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节分解.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文化节分解.ppt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相聚川农,携游阿坝相聚川农,携游阿坝第1页/共47页活动背景为加深川农旅游学院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理解,拓宽同学们的活动面,川农都江堰校区将在学校活动中心举办旅游文化节,而旅游管理2班同学为文化节准备了题为“相聚川农,携游阿坝”宣传话剧活动第2页/共47页活动目的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旅游业也紧跟步伐。如今旅游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校旅游学院举办旅游文化节,一是展现旅游的独特魅力,同事更是丰富了学生生活,让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旅游,因而让我们 旅游的理解更为深刻,可以了解和接受独特而传统的阿坝文化。第3页/共47页资源需要阿坝州民族习俗阿坝州建筑特色阿坝州方言习性阿坝州饮食特产第4页/共47页活动开
2、展流程前期宣传活动开展活动后期第5页/共47页前期宣传LED一教大厅通知栏各食堂粘贴栏活动中心展板各教室黑板第6页/共47页活动开展阿坝美食阿坝服饰阿坝方言阿坝建筑阿坝节日第7页/共47页阿坝美食藏式火锅打酸奶烧馍馍酥油茶第8页/共47页藏式火锅跟四川火锅大不一样。锅是类似以前老式的炭炉的锅,中间还有个烟囱。说以前是用炭的,可是现在全部都一样的改成煤气。把大部分的吃的。都一起放在火锅里面煮。但是,因为都是很绿色的食物,就不会上火。藏式火锅第9页/共47页第10页/共47页打酸奶 众所周知,藏区红原县的正宗酸奶是最有名的。红原是原来红军过草地的地方,估计这名字这么红色,肯定是解放后改的。从都江堰
3、到刷马路口一直都是峡江风光,沿途都是藏族牧人古包,牦牛群和马群在公路上走,还有藏獒。大概因为是牧区,所以酸奶才这么有名,阿坝州州府马尔康的酸奶也全都打着“红原酸奶”的名号。红原的酸奶是牦牛奶做的,在去红原的路上,沿途的牧民家挂出旅游“牧民乐”的招牌,都写着“骑马、蒙古包、酸奶”这几个项目,旁边放着一小桶一小桶的酸奶。第11页/共47页第12页/共47页用玉米面、麦面或荞面,加水合成面团,做成饼状,埋进柴火灰中,翻动几次,烧熟后就是烧馍馍。有些烧馍,用特制的花纹模子印出凹凸花纹,用火掀烙制成型后,现烧熟,简直就是工艺食品。烧馍馍第13页/共47页第14页/共47页酥油茶西藏的饮料以茶为主,喝茶是
4、藏族、门巴族和珞巴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一般早上都要喝茶,最喜欢喝的是酥油茶,还有奶茶和清茶。藏民的饮食比较单一,常年以肉、奶和青稞为食,少有蔬菜瓜果。酥油茶不仅有清神除腻的药性,还有暖身解乏的神奇效能,非常适宜于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地这个寒冷地带的人们饮用。西藏四季气候干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天到晚离不开茶,一般早茶必须是酥油茶,中午以后则喝不加酥油或牛奶的清茶。第15页/共47页第16页/共47页阿坝服饰安多藏族服饰安多藏族服饰是安多藏族人民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美好向往所展现出来的聪明才智。自然,也不排除不断吸收周边各族文化养分的基础上的不断发展和
5、进步。安多藏族服饰体现整体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侧面,但它又在许多方面美化和壮大了藏族的服饰文化。第17页/共47页第18页/共47页白马藏族服饰以其独特的结构,色彩,款式以及寓意深厚的民族服饰图案,形成了独特的白马藏族服饰文化。其中服饰图案又是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视觉符号和载体,内容丰富,形势独特,文化意蕴深厚,既涵盖了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内涵,也传达出白马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更体现出白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第19页/共47页第20页/共47页嘉绒藏族服饰衣服多用自产的牛、羊毛吊成线后织成毪衫,或用自产的麻布缝制衣服。男子服饰称“大领衫”。袖口尺余,下翻开衩高,无领,用料89米。每个纽扣处另外缝有
6、一块一指宽3厘米长的小红布条。妇女穿短衫和百折裙腰拴蓝色围裙或镶金花边的黑围裙,同时腰上系一根自织的花带子头发加假发和发线将其编成两根脚辫子,头上顶一块折叠成六层的黑色头巾,用辫子扎紧。头巾用五色线锁边绣成各种图案。衣襟上则要缝制一条约10厘米宽的红色或其他颜色的边子。第21页/共47页第22页/共47页羌族服饰:羌族人民的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男子喜爱包青色头帕,冬季还有戴狐皮帽。外套为无袖的羊皮或毛,棉制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垫坐。适于劳动。妇女服饰鲜艳多彩。头饰因区域不同分三类。绝大多数包青色头帕,绣以花纹,再覆绣花头巾,鲜丽多彩。羌族妇女皆着绣花长衫,系黑色羊毛腰带或红棉腰带、绣花围腰
