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杨.pptx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杨.ppt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A环的 C4-5 之间为一双键C3 上有酮基 C20 上有一个羰基有氧或羟基有有 羟基羟基第1页/共74页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lucocorticoids 第3页/共74页一、常用药物及分类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可的松(cortisone)泼尼松(prednisone,强的松)泼尼松龙(prednisolone)曲安西龙(triamcinolone)氟轻松(fluocinolone)倍他米松(betamethas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第4页/共74页分类短效(812h):氢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1236h):强的松、泼尼松龙长效
2、(3654h):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外用:氟氢可的松第5页/共74页二、体内过程脂溶性高,口服容易吸收;局部给药也可吸收。可分布于全身,以肝中含量最高90%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80%为GCs转运蛋白主要在肝脏生物转化 代谢物主要由尿中排泄 第6页/共74页注:肝功能不良时,应减少剂量,且不宜选用可的松、强的松等需在肝脏进行代谢转化的药物,需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龙才能发挥作用甲亢、长期口服避孕药时应适当增加剂量与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时应增减剂量第7页/共74页三、生理效应生理剂量,主要影响物质代谢糖代谢:升高血糖蛋白质代谢:加速蛋白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分解,重新向心分布第8页
3、/共74页核酸代谢:诱导合成某种特殊的mRNA,转录出一种抑制细胞膜转运功能的蛋白质水和电解质代谢:盐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保钠排钾;干扰钙磷代谢对抗应激环境和恶性刺激的适应作用 允许作用第9页/共74页四、药理作用超生理剂量(大剂量)引起,表现为四抗及其他作用抗炎、抗毒、抗免疫、抗休克其他作用:血液与造血系统、骨骼、退热作用、中枢作用等第10页/共74页1、抗炎作用:anti-inflammatory表现为:增强机体对炎症的耐受性以及降低炎症的血管反应与细胞反应作用特点:作用强大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抑制炎症不同阶段抗炎作用具有二重性第11页/共74页抑制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
4、有强大的抑制效应物理、化学性:烧伤、创伤、酸碱生物性:细菌、病毒免疫性:变态反应无菌性炎症:缺血损伤造成第12页/共74页抑制炎症的各个阶段炎症早期:改善早期出现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 提高血管紧张性,减少充血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水肿抑制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等反应减少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第13页/共74页炎症后期:防止炎症后期的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炎症的后遗症可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抑制胶原蛋白、黏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第14页/共74页抗炎作用的二重性利: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的产生,减轻症状弊:降低机体的防御及组织修复功能。降低了机体的防御能力,同时因其抗炎不抗菌,不抑制细菌病毒
5、的作用,可导致感染扩散降低机体修复功能,延缓创口愈合 第15页/共74页2、抗免疫作用:Immunosuppressive effects糖皮质激素可抑制多方面免疫反应解除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因过敏反应而产生的病理变化,如过敏性充血、水肿、渗出、皮疹、平滑肌痉挛及细胞损害等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抑制组织器官的移植排异反应第16页/共74页抗免疫作用机制抑制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使循环淋巴细胞数减少干扰淋巴细胞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增殖抑制淋巴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使淋巴细胞破坏、解体、凋亡使淋巴细胞移行至血管外组织第17页/共74页干扰补体参与的免疫反
6、应。抑制某些与慢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IL-2,IL-6和TNF-等)的基因表达大剂量抑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使抗体生成减少,抑制体液免疫抗免疫作用机制第18页/共74页3、抗毒作用:antitoxicity action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糖皮质激素类能对抗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刺激,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症状,发挥保护机体的作用。能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对外毒素无防御作用。第19页/共74页4、抗休克作用:anti-shock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已广泛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中毒性休克的治疗。第20页/共74页休克发生时的血流动力学过程 毒
7、素血管痉挛心肌收缩力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休克缩血管活性物质心肌抑制因子MDF溶酶体第21页/共74页作用机制稳定溶酶体膜,阻止或减少蛋白水解酶的释放,减少心肌抑制因子(MDF)的形成。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扩张痉挛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血管对某些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对细菌的耐受能力,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症状,保护机体。第22页/共74页5、其他作用1)、退热作用2)、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3)、对骨骼的作用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5)、对胃肠道的作用第23页/共74页1)、退热作用产生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能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稳定
8、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但在发热未明前尽量不用第24页/共74页2)、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影响能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使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但功能降低;使淋巴组织萎缩,导致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第25页/共74页3)、对骨骼的影响骨质疏松抑制成骨细胞的活力,减少骨中胶原的合成促进胶原和骨基质的分解,骨质形成发生障碍。促进钙自尿中排泄,使骨盐减少 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停药的重要指征之一第26页/共74页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欣快、不安、行动增多、激动、失眠甚至产生焦虑
9、、抑郁及不同程度的躁狂等异常行为。降低大脑的电兴奋阈,影响认知能力及精神行为,诱发癫痫发作或精神失常。儿童用大剂量时易发生惊厥。第27页/共74页5)、对胃肠道的作用长期应用有诱发或加重溃疡形成的危险。可增加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由于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胃黏液分泌减少,上皮细胞更换率减低,使胃黏膜自我保护与修复能力削弱。第28页/共74页作用机制经典的甾体激素作用原理基因效应非经典的甾体激素作用原理快速效应第29页/共74页经典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的大部分作用是通过与细胞质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经过复杂的信号转导,增加或减少靶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故这种作用有一定潜
10、伏期。第30页/共74页糖皮质激素受体(GR)第31页/共74页第32页/共74页启动基因转录后的具体表现1、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影响2、对细胞因子的作用第33页/共74页1)对炎症抑制蛋白及某些靶酶的影响 诱导炎症抑制蛋白脂皮素-1 的生成,进而抑制磷脂酶A2,减少前列腺素如PGE2、PGI2等和白三烯类等炎症介质;诱导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合成抑制环氧酶-2和诱生型NO合成酶的基因表达,减少酶的生成,从而阻断相关介质如PGs、NO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第34页/共74页2)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抑制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TNF-、IL-1、IL-2、IL-5、IL-6和IL-8的产生,影响其生物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肾上腺皮质激素 类药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