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pptx(8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气压带和风带第1页/共85页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3)意义:水热输送,调整水热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第2页/共85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的形成A高低纬间高低纬间热量差异热量差异B B地转地转偏向力偏向力C C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南北移动D海陆热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
2、流单圈环流三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3页/共85页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P36活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不考虑地球自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用方向箭头标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能否维持?第4页/共85页南极南极北极北极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赤道赤道赤道赤道第5页/共85页理理想想状状态态下下赤赤道道与与极极地地间间的的热热力力环环流流热热(低压低压)(高压高压)冷冷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
3、持,为什么?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6页/共85页第一步假设:第一步假设:1 1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2 2且不受地转偏向力。且不受地转偏向力。只考虑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大气运,大气运动状况是怎样的?动状况是怎样的?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7页/共85页0 30 N60 N90 N单圈环流(1)(1)考虑考虑A A: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8页/共85页第二步假设第二步假设:1大气
4、在均匀的地球表面运动 2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即只考虑A、B-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运动状况又是怎样的呢?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9页/共85页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
5、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三圈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2 2)考虑)考虑A A、B-B-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0页/共85页赤 道 低气 压 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考虑高低纬间热量
6、不均,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东北信风盛行西风极地东风极锋第11页/共85页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2页/共85页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3页/共85页赤赤 道道 低气低气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副热带高气气压带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4页/共85页赤 道 低 气压 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
7、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东南信风中纬西风极 地 东 风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两个相间: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气流运动方向相反第15页/共85页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副极地低压和赤道低压的成因有何不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热力作用热力作用热力作用热力作用形成的。形成的。形成的。形成的。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副极地低压与副热带高压是动力作
8、用动力作用动力作用动力作用形成的形成的形成的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规律?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气压带:四高三低,相间分布;风风 带:南左北右,信西东风。带:南左北右,信西东风。思考:思考: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16页/共85页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比较气压带气压带分布分布成因成因特征特征气流气流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个)个)90NS附近附近热力热力冷高压冷高压下沉下沉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个)60NS附近附近动力动力冷低压冷低压上升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个)30NS附近附近动力动力热高压热高压下
9、沉下沉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1个)个)0附近附近热力热力热低压热低压上升上升风带风带分布分布风向风向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2个个)副极地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北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东南风东南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2个个)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间副极地低气压带间西南风西南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西北风西北风(盛行西风盛行西风)低纬信风带低纬信风带(2个个)赤道低气压带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间副热带高气压带间东北风东北风(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东南风东南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
10、第17页/共85页热、湿冷、干热、干热、干冷、干暖、湿暖、湿凉、干凉、干暖、湿暖、湿冷、干冷、干第18页/共85页-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3)考虑考虑A A、B B、C C-高低纬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高低纬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同向移动。第19页/共85页2326N2326S6634S6634N0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一年内周期的季节移动夏至日春分秋分冬至日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点南带南,点
11、北带北”第20页/共85页【趁热打铁】读关于大气运动的简图,完成1 12 2题:1 1、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 A极地高气压带 B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 C东南信风带 D D副极地低气压带2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全球近地面共有6 6个气压带、6 6个风带 B B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C C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 D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风向相同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21页/共85页【趁热打铁趁热打铁】读北半球的大气环流分布示意图,回答:(3 3)图中风带B B是_D_D是_F_F是_(5 5)在图中气压
12、带E E和风带D D控制下,降水_(多或少),因为_;_。(6 6)在气压带C C控制下,降水_(多或少),因为_ _。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 1)在图中补画箭头,表示“三圈环流”(2 2)图中气压带 A A是_ C C是_ E E是_ G G是_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西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多多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 西风从低纬吹向高纬降温西风从低纬吹向高纬降温 少少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 第22页/共85页第23页/共85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
13、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第24页/共85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低压高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第25页/共85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低压高压第26页/共85页1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冰岛低压第27页/共85页7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
14、高压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第28页/共85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高压低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第29页/共85页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高压低压第30页/共85页一月七月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考虑: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 1、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6060NN30N30N亚 欧 大 陆洋洋大大西西洋洋太太平平副副 极极 地地 低低 气气 压压 带带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副副 热热 带带
15、 高高 气气 压压 带带亚洲(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夏威夷高压第31页/共85页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中心气压中心分布分布成因成因特征特征存在季节存在季节印度低压印度低压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低压热低压夏季夏季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动力原因热高压热高压全年存在夏全年存在夏季势力强季势力强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北大西洋蒙古蒙古-西伯利西伯利亚高压亚高压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冷高压冷高压冬季冬季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冷低压冷低压全年存在冬全年存在冬季势力强季势力强冰岛低压冰岛低压北大西洋北大西洋
16、夏季,风由夏威夷高压西部吹向我国东部,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我国夏季天气。冬季,风由西伯利亚高压西部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影响我国冬季天气。第32页/共85页东亚季风东亚季风活动活动(1)分析东亚冬季和夏季个盛行什么方向的风,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东亚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判断理由是什么?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33页/共85页典型季风区比较项目项目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冬季风冬季风源地源
17、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风向西北西北东北东北性质性质寒冷干燥寒冷干燥低温干燥低温干燥夏季风夏季风源地源地副热带太平洋副热带太平洋赤道附近印度洋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风向东南东南西南西南性质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温暖湿润分布地区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岛和日本等地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第34页/共85页(1 1)图中气压带断裂成块状的原因是_。(2 2)图中A A、B B、C C三个气压系统名称:A A是_,B B是_,C C是_。(3 3)亚洲东部盛行_风,是由
18、北太平洋西部的_高压吹向亚欧大陆的_低压,在_力的作用下形成的。(4 4)亚洲南部的_风是由于南半球的_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趁热打铁】读7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低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亚速尔高压东南东南夏威夷夏威夷亚洲亚洲地转偏向地转偏向西南西南东南信东南信第35页/共85页练习练习(1)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大陆气温高,亚洲大陆形成 ,把 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 ,在北太平洋上形成 。南半球,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南纬30度以
19、南基本上以海洋为主,所以气压带基本呈 。(2)在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大陆降温快,气温低,亚洲大陆形成 ,把 切断,从而在亚洲大陆上形成 ,北太平洋上形成 。南半球,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南纬30度以南基本上以海洋为主,所以气压带基本呈 。热低压副热带高压带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带状分布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带状分布第36页/共85页考点二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基础梳理 原因: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气压中心影响北半球特点:分布表现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太平洋、大西洋:低气压(副极地低压)夏季亚欧大陆: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压 风带 分布 气候 影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