7、,后腰系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耳坠、手镯子、戒指等金、银首饰和称为“色吴”的椭圆形项链。每逢节日喜事,羌女盛装艳丽,雍容华贵。第23页/共47页第24页/共47页阿坝方言羌语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南部方言通行于茂县的沙坝、较场、凤仪、土门区,注川县的藏州、绵虒区,理县的通化、薛城区,松潘县的镇江区,北川县的坝底、小坝区。北部方言通过于茂县的赤不苏区和黑水县的大部分地区。南部方言又分为大歧山、桃坪、龙溪、绵乕和黑虎五个土语。北部方言为芦花、茨木林、麻窝、维古、雅都五个土语。羌语方言、土语内部差别较大,但南、北两个方言的基本词汇相同,虽在语音上有所差别,却有严
8、格的语音对应关系。藏语阿坝州内藏族主要通行藏语的两种方言:一是安多方言,二是嘉线方言,安多方言通行于川内的阿坝、红原、若尔盖、壤塘、九寨沟金川、小金、马尔康、松潘等地的牧区和一部分农区、这种方言俗称牧区话。嘉绒方言主要通行于马尔康、金川、小金、理县以及黑水、汶川的部分地区。第25页/共47页阿坝建筑第26页/共47页这里是川甘青三省结合部一片独具特色的藏式民居村落,生息繁衍于斯的藏族人民都是格萨尔王的后裔,传说寨子中的先人们都是松赞干布从阿里地区带来迎接文成公主时留下的军人。如今却都是满怀激情的热血藏人。生活、信仰、愿望与信念。透过这些纯朴藏民的前情后事,折射出阿坝藏寨民居的历史变迁。第27页
9、/共47页第28页/共47页阿坝县物华天宝,畜牧业生产长盛不衰,旅游资源丰厚,早在唐代时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并在这里建立起了繁华的“崇拉市场”,形成了繁荣的“崇拉”贸易。由来以久的经商之风、阿曲河古道在古代商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先民们择水而居的传统习惯,使得一个个历经繁华的古镇崛起于阿曲河之滨,古镇周边,则散落着灿若群星的藏式古建筑群落。第29页/共47页第30页/共47页阿坝县城周围乃至上、中阿坝地区的藏寨是一座座被建筑学界极为重视的独具阿坝县地方特色的藏式古建筑群落,做为一个个藏式村落,它具备完善的防卫体系、合理的内部规划和保存完好的藏式古民居群。方圆不过四、五十里的范围内,从上阿坝的安斗、甲
10、尔多、各莫、四洼、德格到中阿坝的河支、龙藏、麦昆、哇尔玛,整个阿曲河上游沿岸藏式古建筑群的密集程度完全可以用星罗棋布来形容!第31页/共47页阿坝民俗藏族羌族第32页/共47页藏族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第33页/共47页。第34页/共47页沐浴节,藏语叫“嘎玛日吉”(洗澡),是藏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在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
11、日举行,历时7天。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第35页/共47页第36页/共47页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西藏人民渴望丰收的传统节日。“望果”是藏语译音,“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意为“绕地头转圈”。第37页/共47页第38页/共47页羌族羌历年是羌族人民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一般五天至十天。古老的羌历是十月太阳历,每至十月初一即新的一年开始,收获已毕,皆杀猪宰羊庆祝丰收。羌历年主要活动有祭天神、祭牛神,以祝祭降福、禳灾庆吉。第39页/共47页。第40页/共47页祭山会,也称敬山节、祭天会。以寨为单位进行,从农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较普遍为(农历)四月十二。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树林举行,男子和未婚妇女参加,他们身着盛装,携各类精美节日盛宴酒食,牵牛、羊、鸡等活畜上山。第41页/共47页第42页/共47页 妇女节,也叫传歌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这天起连续4天,由男人做饭带孩子,妇女先到神山石塔沙朗女神处祭礼领歌,后野餐至黄昏而返第43页/共47页。第44页/共47页活动负责人:旅游学院主要参与者:全校学生第45页/共47页。Thank you!第46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7页/共47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