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集成电路及应用.pptx(1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殊问题:R2、RE2:为设置合适的Q点而增加。1.前后级Q点相互影响:+UCCuoRC2T2uiRC1R1T1R2RE2直接耦合电路的特殊问题第1页/共154页2.零点漂移:uot0 当 ui=0 时:特殊问题:uiRC1R1T1R2+UCCuoRC2T2RE2有时会将信号淹没第2页/共154页1.结构:对称uoui1+UCCRCR1T1RBRCR1T2RBui2基本型差动放大器第3页/共154页2.抑制零漂的原理:uo=uC1-uC2 =0uo=(uC1+uC1 )-(uC2+uC2)=0当ui1=ui2 =0 时:当温度变化时:uoui1+UCCRCR1T1RBRCR1T2RBui2第4
2、页/共154页1.结构:为了使左右平衡,可设置调零电位器:ui1uo+UCCRCT1RBRCT2RBui2-UEERE双电源长尾式差放第5页/共154页2.静态分析:温度TICIE =2ICUEUBEIBIC1).RE 抑制温度漂移ui1=ui2=0自动稳定RE:强负反馈作用ui1uo+UCCRCT1RBRCT2RBui2-UEERE第6页/共154页2).Q点的计算:直流通路IC1=IC2=IC=IB UC1=UC2=UCCICRC UE1=UE2=IBRBUBE UCE1=UCE2=UC1UE1IC1IC2IBIBIEui1uo+UCCRCT1RBRCT2RBui2-UEERE第7页/共1
3、54页3.动态分析:1)输入信号分类1 差模输入:ui1=-ui2=ud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输入:2ui1=ui2=uC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KCMRR=KCMRR(dB)=(分贝)(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differential mode)(common mode)第8页/共154页3 任意输入:ui1,ui2差模分量:共模分量:uduCui1=uC+udui2=uC-ud 叠加分解2ui1-ui2=2ui1+ui2=例题:ui1=20 mv,ui2=10 mv 则:ud=5mv,uc=15mv ui1=15mv+5mv,ui2=15mv-5mv
4、第9页/共154页输入端 接法双端单端输出端 接法双端单端双端输出:Ad =Ad1单端输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ui1+UCCui2uoC1B1C2EB2RCT1RBRCT2RBIC3-UEE差放电路的几种接法第10页/共154页 信号输入方式+VCCuoui1RCR1T1RBRCR1T2RBui2.共模输入信号 ui1=ui2=uC(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理想情况:ui1=ui2 uC1=Uc2 uo=0 AC=0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很小,1M,有的可达100M以上。(4)输出电阻roro=几-几十。2.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第19页/共154页(5)输入失调电压UIO:反映差动输入级的不对称程度
5、(10)最大差模输入电压UIDM(9)最大共模输入电压UICM(6)输入失调电流IIO(7)输入偏置电流IIB(8)输入失调电压温漂dUIO/dT第20页/共154页3.集成运放的分类按用途分通用型低功耗型高精度、低漂移型高阻型第21页/共154页1.电压传输特性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是指开环时,输出电压与差模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即:uo=Auo(u+-u-)=Auouid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第22页/共154页2.理想运放模型(1)“虚短”:运放两输入端的电位相等,即u+=u-。u+u-=uo/Auo=0 u+=u-理想运放:rid KCMR ro 0Auo 结论:(2)“虚断”:两输入端
6、的输入电流为零,即i+=i-=0 。第23页/共154页(2)理想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u+u 时,uo=+Uom u+u 时,uo=Uom 3.分析运放电路的基本依据(1)运放工作在线性区。“虚短”和“虚断”第24页/共154页反馈:凡是将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迭加,就称为反馈。若引回的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就称为负反馈。若引回的信号增强了输入信号,就称为正反馈。这里所说的信号一般是指交流信号,所以判断正负反馈,就要判断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同相是正反馈,反相是负反馈。反馈的基本概念2.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第25页/共154页反馈控制系
7、统举例-炉温控制系统第26页/共154页放大器输出输入取+加强输入信号 正反馈 用于振荡器取-削弱输入信号 负反馈 用于放大器开环闭环负反馈的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倍数;提高输入电阻;降低输出电阻;扩展通频带。反馈网络叠加反馈信号实际被放大信号反馈框图:第27页/共154页反馈电路的三个环节:放大:反馈:叠加:负反馈框图:基本放大电路Ao反馈回路F+输出信号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差值信号第28页/共154页基本放大电路Ao反馈回路F+开环放大倍数闭环放大倍数反馈系数第29页/共154页AF=Xo/Xi=Xo /(Xd+Xf)=Xo /(+XoF)=XoA11A+F=A1+AF第30页/共15
8、4页3.关于反馈深度的讨论一般负反馈称为反馈深度深度负反馈正反馈自激振荡第31页/共154页1.按反馈信号的极性分类及判断1.负反馈和正反馈正反馈:反馈信号的极性与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即,即反馈的结果增强了原来的输入信号,使净输入信号XdXi,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负反馈:反馈信号的极性与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即,即反馈的结果削弱了原来的输入信号,使净输入信号XdXi,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2.22 反馈放大电路的分类及判断第32页/共154页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比较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联,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压形式叠加决定净输入电压信
