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本概念 (6)精选PPT.ppt
《毒理学基本概念 (6)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理学基本概念 (6)精选PPT.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毒理学基本概念(6)第1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目的要求】l掌握毒理学重要概念、剂量-反应关系l掌握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l熟悉安全限值指标及意义l了解剂量-反应曲线的转换第2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3【内容】l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基本概念l 剂量-反应关系及曲线l 常用毒性指标及意义l 安全限值指标及意义第3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4第一节第一节 毒物和毒作用毒物和毒作用第4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
2、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内源化学物(endobiotics):是指机体内原己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物或中间产物第5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6l毒物(poison)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生物体损害的物质。l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remedy.No substance is a poison by itself.It is the dose that makes a substance a
3、 poison.Paracelsus(1493-1548)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第6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7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第7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8l毒性(toxicity):是物质能够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生物学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化学结构。l毒作用(toxic effect):又称毒效应,是化学物质对生物体健康引起的有害作用。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第8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9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外源化合物外源化合物暴露暴露吸收吸收分布分布代谢代谢排泄排
4、泄 毒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终毒物终毒物靶器官靶器官分子分子细胞细胞器官器官 毒效动力学毒效动力学毒效应毒效应化学物与生物体的有害交互作用化学物与生物体的有害交互作用第9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0l中毒(poisoning)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急性:一次或24h 内多次亚急性:小于或等于1个月亚慢性:3个月左方慢性:大于6个月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第10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1l任何一种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一、外来化学物和毒性第11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
5、二12l损害作用(adverse effect):指外源化合物影响生物体行为的生物化学改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或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能力。l非损害作用(non-adverse effect):指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反应在生物体适应代偿能力范围之内,生物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第12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3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二、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第13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4l毒效应谱(spectrum of toxic effect):是指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后,由于化学物的性质和剂量不同,可
6、引起机体多种变化表现为: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加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亚临床改变亚临床改变临床临床中毒中毒(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致癌、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死亡死亡三、毒效应谱三、毒效应谱第14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5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效应谱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毒效应谱三、毒效应谱三、毒效应谱第15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6l适应(adaptation)是指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改变的反应,此反应无不可逆的紊乱和不超过正常稳态。l耐受(tolerance)是早先的暴露导致对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l抗性(resistan
7、ce)指某一群体对于应激原反应的遗传结构改变,以至于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三、毒效应谱三、毒效应谱第16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7l适应(adaptation)是指生物体对环境条件改变的反应,此反应无不可逆的紊乱和不超过正常稳态。l耐受(tolerance)是早先的暴露导致对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l抗性(resistance)指某一群体对于应激原反应的遗传结构改变,以至与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三、毒效应谱三、毒效应谱第17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8四、毒作用分类四、毒作用分类第18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19l速发型
8、毒作用(速发型毒作用(immediate toxic effectimmediate toxic effect):):指某些外源化学物在一次暴露后的短时间内所引起的毒作用;l迟发性毒作用迟发性毒作用(delayed toxic effect):(delayed toxic effect):在一次性或多次暴露某种外源化合物后,经一定时间间隔才出现的毒作用。(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一)速发型或迟发型作用第19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0l局部毒性作用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local toxic effect):某些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暴露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
