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概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雨霖铃概要.ppt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雨雨 霖霖 铃铃柳永柳永第1页/共20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体味雨霖铃悲凉凄苦的离别之情;3鉴赏词融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第2页/共20页整体感知整体感知问题:最能表现问题:最能表现诗歌内容主旨的诗歌内容主旨的是哪一句?是哪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节第3页/共20页画面一: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骤雨初歇。”1、别前不胜凄凉意象:意象:意象:意象:寒蝉寒蝉寒蝉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蝉夏
2、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忧愁悲苦忧愁悲苦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长亭长亭长亭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
3、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何处是归程?长何处是归程?长何处是归程?长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亭更短亭。亭更短亭。亭更短亭。”(李白(李白(李白(李白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骤雨骤雨骤雨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秋风秋雨秋风秋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愁煞人愁煞人愁煞人”第4页/共20页 思考:开头三句,有哪些作用?思考:开头三句,有哪些作用?画面
4、一: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骤雨初歇。”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气氛,渲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别绪,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第5页/共20页2、别时伤感茫然烟波千里 浩淼绵长 愁思绵长 暮霭沉沉 浓重压抑 愁思浓重楚天阔 空阔辽远 愁思无际画面二: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沉沉楚天阔。”(1)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么相似之处?泼墨山水,一片苍
5、茫泼墨山水,一片苍茫第6页/共20页画面二: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沉沉楚天阔。”此番离京,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第7页/共20页作者简介柳永(约有柳永(约有980980约定约定10531053),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字),柳永,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曾做
6、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第七,又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满腹才华,但仕途坎坷,终身潦倒失意,因此流七、柳屯田。满腹才华,但仕途坎坷,终身潦倒失意,因此流连坊曲写下了大量受普通市民喜欢的词作。他的词流传很广,连坊曲写下了大量受普通市民喜欢的词作。他的词流传很广,有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其中以写的说法。其中以写羁旅行役、羁旅行役、离情别绪离情别绪最为出色,感情纯真、大胆,善于运用铺叙的手法、最为出色,感情纯真、大胆,善于运用铺叙的手法、通俗的语言,情景交融,音律谐婉。著有通俗的语言,情景交融,音律谐婉。著有乐章集乐章集。雨霖铃雨
7、霖铃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背景: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到楚地。下漂泊到楚地。第8页/共20页虚实结合1、诗歌中,“实”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的实象、实景、实境,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是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空灵境界中的虚象、虚景、虚境,即心中之景、想象之景。2、虚实结合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明确:两处虚景与前面的实景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强化了离人凄切的情怀,传达出一种淡远的神韵,丰富了诗中的意象,开拓了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第9页/共20页课堂反馈练习课堂反馈练习请从
8、请从“虚虚”和和“实实”的角度鉴赏的角度鉴赏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注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元旦相似。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的实景,表现其孤抱
9、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的实景,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说着远行人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在想我。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寂之感,思家之情。第10页/共20页3、别后愁情满肠杨柳依依惜别(相思与惆怅)之情。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暗合孤寂冷
10、落之感。画面三: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残月。”第11页/共20页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在写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画面三: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风残月。”工笔小帧,无比清丽。工笔小帧,无比清丽。第12页/共20页细细节节描描写写(描描写写人人物物的的动动作作、神神态态)此此时时无无声声胜胜有有声声 一一切切尽尽在在不不言言中中 第13页/共20页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11、语凝噎。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镜头既是内心活动。镜头既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也是,也是白描直述白描直述,既,既有有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也有,也有侧面暗示侧面暗示。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动作描写动作描写(或(或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第14页/共20页高考链接高考链接秋秋 思思 张籍
12、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寻常”的细节的细节?表达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了他什么样的情感?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又开封”。表达了。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第15页
13、/共20页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08山东)画堂春画堂春 秦观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知?【注】捻(nin):持取,捻弄 “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或动作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心理)变化。)(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心理)变化。)第16页/共20页良良辰辰好好景景为为何何是是虚虚设设?千千种种风风情情 怎怎么么会会无无处处倾倾诉诉呢呢?返回第17页/共20页小结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作者与恋人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融情于景,虚实相济,字字紧扣离情愁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第18页/共20页作业1、背诵全词。2、借助所学方法,赏析柳永八声甘州(非常学案P52)。第19页/共2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20页/共20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