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 .pptx
《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 .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掌握亲核取代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 (SN1机理;SN2机理;离子对机理)2、了解亲核取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3、掌握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4、掌握邻基参与反应的基本概念5、了解邻基参与反应的立体化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邻基参与反应的基本概念;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难点:亲核取代反应中的立体化学;邻基参与反应的立体化学 第1页/共36页一.反应类型亲核取代反应的通式:亲核试剂带着一对电子进攻中心碳原子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离开 底物为中性,亲核试剂带着一对孤对电子:第2页/共36页 底物带有正电荷,亲核试剂带有孤对电子:底物带有正电荷,亲核试剂带有
2、负电荷:亲核试剂带有负电荷:第3页/共36页二.反应机理1.单分子亲核取代(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Unimolecular)(SN 1)反应机理 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 正碳离子的生成:第二步 亲核试剂进攻正碳离子:第一步是决定反应速率的一步。第4页/共36页例如:二苯基氯甲烷在丙酮的水解反应:2.双分子亲核取代(Substitution Nucleophilic Bimolecular)(SN 2)反应机理 动力学研究表明:有一类亲核取代反应的速率与 底物的浓度和试剂的浓度同时相关:二级反应按SN 1 机理进行反应的体系:叔卤代烷及其衍生物和被共轭体系稳定的仲卤代
3、烃及其衍生物第5页/共36页其反应机理为:亲核试剂背后接近中心碳原子从离去基团的背面与此同时离去基团也正在逐步地离开底物分子新键的形成与旧键的断裂是同时发生的,旧键断裂时所需的能量,是由新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提供的。两者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最高。其状态为过渡态 T.T第6页/共36页 在过渡态中,亲核试剂的孤对电子所占有的轨道与中心碳原子的 p轨道交盖的程度与离去基团与中心碳原子的 p轨道的交盖程度相同按 SN 2 机理进行的底物特征:不被共轭体系稳定的仲卤代烷及其衍生物3.离子对机理介于SN1 与 SN2 之间的机理,建立在SN1机理基础之上。底物的解离成正碳离子是经几步完成的,形成不同的离子
4、对:第7页/共36页 解离的正负离子形成紧密的离子对,整个离子对 被溶剂化。溶剂介入离子对后,正负离子被溶剂隔开。离解的离子为自由离子。三个阶段:亲核试剂可以进攻四种状态的底物,从而得到不同的产物。第8页/共36页三.反应的立体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与反应机理相关SN2机理:由于试剂从离去基团的背后进攻中心碳原子,所以产物发生构型转化Walden转化。Nu:L+L-Nu第9页/共36页构型翻转(R)-(-)-2-辛烷25D=-34.25对映体的纯度=100%(S)-(-)-2-辛醇25D=-9.90对映体的纯度=100%=+33.0=+31.1=-19.9=+33.0=+31.1=-19.9=+2
5、3.5第10页/共36页SN1机理试剂从正碳离子的两面进攻中心碳原子,形成一对外消旋产物。正碳离子越稳定,消旋化程度越大消旋化(Racemization)第11页/共36页事实上,SN1反应往往伴随构型转化产物:当C+不是足够稳定时,由于L 的屏蔽效应,Nu:从 L 背后进攻中心碳原子的机会增大,故构型转化增多。请思考:第12页/共36页四.影响反应活性的因素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底物的结构亲核试剂的浓度与反应活性离去基团的性质溶剂效应(一)底物结构的影响SN 2反应:卤代烷的反应活性顺序是:甲基 伯 仲 叔原因:烷基的空间效应第13页/共36页新戊基卤代烷几乎不发生SN 2反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饱和碳原子上亲核取代反应 饱和 原子 上亲核 取代 反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