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精选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精选PPT.ppt(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第1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一一.C.C3 3途径途径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这在100多年前就知道了,但其中的反应步骤和中间产物用一般的化学方法是难以测定的。因为植物体内原本就有很多种含碳化合物,无法辨认哪些是光合作用当时制造的,哪些是原来就有的。况且光合中间产物量很少,转化极快,难以捕捉。1946年,美国加州大学放射化学实验室的卡尔文(M.Calvin)和本森(A.Benson)等人采用了两项新技术:(1)(1)1414C C同位素标记与测定技术同位素标记与测定技术同位素标记与测定技术同位素标记与测定技术 可排除原先存在于细胞里的物质干扰,凡被14C
2、标记的物质都是处理后产生的(2)(2)双向纸层析技术双向纸层析技术双向纸层析技术双向纸层析技术 能把光合产物分开 选用小球藻等单细胞的藻类作材料,藻类不仅在生化性质上与高等植物类似,且易于在均一条件下培养,还可在试验所要求的时间内快速地杀死。第2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试验分以下几步进行:(1)(1)饲喂饲喂饲喂饲喂1414COCO2 2与定时取样与定时取样与定时取样与定时取样 向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藻液中注入14CO2使藻类与14CO2接触,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立即杀死。H14CO3-+H14CO2+H2O 图 用来研究光合藻类CO2固定仪器的图解 第3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2
3、)(2)浓缩样品与层析浓缩样品与层析浓缩样品与层析浓缩样品与层析 用甲醇将标记化合物提取出来,将样品浓缩后点样于层析纸上,进行双向纸层析,使光合产物分开(3)(3)鉴定分离物鉴定分离物鉴定分离物鉴定分离物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鉴定被14CO2标记的产物并测定其相对数量。(4)(4)设计循环图设计循环图设计循环图设计循环图 根据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推测生化过程。根据图D所显示的结果,即短时间内(5秒,最终到0.5秒钟)14C标记物首先出现在3-磷酸甘油酸(PGA)上,说明PGA是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用纸层析和放射自显影技术追踪被14CO2标记的产物第4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
4、起先猜测CO2是与某一个2碳的片断结合生成3碳的PGA,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当光下把CO2浓度突然降低,作为CO2受体的化合物会积累起来。这一化合物被发现是含有5个C的核酮糖-1,5-二磷酸(RuBP),当它接受CO2后,分解为2个PGA分子。光合试验中RuBP与PGA相互转化经过10多年周密的研究,卡尔文等人终于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从CO到蔗糖的一系列反应步骤,推导出一个光合碳同化的循环途径,这条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或Calvin-Benson循环。由于这条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PGA为三碳化合物,所以也叫做C途径或C光合碳还原循环,并把只具有C途径的植物称为C植物。此项研究的主持人卡尔
5、文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第5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光合碳还原循环参参与与反反应应的的酶酶:(1)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2)3-磷酸甘油酸激酶(PGAK);(3)NAD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4)丙糖磷酸异构酶;(5)(8)醛缩酶;(6)果 糖-1,6-二 磷 酸(酯)酶(FBPase);(7)(10)(12)转酮酶;(9)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酯)酶(SBPase);(11)核酮糖-5-磷酸表异构酶;(13)核糖-5-磷酸异构酶;(14)核酮糖-5-磷酸激酶(Ru5PK)代谢产物名代谢产物名:RuBP.核酮糖1,5二磷酸;PGA.3-磷酸甘油
6、酸;BPGA.1,3二磷酸甘油酸;GAP.甘油醛-3-磷酸;DHAP.二羟丙酮磷酸;FBP.果糖-1,6-二磷酸;F6P.果糖-6-磷酸;E4P.赤藓糖-4-磷酸;SBP.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S7P.景天庚酮糖-7-磷酸;R5P.核糖-5-磷酸;Xu5P.木酮糖-5-磷酸;Ru5P.核酮糖-5-磷酸;G6P.葡萄糖-6-磷酸;TPP.硫胺焦磷酸;TPP-C2.TPP羟基乙醛第6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一一)C C途径的反途径的反应过程应过程C途径是光合碳代谢中最基本的循环,是所有放氧光合生物所共有的同化CO2的途径。1.1.过程过程 整个循环如图所示,由RuBP开始至RuBP再
