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设计2010.pptx





《沥青路面设计2010.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路面设计2010.pptx(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1节 概述二、设计原则上级 上页 下页三、设计理论与方法三、设计理论与方法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一)经验法(一)经验法原理:原理:通过试验路或对使用道路的试验观测建立通过试验路或对使用道路的试验观测建立路面结构、车辆荷载、路面结构、车辆荷载、路面使用性能路面使用性能三者关系,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三者关系,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以美国的以美国的CBRCBRCBRCBR法、法、AASHTOAASHTOAASHTOAASHTO法为代表。法为代表。(二)力学经验法(二)力学经验法原理:原理:通过力学原理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
2、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建通过力学原理分析路面结构在荷载和环境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建立立力学响应量力学响应量与与路面使用性能路面使用性能的关系,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关系,进行路面结构设计。以美国以美国ShellShell法、法、AIAI法、前苏联运输工程部方法以及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前苏联运输工程部方法以及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为代表。法为代表。第1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设计理论设计理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弹弹性性层层状状体体系系是是由由若若干干个个弹弹性性层层组组成成,上上面面各各层层具具有有一一定定厚厚度度,最最下下一层为弹性半空间体。一层为弹性半空间体。设计
3、方法概述设计方法概述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多层弹性层状体系 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路面整体刚度设计指标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值设计弯沉值 路面抗弯拉验算指标路面抗弯拉验算指标路面抗弯拉验算指标路面抗弯拉验算指标层底容许拉应力层底容许拉应力层底容许拉应力层底容许拉应力 路面抗剪验算指标路面抗剪验算指标路面抗剪验算指标路面抗剪验算指标面层容许剪应力面层容许剪应力面层容许剪应力面层容许剪应力 F我国设计方
4、法我国设计方法第2页/共68页第3页/共68页上级 上页 下页ph1hnEn-1 n-1E1 1E0 0AA路表弯沉值计算图式ph1hnEn-1 n-1E1 1E0 0B DECCEDB层底拉应力计算图式h1hnEn-1 n-1E1 1E0 0DD剪应力计算图式第4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四、交通等级1.设计年限 2.轴载公路等级及其功能公路等级及其功能公路等级及其功能公路等级及其功能设计年限设计年限设计年限设计年限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15二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1212三级公路三级公路三级公路三级公路8 8
5、四级公路四级公路四级公路四级公路6 6标标标标 准准准准 轴轴轴轴 载载载载BZZBZZ100100 标准轴载标准轴载标准轴载标准轴载P/kNP/kN100100 轮胎接地压强轮胎接地压强轮胎接地压强轮胎接地压强p/MPap/MPa0.700.70 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径径径d/cmd/cm21.3021.30 两轮中心距两轮中心距两轮中心距两轮中心距/cm/cm1.5d1.5d第5页/共68页标 准 轴 载 车第6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FF沥青路面设计的轴载换算方法沥青路面设计的轴载换算方法换算原则疲劳等效原则换算
6、原则疲劳等效原则换算原则疲劳等效原则换算原则疲劳等效原则: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同一种路面结构在不同轴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载作用下达到相同的损伤程度。即:即:作用在同一结构上的作用在同一结构上的A A A A荷载使其破坏的次数为荷载使其破坏的次数为a a a a;B B B B荷载使其破坏的次数为荷载使其破坏的次数为b b b b,两,两荷载使路面达到同样的损伤,荷载使路面达到同样的损伤,则(则(A-aA-aA-aA-a)等效()等效(B-bB-bB-bB-b)。)。不同的力学参数
7、对应的疲劳等效效应不同。不同的力学参数对应的疲劳等效效应不同。如应力、应变对应的轴载换算方法不同。如应力、应变对应的轴载换算方法不同。第7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FF沥青路面设计的荷载换算方程沥青路面设计的荷载换算方程1 1 1 1)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式中:N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n1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PS标准轴载100KN;Pi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k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C1轴
8、载系数,C1=1+1.2(m-1),m是轴数。当轴间距大于3米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间距小于3米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C2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不计25KN以下轴载第8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2 2 2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轴载系数,C1=1+2(m-1),m是轴数不计40KN以下轴载第9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3.设计年限内累计交通量
