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幻灯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幻灯片.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第1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由此可见,标准偏差越小,测量值越大,仪器的相对标准偏差就越小,检测的精度越高,反之亦然。一般地仪器的精度在2%以内就算合格。检出限(又称检测限)指仪器所能检出的元素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定义为:能给出信号强度等于3倍噪声信号强度标准偏差时所对应的元素浓度或质量。2023/4/7第2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3其中为连续20次空白样品吸光度测量的标准 偏差 C为被检元素浓度(g/mL)V为被检溶液体积(mL)A为吸光度例如浓度0.1g/mL的 Pb溶液的吸光度为0.24,空白溶液连续测定20
2、次的标准偏差为0.012。则Pb的检出限为:D=30.012=0.036(为吸光度值)D=30.0120.1/0.24=0.015g/mL(为浓度值)2023/4/7第3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事实上,检出限的获得没有那么复杂。只需要在仪器调试好并作了工作曲线以后,在不再改变测试条件下,将空白溶液连续测定20次,由于现在的测试软件都能直接给出测试值C及标准偏差。如测定Cu检出限。仪器调整好后,将输出结果的单位设为g/mL,连续测定空白溶液20次,仪器给出标准偏差=0.003 g/mL,则;D=30.003=0.009 g/mL原子吸收光谱分析42023/4/7第4页,共55页,
3、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52023/4/7第5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62023/4/7第6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原子吸收光谱分析72023/4/7第7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值得一提的是:1.计算检出限时究竟采用3还是3C/A,取决于的单位,如果检测的值已经是浓度,那检测限就是的3倍,如果检测的结果是吸光度,而检测限需用浓度单位表示,则需要对其进行单位转换,也就是3C/A。当然,用吸光度也可以,这时,检测限还是的3倍。2.检测限的可信度与平行检测的次数有很大关系。平行检测的次数越多,数据可信度越高。若连续测定20次
4、,Cu浓度测得值为0.009g/mL,则置信度为99.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82023/4/7第8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虽然空心阴极灯的电流由加在两极的电压决定,但人们关心的是灯电流。因为谱线的强度与灯电流有很大的关系:其中 i为灯电流 a,n为与阴极材料和填充气体有关 的常数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92.灯电流的选择第9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选择灯电流时应尽量增强信号谱线强度,同时尽量降低背景信号强度,即提高信噪比,延长灯的使用寿命,避免自吸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灯电流越大,信噪比越高,信号越稳定,对测试有利。但灯电流过大,会使阴极周围原子蒸气浓度
5、加大,温度较低的蒸气原子不仅不会发射光谱,还会吸收由温度较高的蒸气原子发射出的光谱,反而使中心波长的谱线强度降低,出现自吸现象。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0第10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Mg灯的灯电流与峰宽的关系 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1第11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由图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大的电流不仅使中心波长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还由于自吸展宽使谱线大大地拓宽了。另外,过大的灯电流也会使阴极表面元素的消耗加剧,缩短灯的寿命。因此,在保证必要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前提下,应尽量降低灯电流。研究表明,灯的发光强度与最大电流强度相关,也就是说,若是脉冲或方波供
6、电,灯的发光强度与脉冲或方波电流强度有关,而灯丝的温度与通过灯丝的平均电流有关。因此,现在的原子吸收光源增加了脉冲或方波两种供电方式。在使用时应注意。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2第12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若是直流供电,给定的电流就是灯电流。若是方波或脉冲供电,给定的电流是按占空比(供电的占用时间与空闲的占用时间之比)为1:1时的电流。但由于不同仪器的占空比有多种,其中1:1、1:4和1:5较常见,因此,不能按照灯上标注的的工作电流来设定。必须根据灯和仪器的占空比的不同进行换算。假如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给出的是515 m A,由于此灯给出灯电流是按1:1占空比给定的,
