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基础课件.ppt
《第12章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基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章第三节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基础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2章 常见疾病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军医出版社一、消化性溃疡一、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形成的慢性溃疡性病变。十二指肠溃疡病比胃溃疡病多见。前者约占7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同时存在的复合性溃疡病约占5%。(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2、胃液的消化作用:3、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某些药物(阿司匹林、布 洛芬等)、胆汁返流、刺激性食物、饮料 等对黏膜的损伤。4、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过度紧张、情绪激动等5、遗传等因素有关:O型血、家族中有患消化性 溃疡者患病率高。(二)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肉眼
2、观:肉眼观: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近幽门侧,尤胃窦部多见。常呈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缺损,直径多在2cm以内,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周围黏膜皱襞呈放射状。镜下观:镜下观:底部由内向外分为四层结构:炎性渗出层 坏死组织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组织层(三)病理临床联系(三)病理临床联系1、反复发作,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胃溃疡为饭后疼痛(饱痛);十二指溃疡 常表现为饭前疼痛(饥饿痛)和夜间疼痛。2、反酸、嗳气:3、X线钡剂检查:可见龛影。(四)结局及并发症(四)结局及并发症 1、愈合:如果溃疡不再发生,渗出物和坏死组织经吸收 或排出后,通过肉芽组织填充修复,最终形成瘢痕组织。同时,表面黏膜上皮再生覆盖而愈合
3、。二、病毒性肝炎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常见传染病。(一)病因及传播途径:(一)病因及传播途径:肝炎病毒有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及庚型(HGV)六种,分别引起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各类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不尽相同(见表12-1)。(二)病理变化(二)病理变化1、肝细胞变性、坏死(1)肝细胞变性:细胞水肿:最常见。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为胞质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体积增大,呈圆球形,胞质完全透明,称气球样变。嗜酸性变:累及单个或数个肝细胞。肝细胞因胞质脱水,
4、体积缩小,呈强嗜酸性均质红染。(2)肝细胞坏死:溶解性坏死:可分为,点状坏死:点状坏死: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碎片状坏死: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周边部界板部肝细胞的灶状坏死,见于 慢性肝炎;桥桥接坏死:接坏死:肝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间,或两个中央静脉间,或两个汇管区间出现的相互连接的坏死带,见于 中度和重度慢性肝炎;大片坏死:大片坏死:几乎整个肝小叶的肝细胞坏死,见于重型肝炎。凋亡:(三)类型、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三)类型、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黄疸型 急性(普通型)肝炎 无黄疸型 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轻度慢性 慢性(普通型)肝炎 中度慢性 重度慢性 急性重型肝炎 重型病
5、毒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肝炎 (1)急性普通型肝炎)急性普通型肝炎:最常见。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我国无黄疸型居多。病理变化:肉眼观肝脏肿大,质地软,表面光滑。镜下观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轻微;肝小叶和汇管区内轻度炎细胞浸润。1、普通型病毒性肝炎、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病理联系:肝大,肝区疼痛。血清谷丙转氨酶(SCPT)升高,肝功能异常。病变严重者,出现黄疸 结局:多数患者6个月内治愈。乙型肝炎(约5%10%)、丙型肝炎(约70%往往转为慢性肝炎。(2)慢性普通型肝炎)慢性普通型肝炎 分为轻、中、重度三型:轻度慢性肝炎:肝细胞点状坏死,偶见轻度碎片状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周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小
6、叶结构完整。重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坏死区肝细胞不规则再生,纤维间隔明显并分割肝小叶。2、重型病毒性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 最严重,较少见。(1)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病理变化:肉眼观肝脏明显缩小,重量减轻至600800g,膜皱,质地柔软,切面黄色或红褐色。又称急性黄色肝萎缩或急性红色肝萎缩。镜下观肝细胞弥漫性大片坏死,仅小叶周边残存少许变性的肝细胞;残存的肝细胞再生现象不明显;肝窦扩张充血,出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活跃;小叶内及汇管区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2)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较长(数周至数月),多数由急性重型迁延而来,少
7、数由普通型肝炎恶化而来。病理变化:肉眼观肝脏缩小,膜皱,质地软硬程度不一。部分区域结节状。切面环死区呈红褐色或土黄色,再生结节呈黄绿色。镜下观主要为肝细胞大片坏死,伴肝细胞结节状再生。陈旧病变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结局:如及时恰当治疗,病变可停止发展并治愈。多数发展转变为坏死后性肝硬化。大结节型小结节型大小结节混合型不完全分割型按形态分为:综合分类为: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寄生虫性肝硬化1、病毒性肝炎:我国肝硬化主要原因,尤其 乙肝和丙肝2、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国家肝硬化主要原因3、营养缺乏:食物中胆碱和蛋氨酸缺乏4、毒物中毒:辛可芬、四氯化碳、黄曲霉素等(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三节 消化系统 疾病 病理学 基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