7、生结束,共有14步反应,均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全过程分为羧羧羧羧化化化化、还还还还原原原原、再再再再生生生生3 3 3 3个阶段。一分子C02固定需要消耗2分子NADPH和3分子ATP第7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光合碳还原循环光合碳还原循环光合碳还原循环光合碳还原循环羧化还原再生第8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1)(1)羧化阶段羧化阶段指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并水解产生PGA的反应过程。以固定3分子CO2为例:3RuBP+3CO2+3H2O Rubisco 6PGA+6H+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具有双重功能,既能使RuBP与CO2起羧
8、化反应,推动C3碳循环,又能使RuBP与O2起加氧反应而引起C2氧化循环即光呼吸。羧化阶段分两步进行,即羧化和水解:在Rubisco作用下RuBP的C-2位置上发生羧化反应形成2-羧基-3-酮基阿拉伯糖醇-1,5-二磷酸,它是一种与酶结合不稳定的中间产物,被水解后产生2分子PGA。第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的方法以区分二聚体的边界。Rubisco被认为普遍存在的蛋白质构成了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的一半。Rubisco(L8S8)结构)结构第10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Rubisco的结构与组装的结构与组装在植物叶绿体中,Rubisco由8个大亚基(56 000)和8个小亚基(14 00
9、0)组成。在结构中四个可见圆形突出的每一个都包含一个大亚基和一个小亚基。小亚基以红色,大亚基以蓝色和绿色表示(L L8 8S S8 8)。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分子晶体点阵的排列晶体点阵:一种由晶体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在空间各点所作的几何排列RUBISCO大亚基的三维结构其催化活性要依靠大、小亚基的共同存在才能实现。Rubisco约占叶绿体可溶性蛋白的50%,因此它也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蛋白质。第11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Rubisco大亚基由叶绿体DNA编码,并在叶绿体的核糖体上翻译,而小亚基则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Rubisco全酶由细胞质中合成的小亚基前体和叶绿体中合
10、成的大亚基前体经修饰后组装而成。植物植物RubiscoRubisco的合成、加工和组装的合成、加工和组装Rubisco包含16个蛋白亚基:8个小亚基(SSU)和8个大亚基(LSU)。SSU的基因rbcS存在于核中,而LSU的 rbcL基因是由质编码的。这个酶的合成量可能是地球上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的,需要两个基因组的表达并需要三个亚细胞参与:细胞核,细胞溶质和叶绿体。第12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Rubisco有活化与钝化两种形态,钝化型酶可被CO2和Mg2+激活,这种激活依赖于与酶活性中心有关的赖氨酸(Lys)的-NH2基反应。首先钝化型酶的-NH2与CO2(起活化的CO2不是底物CO2
11、)作用,形成氨基甲酰化合物(E-NHCOO),它与Mg2+作用形成活化型的酶(E-NHCOOMg2+,也称三元复合体ECM),然后底物RuBP和CO2再依次结合到活化型酶上进行羧化反应:Rubisco只有先与CO2、Mg2+作用才能成为活化型的ECM,如果先与RuBP(或RuBP类似物)结合,就会成为非活化型的E-RuBP。活化反应可以被叶绿体基质中活化反应可以被叶绿体基质中pH和和Mg2+浓度增加的促进浓度增加的促进第13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Rubisco活化酶(activase)RubiscoRubiscoRubiscoRubisco活化酶活化酶活化酶活化酶(activase)(
12、activase)(activase)(activase):调节Rubisco活性的酶。活活活活化化化化酶酶酶酶的的的的作作作作用用用用:在暗中钝化型Rubisco与RuBP结合形成E-RuBP后不能发生反应;在光下,活化酶由ATP活化,让RuBP与Rubisco解离,使Rubisco发生氨甲酰化,然后与CO2和Mg2+结合形成ECM,促进RuBP的羧化。图18 Rubisco活化酶活化Rubisco的假说图解第14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RuBP除了作为底物之外,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Rubisco活性的调节因子,它与未活化酶E的结合比活化的酶ECM的结合更加紧密,因而它能够抑制Rubis
