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pptx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概述 肿瘤是当今世界头号杀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00年,美国学者统计,肿瘤年发病人数138万。2001年,我国城市人口,肿瘤,脑,心血管病所致死亡率分别为135.6/10万 111/10万 95.8/10万 占全部死亡率544/10万的比例分别约为1/4、1/5、1/6,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诊治肿瘤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中,肿瘤标志物随着肿瘤的基础理论的发展、新检测手段和技术诞生而大量涌现,随着临床对早期诊断的重视而被重新认识。大家都知道,肿瘤有两个明显的临床特征:一是肿瘤的转移特性(肿瘤细胞通过浸润、转移从原发灶扩散至其他组织和脏器。转移是大多数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2、。二是早、中期肿瘤无症状,有症状者多属晚期,无法手术切除。(以肝癌为例,按癌瘤直径分为三期,普查发现期病人癌瘤中位直径4cm,70%以上无症状,89.5%能手术切除。一年生存率46.9%有症状的肝癌大多为期(R9cm)期(R10cm)平均生存期12个月,5年生存率24.5%所以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对于无症状的肿瘤病人,肿瘤标志物常常是唯一能早期发现肿瘤的线索。学术界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寄予很大的希望。第1页/共42页一一 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史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史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61928年发现了本周蛋白(已确认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标志,1947
3、,Porter,Eedelman和Poulik)第二阶段,19291962发现一些激素,酶,同工酶和蛋白在肿瘤发生时的异常。第三阶段,19631975发现了胚胎蛋白标志,这期间以发现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为主要特征。这两个标志物的发现推动了肿瘤标志的临床应用。第四阶段:1976年至今,大量的肿瘤标志物随单克隆抗体技术诞生而涌现。许多癌细胞产生的物质都有了相应的抗体,如CA153,CA125。近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测定癌基因,抑癌基因成为常规工作,肿瘤标志物进入分子水平。肿瘤标志物的应用提高了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特别是在肿瘤的早期发现上作用越来越突出。第2页/共42
4、页二 肿瘤标志物的概念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是1978年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上作为一专用术语被大家公认。一肿瘤标志物的定义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宿主对肿瘤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中,也可进入血液或其他体液,当肿瘤发生、发展时,这些物质明显异常,标示肿瘤的存在。绝大部分的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既存在于肿瘤中,也存在于正常人群和非肿瘤病人中,只是肿瘤病人的标志物浓度高于非肿瘤病人。唯有PSA等几个极少数的肿瘤标志物和特定的器官相关联呈现器官特
5、异性。学术界往往把阳性率较高的一种肿瘤或一类肿瘤看成这一标志的主要应用对象,如表1第3页/共42页表1 一些肿瘤标志物及其主要应用范围肿瘤标志物主要应用范围甲胎蛋白(AFP)()肝癌和精原细胞瘤CA125 ()卵巢癌CA19-9 ()胰腺癌CA15-3 ()乳腺癌CA72-4胃癌降钙素(CT)髓性甲状腺癌癌胚抗原(CEA)()直结肠癌绒毛膜促性激素hCG()非精原细胞瘤、绒毛膜上皮细胞癌、葡萄胎、精原细胞瘤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鳞状细胞癌组织多肽性抗原TPA膀胱癌和肺癌第4页/共42页二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理想的标志物应符合以下条件:1:敏感性高 2:特异性高
6、3: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和肿瘤大小相关,标志物半寿期短,有效治疗后很快下降,较快反映体内肿瘤的实际情况4:肿瘤标志物浓度和肿瘤转移,恶性程度有关,能协助肿瘤分期和预后判断5:存在于体液特别是血液中易于检测 第5页/共42页三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肿瘤标志物分七类:1:酶和同工酶 2:激素 3:胚胎抗原 4:蛋白质 5:糖蛋白类6:基因标志 7:其他肿瘤标志第6页/共42页临床应用范围(一)肿瘤的早期发现肿瘤是单克隆的产物,由单一的肿瘤细胞分化而来。大部分肿瘤细胞倍增时间约40-140天,平均60天。转移肿瘤较原发瘤快1.5-2倍。直径1cm的肿瘤,大约含109个肿瘤细胞。约需8-18年。物理仪器最低检
