔板数(n n真实真实 )n n真实真实 =5.54Ls/=5.54Ls/(
5、b b0.50.5-b-b0 0)2 2b b0.50.5为样品斑点半峰宽,为样品斑点半峰宽,b b0 0样品起始斑样品起始斑点半峰宽。点半峰宽。塔板高度塔板高度h h真实真实=Ls/nLs/n真实真实 第5页/共65页2023/3/306 3.3.3.3.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容量因子(K K K K)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容量因子:分配达到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的量分配达到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的量分配达到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的量分配达到平衡后,组分在固定相的量(W W W WS S S S)与流动相中的量(与流动相中的量(与流动相中的量(与流动相中的量(W W W Wm m m m
6、)之比。之比。之比。之比。K K K K =W=W=W=WS S S S/W/W/W/Wm m m m=(c=(c=(c=(cS S S S/c/c/c/cm m m m)(V V V Vs s s s/V/V/V/Vm m m m)=K=K=K=K(V V V Vs s s s/V/V/V/Vm m m m)其中其中其中其中K=cK=cK=cK=cS S S S/c/c/c/cm m m m ,表示,表示,表示,表示分配系数,即分离达到平衡分配系数,即分离达到平衡分配系数,即分离达到平衡分配系数,即分离达到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之比。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之比。时,组分在
7、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之比。时,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之比。4.4.4.4.分离度分离度分离度分离度第6页/共65页2023/3/307另有另有n=16Ln=16Ls s/W/W 2 2第7页/共65页2023/3/308 0.1 0.3 0.5 0.7 0.9 RfR1.000.750.50.250R Rf f=0.3,R=0.3,R最高最高R Rf f在在0.2-0.5,R0.2-0.5,R变化不大变化不大R Rf f0.10.1或或0.7,R0.7,R下降下降 第8页/共65页2023/3/3097.3 7.3 薄层色谱系统及其操作技术薄层色谱系统及其操作技术一一.薄层色谱系统组成薄层
8、色谱系统组成1.1.薄层板薄层板(1)(1)未改性固定相未改性固定相硅胶硅胶为使用最广泛的薄层材料为使用最广泛的薄层材料氧化铝氧化铝有碱性、中性、酸性有碱性、中性、酸性硅藻土硅藻土为化学中性吸附剂为化学中性吸附剂纤维素纤维素天然多糖类天然多糖类聚酰胺聚酰胺为特殊类型有机薄层材料,对为特殊类型有机薄层材料,对能形成氢键的物质有特别的选择性。能形成氢键的物质有特别的选择性。第9页/共65页2023/3/3010(2)(2)表面改性固定相表面改性固定相 疏水改性硅胶疏水改性硅胶化学键合烷基化学键合烷基 亲水改性硅胶亲水改性硅胶引入氨基、氰基、二羟基等,薄层板极性介于极性吸引入氨基、氰基、二羟基等,薄
9、层板极性介于极性吸附剂和疏水改性剂之间(附剂和疏水改性剂之间(极性次序:硅胶极性次序:硅胶氨基氨基氰基氰基二羟基二羟基 反反相相)。)。表面改性纤维素表面改性纤维素乙酰化纤维素乙酰化纤维素(3)(3)药典收载的固定相有药典收载的固定相有:硅胶类、硅藻土类、氧化铝类、微晶纤维素类等。:硅胶类、硅藻土类、氧化铝类、微晶纤维素类等。颗粒直径颗粒直径一般要求一般要求10 10 40 um 40 um。第10页/共65页2023/3/30112.2.载板载板玻璃板,放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浸泡数小时,除去玻璃表面的油污。玻璃板,放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浸泡数小时,除去玻璃表面的油污。然后充分漂洗干净,干燥,置干