9、号。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联,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以电流形式叠加决定净输入电流信号。串联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并联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2、按输入端的连接方式分类及判别第33页/共154页并联反馈串联反馈第34页/共154页3.按输出端的取样方式分类及判别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信号。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信号。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阻。电流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流、增大输出电阻。根据反馈所采样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第35页/共154页输出取样方式的判别-输出短路法:注意:输出端短路时,是将R L短路,不一定是对 地短路。电流反
10、馈电压反馈第36页/共154页4、按反馈信号的性质分类及判别交流反馈:反馈信号是交流成分。直流反馈:反馈信号是直流成分。若在反馈网络中串接隔直电容,则可以隔断直流,此时反馈只对交流起作用。在起反馈作用的电阻两端并联旁路电容,可以使其只对直流起作用。有的反馈只对交流信号起作用;有的反馈只对直流信号起作用;有的反馈对交、直流信号均起作用。第37页/共154页负反馈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输入-串联、并联输出-电流、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组态第38页/共154页1.电压串联负反馈 输出短路法判断是电压反馈或电流反馈 瞬时极性法判断正负反馈 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
11、信号比较形式的不同,判断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结论: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压趋于稳定ud=uiuf 第39页/共154页2.电流并联负反馈结论: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流趋于稳定第40页/共154页3.电压并联负反馈4.电流串联负反馈第41页/共154页例试判别图(a)和(b)两个两级放大电路中从运算放大器A2输出端引至A1输入端的各是何种类型和极性的反馈电路。(b)是电流并联负反馈(a)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第42页/共154页负反馈放大器的四种类型负反馈类型有四种组态: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第43页/共154页3.2 负反馈的类型及分析方法负反馈的类型(1)根据反馈所
12、采样的信号不同,可以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取自电压信号,叫电压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取自电流信号,叫电流反馈。电压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压、减小输出电阻的作用。电流负反馈具有稳定输出电流、增大输出电阻的作用。第44页/共154页RLuoRLuo电压反馈采样的两种形式:第45页/共154页电流反馈采样的两种形式:RLioiERLioiERf第46页/共154页(2)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比较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联,即反馈电压信号与输入信号电压比较的,叫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联,即反馈信号电流与输入信号电流比较的,叫并联反馈。串联反馈
13、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增大,并联反馈使电路的输入电阻减小。第47页/共154页iifibib=i-if并联反馈ufuiubeube=ui-uf串联反馈第48页/共154页(3)交流反馈与直流反馈有的反馈只对交流信号起作用,称为交流反馈。有的反馈只对直流起作用,称为直流反馈。有的反馈对交直流均起作用。在反馈网络中串接隔直电容,可以隔断直流,此时反馈只对交流起作用。在起反馈作用的电阻两端并联旁路电容,可以使其只对直流起作用。第49页/共154页增加隔直电容C后,Rf只对交流起反馈作用。+C1RB1RC1RB21RB22RC2RE2RE1CEC3C2+ECuoui+T1T2RfC注:本电路中C1、C2也起
14、到隔直作用。第50页/共154页增加旁路电容C后,Rf只对直流起反馈作用。+C1RB1RC1RB21RB22RC2RE2CEC3C2+ECuoui+T1T2RfCRE1第51页/共154页负反馈的分析方法分析步骤:3、是否负反馈?4、是负反馈!那么是何种类型的负反馈?(判断反馈的组态)1、找出反馈网络(电阻)。2、是交流反馈还是直流反馈?第52页/共154页判断负反馈的方法:瞬时极性法:假设输出端信号有一定极性的瞬时变化,依次经过反馈、比较、放大后,再回到输出端,若输出信号与原输出信号的变化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如果是电压反馈,则要从输出电压的微小变化开始。如果是电流反馈,则要从
