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大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用(PPT66)czvx.pptx
《心与大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用(PPT66)czvx.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与大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用(PPT66)czvx.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心与大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学 (临床医学本科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医学影像教研室 刘民英 史艳萍(媒体制作)曾行德(撰 稿)马著彬 欧阳湘莲 黄洁君(顾问)序言(preface)心血管系统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所以非常适合影像学检查,尤其介入放射学的开展,拓宽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范围,因而,医学影像学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各种方法均采用,但仍以X线检查为基础,根据需要选用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超声,简而易行,颇受欢迎。第一节 X线诊断(radiological diagnosis)一、X线检查方法(methods of radiological
2、 examination)(一)普通检查1、透视:常用于全面动态观察心血管系统的生理解剖变化。介入治疗的主要监视手段。2、摄影:常用。一般采用远达高仟伏摄影标准四个位置。(二)造影检查(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1、选择性心腔造影(右房、右室、左室)2、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主动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三)介入放射学:1、冠状动脉或瓣膜成形术。2、心血管间隔缺损修补术。心、大血管四个标准投照位置 右 心 室 造 影肺动脉造影(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主 动 脉 造 影冠状动脉造影(左房粘液瘤)二、正常X线表现(normal X-ray appearances)(一)心、大血管的正常投影1、后前位(
3、前面贴片):左缘3弓;右缘2弓,上下腔V;心腰,反搏点;心尖;心包脂肪垫。2、右前斜位:(左转4560):心前缘4弓,心后缘2弓,下腔;心前间隙;心后间隙;食道压迹。3、左前斜位(右转60):心前缘3弓;心后缘2弓,下腔,室间沟;心前间隙;主动脉窗。4、左侧位:(左侧贴片):心前缘3弓;心后缘2弓,下腔;食道压迹;心后食管前间隙。(二)心、大血管的搏动心室69mm,主动脉56mm,肺动脉34mm,心房13mm。正常心脏后前位X线表现 正 常 心 脏 右前斜位 左前斜位 记 波 摄 影(三)影响心、大血管的生理因素1、体型(1)横位心:矮胖,胸廓宽,膈肌高,心纵轴及水平夹角0.5。(2)垂直心:
4、瘦长,胸廓窄,膈低,夹角45,心胸比1/2。2、临床意义:肺原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Fallot四联症和心间隔缺损等。3、左心房增大(1)X线表现:后前位示左心缘四弓,心底双密度影,心右下缘双心房影,降主动脉左移,支气管分叉角加大。右前斜位及左侧位示食管左心房压迹加深、移位与脊柱重叠。左前斜位示主动脉窗变小。(2)临床意义:二尖瓣病变,左心衰竭和部分先心病等。左室、右室、左房增大示意图4、右心房增大(1)X线表现:后前位示右下心缘膨隆,最突点位置较高,右心房高心高1/2。左前斜位示右房段膨隆,成角,长度大于心前缘1/2。(2)临床意义:右心衰,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病变等。5、心普遍增大(1)X线
5、表现:各房室增大综合表现。(2)临床意义:心包积液,中毒性心肌炎,严重贫血,全心衰等。(二)心形状的改变(change of cardiac contour)1、二尖瓣型:呈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和肺原性心脏病等。右房、全心、主动脉增大2、主动脉型:呈靴型。常见于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病等。3、普遍增大型:两侧均匀增大。常见于心包积液,全心衰和心肌炎等。(三)主动脉形状和密度的改变(contour and density changes of aorta)1、X线表现:(1)主动脉增粗,延长,迂曲,密度增加和钙化。(2)主动脉窗扩大。(3)食管受牵拉移位。2、临床意义: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和主动脉
