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劳动经济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劳动经济学.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一、劳动资源一、劳动资源 劳动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劳动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劳动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劳动资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动能力的总和,是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动能力的总和,是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基础。动能力的总和,是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基础。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P1)1、相对稀缺性:表现为一定时期、相对稀缺性:表现为一定时期内量的不足;内量的不足;2、普遍和绝对性:表现为
2、动态变、普遍和绝对性:表现为动态变化;化;3、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支付能力和支付手段的稀缺性:原因是生产力总是有限的。原因是生产力总是有限的。第1页/共23页必须记住必须记住:1 1、劳动资源为什么会被闲置?(、劳动资源为什么会被闲置?(、劳动资源为什么会被闲置?(、劳动资源为什么会被闲置?(P1P1)这是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这是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这是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这是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支付
3、能力、支付手段,即生产力是有限的。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的产物。的产物。的产物。2 2、为什么会产生劳动经济学?(、为什么会产生劳动经济学?(、为什么会产生劳动经济学?(、为什么会产生劳动经济学?(P2P2)因为存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劳动资源会产因为存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劳动资源会产因为存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劳动资源会产因为存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和使用劳动资源会产生成本,因此,必须研究怎样使资源发挥最大价值。生成本,因此,必
4、须研究怎样使资源发挥最大价值。生成本,因此,必须研究怎样使资源发挥最大价值。生成本,因此,必须研究怎样使资源发挥最大价值。三、效用最大化三、效用最大化三、效用最大化三、效用最大化1 1、市场运作的主体是、市场运作的主体是、市场运作的主体是、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企业企业企业和和和和个人个人个人个人;2 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3 3、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常用来分析和预测市、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常用来分析和预测市、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常用来分析和预测市、这是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常用来分析和预测市
5、场主体行为。场主体行为。场主体行为。场主体行为。第2页/共23页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四、劳动力市场1 1、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2 2、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3 3、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户
6、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4 4、在商品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选择反映为按照、在商品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选择反映为按照、在商品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选择反映为按照、在商品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选择反映为按照一定的价格实现商品的交换。一定的价格实现商品的交换。一定的价格实现商品的交换。一定的价格实现商品的交换。5 5、从生产要素投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从生产要素投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从生产要素投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从生产要素投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调节调节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看,劳动
7、力市场供求运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动动动决定决定决定决定着工资。着工资。着工资。着工资。必须记住必须记住: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3)第3页/共23页五、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五、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经常考!)经常考!)1、实证研究法:重点在现象本身、实证研究法:重点在现象本身“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的问题。2、规范研究法: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规范研究法: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应该是什么么”的问题。的问题。3、规范研究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
8、经济政策、规范研究法往往成为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服务的工具。(重要!)重要!)第4页/共23页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一、一、一、劳动力供给的内容劳动力供给的内容劳动力供给的内容劳动力供给的内容1 1、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微观劳动力供给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地区、部门、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微观劳动力供给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地区、部门、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2、中观劳动力供给:、
9、中观劳动力供给:中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中观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1)工资竞争力;()工资竞争力;(2)专业教育的门类;()专业教育的门类;(3)人的就业偏好;()人的就业偏好;(4)劳动要素的流动性。)劳动要素的流动性。第5页/共23页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因素:(要稍微注意!):(要稍微注意!)(1)人口因素;)人口因素;(2)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3)劳动时间。)劳动时间。二、劳动力供给弹性(二、劳动力供给弹性(P6,要理解!),要理解!)弄清楚劳动力供给的几种弹性下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化的关系。弄清楚劳动力供给的几种弹性下工资变动与劳动力供
10、给量变化的关系。(1)供给无弹性()供给无弹性(Es=0):工资率变化而劳动力供给不变化;:工资率变化而劳动力供给不变化;(2)供给无限弹性()供给无限弹性(Es ):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变化;: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变化;(3)供给有弹性()供给有弹性(Es=1):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同;工资率变化与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同;(4)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Es1):劳动力供给变化大于工资率变化;劳动力供给变化大于工资率变化;(5)供给缺乏弹性()供给缺乏弹性(Es1):劳动力供给变化小于工资率变化。劳动力供给变化小于工资率变化。3、宏观劳动力供给:、宏观劳动力供给:第6页/共23页
11、三、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三、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三、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三、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P6P6)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劳动参与岁年龄组的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率下降;2、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女性劳动参与率上升;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2555岁年龄段男性劳参率保持岁年龄段男性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高位水平。第7页/共23页注意两种经济周期与假说:注意两种经济周期与假说:注意两种经济周期与假说:注意两种经济周期与假说:(1)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当经)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当经济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济总水平下降时,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二级劳
12、动力参与就于失业状态,二级劳动力参与就业,即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业,即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率存在正向关系。(2)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在就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时期,一业率下降、失业率上升时期,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二级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二级劳动力就业前景悲观,即二级劳劳动力就业前景悲观,即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系。第8页/共23页四、劳动力需求四、劳动力需求1、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少;2、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加。五、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3、五、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1 1、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最大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最大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最大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最大化。2 2、上述情况实现的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上述情况实现的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上述情况实现的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上述情况实现的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第9页/共23页1 1、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A.A.马歇尔;马歇尔;马歇尔;马歇尔;2 2、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
14、的意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P13P13)(1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 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即同工同酬;)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即同工同酬;)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即同工同酬;)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工资,即同工同酬;(3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充分就业。3 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P14P14)资本存量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均衡工资就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资本