10、燥器中备用。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然后充分漂洗干净,干燥,置干燥器中备用。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珠。3.3.黏结剂黏结剂(1)(1)无机黏结剂无机黏结剂石膏石膏(硫酸钙),添加石膏的吸附剂以字母(硫酸钙),添加石膏的吸附剂以字母“G G”表示。表示。没有黏结剂的吸附剂以字母没有黏结剂的吸附剂以字母“H H”表示。无机黏结剂的优点是:耐高温,耐表示。无机黏结剂的优点是:耐高温,耐酸碱,但涂铺薄板动作要快,否则匀浆易凝固。薄层强度差。酸碱,但涂铺薄板动作要快,否则匀浆易凝固。薄层强度差。第11页/共65页2023/3/3012(2)(2)有机黏结剂有机黏结剂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
11、维素钠(CMCCMC)、淀粉、聚乙烯醇、高分子聚合物、淀粉、聚乙烯醇、高分子聚合物等。其特点是薄层强度高、使用方便,但不能用浓硫酸作显色剂。等。其特点是薄层强度高、使用方便,但不能用浓硫酸作显色剂。(3)(3)荧光黏结剂荧光黏结剂在吸附剂中添加某种荧光指示剂,常用的荧光指示剂在吸附剂中添加某种荧光指示剂,常用的荧光指示剂 在在254nm254nm紫外光下发蓝色荧光的有钠荧光素、硫化镉、阴极绿等。紫外光下发蓝色荧光的有钠荧光素、硫化镉、阴极绿等。在在366nm366nm有荧光的指示剂如彩蓝等。有荧光的指示剂如彩蓝等。含有荧光指示剂的商品吸附剂以含有荧光指示剂的商品吸附剂以“F F”表示,并以下标
12、注明其激发光波长。例表示,并以下标注明其激发光波长。例 硅胶硅胶HFHF254254 第12页/共65页2023/3/30134.4.薄层板涂铺要求:薄层板涂铺要求:均匀、平整、无气泡引起的凹坑和龟裂均匀、平整、无气泡引起的凹坑和龟裂。例:。例:硅胶板(粒度硅胶板(粒度101040um40um)硅胶硅胶G G将硅胶置研钵中,加入少量水,研磨均匀,至无结块和气泡,再将硅胶置研钵中,加入少量水,研磨均匀,至无结块和气泡,再加入比例量的水加入比例量的水(一般为一般为1 1份固定相与份固定相与3 3份水份水),迅速研磨均匀,立即涂铺。,迅速研磨均匀,立即涂铺。硅胶或硅胶硅胶或硅胶G G 以以CMCCM
13、C为黏合剂。配制为黏合剂。配制0.2%0.2%0.7%CMC0.7%CMC水溶液水溶液,放置放置过夜过夜,使悬浮的纤维沉降使悬浮的纤维沉降,取上层用来配制吸附剂匀浆。取上层用来配制吸附剂匀浆。第13页/共65页2023/3/3014 反相薄层板制备反相薄层板制备以不同链长的正构烷烃为固定液以不同链长的正构烷烃为固定液,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如如5%5%硅酮油乙醚溶液硅酮油乙醚溶液),),浸渍硅胶板。浸渍硅胶板。5.5.薄层板活化薄层板活化 涂布后的薄层先在室温下阴干,在使用前置适当温度烘烤一定时间进行活化,涂布后的薄层先在室温下阴干,在使用前置适当温度烘烤一定时间进行活化,
14、然后置干燥器中备用。不同薄层活化条件略有不同,如:然后置干燥器中备用。不同薄层活化条件略有不同,如:硅胶硅胶 110 1h110 1h 氧化铝氧化铝 110 30min110 30min第14页/共65页2023/3/30156.6.点样点样 要求配制样品的溶剂高度挥发性和尽可能非极性,否则易使斑点扩展。要求配制样品的溶剂高度挥发性和尽可能非极性,否则易使斑点扩展。采用多次点加法,第二次点加时应待前一次点加的溶剂挥发后再进行。采用多次点加法,第二次点加时应待前一次点加的溶剂挥发后再进行。点样量应适中,过载会引起斑点拖尾,分离度变差,以最小检测量的几点样量应适中,过载会引起斑点拖尾,分离度变差,
15、以最小检测量的几倍倍几十倍为宜。几十倍为宜。手工点样工具:定容玻璃毛细管(手工点样工具:定容玻璃毛细管(1 1 5 ul5 ul),微量注射器。),微量注射器。第15页/共65页2023/3/3016自动点样自动点样Limomat IV Limomat IV 喷样仪喷样仪样品溶液通过样品溶液通过气流成雾状喷向薄层,移动板台,使在气流成雾状喷向薄层,移动板台,使在薄层上流下样品条带。薄层上流下样品条带。特点特点:适合于大量稀样品溶液的喷加;:适合于大量稀样品溶液的喷加;条带宽度不超过条带宽度不超过2 mm2 mm,有利于改善,有利于改善分辨率;便于狭缝式光密度计扫描;分辨率;便于狭缝式光密度计扫