9、或或双向单车道双向单车道1.0双向六车道双向六车道0.30.4双向双车道双向双车道0.60.7双向双向八车道八车道0.2-0.3双向四车道双向四车道0.40.5公路无分隔时,路面窄取高值,路面宽取低值公路无分隔时,路面窄取高值,路面宽取低值第一年双向累计第一年双向累计当量轴次当量轴次设计年限内交通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量平均增长率车道系数车道系数第10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例题: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料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交通量轴载换算,并分别适用于沥青路面设计和刚性路面设计(沥青路面设计寿命为15年,刚性路面设计寿命为30年),要求分别列出计算公式,列表计算轴载换算系数和
10、计算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交通车型交通车型代表车型代表车型前轴重前轴重(KN)后轴重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数后轴轮后轴轮组数组数交通量交通量辆辆/日日小客车小客车红旗小客车红旗小客车-3000中客车中客车金杯金杯SY13212.827.612700大客车大客车解放解放CA34024.270.412500小货车小货车北京北京BJ13013.427.4123000中货车中货车解放解放CA1521.070.412600东风东风EQ14023.669.3121000大货车大货车黄河黄河NJ15148.3100.312800特大车特大车东风东风EQ14425.770.1222500红岩红岩CQ3029
11、062.0119.0222200拖挂车拖挂车五十铃五十铃60.0100-8023240大中型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20.08-82230注注注注:a.a.a.a.拖挂车拖挂车拖挂车拖挂车:前轴前轴前轴前轴60KN 60KN 60KN 60KN 中轴中轴中轴中轴100KN 100KN 100KN 100KN 后轴后轴后轴后轴280KN280KN280KN280KN;b.b.b.b.昼夜交通量为双向车道年平均日通行车辆数;昼夜交通量为双向车道年平均日通行车辆数;昼夜交通量为双向车道年平均日通行车辆数;昼夜交通量为双向车道年平均日通行车辆数;c.r=8c.r=8c.r=8c.r=8;d.d.d.d.按高
12、速公路考虑按高速公路考虑按高速公路考虑按高速公路考虑第11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交通交通车型车型代表车型代表车型轴重轴重KNC1C2niNi小客车小客车红旗小客车红旗小客车前轴前轴后轴后轴20-30000中客车中客车金杯金杯SY132前轴前轴后轴后轴12.827.61170002.6大客车大客车解放解放CA340前轴前轴后轴后轴24.270.4115001.0108.6.特大车特大车东风东风EQ144前轴前轴后轴后轴25.770.1212.2115001.4234.6拖挂车拖挂车五十铃五十铃前轴前轴中轴中轴后轴后轴60.0100802112.2111404.34033.
13、3N=N1+N2+1 1 1 1)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当以弯沉进行厚度设计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不计25KN以下轴载第12页/共68页第14.1节 概述上级 上页 下页4.交通等级交通等级交通等级交通等级交通等级BZZ-100BZZ-100累计标准轴次累计标准轴次累计标准轴次累计标准轴次(次次次次/车道车道车道车道)轴重大于等于轴重大于等于轴重大于等于轴重大于等于40KN40KN累计轴次累计轴次累计轴次累计轴次(辆辆辆辆/日日日日/车道车道车道车道)轻交通轻交通轻交通轻交通3
14、103106 66002.5102.5107 730003000第13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上级 上页 下页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一、基本假设与解题方法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基本假设: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各层是连续的、完全弹性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以及位移和形变是微小的;变是微小的;变是微小的;变是微小的;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
15、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最下一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下方向为无限大,其上各层厚度为其上各层厚度为其上各层厚度为其上各层厚度为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有限、水平方向为无限大;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下一层向下无限深处,其应力、形变和位移为零;和位移为零;和位移为零;和位移为零;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层
16、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层间接触情况,或者位移完全连续(称连续体系),或者层间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无摩阻力(称滑动体系);不计自重。不计自重。不计自重。不计自重。满足上述假定的为理想弹性体,弹性常数:弹性模量满足上述假定的为理想弹性体,弹性常数:弹性模量E E和泊松比和泊松比,两参数相互独立。两参数相互独立。第14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轴对称弹性体:几何形
17、状、约束条件、承受荷载都对称于某轴(通过该轴的任意平面均对称),并且所有的应力、应变和位移也对称于该轴。变量只与r和z相关,与无关。通常采用柱坐标系上级 上页 下页求解方法:求解方法: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将车轮荷载简化为圆形均布荷载(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垂直荷载与水平荷载),并并在圆柱坐标体系中分析各分量。在圆柱坐标体系中分析各分量。第15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联合上述方程求解:分离变量法、汉克尔变换法上级 上页 下页平衡方程(平衡方程(14-714-7)式)式力沿坐标方向平衡。力的大小等于相应应力大小乘力沿坐标方向平衡。力的大小等于相应应力大小乘以应力作用