7、测限1cm,生物化学标志最低检测限108细胞。(二)肿瘤鉴别诊断与分期血清标志的升高水平和肿瘤的大小和恶性程度有关,能辅助判断疾病处于稳定期、进展期或恶化期。(三)肿瘤的预后判断一般来说治疗前肿瘤标志物浓度明显异常,表明肿瘤较大,患病时间较长或可能已有转移,预后较差。(四)肿瘤的疗效监测大部分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值是和肿瘤治疗效果相关的。下降程度反应治疗的成功程度。在成功的治疗后,如肿瘤的完全切除,和有效的放、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明显下降,下降至正常或治疗前水平的95%认为治疗成功。(五)肿瘤复发的指标国际关于直肠癌和乳腺癌肿瘤标志应用中建议:手术后的病人应每隔2-3月测一次肿瘤标志,连续至少两年,
8、在未再给予治疗时,至少连续两次肿瘤标志物呈直线上升,认为是复发。有报道,监测421例直肠癌手术后病人,复发者96例,其中64%是因CEA升高而发现。报告认为,CEA监测直肠癌复发的效果优于X线、直肠镜和其他试验。第7页/共42页第二节酶类肿瘤标志物酶作为肿瘤标志物有较长的历史。大多数酶存在于细胞中,由于肿瘤细胞破坏或细胞通透性改变,酶释放至血液。酶类标志物的特点:1;酶类存在广泛。2;特异性不高但敏感性高。3;同工酶的分析应用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下面简要介绍几种酶类标志物。一:碱性磷酸酶 ALP来自肝脏、胎盘、骨组织。异常见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胆道癌,以及其它肿瘤。如:前列腺癌、白血病、肉
9、瘤、淋巴瘤。ALP如果与同工酶结合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二:乳酸脱氢酶 组织中LDH的含量较血清高上千倍,故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与同工酶联合使用可提高特异性如肝癌病人脑脊液中LD5升高,表示肿瘤向中枢系统转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是一种存在于精液中的蛋白酶。它能使精囊中特异性蛋白变成几个小分子量蛋白起到液化精液的作用。正常人精液中PSA浓度为(0.5-5.5 g/L)约为血清的100万倍。当肿瘤发生时,前列腺和淋巴系统间组织屏障破坏,前列腺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使血中PSA升高,每克前列腺癌组织使血清PSA升高3ug/L。每克增生前列腺组织可使血中PSA升高0.3ug/L。PSA
10、可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但是低浓度时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有重叠,为了改善PSA早诊断能力,学术界提出四个办法。第8页/共42页1:以年龄调整参考值范围上限 40-49岁为2.5ug/L ,50-59岁为3.5ug/L 60-69岁为4.5ug/L 70-79岁为6.5ug/L2:以PSA的增长速率为依据:0.75ug/L/Y为癌症3:PSA的密度 即PSA的浓度/超声测量前列腺的体积。如PSA为4-10ug/L直肠指征症为阴性,但密度为阳性则可能为癌症。4 f-PSA/t-PSA0.15前列腺癌可能性大 临床大都用血清f-PSA/t-PSA的比值来鉴别前列腺癌症。四r-谷氨酰转肽酶胎肝和肝癌中r-G
11、T以型为主,在前列腺癌、骨癌、胰腺癌、食道癌、胃癌时r-GT也升高,可达正常的10倍。研究表明r-GT诊断肝癌阳性率达90%。第9页/共42页第三节:激素类标志物肿瘤病人激素升高的机制为:1)在肿瘤发生时,内分泌组织反应性地增加或减少激素 的分泌。2)正常时不分泌激素的组织部位患肿瘤时开始分泌激素了,此称为异位激素,如小细胞肺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一:降钙素 CT是由甲状腺C型细胞分泌的半衰期4-12分钟,常用于筛查甲状腺髓样癌病人。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由和两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也是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促甲状腺素(TSH)的组成部分,亚单位只存在于h
12、CG中。肿瘤组织分泌的hCG多为亚单位。100%的滋养体瘤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hCG异常升高,可达100万IU/L。hCG的中度升高见于精原细胞睾丸癌,70%的非精原细胞睾丸癌hCG低度升高。hCG无法穿过血脑屏障,所以脑脊液中出现hCG并且和血清中的hCG比例超过1:60,说明肿瘤脑转移。三:儿茶酚胺类物质(略)四:激素受体(略)第10页/共42页第四节 胚胎抗原二十世纪60年代发现的AFP和CEA至今仍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一:甲胎蛋白AFP和清蛋白基因都位于第四号染色体4q11-4q21区域,故此,AFP和ALB的氨基酸顺序具有高度同源性。AFP是胎儿循环中的主要蛋白,在胎儿诞生后18个月清蛋
13、白合成逐渐增加,AFP浓度随之下降,健康成人血清AFP低于10ug/L。AFP与肝癌相关性明显。如AFP500ug/L,ALT基本正常,意味着存在肝癌,几乎80%的肝癌AFP升高,大约一半的肝癌可测到高浓度的AFP。当ALT正常用AFP来诊断肝癌可取性100%。值得注意的是,肝炎和肝硬化AFP也升高,但95%小于200ug/L。AFP和生殖细胞瘤的关系 AFP和hCG结合还用于为精原细胞瘤分型与分期。精原细胞瘤可分为精原细胞型1、卵黄囊型2、绒毛膜上皮细胞癌3、畸胎瘤4。AFP正常 AFP升高 AFP正常 AFP正常 1 2 3 4 hCG升高 hCG正常 hCG升高 h CG正常第11页/共