13、co的氨基甲酰化作用,从而稳定Rubisco处于非活化状态。Rubisco活化酶能促进RuBP从Rubisco的解离,加速Rubisco发生氨基甲酰化。活化酶的活化作用需ATP提供能量。RubiscoRubisco活化酶活化活化酶活化RubiscoRubisco的假说的假说纯化型纯化型活化型活化型第15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2)(2)还原阶段还原阶段指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的反应过程 6PGA+6ATP+6NADPH+6H+6GAP+6ADP+6NADP+6Pi 有两步反应:磷酸化和还原。磷酸化反应由3-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羧化反应产生的PGA是一种有机酸,
14、要达到糖的能级,必须使用光反应中生成的同化力,ATP与NADPH能使PGA的羧基转变成GAP的醛基。当CO2被还原为GAP时,光合作用的贮能过程便基本完成。第16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3)再生阶段指由甘油醛-3-磷酸重新形成核酮糖-1,-5-二磷酸的过程5GAP+3ATP+2H2O3RuBP+3ADP+2Pi+3H+这里包括形成磷酸化的3,4,5,6和7碳糖的一系列反应。最后由核酮糖-5-磷酸激酶(Ru5PK)催化,消耗1分子ATP,再形成RuBP。第17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C C3 3途径的总反应式途径的总反应式3CO3CO2 2+5H+5H2 2O+9ATP+6NADP
15、HGAP+9ADP+8Pi+6NADPO+9ATP+6NADPHGAP+9ADP+8Pi+6NADP+3H+3H+可见,每同化一个CO2需要消耗3个ATP和2个NADPH,还原3个CO2可输出1个磷酸丙糖(GAP或DHAP)固定6个CO2可形成1个磷酸己糖(G6P或F6P)。形成的磷酸丙糖可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或参与其它反应;形成的磷酸己糖则留在叶绿体中转化成淀粉而被临时贮藏。再第18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 2.2.能量转化效率能量转化效率 则C3途径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460/(329+2206)=91%这是一个很高的值。然而在生理状态下,各种化合物的活度低于1.0,与上述的
16、标准状态有差异,另外,要维持C3光合还原循环的正常运转,其本身也要消耗能量,因而一般认为,C3途径中能量的转化效率在80%左右。光合产物中所贮存的化学能占消耗同化力中贮能的百分率。同化3个CO2形成1个磷酸丙糖为例,每同化一个CO2需要消耗3个ATP和2个NADPH。在标准状态下每形成1mol GAP贮能1460 kJ,每水解1mol ATP放能32 kJ,每氧化1mol NADPH放能220 kJ,第1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二二)C)C3 3途径的调节途径的调节1.1.自自(动动)催化作用催化作用植物同化CO2速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光合碳还原循环的运转状态,以及光合中间产物的数量
17、。在C3途径中存在一种自动调节RuBP浓度的机制,即在RuBP含量低时,最初同化CO2形成的磷酸丙糖不输出循环,而用于RuBP的增生,以加快CO2固定速率,待光合碳还原循环到达“稳态”时,形成的磷酸丙糖再输出。这种调节RuBP等光合中间产物含量,使同化CO2速率处于某一“稳态”的机制,就称为C3途径的自(动)催化作用。C C3 3途径的自途径的自(动动)催化作用示意图催化作用示意图15个RuBP固定15个CO2,可再生18个RuBP,即产生3个额外RuBP(实线),当到达“稳态”时产生5个TP(磷酸丙糖)输出(虚线)第20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2.2.光调节作用光调节作用 光除了通过光
18、反应对CO2同化提供同化力外,还调节着光合酶的活性。C3循环中的Rubisco、PGAK、GAPDH、FBPase,SBPase,Ru5PK都是光调节酶(图中打圈处)。光下酶活性提高,暗中活性降低或丧失。光对酶活性的调节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1)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2)3-磷酸甘油酸激酶(PGAK)(3)NADP-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6)果糖-1,6-二磷酸(酯)酶(FBPase)(9)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酯)酶(SBPase)(14)核酮糖-5-磷酸激酶(Ru5PK)光调节酶光调节酶光调节酶光调节酶通过改变微环境调节通过产生效应物调节第21
1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1)(1)微环境调节微环境调节光驱动的电子传递使H+向类囊体腔转移,Mg2+则从类囊体腔转移至基质,引起叶绿体基质的pH从7上升到8,Mg2+浓度增加。较高的pH与Mg2+浓度使ubisco等光合酶活化。Mg2+浓度增加pH从7上升到8Mg2+第22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2)(2)效应物调节效应物调节通过通过通过通过Fd-Td(Fd-Td(Fd-Td(Fd-Td(铁氧还蛋白铁氧还蛋白铁氧还蛋白铁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硫氧还蛋白)系统调节系统调节系统调节系统调节FBPase、GAPDH、Ru5PK等酶中含有二硫键(SS),当被还原为2个