7、方波电流应为1030mA,根据光强由脉冲电流(方波电流)决定原理,假如某仪器的占空比为1:5,平均电流为1.65mA。然后取其最大工作电流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就是我们应当使用的工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023/4/713第13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作电流:1.53mA。占空比为1:5的短脉冲供电的平均电流较占空比1:1的长脉冲供电平均电流理论上小了三倍,即寿命提高三倍。这也是目前大家都用短脉冲供电的原因之一。因因此此若若你你的的仪仪器器占占空空比比为为1:n时时,则则工工作作电电流流等等于于标标称称工作电流除上工作电流除上(1+n)/2 即可即可。上述的是选择工作电流的一种方法。而
8、在实际工作中,灯电流的选择是比较灵活的。一般情况下,在满足最低的精确度和灵敏度条件下,尽量降低灯电流。只有当精确度和灵敏度要求高时适当增加一点灯电流。另外,新灯的应小些,旧灯的灯电流可大些;熔点低的元素的灯电流应小些,熔点高的灯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4第14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首先应选择最灵敏线。但下列情况除外:最灵敏线在真空紫外区。由于空气中氧气对真空紫外谱线有强烈吸收,就不能将其作为吸收谱线,应考虑选择次灵敏线。如Al、As、Hg、Se、Sn等,它们的最灵敏线均小于200 nm;最灵敏线稳定性不好。又如Pb 287.0 nm很灵敏,但稳定性不好,选283.3
9、nm比较合适。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53吸收谱线的选择电流可大些;谱线信号强时灯电流应小些,谱线信号弱时灯电流可大些。但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超过最大灯电流。第15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许多过渡元素的共振线并不一定比非共振线灵敏度高。例如,Cr的357.87 nm吸收线的特征浓度是0.005 g/mL,而它共振线425.44 nm和427.48 nm两条共振线的特征浓度分别为0.20 g/mL 和0.28 g/mL,说明共振线425.44 nm和427.48 nm的灵敏度比357.87 nm谱线低。所以许多过渡元素的最灵敏线是非共振线。谱线有干扰。一般情况下,各元素的
10、分析谱线就是常用的特征谱线。因为分析谱线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并且是其特征谱线,即其附近没有其他元素谱线。但若测定的元素特别不灵敏,或样品中某一元素含量特别高,就要考虑干扰问题。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6第16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4狭缝宽度(通带宽度)的选择 严格来说,狭缝宽度(通带宽度)有入射狭缝宽度和出射狭缝宽度(通带宽度)之分。若仅仅是调整入射狭缝宽度,由于射入的光为复合光,因而只是调节光的强度。若调整的是出射狭缝宽度(通带宽度),则由于此处的光已进行了分光,若分析谱线很窄,调整狭缝宽度(通带宽度)对分析谱线的强度影响不大,主要是防止干扰谱线进入检测系统。但对于
11、分析谱线强度很弱,宽度较宽的分析谱线,狭缝宽度(通带宽度)过窄,必然降低灵敏度。一般来说,仪器的入射狭缝和出射狭缝是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7第17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同时调节的。因此,对于样品元素谱线复杂、分析谱线光强较强的情况,选择较窄狭缝宽度(通带宽度)对提高信噪比有利,狭缝宽度太宽不仅会引入干扰谱线,还会增加背景值,如Fe、Co、Ni之类的元素;而对于有些光强度不是很强,吸收也不很强的谱线,如Pb 283.3 nm,就应选择较宽的狭缝宽度。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8第18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在实际测试中,可采用将样液喷入火焰中,
12、观察吸收值随狭缝宽度的变化情况。当吸收值随宽度的增加而不再增加,此时的狭缝宽度就差不多了。很多原子吸收光谱仪标出的是通带宽度,而不是狭缝宽度。可以从单位上区别两者,单位为mm的为狭缝宽度,单位为nm的为通带宽度,这一点应特别引起注意。另外,狭缝宽度或通带宽度往往是只能在几个之间选择,如AA800只能选0.2,0.7,2.0 nm三个通带宽度间选择。有的仪器只能在两个之间选择,有的只有一个,即不能进行选择。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19第19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5.提升量的调整 提升量:单位时间内的进样量。提升量越大,含待测元素的量就越多,灵敏度越高。但提升量太高,会使雾
