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护理查房.pptx
《溶血性贫血护理查房.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血性贫血护理查房.ppt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发生贫血在骨髓造血的代偿范围内虽有溶血但不贫血溶血性疾病(Hemolytic Disease)概概念念第1页/共37页概念概念指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代偿功能不足时所发生的一组贫血。主要特点:贫血、黄疸、脾大、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中红系造血细胞代偿性增生。骨髓有相当于正常造血能力68倍的代偿能力,因此当红细胞破坏增加,但骨髓造血功能可以代偿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第2页/共37页临临床床分分类类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缺陷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遗传性血红蛋白病获得性细胞膜锚连膜蛋白(GPI)
2、异常-PNH感染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机械因素RBC外部因素RBC内部异常第3页/共37页u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由单核: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如遗传性球主要是脾脏破坏红细胞。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等。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贫等。u血管内溶血:指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血管内溶血:指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被破坏,血红蛋白直接进入血浆。如被破坏,血红蛋白直接进入血浆。如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输注低渗液体、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输注低渗液体、PNH。临床分类临床分类按溶血部位分类按溶血部位分类第4页/共37页发发病病机机制制珠蛋白异常红细胞酶缺陷
3、非免疫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红细胞膜异常RBC易于破坏寿命缩短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及其清除造血功能代偿性增强骨髓转换髓外造血第5页/共37页v红细胞膜支架异常v红细胞膜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改变v红细胞膜上吸附有抗体或补体v红细胞膜化学成分改变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红细胞膜异常RBC内在缺陷第6页/共37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红细胞酶缺陷v约90%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代谢,产生ATP,为维持红细胞膜功能和各种生物反应提供能量,其代表为丙酮酸激酶缺乏症v有5%-10%葡萄糖通过磷酸己糖旁路途径代谢,此为红细胞产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唯一来源。NADPH是谷胱甘肽代谢的重要辅
4、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的重要生理物质,其代表为G6PD缺乏症。v某些嘌呤及嘧啶代谢酶异常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如嘧啶5核苷酸酶缺乏症及腺苷酸激酶缺乏症等RBC内在缺陷第7页/共37页v包括珠蛋白肽链结构异常(异常血红蛋白病)或肽链合成异常(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v异常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易形成聚合体、结晶体或包涵体,造成红细胞变形性降低。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珠蛋白异常RBC内在缺陷第8页/共37页v温抗体型抗体为不完全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致敏红细胞在单核温抗体型抗体为不完全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致敏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或清除。胞系统内被破坏或清除。v冷抗体型多为
5、完全抗体,可使红细胞直接在血管内破坏冷抗体型多为完全抗体,可使红细胞直接在血管内破坏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免疫性因素第9页/共37页血型不合输血亦造成血管内溶血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免疫性因素第10页/共37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免疫性因素新生儿溶血病第11页/共37页v物理和创伤因素,物理和创伤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如人工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症及烧伤等。症及烧伤等。v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如疟疾、黑热病、败血症等。如疟疾、黑热病、败血症等。v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某些可通过氧化或非氧化作用破坏红细胞。某些可通过氧化或非氧化作用破坏红细胞。v其他,
6、其他,如获得性细胞膜锚连膜蛋白(如获得性细胞膜锚连膜蛋白(GPI)异常)异常-PNH。发病机制发病机制非免疫性因素FibrinDirectionofbloodflow第12页/共37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 血管内溶血v发生于血循环中v起病急,常有全身症状v可伴有血红蛋白血症(hemoglubinemia)血红蛋白尿(hemoglubinuria)含铁血黄素尿(hemosiderinuria)第13页/共37页v血管外溶血:由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主要是脾破坏RBC。起病较缓,可引起脾大。v无效性RBC生成(Ineffective Erythropoiesis):骨髓内幼红细胞在释
7、入血循环前已在骨髓内破坏。Excess membrane cholesterolRBC inclusionsSenescent RBCComplement coated RBCAntibody coated RBCRigid RBC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异常红细胞破坏的场所第14页/共37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异常RBC的清除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血红蛋白外漏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肾排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尿长时间血红蛋白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沉积含铁血黄素脱落后形成含铁血黄素尿超过肾阈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第15页/共37页vRBC被单核吞噬系统吞噬裂解血红蛋白铁+珠蛋白+卟琳,卟琳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从胆汁中排出
8、。胆汁中结合胆红素,经肠道细菌作用粪胆原大部随粪便排除。少量粪胆原被肠道重吸收血循环,其中大多通过肝重新随胆汁排泄到肠腔中去,形成所谓的“胆红素肠肝循环”。小部分粪胆原通过肾随尿排出,称之为尿胆原。血红蛋白渗出珠蛋白+血红素原卟啉铁游离胆红素脏肝粪胆原道肠尿胆原脏肾结合胆红素RBC被单核吞噬系统破坏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异常RBC的清除血管外溶血第16页/共37页v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如异型输血。起病急,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如异型输血。起病急,可有严重的腰背及四肢酸痛,伴头痛、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循环呕吐、寒战,随后出现高热、面
9、色苍白、血红蛋白尿和黄疸。严重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及肾衰竭。衰竭及肾衰竭。v慢性溶血性贫血: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症状较轻,贫血、黄疸、肝脾大。另可并发胆石症起病缓慢,症状较轻,贫血、黄疸、肝脾大。另可并发胆石症及肝功损害。及肝功损害。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17页/共37页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v提示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提示红细胞破坏的实验室检查v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v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第18页/共37页v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血红蛋白分解产物刺激造血系统,可达0.05-0.2。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
10、生的实验室检查BRC第19页/共37页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v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严重溶血时可见豪-胶(Howell-Jolly)小体和幼粒细胞。H-J小体B第20页/共37页v骨髓幼红细胞增生:以中晚幼红最多,形态多正常。骨髓增生程度也可经X线检查显示颅骨和其他扁平骨等骨髓腔的扩大和骨皮质变薄。可见于海洋性贫血、镰型细胞性贫血及遗球增。提示骨髓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实验室检查第21页/共37页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室检查v红细胞的形态改变:血片中可见畸形红细胞增多。先天因素及化学中毒、烧伤、自体免疫等可引起球型细胞增多。尚有其他畸形。第22页/共37页提示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实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溶血 性贫血 护理 查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