9、用。l全身毒性作用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toxic effect):(systemic toxic effect):是指外源化学物被机体吸收并分布至靶器官或全身后所产生的损害作用。(二)局部或全身作用(二)局部或全身作用第20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1l可逆作用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reversible effect):是指停止暴露后可逐渐消失的毒作用;l不可逆作用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irreversible effect):是指在停止暴露外源化学物后其毒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三)
10、可逆或不可逆作用(三)可逆或不可逆作用第21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2l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指某些外源化合物可以作为半半抗原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成抗原,从而激发抗体产生,反复接触该物质后,可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典型的、与一般毒性表现明显不同的超敏反应,分为IIV型。I I型超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型超敏反应也称为变态反应(allergic(allergic reaction)reaction)。l过敏原:引起这种过敏性反应的外源化学物质。(四)超敏反应(四)超敏反应第22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3l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
11、ion)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性异常反应缺乏胆碱酯酶:给予琥珀碱后,呈现持续的肌肉僵立和窒息高铁血红蛋白症:对亚硝酸和高铁血红蛋白剂异常敏感,缺乏NADP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五)特异质反应(五)特异质反应第23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4第二节第二节 剂量和剂量剂量和剂量-反应关系反应关系第24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5l剂量(Dose)是指给予生物体化学物的量或生物体接触的量;l暴露剂量暴露剂量(exposure dose):(exposure dose):表示人或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实验情况下,动物的暴露剂量又称给予剂量(administrated dose)。
12、可分为潜在剂量和应用剂量。潜在剂量潜在剂量 (potential dose):(potential dose):指机体实际摄入、吸入或应用于皮肤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应用剂量应用剂量 (applied dose):(applied dose):指直接与机体的吸收屏障接触的可吸收的量;一、剂量和暴露特征一、剂量和暴露特征第25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6l内剂量内剂量(internal dose):(internal dose):经吸收到机体血流的外源化学物的量;l靶器官剂量靶器官剂量(target organ dose)(target organ dose):为发生损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
13、量,可更好的反映剂量-效应之间的联系,又称到达剂量又称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delivered dose)或生物有效剂量或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一、剂量和暴露特征一、剂量和暴露特征第26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27l与健康效应的机制联系从低到高的顺序:l潜在剂量应用剂量内剂量到达剂量 异庚烷,正己烷 新己烷;成环化合物毒性大于不成环化合物:环烷烃的麻醉作用 开链烃第46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47异构体的生物活性有差异。六六六有七种同分异构体(三)异构体和立
14、体构型(三)异构体和立体构型、-六六六急性毒性强;-六六六慢性毒性大;、-六六六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六六六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第47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48HHHHHHNO2NO2HHHHHHNO2NO2HHHHHHNO2NO2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毒性是:对位邻位间位第48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49 三邻甲苯磷酸酯(三邻甲苯磷酸酯(TOCPTOCP)可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但当邻位的甲基转到对位,则失去了其迟发性神经毒性。化学物同素异构体存在手征性,即对映体构型的右旋(R)和左旋(S),对于生物转化和生物转运都有一定影响,影响毒性。如反应停的如反应停的S(-)S(-)镜像物比
15、镜像物比R(+)R(+)镜像物有更强的胚胎毒性。镜像物有更强的胚胎毒性。第49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0(四四)化合价和化学形态化合价和化学形态Cr6+还原成Cr3+,与大分子物质形成复合物,引起毒作用和致癌作用。第50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1第四节第四节 时间时间-反应关系反应关系第51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2l潜伏期:潜伏期:是指在单剂量或短期暴露致癌物后至出现一个临床症状/体征(如肿瘤)所需的时间。在暴露和效应出现之间时间间隔(潜在暴露和效应出现之间时间间隔(潜伏期)取决于暴露的剂量。伏期)取决于暴露的剂量。lt*Dn=常数。t=中位潜伏期;D=剂量或浓度;n
16、=通常大于1并依赖物质、机体和测试条件。一、潜伏期一、潜伏期 (Latency period)(Latency period)第52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3l仅用于停止暴露后可逆的效应;lC int,t=D(e-*t-e-*t)。C int,t为靶器官中,时间t的浓度;和与转运入和出器官相关的2个参数;D为有初始浓度和从血浆转运到靶器官的速率常数所决定的常数;C C effeff最小有效浓最小有效浓度。度。lC int,t大于C eff,,发生效应。二、效应持续时间二、效应持续时间第53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4l延迟效应(Delayed effect),只有长期暴露后才出现
17、,毒效应出现之前必须有效应蓄积。l灭鼠剂endocid 凝血酶原合成三、延迟效应三、延迟效应第54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5l引起某种毒效应,所需的暴露时间与暴露浓度存在一定关系,对吸入毒理学有重要意义。累计剂量(Cumulative dose)与C.t成比例。四、暴露时间和浓度四、暴露时间和浓度矩形面积代表同样的毒效应左端:高浓度,短暴露右端:起始有效浓度(Incipient effective concentration),毒性阈值第55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6第五节第五节 选择性毒性、选择性毒性、靶器官和高危险人群靶器官和高危险人群第56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
18、7l选择性毒性(Selective toxicity)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险人群。一、选择性毒性一、选择性毒性第57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8l外源化学物进入机体后,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称为靶器官(target organ)。l毒效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靶器官的浓度;但靶器官不一定是该物质浓度最高的场所。二、靶器官二、靶器官第58页,讲稿共93张,创作于星期二59l高危险人群(high risk group):易感环境因素损害的那部分人群。l危险性谱:1)暴露的环境有害因子;2)暴露特定的时间;3)个体对该环境有害因子的易感性。l构成易感性的生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毒理学基本概念 6精选PPT 毒理学 基本概念 精选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