20、巯基(SH)时表现活性。光驱动的电子传递能使基质中Fd还原,进而使Td(硫氧还蛋白)还原,被还原的Td又使FBPase和Ru5PK等酶的相邻半胱氨酸上的二硫键打开变成2个巯基,酶被活化。在暗中则相反,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酶失活。图图20 Fd-Td20 Fd-Td系统活化酶的图解系统活化酶的图解第23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3.3.光合产物输出速率的调节光合产物输出速率的调节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产物浓度的增加会减慢化学反应的速度。磷酸丙糖是能运出叶绿体的光合产物,而蔗糖是光合产物运出细胞的运输形式。磷酸丙糖通过叶绿体膜上的Pi运转器运出叶绿体,同时将细胞质中等量的Pi运入叶绿体。磷酸丙糖
21、在细胞质中被用于合成蔗糖,同时释放Pi。如果蔗糖的外运受阻,或利用减慢,则其合成速度降低,随之Pi的释放减少,而使磷酸丙糖外运受阻。这样,磷酸丙糖在叶绿体中积累,从而影响C3光合碳还原环的正常运转。另外,叶绿体的Pi浓度的降低也会抑制光合磷酸化,使ATP不能正常合成,这又会抑制Rubisco活化酶活性和需要利用ATP的反应。第24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二、光 呼 吸1920年瓦伯格在用小球藻做实验时发现,O2对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瓦 伯 格 效 应(Warburg effect)。这实际上是氧促进光呼吸的缘故。光呼吸: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有吸收氧气,释放CO2的
22、反应。(一一)光呼吸的发现光呼吸的发现第25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1955年德克尔(J.P.Decher)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测定烟草光合速率时,观察到对正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突然停止光照,断光后叶片有一个CO2快速释放(猝发)过程。COCOCOCO2 2 2 2猝猝猝猝发发发发(CO2 outburst)现象实际上是光呼吸的“余辉”,即在光照下所形成的光呼吸底物尚未立即用完,在断光后光呼吸底物的继续氧化。现在通常把1955年作为发现光呼吸的年代。1971年托尔伯特(Tolbert)阐明了光呼吸的代谢途径。第26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二二)光呼吸的生化途径光呼吸的生化途径
23、现在认为光呼吸的生化途径是乙醇酸的代谢,主要证据:(1)(1)14CO2能掺入到乙醇酸中去,光呼吸释放的14CO2来自14C乙醇酸;(2)(2)18O2能掺入到乙醇酸以及甘氨酸与丝氨酸的羧基上;(3)(3)增进光呼吸的因素,如高O、高温等也能刺激乙醇酸的合成与氧化。乙醇酸的生成反应是从Rubisco加氧催化的反应开始的:以上两步反应在叶绿体中进行第27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 羧反应产生一个六碳的中间物,2-羧基,3-酮基-D-阿拉伯糖醇-1,5二磷酸。这个中间产物的水合作用分解为碳2和碳3两个产物,一个是图中最底部三碳化合物的3-磷酸甘油酸,一个是图中最上部三碳化合物的带负碳离子的3-
24、磷酸甘油酸。负碳离子的质子化作用完成了催化羧化循环。氧分子和enediolate的反应产生5碳的过氧化氢物。水合/裂解/质子化作用系列与羧化系列产生源自图中最下部三碳的3-磷酸甘油酸和源自图中最上部2碳化合物2-磷酸乙醇酸相类似。Rubisco催化羧化氧化两个反应类型催化羧化氧化两个反应类型 RuBP羧化产生2分子C3光合作用第一个稳定的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酸。RuBP氧化产生1分子3-磷酸甘油酸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C2磷酸通过光呼吸循环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所有的系列反应都是由RuBP结合到Rubisco活化位点开始,然后随着质子的吸收和重新分布而形成2-羧基-3-酮基阿拉伯糖醇-1,5
25、-二磷酸中间产物。第28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乙醇酸代谢要经过三种细胞器三种细胞器: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第29页,讲稿共85张,创作于星期二光呼吸的主要反应光呼吸的主要反应:C2氧化光合循环的进行涉及到三种共同互相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和过氧化体。2分子的乙醇酸从叶绿体转入过氧化体形成氨基乙酸,2分子氨基乙酸转入线粒体后,转变为丝氨酸,同时释放CO2。丝氨酸运输到过氧化体转化为甘油酸。甘油酸进入叶绿体后,磷酸化作用形成3-磷酸甘油酸,进入卡尔文循环。线粒体释放的无机态N(NH3H2O)被叶绿体利用与适量的2-酮戊二酸反应生成氨基酸。粗的红色箭头表示在谷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光合作用 精选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