18、面积;反映物体内任一点应力状态与该点分布力或体力之间的以应力作用面积;反映物体内任一点应力状态与该点分布力或体力之间的微分关系。微分关系。2 2个个物理方程(物理方程(14-814-8)式)式应力与应变关系。应力与应变关系。4 4个个几何方程(几何方程(14-914-9)式)式位移与应变的关系。通过弹性体内任一点沿坐标方位移与应变的关系。通过弹性体内任一点沿坐标方向微元段的相对变形求得。向微元段的相对变形求得。4 4个个(或微分得到(或微分得到变形连续方程)变形连续方程)未知量:未知量:1010个个第16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联合上述方程求解:分离变量法、汉克尔变换法上
19、级 上页 下页通解:垂直位移通解:垂直位移第17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上级 上页 下页双层连续体系:垂直位移系数垂直位移系数查图查图14-414-4第18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上级 上页 下页查图查图查图查图14-414-4第19页/共68页第14.2节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简介上级 上页 下页二、主应力计算求解:求解:求解:求解: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力:第第1 1应力状应力状态不变量态不变量三个主应力三个主应力第第2 2应力状应力状态不变量态不变量第第3 3应力状应力状态不变量态不变量第20页/共68页第14.3节 沥青路面
20、结构组合设计上级 上页 下页F一、结构组合的原则:(一)适应行车荷载作用的要求半无限体的应变半无限体的应变容许应变容许应变各结构层应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各结构层应按强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各结构层材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充分发挥。第21页/共68页第14.3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上级 上页 下页(二)适当的层数和层厚(二)适当的层数和层厚(二)适当的层数和层厚(二)适当的层数和层厚公公 路路 等等 级级沥青层推荐厚度(沥青层推荐厚度(cmcm)公公 路路 等等 级级沥青层推荐厚度(沥青层推荐厚度(cmcm)高速公路高速公路12-1812
21、-18三级公路三级公路2-42-4一级公路一级公路10-1510-15四级公路四级公路1-2.51-2.5二级公路二级公路5-105-10第22页/共68页第14.3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上级 上页 下页(三)考虑水温状况的影响潮湿路段及中湿路段沥青路面的基层一般应选择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潮湿路段及中湿路段沥青路面的基层一般应选择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潮湿路段及中湿路段沥青路面的基层一般应选择水稳定性好的材料。潮湿路段及中湿路段沥青路面的基层一般应选择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在季冻地区,当冻深较大,路基土为易冻胀土时,路面结构中应设置防在季冻地区,当冻深较大,路基土为易冻胀土时,路面结构中应设置防在季冻
22、地区,当冻深较大,路基土为易冻胀土时,路面结构中应设置防在季冻地区,当冻深较大,路基土为易冻胀土时,路面结构中应设置防止冻胀和翻浆的垫层。路面总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止冻胀和翻浆的垫层。路面总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止冻胀和翻浆的垫层。路面总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止冻胀和翻浆的垫层。路面总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防冻厚度的要求。足防冻厚度的要求。足防冻厚度的要求。足防冻厚度的要求。基层易于冲刷或路基路面排水不良应在面层中最少使用一层不透水的沥基层易于冲刷或路基路面排水不良应在面层中最少使用一层不透水的沥基层易于冲刷或路基路面排水不良应在面层
23、中最少使用一层不透水的沥基层易于冲刷或路基路面排水不良应在面层中最少使用一层不透水的沥青混合料。青混合料。青混合料。青混合料。第23页/共68页第14.3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上级 上页 下页(四)适应复杂受力条件提高基层模量和厚度可以显著降低路基压应力提高基层模量和厚度可以显著降低路基压应力提高基层模量和厚度可以显著降低路基压应力提高基层模量和厚度可以显著降低路基压应力对路面弯沉的影响,对路面弯沉的影响,对路面弯沉的影响,对路面弯沉的影响,路基模量路基模量路基模量路基模量 基层模量基层模量基层模量基层模量 基层厚度基层厚度基层厚度基层厚度 面层模量面层模量面层模量面层模量 面层厚度面层厚度
24、面层厚度面层厚度基层底面拉应力随着基层模量的相对增大而增大,随着路基模量的增大基层底面拉应力随着基层模量的相对增大而增大,随着路基模量的增大基层底面拉应力随着基层模量的相对增大而增大,随着路基模量的增大基层底面拉应力随着基层模量的相对增大而增大,随着路基模量的增大而减小。而减小。而减小。而减小。基层与面层的模量比应不小于基层与面层的模量比应不小于基层与面层的模量比应不小于基层与面层的模量比应不小于0.30.3,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模量比宜为,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模量比宜为,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模量比宜为,土基与基层或底基层的模量比宜为0.08-0.400.08-0.40。只有面层本身抗剪强度高
25、和采用较高模量的基层才对控制剪切破坏有效,只有面层本身抗剪强度高和采用较高模量的基层才对控制剪切破坏有效,只有面层本身抗剪强度高和采用较高模量的基层才对控制剪切破坏有效,只有面层本身抗剪强度高和采用较高模量的基层才对控制剪切破坏有效,其他因素影响甚微。其他因素影响甚微。其他因素影响甚微。其他因素影响甚微。第24页/共68页第14.3节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上级 上页 下页(五)顾及各结构层结构特性与相邻层次的互相影响在冰冻地区和气候干燥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的收缩常会在沥青路面在冰冻地区和气候干燥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的收缩常会在沥青路面在冰冻地区和气候干燥地区,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路面 设计 20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