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概述.pptx
《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概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概述.pptx(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简要复习 彭聃龄1章1节 个体心理 P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认知 情绪和动机 能力和人格感觉 概述知觉 情绪与脑注意 外部表现表情记忆 情绪理论思维 情绪调节语言第1页/共90页彭聃龄:10章1节 情绪与情感 355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它具有圈套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这一概念即可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心境、激情、应激)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2、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2页/共90页简要复习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如何从一个生物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及其在这一与他人及与社会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第3页/共90页社会化与做人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整个人生过程中,通过学习社会文化而使自己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相应的社会行为方式的过程。社会人自然人社会化(学习做人)继续社会化(道德重构)死亡v社会化的实现依赖于: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影响第4页/共90页社会化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做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
3、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王登峰: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模型1.外向性、2.善良、3.行事风格、4.才干5.情绪性、6.人际关系、7.处世态度第5页/共90页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主编)P38:有人说,如果把西方的文化视为“智性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则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参见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P37-38:1.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2.在中国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尊卑、长幼、德性成为确定人的地位、建立秩序的三个要求3.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突
4、显人格尊严,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4.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第6页/共90页孔子论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7页/共90页传统道德观点v先秦:孔子建构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v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扩展为“五伦十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v汉唐:董仲舒的
5、三纲(君父夫)五常v宋元明清:程朱理学(天理)与陆王心学v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第8页/共90页第 5 章 人际关系概述 1 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类别(社会角色关系)2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2503 人际关系的理论4 人际关系的测量(5 沟通第9页/共90页关系(relations)的含义 数学意义上的关系:是指如“等于=”、“大于”“小于”等二元关系的广义化哲学意义上的关系(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反映事物及其特性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范畴,是不同事物、特性的一种统一形式。世界上的事物、现象以及它们的特性是复杂的、无限多样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无限多样的。按着各种不同类型的
6、关系而彼此联系在一起:时-空、整体-部分、原因-结果、内容-形式、遗传、函数、内-外;社会关系具有特殊的性质第10页/共90页1.1 人际关系的含义 247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章志光(1996):通常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人与人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过程称作交往;而将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稳定情感称作人际关系时蓉华(199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第11页/共90页1.1 人际吸引的含义
7、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P248)人际情感关系的基本指向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与维持一定的相互接纳和支持的友好情感第12页/共90页人们为什么要与他人在一起 222自我价值感确立安全感(Schachter(1959)的实验)避免孤独获取利益(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252第13页/共90页Schachter的实验 224实验目的:恐惧感是否会增加与他人在一起的欲望实验方法: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由指导语不同而导致的恐惧感的高低)被试:女大学生实验程序被试被告知要接受电击实验(接受自变量处理)选择是否与他人一起等候接受实验实验
8、结果高恐惧组有63%愿意与他人一起低恐惧组有33%愿意与他人一起第14页/共90页获取利益(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Wiess(1974)确定了以下六种“社会关系条款”依恋社会融合价值确定稳定联盟感指引照顾他人的机会第15页/共90页人际关系的类型v正式(正式群体中的角色)非正式(乘车v稳定(长期)不稳定(临时)v亲密疏远(从感情深度如何区分)v积极消极(从感情体验的方向区分)v杨中芳(2005)第16页/共90页人际关系的类型(杨中芳2005)血缘血缘姻缘姻缘地缘地缘业缘业缘亲子、手亲子、手足、亲族足、亲族夫妻、亲夫妻、亲家家同乡、邻同乡、邻居、街坊居、街坊同事、同同事、同学、同行、学、同行、师
9、生师生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拟亲化拟亲化干亲家、义父母干亲家、义父母自己人化自己人化自己(家)人、熟人、陌自己(家)人、熟人、陌生人、铁哥们、莫逆之交、生人、铁哥们、莫逆之交、好朋友、普通朋友好朋友、普通朋友工具交换工具交换有用人、伙伴、提拔之恩有用人、伙伴、提拔之恩先赋性既定联系经验性既定联系第17页/共90页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1.人际关系的状态(无关关系密切)2.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定向阶段、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3.人际关系的深度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自我的分层(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 239第18页/共90页人际关系的状态第19页/共90页亲密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1.在相对较
