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3学习教程.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血液3学习教程.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3学习教程.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自学)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自学)一、血液的组成二、血量三、血液的理化特性第1页/共61页概概 述述体液和内环境稳态1、体液:机体内的液体成分,占体重6080%。(1)细胞内液:细胞内的液体成分,占体重的40%。(2)细胞外液:细胞外的液体成分,占体重的20%。组织液:15%血浆:5%其他:脑脊液、房水等1%2、内环境稳态(1)内环境:机体组织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如温度、渗透压、酸碱度、Ph等),即细胞外液。(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状态。(3)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代
2、谢紊乱,并可导致疾病。第2页/共61页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浆1、血浆蛋白2、无机盐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4、其他(二)血细胞血细胞比容第3页/共61页(一)血(一)血 浆浆呈淡黄色的液体,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1、血浆蛋白(1)组成)组成: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球蛋白:球蛋白:1、2、四种球蛋白。四种球蛋白。(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2)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0-80g/L
3、白蛋白(A):约4050g/L球蛋白(G):约2030g/L纤维蛋白原:约24g/LA/G比值:1.52.5/L第4页/共61页(一)血(一)血 浆浆2、无机盐(见表3-1)3、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肾功能。4、其它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第5页/共61页(二)血细胞(二)血细胞1、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2、血细胞
4、比容: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意义: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1)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红细胞比容(2)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第6页/共61页二、血二、血 量量血量:正常成人约占体重的78(7080ml/Kg),60Kg体重的人血量约为42004800ml。1、循环血量2、储存血量第7页/共61页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二)血液的粘度(三)血浆渗透压(四)血浆pH值第8页/共61页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全血的比重: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血浆的比
5、重: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意义:血细胞比容、RBC沉降速率、RBC分离(二)血液的粘度(viscosity)全血粘度:45血浆粘度:1.62.4意义:血流阻力及微循环灌注第9页/共61页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浆渗透压(osmoticpressure)概念: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分类: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大(300mmol/L或770KPa)小(1.3mmol/L或3.3KPa)意义
6、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第10页/共61页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几点说明: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低渗溶液和等张溶液的概念临床常用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1.25%NaHCO3溶液。第11页/共61页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浆pH值1、正常值:pH7.400.05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pH6.9
7、或7.8,将危及生命。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血浆蛋白等。(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第12页/共61页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造血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第13页/共61页一、造血过程一、造血过程第14页/共61页二、红细胞二、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可塑变形性(2)悬浮稳定性(3)渗透脆性2、红细胞的功能(三)
8、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物质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四)红细胞的破坏第15页/共61页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1、红细胞的数量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新生儿:6.01012/L;Hb:200g/L(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2、红细胞的形态3、贫血的概念: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第16页/共61页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与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
9、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第17页/共61页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RBC在静置血沉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沉降速率。数值:男子为015mm/h,女子为020mm/h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第18页/共61页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
10、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正常值:0.45(0.42%0.35)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第19页/共61页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2、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O2和CO2(2)运输形式:O2:HbO2溶解O2CO2:HCO3-(88%)氨基甲酰Hb(7%)溶解CO2第20页/共61页 Hb有 2条肽链和2条肽链。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 一 个 O2分子。第21页/共61页二、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生理(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
11、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铁:Hb合成必须原料。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叶酸和VitB12: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第22页/共61页(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叶酸: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临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V
12、itB12: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内因子B12=复合物:防B12被蛋白酶水解;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临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体内贮存量每天生成所需量=10001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第23页/共61页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CFU-E)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骨 髓 缺氧、RBC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雄激素、
13、T3、生长素第24页/共61页PO2 RBCHb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雄激素 T3生长素第25页/共61页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一)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总数:4.010.0109/L(40001000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30单核细胞占28嗜酸性粒细胞占07嗜碱性粒细胞占01变异: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妊娠、分娩WBC数。第26页/共61页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二)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吞噬、
14、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2、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可释放多种细胞因子(CSF、IL-1,3,6、TNFa),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第27页/共61页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3、嗜碱性粒细胞: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酸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4、嗜酸性粒细胞:不能杀菌,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
15、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第28页/共61页三、白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5、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T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NK细胞参与机体天然免疫。第29页/共61页 (三)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干 细 胞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骨 髓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集落刺激因子(CFS)乳铁蛋白 抑制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直接抑制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学习 教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