6、瓣关闭不全等。(四)心及大血管搏动的变化(pulsatile changes of heart and great vas)1、X线表现:(1)搏动增强示搏幅大,心率快或不变。(2)搏动减弱与增强相反。(3)搏动消失。2、临床意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亢心,心衰,心包积液等。(五)肺循环的改变(circular changes of lungs)1、肺充血(pulmonary plethora)(1)病理:肺动脉内血流增多。(2)X线表现:肺动脉段膨隆。两肺门增大,边界清晰,并可见肺门舞蹈。肺内动脉分支增粗、增多,边界清楚。晚期产生肺动脉高压。(3)临床意义:常见于先心病左向右分流,体循环血流
7、量增多如甲亢和贫血等。2、肺瘀血(pulmonary passive congestion)(1)病理:肺静脉回流受阻,血液瘀滞于肺内。(2)X线表现:两肺门影增大,边界模糊,上肺门下肺门。两肺纹理多、模糊,早期以中下野为著,当有肺血再分配时,则上野为著。有时肺野透过度减低出现网点影和KerleyB线,提示肺间质水肿。(3)临床意义: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和左心衰等。肺充血(房间隔缺损)肺瘀血(风心病二尖瓣狭窄)3、肺少血(pulmonary oligemia)(1)病理:肺血流减少。(2)X线表现:多数病例肺动脉段凹陷。两肺门缩小,肺纹理细小而稀疏,但肺透明、清晰。严重病例可见侧支循环形成、出现网
8、状肺纹理。(3)临床意义:肺动脉狭窄,Fallot四联症等。4、肺水肿(pulmonary edema)(1)病理:当肺静脉压力血浆胶体渗透压(3.33KPA)则引起间质性肺水肿。若肺静脉压进一步增高,血浆外渗至肺泡则形成肺泡(实质)性水肿。(2)X线表现:肺间质性水肿是在肺瘀血表现基础上出现肺透过度减低,网状阴影,KerleyABC线,少量胸腔积液等。肺泡性水肿则一或两侧肺野出现片状模糊影,典型者呈蝶翼状。肺水肿经治疗后可短期消散。(3)临床意义:左心衰,尿毒症等。肺少血(法乐四联症)间质性肺水肿 肺泡性肺水肿5、肺栓塞及肺梗死(pulmonary emboli and pulmonary
9、infarction)(1)病理:周围静脉或右心血栓等进入肺动脉引起肺栓塞。栓塞后血流持续阻断则引起梗死、出血实变等。(2)X线表现:肺栓塞多见于右肺下叶,该区肺纹理减少或消失,透过度增大。血管造影可确诊。肺梗塞常于栓塞后24天出现,肺野外围三角形致密影,底向胸膜,尖向肺门,常伴少量胸腔积液。治愈后、有时可留纤维条索影。(3)临床意义: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病人等。肺栓塞 肺梗死6、肺循环高压(pulmonary circular hypertension)(1)病理:当肺动脉主干收缩压4.0Kpa或平均压2.7Kpa,形成肺动脉高压。当肺静脉压1.3Kpa,形成肺静脉高压。(2)X线表现:肺动
10、脉高压有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及其分支扩张,外围分支变细,二者之间突然分界,称为肺门截断现象(残根征);肺门舞蹈;右心增大。肺静脉高压已在肺瘀血和肺水肿叙述。(3)临床意义:肺动脉高压常见于肺心病、晚期二尖瓣病变、甲亢心、严重贫血病例等。肺 动 脉 高 压(六)心血管造影的异常所见(cardioangiographic abnormal appearances)1、不应显影的解剖部位显影如主动脉造影时肺动脉显影(PDA)2、提前显影如右心室造影时主、肺动脉同时显影(Fallot四联症)。3、重复显影如左心室造影时,部分造影剂入右室,然后左室再显影(VSD)。4、排空延迟如右室造影,因肺动脉狭窄
11、而造影排出障碍(PS)。5、反向充盈如左室造影同时充盈主动脉及左房(MI)。风心病 二 尖瓣关闭不全复习题1、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原则是什么?X线摄片应采用何种投照技术?2、阐述心及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四个位置)。3、心胸比率正常是多少?最大不超过多少?轻中重度心影增大的标准是什么?4、阐述各房室增大和主动脉密度、形态变化的X线表现。5、肺循环改变有几种?阐述肺充血、肺少血、肺瘀血和肺动脉高压的病理、X线表现和临床意义。四、心、大血管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radiologic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cadiovascular diseases)(一)风
12、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概述:风湿性心脏病分急性及亚急性风湿性心脏炎(X线检查帮助不大)和慢性风湿性瓣膜炎后遗损害。后者最常见为二尖瓣损害,次为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损害。1、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1)病理:二尖瓣因瘢痕、粘连而致瓣口狭窄,左房血排出障碍而左房大,肺瘀血,右室大。左室及主动脉受血少而萎缩。(2)临床:心悸、气短、咳血泡沫痰,心尖舒张期隆隆性杂音,心电有二尖瓣P波。超声显示好。(3)X线表现心脏增大:呈梨形。左心房(左心耳常明显大)和右心室增大。肺瘀血和间质性肺水肿:如前述。晚期可出现肺泡性肺水肿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管 系统 影像 诊断 临床医学 本科 PPT66 czvx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