15、存量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均衡工资就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资本存量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均衡工资就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资本存量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均衡工资就得到提高,就业也在扩大。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六、劳动力市场的均衡(重要!)(重要!)第10页/共23页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一、工资的含义一、工资的含义一、工资的含义一、工资的含义1 1、工资就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工资就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工资就是指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工资就是指劳动力
16、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2 2、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动的负效用。动的负效用。动的负效用。二、生产要素新解二
17、、生产要素新解二、生产要素新解二、生产要素新解1 1、分类:土地、劳动、资本和、分类:土地、劳动、资本和、分类:土地、劳动、资本和、分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地租地租工资工资利息利息利润利润第11页/共23页2、分配: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分配: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功能性收入分配,此时的工资称为此时的工资称为劳动报酬劳动报酬。(很重。(很重要!)要!)3、工资形式:为劳动的计量和工资、工资形式:为劳动的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式。支付的方式。(1)基本工资:按照时间或产量)基本工资: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
18、计算的报酬;(2)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福利:是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4、实物支付:是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实物支付:是福利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式之一(1)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可以降低企业按基本工资支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付的法定保险金,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本;(2)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变相地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起点;纳税起点;(3)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可以增加就业,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第12页/共23页5 5、延期支付:这是福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延期支付:这是福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延期支付:这是福利的另一种表现形
19、式、延期支付:这是福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可使企业获得一种稳定的生产经营的外部条件;产经营的外部条件;(2)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可以增强企业对劳动力市场的多种适应性;场的多种适应性;(3)可以避免)可以避免“工资歧视工资歧视”;(4)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可以使若干保险基金实现积累。积累。第13页/共23页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P18P18)1 1、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
20、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2 2、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的总和。的总和。的总和。3 3、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国民收入: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4 4、
21、有效需求:指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有效需求:指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有效需求:指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有效需求:指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第四节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 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业总量扩大!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业总量扩大!第14页/共23页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经(经常考!)常考!)主要失业类型一览表主要失业类型一览表主要失业类型一览表主要失业类型一览表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原因原因
22、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2、信息的不完整;、信息的不完整;3、求职者与雇主的洽谈需求职者与雇主的洽谈需要时间要时间1、科学技术进步,、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跟不上;劳动力素质跟不上;2、地区经济发展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平衡;3、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调整1、工资刚性;、工资刚性;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3、企、企业对人力资本投资不业对人力资本投资不均衡均衡特点特点1、所涉及的行业和人员、所涉及的行业和人员较多,且难以避免;较多,且难以避免;2、失业期限较短;失业期限较短;3、有利、有利有弊有弊1、失业的时间较长;、失业的时间较长;2、失业集中于特定、失业集中于特
23、定的一些劳动力群体;的一些劳动力群体;3、失业与职位空缺、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并存1、为经济周期所左右,、为经济周期所左右,各个周期的失业率水平各个周期的失业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存在较大差异;2、一、一旦发生,将会在国民经旦发生,将会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普遍蔓延济的各行各业普遍蔓延开来开来第15页/共23页三、技术性失业的解决措施三、技术性失业的解决措施三、技术性失业的解决措施三、技术性失业的解决措施1、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策;2、强化职业培训;、强化职业培训;3、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普遍实施职业技能开发。四、结构性失业的解决措施四、结构性失业的解决措施 主要是
24、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主要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包括:1、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超前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预测;2、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广泛的职业技术培训;3、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低费用的人力资本投资计划。第16页/共23页1、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根本方向;根本方向;2、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府通过宏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将两者合产业政策紧密政策,并将两者合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才能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策,才能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进而实现充分就业。n五、缓解
25、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五、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必须记住必须记住: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平均失业持续期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重要指标!(!(重要!重要!)第17页/共23页六、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六、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六、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六、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3P23)(一)主要是政府支出:(一)主要是政府支出:1、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以及政府雇员;及政府雇员;2、转移支付:社会收入再分、转移支付:社会收入再分配。配。第18页/共23页(二)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
26、二)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P24P24)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等,降低税率等,总需求小于总供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使用给时使用;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上述、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上述相反,相反,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使用。用。(三)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重要!)重要!)重要!)重要!)三大货币政策三大货币政策三大货币政策三大货币政策: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调整贴调整贴调整贴现率现率现率现率和和和和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
27、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第19页/共23页 六、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六、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六、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六、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基尼系数基尼系数1 1、定义: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定义: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定义: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定义: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1922年提出。年提出。年提出。年提出。主要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主要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主要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主要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的那部分收入占总
28、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为“1 1”,最小等于最小等于最小等于最小等于“0 0”。2 2、含义:基尼系数接近、含义:基尼系数接近、含义:基尼系数接近、含义:基尼系数接近0 0时,收入接近绝对平均;时,收入接近绝对平均;时,收入接近绝对平均;时,收入接近绝对平均;接近接近接近接近1 1时,收入接近于绝对不平均。因此,基尼系时,收入接近于绝对不平均。因此,基尼系时,收入接近于绝对不平均。因此,基尼系时,收入接近于绝对不平均。因此,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第20页/共23页3 3、国际
29、惯例:基尼系数在、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以下表示居民之间以下表示居民之间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高度平均高度平均高度平均高度平均”;0.20.30.20.3之间表示之间表示之间表示之间表示“相对平均相对平均相对平均相对平均”;0.30.40.30.4之间为之间为之间为之间为“比较合理比较合理比较合理比较合理”;0.4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警戒线警戒线警戒线”;0.40.60.40.6为为为为“差距偏大差距偏大差距偏大差距偏大”;0.60.6以上为以上为以上为以上为“高度不高度不高度不高度不平均平均平均平均”。4 4、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我国城市的基尼系数 19781978年为年为年为年为0.160.16;19981998年为年为年为年为0.230.23;20002000年为年为年为年为0.320.32。第21页/共23页第22页/共23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第23页/共23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