10、长的时间里不断地频繁接触2.亲密关系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活动或事件3.在亲密关系中,人与人的相互影响是很强的第20页/共90页4 中西方学者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西方学者的理论Homans的社会交换理论 P257,23公平理论(基本假设)(Adoms等)角色理论(第二章)、社会渗透理论(253)中国学者的理论孔子等儒家学说费孝通差序格局论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杨国枢的社会取向理论第21页/共90页Homans(1958)的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基本观点人际关系的动机公平原则第22页/共90页基本观点客观上存在着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这种规律的基本假设是,人们所付
11、出的行为要么是为了获得报酬(或奖赏),要么是为了逃避惩罚:并且,人们是按照尽量缩小代价而尽量提高收益的方式行动的人们的社会行为除了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换规律。社会交换类似于商品交换,由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则第23页/共90页人际关系的动机Homans明确指出,交换不仅仅是物质商品的交换,而且是诸如赞许、荣誉或声望等非物质商品的交换。据此,他提出了参加者的报酬与代价问题,认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得到的是报酬、付出的是代价,精神利润就是报酬减去代价,除非双方得利,否则社会互动无法进行下去。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在这种动机驱使下建立的.第24页/共90页公平原则Homans交换理论的一项最具成效的
12、结果,就是他发展了分配上的公平原则(equity rule)。Homans论证说,存在着一种制约社会交换的普遍规范,人们指望自己,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成比例,如果违反公平原则,且损害个人的既得利益,个人就会感到愤慨:如果总是得到利益而不付出代价,个人也会感到内疚和倨促不安根据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观点,社会交换理论从分析人际关系中双方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代价人手,更能清楚地说明人际关系的本质。第25页/共90页公平理论的基本假设 283 1.处于关系中的人们设法最大化他们的结果2.通过不断改善公平分配回报的规划或规范,两个人和群体可以最大化他们的集体回报3.如果个体知觉到一种关系是不公平
13、的,他们就会感到不开心。关系越不公平,就越不开心4.在一项关系中知觉到不公平的个体会采取行动恢复公平第26页/共90页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283 章41 公平理论的基本思想同霍曼斯的公平分配原理十分相近,也是认为人潜在地认为自己的活动所得到的利益与自己所付出的投入应达到一定比例。Adams理论的特点是认为人的这种倾向不仅限于人际交往中,在人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中都有表现。他把人的社会活动看作是以自己的潜能同社会做交换的过程,社会既包含物质环境,也包含社会关系这个交换过程以个人期待公平结果为前提。比较公式平衡途径第27页/共90页公平理论 2Adams指出,期待公平是个人内部愿望
14、,对它的标准个人有自己的尺度,它不仅与个人愿望、能力等因素有关,也与活动的有关情景特别是情景中其他人的状态有关。他人的情况常是个人确定公平标准的依据之一。当人发现自己付出的过多,获得的过少,或者获得的太多,付出的太少,都会体验到心理上的紧张。第28页/共90页Equity Theory 3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的贡献(IP)和所得的报酬(OP),与一个和自己条件相等的人的贡献(IO)与报酬(OO)之比进行比较,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相等,双方就都有公平感;相反,如果这两者之间的比值不相等,一方的比值大于另一方,另一方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反之亦然(红眼病?)第29页/共90页公平理论 3Adams根据
15、L.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对人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作了预测,提出有以下几种可能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付出量;施影响于活动过程中的其他人,以改变他人的付出或获得;选择不同的人做比较;歪曲对自己付出和获得的认识,或歪曲对情景中被比较者的付出和获得的认识;离开当前的情景。这些方法当中的任何一种可使个体体验到的由于偏离公平产生的紧张有所缓和。第30页/共90页人际关系的同心圆理论费孝通差序格局论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对中国乡村经济做了十年的田野调查之后,在乡土中国(1948)一书中,从比较社会学的观点提出来的概念,用以说明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该理论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具有同心圆波纹性质的差序格局。
16、波纹的中心是自己,与别人发生的社会关系,就象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随着波纹与中心的远近,而形成种种亲疏不同、贵贱不一的差序格局。第31页/共90页同心圆图解第32页/共90页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试图回答的问题模式的假设三种关系交换法则模式图解第33页/共90页试图回答的问题交往双方由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同,他们在进行互动时可能采取的“联合行动”也就会有所不同。然而,在人类社会里,存在哪几种基本的“关系”?这些“关系”可能诱发什么样的“联合行动”的类型?它们又以什么样的“完善与重复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都是“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试图回答的问题。第34页/共90页模式假设“人情与面子
17、模式”旨在说明中国社会两个个人之间的社会交易行为,并利用人情、面子、关系、及报的概念来加以解释。该模式把交往互动的双方界定为“请托者”和“资源支配者”(这两个角色可以互换);该模式假设:当“请托者”请求“资源支配者”将他掌握的资源作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时,后者所作的第一步是关系判断,他首先会考虑对方与自己之间具有何种关系?关系强度如何?等问题,以作为交往的基础与原则。第35页/共90页三种关系在作关系判断时,可以将“资源支配者”与“请托者”的关系依照“情感性成分”与“工具性成分”比例的多少可区分为三大类: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工具性关系第36页/共90页情感性关系所谓情感性关系是指较长久而稳定
18、的社会关系,像家人、密友等人际关系属之。在这种关系之下,社会交易与资源分配的法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由此引起的人际关系冲突,被称为亲情困境。第37页/共90页工具性关系所谓工具性关系是指交往双方都想通过这种关系来获得或达成个人的物质目标。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像销售员与顾客、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属于这种关系。由于工具性关系中情感成份很小,因此,个人会采用公平法则与对方交往,并由此获得最大利益。第38页/共90页混合性关系是指交往双方彼此认识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但不亲密,像亲戚、邻居、师生、同事、同学、同乡等角色关系都属于这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际交往具有特殊且个
19、人化的本质。由于预期以后会有持续交往,故会采用人情法则,给予对方特殊的帮助。第39页/共90页交换法则该模式假设,个人会以“需求法则”、“人情法则”和“公平法则”和上述三种人交往。当个人以这三种不同关系的他人交往时,他都会考虑自己必须付出的“代价”,对方可能作的“回报”,并计算交易的后果。由于他预期:将来他会和属于“情感性关系”或“混合性关系”的其他人进行长时期的交往,因此,在面临对方交易的要求时,他必须将彼此之间的感情成份考虑在内,这样就会陷入“亲情困境”或“人情困境”之中;相反,当他和属于“工具性关系”的其他人互动时,他比较可能从事“精打细算”的理性行动,从而作出客观的决策。第40页/共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