13、化室内雾滴加大,降低雾化效率;另一方面,过大的雾滴也会使火焰的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原子化程度,缩短基态原子在观察区的停留时间,反而使灵敏度下降。大颗粒粒子还会产生散射效应,使背景值增加。因此提升量以5mL/min为宜,可通过加粗或减细进样管内径的办法解决。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0第20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由于一般采用的是自吸进样,故样液与雾化器的相对高度也是影响提升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所有作工作曲线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都应在同一高度上进样。温度、黏度、酸度等也是影响雾化效率的因素,样品溶液的温度、粘度、酸度等都应与标准溶液一致。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
14、1第21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6.观察高度的选择 观察高度是指光源谱线通过燃烧区时离燃烧头的高度。要选择最佳的观察高度,就必须首先了解待测元素在火焰中的物理化学变化。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26.1 元素在火焰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根据待测元素在火焰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个区。第22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火焰在原子化过程示意图火焰在原子化过程示意图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3第23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6.1.1 干燥区(预燃区)是燃气气溶胶刚刚离开燃烧头的很窄的区域。在此区域中燃气燃烧不充分或大部分并没有燃烧。由于受热
15、辐射,此区域的温度大约在300500,气溶胶在此区域被干燥成固体颗粒。这是一个物理变化的过程,样品并没有被原子化。Ca2+(aq)+2Cl-(aq)=CaCl2(s)。6.1.2 蒸发区(第一反应区)是一条清晰的浅蓝色的光带,燃气和助燃气在此进行复杂的燃烧反应。温度上升,但燃烧不充分,温度没达到最高点。干燥后的样品颗粒在此被熔融、蒸发,但仍没有被太多原子化。CaCl2(s)CaCl2(l)CaCl2(g)。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4第24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 由于这里存在大量的水蒸气、NO2、CO2等,它们对观察的干扰大,不是最佳的观察区域。6.1.3 原子化区(观
16、察区)位于蒸发区上方一个很小的区域,离燃烧头约46 mm,此处的温度继续升高,被蒸发的化合物在此被大量原子化或被还原气氛还原为为自由原子,是进行原子吸收的理想区域。当然在此也有部分原子被激发至激发态,可选择合适的燃气条件使其降至最少。CaCl2(g)=Ca(g)+2Cl(g)。6.1.4 电离化合区(第二反应区)燃气在此得到充分燃烧,温度达到最高值,再往上温度急剧下降。由于冷却作用,原子化的部分原子被电离,继而形成化合物。由于反应复杂,伴有大量离子的离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5第25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子谱线,干扰谱线较多,也不是理想的观察区域。CaCl2(s)Ca
17、Cl2(l)CaCl2(g)。由于这里存在大量的水蒸气、NO2、CO2等,它们对观察的干扰大,不是最佳的观察区域。Ca(g)+O(g)=CaO(g)Ca(g)+2O(g)+H(g)=CaOH Ca(g)=Ca+e,Cl(g)+e=Cl-(g)上面讨论的四个区域是紧密相连的,很难精确的将它们分开。实际测试中可将燃烧头上下调整,使吸收值达到最大,同时使背景值降至最低,即可认为是最佳的观察高度,一般为510mm。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6第26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7.燃气、助燃气的选择7.1 空气乙炔火焰 这是火焰原子吸收中最常用的燃气和助燃气。特点是成本较低,背景较小,
18、可测定35种元素。根据燃气、助燃气之比将其分为化学计量火焰、贫燃火焰和富燃火焰三种燃烧方式。7.1.1 化学计量火焰 这种火焰的助燃比一般为34:1,在这种方式下燃气得到充分燃烧,助燃气消耗怠尽。火焰温度大约为2300。火焰的层次分明、清晰、稳定,噪音小,背景值低,又具有一定的还原性,许多元素在此温度下都能得到解离,是原子吸收2023/4/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27第27页,共55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五中首选的燃烧方式。对于Cu,Au,Mg,Co,Ni,Fe,Zn,Cd等元素选用化学计量火焰较合适。但对氧化物难解离的元素(高温元素)不适用,因为它们在此温度下不能得到充分原子化,如Al,Si,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吸收光谱 分析 幻灯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