14、42页二:癌胚抗原CEA是1965年在大肠癌的提取物中发现的,也出现在胚胎细胞上,故称为癌胚抗原。CEA的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上,由10个基因组成。成人CEA主要由结肠分泌到粪便中,一天约70 mg,少量吸收入血液,大部分健康人血清浓度小于2.5mg/L,吸烟者会升高,一般低于5mg/L.大约70%直肠癌、55%胰腺癌、50%胃癌、45%肺癌、40%乳腺癌、40%尿道癌、25%卵巢癌病人CEA升高。CEA比正常升高5-10倍,强烈提示恶性肿瘤特别是肠癌的存在。早期和局部的乳腺癌,CEA常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一旦CEA升高,往往意味着复发。一般说来,从CEA开始升高到临床有明显复发症状约5个月,这
15、在90%的再手术的病人身上得到证实。在整个直肠癌治疗期间,CEA 是一个有效的监视指标,是复发的理想指标,其敏感性高于X线和直肠镜。CEA常用于监视胰腺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的治疗,65%的小细胞肺癌病人CEA升高,所以也是诊断和监视小细胞肺癌的有效工具第12页/共42页第五节:糖蛋白类抗原广义的糖蛋白包括两大类,含碳水化合物少于4%的糖蛋白称为狭义糖蛋白,超过4%的糖蛋白称为粘蛋白。当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发生变异,形成一种和正常细胞不同的特殊抗原我们可以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这些抗原,由此诞生了糖蛋白类抗原。通常用CAxxx表示,CA意味癌症,后面的数字代表了制造该抗原的
16、肿瘤细胞系编号。一 CA1251981年发现的大分子糖蛋白,常见于非粘液性卵巢上皮细胞癌。50%期卵巢癌和90%期以上的卵巢癌病人血清CA125升高,CA125和肿瘤大小、分期有关。CA125在鉴别卵巢癌良恶性上特别有价值,敏感度为78%、特异性95%、阳性预测价值82%、阴性预测价值91%,能协助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CA125可用于预后评估,当CA125低于65KU/L时,病人五年生存率为42%。评估手术效果敏感性50%,特异性96%。化疗评估,第一个化疗周期后,CA125水平降到原来水平的10%,表明病情转归良好。CA125预测肿瘤复发、转移的精确度75%。除了卵巢癌外,子宫内膜癌、胰腺癌
17、、肺癌、乳腺癌、直肠癌均可升高。第13页/共42页二、CA15-31984年发现的CA15-3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长臂。健康人群CA15-3参考值上限为25KU/L,5.5%的正常人、23%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人和69%的有转移的乳腺癌病人超过这一水平。80%胰腺癌、71%的肺癌、68%的乳腺癌、64%的卵巢癌、63%的直肠癌、28%的肝癌CA15-3可升高。由于原发性乳腺癌升高不明显,因而CA15-3常用于转移的乳腺癌病人的治疗监视和预后判断上。CA15-3比原来水平升高25%预示病情进展或恶化。由于CA15-3对转移性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EA,因而成为诊断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指标。三
18、、CA19-9发现于1981年的CA19-9含唾液酸化型乳酸岩藻糖,存在于胰腺、胆道、胃、肠、子宫内膜、和涎腺上皮上。CA19-9参考值上限为37ku/L,各种腺癌都可升高,99%的胰腺癌、67%的肝胆管癌、40%-50%的胃癌。CA19-9还和胰腺癌的分期有关,在37-1000KU/L时,有67%的病人可经手术切除,CA19-9大于1000KU/L时仅有5%的病人可以手术。当胰腺癌病人复发时,CA19-9异常出现在有X线阳性或临床症状前1-7个月。第14页/共42页下面简要介绍几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诊断路径一、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由胚胎卵黄囊、胚胎肝细胞及其他内胚层细胞分化的胃肠组织合成。AF
19、P升高除见于原发性肝癌和生殖细胞癌外,在其他的恶性肿瘤以及良性疾病中也能出现。临床上可根据AFP升高这条线索,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寻找诊断方向,结合影像学、血清学、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作出明确诊断。第15页/共42页AFP升高胎儿畸形原发性肝癌卵巢内胚窦癌胃癌大肠癌肺癌胰腺癌PETDCBEB超检查结肠镜粪便隐血CT、MRI纵膈镜检查细胞学或病理检查SPECTFDG-PE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CT、MRI胸部X线检查MRCP超声内镜选择性A造影双期螺旋CTX线钡餐造影痰脱落细胞PETB超检查脊柱裂无脑畸形肝穿刺活检放射性核素肝显像细胞学组织学检查腹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标志 临床 应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