16、描;要求薄层板强度高。要求薄层板强度高。自动薄层色谱点样仪自动薄层色谱点样仪由计算机控制。由计算机控制。药典规定:点样基线距底边药典规定:点样基线距底边2.0 cm,2.0 cm,样点样点直径直径2-4mm,2-4mm,点间距离约为点间距离约为1.5-2.0 cm1.5-2.0 cm。第16页/共65页2023/3/30177.7.展开方式展开方式 多数采用直线形上行展开,薄层板水平角度以多数采用直线形上行展开,薄层板水平角度以7575 为最佳。展开距离一般为为最佳。展开距离一般为10-15 cm10-15 cm。多次展开多次展开一次展开未达满意分离时,可将薄层板干燥后再次用同一种溶剂一次展开
17、未达满意分离时,可将薄层板干燥后再次用同一种溶剂展开,可重复多次,直到混合物分离为止。展开,可重复多次,直到混合物分离为止。分步展开分步展开混合物性质差别较大时,一种流动相不能有效分离时,可采用不混合物性质差别较大时,一种流动相不能有效分离时,可采用不同溶剂依次展开不同距离。同溶剂依次展开不同距离。第17页/共65页2023/3/3018连续展开连续展开使到达薄层上缘的溶剂不断使到达薄层上缘的溶剂不断蒸发,连续展开以增加展开距离。因无溶蒸发,连续展开以增加展开距离。因无溶剂前沿,需要有个参照物同时展开,以计剂前沿,需要有个参照物同时展开,以计算相对保留值。算相对保留值。二维展开二维展开在两个垂
18、直的方向上进行展在两个垂直的方向上进行展开。将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个角上,展开开。将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个角上,展开适当距离后,挥干溶剂,再将薄层板以与适当距离后,挥干溶剂,再将薄层板以与原展开方向成原展开方向成90 90 的方向进行展开。的方向进行展开。原点12第18页/共65页2023/3/3019离心展开离心展开薄层板以适当转速旋转时,流薄层板以适当转速旋转时,流动相以适当速率转移到薄层上。该技术主要用动相以适当速率转移到薄层上。该技术主要用于制备色谱。于制备色谱。锲尖技术锲尖技术圆形离心展开具有分辨率高的圆形离心展开具有分辨率高的优点,但需要有一定的仪器装置。采用锲尖技优点,但需要有一定的
19、仪器装置。采用锲尖技术可以在一般的展开室中进行类似展开。术可以在一般的展开室中进行类似展开。薄层被刮掉部分溶剂前沿 第19页/共65页2023/3/30208.8.检测检测物理方法物理方法紫外光下显示荧光或荧光淬灭紫外光下显示荧光或荧光淬灭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加化学试剂显色,要求显色稳定、加化学试剂显色,要求显色稳定、持久、专属、灵敏、线性良好。持久、专属、灵敏、线性良好。斑点定位方法斑点定位方法碘蒸气法碘蒸气法灵敏、简便,为通用显色法。灵敏、简便,为通用显色法。将碘结晶放在密封的展开缸中,碘的升华,将碘结晶放在密封的展开缸中,碘的升华,使缸内充满紫色的碘蒸气。将展开后的板挥使缸内充满紫色的碘蒸气
20、。将展开后的板挥干溶剂置碘缸中至薄层色谱上出现棕色斑点。干溶剂置碘缸中至薄层色谱上出现棕色斑点。放置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背景吸附剂也吸附放置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背景吸附剂也吸附碘,使信噪比降低。用针头将斑点标记下来,碘,使信噪比降低。用针头将斑点标记下来,放在通风处使碘挥发。放在通风处使碘挥发。第20页/共65页2023/3/3021流动相与展开体系1.1.液液-固吸附固吸附 在该色谱中,溶质的保留和在该色谱中,溶质的保留和分离选择性决定于三个因素:分离选择性决定于三个因素:溶解能力流动相溶质吸附剂相互作用竞争一.展开体系:第21页/共65页2023/3/30222.2.液液-液分配液分配 基于组