15、输出电流的微小变化开始。判断时在输入端也要反映出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的比较关系。第53页/共154页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uoufubeuc1ub2uc2ufube=ui-ufuc1ub2uc2uo+C1RB1RC1RB21RB22RC2RE2RE1CEC3C2+ECuoui+T1T2Rf第54页/共154页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ubeuc1ub2uc2此电路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对直流不起作用。+C1RB1RC1RB21RB22RC2RE2RE1CEC3C2+ECuoui+T1T2Rfuf第55页/共154页56分析中用到了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基极相位相
16、反这一性质。第56页/共154页57我们这里分析的是交流信号,不要与直流信号混淆。分析中用到的电压、电流要在电路中标出。并且注意符号的使用规则。如果反馈对交直流均起作用(本题即是),可以用全量。瞬时极性法所判断的也是相位的关系。电路中两个信号的相位不是同相就是反相,因此若两个信号都上升,它们一定同相;若另一个信号下降而另一个上升,它们一定反相。第57页/共154页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UCCRCC2C1Rfuiuoiibif电压反馈并联反馈uoifib=i+ifuo此电路是电压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第58页/共154页+UCCRCC2C1Rfuiuoiibif三
17、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如何提供?能否在反馈回路加隔直电容?不能!Rf为三极管提供静态电流!第59页/共154页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uouiiiBiFuFRE2RfRE1RC1RC2+UCCiE2电流反馈并联反馈iE2uFiFiBuC1uB2uC1uB2iB2iE2第60页/共154页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电流并联负反馈。对直流也起作用,可以稳定静态工作点。uouiiiBiFuFRE2RfRE1RC1RC2+UCCiE2uC1uB2第61页/共154页因为反馈电压:从输入端看,有: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vd=vi-vF故为
18、串联负反馈。用“瞬时极性法”判断反馈极性:假设某一瞬时,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加入一个正极性的输入信号,按信号传输方向依次判断相关点的瞬时极性,直至判断出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如果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使净输入减小,则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所以是电压反馈。一.电压串联负反馈第62页/共154页分立电路电压串联负反馈RLvOvFvd(vbe)vO电压负反馈的特性稳定输出电压稳定过程:负载变化时,输出电压稳定输出电阻第63页/共154页 因为反馈电流: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id=ii-iF从输入端看有: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所以是电压反馈。故为并联负
19、反馈。二.电压并联负反馈第64页/共154页分立电路电压并联负反馈+UCCRCC2C1Rfuiuoibifii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所以是电压反馈。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压串联负反馈id=ii-iF在输入端有故为并联负反馈。因为反馈电流:第65页/共154页三.电流并联负反馈 因为反馈电流: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流串联负反馈又因为在输入端有:id=iI-iF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比例,所以是电流反馈。故为并联负反馈。第66页/共154页分立电路组成的电流并联负反馈引入电流负反馈的目的稳定输出电流稳定过程: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阻RL iOiFid iO
20、第67页/共154页 因为反馈电压:Uf=ioRf根据瞬时极性判断是负反馈,所以该电路为电流串联负反馈vd=vi-vF又因为在输入端有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比例,所以是电流反馈。故为串联负反馈。四.电流串联负反馈第68页/共154页分立电路组成的电流串联负反馈IO vF vd IO 引入电流负反馈的目的稳定输出电流稳定过程: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稳定输出电阻RL第69页/共154页 五.反馈类型及判别方法总结1.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注意电容的“隔直通交”作用 例题1:试判断下图电路中有哪些反馈支路,各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第70页/共154页2.反馈极性:正反馈与负反馈判定方法“瞬时极性法”例题2:
21、试判断下列电路中反馈支路的反馈极性。对于串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不同的两点上,若瞬时极性相同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反为正反馈。对于并联反馈:输入量与反馈量作用在同一点上,若反馈元件两端瞬时极性相反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同为正反馈。动画演示第71页/共154页第72页/共154页3.取样方式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假设输出端交流短路(RL=0),即UO=0,若反馈信号消失了,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为电流反馈。电压反馈:反馈信号的大小与输出电压成比 例。判断方法输出短路法:电流反馈:反馈信号的大小与输出电流成比 例。第73页/共154页例题3:试判断下列电路中引入的反馈是电压反馈还是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集成电路 应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