21、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的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展开系统。可在展开基于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间的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展开系统。可在展开前,将薄层板浸入某种液体固定相。实际上在前,将薄层板浸入某种液体固定相。实际上在TLCTLC中,分配与吸附是并存的(大气中,分配与吸附是并存的(大气中水分也是一种固定相)。中水分也是一种固定相)。3.3.此外还有:化学键合相反相展开、化学键合相正相展开、离子交换、离子对色谱、此外还有:化学键合相反相展开、化学键合相正相展开、离子交换、离子对色谱、凝胶、胶束、手性展开。凝胶、胶束、手性展开。第22页/共65页2023/3/3023二二.溶剂强度参数和选择性溶剂
22、强度参数和选择性1.1.溶剂的强度参数溶剂的强度参数 定义:溶剂强度参数用定义:溶剂强度参数用表示。表示。流动相强度越高,表示它与吸附剂相互流动相强度越高,表示它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力强作用力强。溶质的溶质的R Rf f值就越大值就越大,但选择性越小。但选择性越小。为得到满意的分离,选为得到满意的分离,选用的流动相使溶质的用的流动相使溶质的R Rf f值在值在0.25 0.25 0.75 0.75之间为宜。之间为宜。溶剂强度也可用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参数溶剂强度也可用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参数 来表示。来表示。第23页/共65页2023/3/3024一些常用溶剂的溶剂强度与溶解度参数一些常用溶剂的溶剂强度与
23、溶解度参数溶剂溶剂 溶剂溶剂 正己烷正己烷 0.01 7.3 0.01 7.3 环己烷环己烷 0.04 0.04 8.28.2苯苯 0.32 9.2 0.32 9.2 乙醚乙醚 0.38 7.40.38 7.4二氯甲烷二氯甲烷 0.42 9.6 0.42 9.6 正丙醇正丙醇 0.82 0.82 10.210.2正丁醇正丁醇 0.70 /0.70 /四氢呋喃四氢呋喃 0.57 0.57 9.19.1乙酸乙酯乙酸乙酯 0.58 8.6 0.58 8.6 氯仿氯仿 0.40 0.40 9.19.1甲乙酮甲乙酮 0.51 /0.51 /二氧六环二氧六环 0.56 0.56 9.89.8吡啶吡啶 0.
24、71 10.4 0.71 10.4 丙酮丙酮 0.50 0.50 9.49.4乙醇乙醇 0.88 /0.88 /乙酸乙酸 1.00 12.41.00 12.4二甲亚砜二甲亚砜 0.75 12.8 0.75 12.8 甲醇甲醇 0.95 0.95 12.912.9乙二醇乙二醇 1.11 14.7 1.11 14.7 甲酰胺甲酰胺 /17.9 17.9 第24页/共65页2023/3/30252.2.溶剂优化规则:溶剂优化规则:增加溶剂强度增加溶剂强度,使,使R Rf f值增大,但也可能降低值增大,但也可能降低分离能力。分离能力。流动相中较强组分的流动相中较强组分的体积比体积比小于小于5%5%或大
25、于或大于50%50%,选择性最大,此时最有利于溶质与流动相,选择性最大,此时最有利于溶质与流动相组分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组分的选择性相互作用。用乙醚或甲醇代替流动相中的一种较强组分,用乙醚或甲醇代替流动相中的一种较强组分,由于形成由于形成氢键氢键可改善选择性。可改善选择性。若出现斑点拖尾,可向流动相中加少量水,若出现斑点拖尾,可向流动相中加少量水,或或降低薄层活性降低薄层活性,有利于改善分离。,有利于改善分离。也可采用两种强溶剂与一种弱溶剂组成的三也可采用两种强溶剂与一种弱溶剂组成的三元元混合流动相混合流动相,此时,溶剂强度由弱溶剂控,此时,溶剂强度由弱溶剂控制,而溶剂选择性则由两强溶剂控制。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薄层 色谱 法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