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pptx
《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考高考论语论语复习之复习之梳理理解孔子的梳理理解孔子的仁爱观仁爱观 第1页/共36页例1.1.(20122012浙江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论语论语乡党乡党:“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的句读可的句读可以标点为: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不。问马。问马。”23.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4.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第2页/共36页23.参考答案:(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24.
2、答案示例:我认为后一种句读更符合孔子的仁爱观。我认为后一种句读更符合孔子的仁爱观。孔子孔子“仁仁义义”思想就是对万物都怀有怜爱、关怀之心。此理思想就是对万物都怀有怜爱、关怀之心。此理解表现出儒家仁爱同情,博爱生命的思想品格,在解表现出儒家仁爱同情,博爱生命的思想品格,在关心人的同时不忘记马的生命,契合仁的精神内核。关心人的同时不忘记马的生命,契合仁的精神内核。(2727位位)第3页/共36页2012高考语文阅卷情况通报分析“阅卷发现学生对后一种句读的理解判断错误率相当高,认为第二种句读法好,更能体现出孔子情怀之类的,这其实并不符合孔子的原意。”第4页/共36页 一.问:孔子仁爱的对象是什么?第
3、5页/共36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孝弟也者,其为也者,其为仁之仁之本本与!与!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信,泛爱众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第6页/共36页孔子“爱众”的表现:1.1.子食于子食于有丧者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之侧,未尝饱也。2.2.“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伤人人乎?乎?”不问马。不问马。3.3.子见子见齐衰者齐衰者,冕衣裳者冕衣裳者与与瞽者瞽者,见之,虽少,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必作;过之,必趋。4.4.子曰:子曰:“老者老者安之,安之,朋友朋
4、友信之,信之,少者少者怀之。怀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第7页/共36页*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孝弟也者,其为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之本与!*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信,泛爱众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如有博施于民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如?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第8页/共36页樊迟问仁,子曰:樊迟问仁,子曰:“爱爱人人。”论语颜渊 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仁字从象形
5、字演化而来,说文说文释释为为“仁,亲也,仁,亲也,从从人人,从,从二二”。礼记礼记郑玄注:郑玄注:“仁仁”是是“相人偶相人偶”之意,用以协调之意,用以协调人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第9页/共36页 一.问:孔子仁爱的对象是什么?第10页/共36页孔子的“仁”,其基本精神就是“爱人”,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不同于佛家的博爱,众生平等)“仁爱观”小结第11页/共36页 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仁以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不亦重乎?死而后已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子曰:子曰:“志士
6、仁人,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生以成仁。”第12页/共36页因为因为“仁仁”,所以孔子在,所以孔子在修身上修身上主张主张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仁,游于艺游于艺”;因为因为“仁仁”,所以孔子在,所以孔子在交友上交友上主张主张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以友辅以友辅仁仁”;因为因为“仁仁”,所以孔子在,所以孔子在教育上教育上主张主张 “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为因为“仁仁”,所以孔子在,所以孔子在从政上从政上主张主张 “为政以为政以德德”;因为因为“仁仁”,所以孔子在,所以孔子在哲学上哲学上虽主张中庸,但强虽主张中庸,但强调调 “义义之与比之与比”
7、;参乎,吾道一以贯之。第13页/共36页例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 1)子曰:)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2 2)子曰:)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问: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因为“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1分)“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1分)“不争”还是“不让”,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1分)第14页/共36页例3.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 1)季康子问政于孔
8、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2 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问:孔子一方面说“子为政,焉用杀”,另一方面却说“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是否矛盾?为什么?(3 3分)参考答案:不矛盾。(1分)因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该用自身的道德来感
9、化熏陶百姓,是“仁”的体现。(1分)而冉有为季氏搜刮百姓的行为,违背了仁政,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仁政的维护。(1分)第15页/共36页子墨子言曰:子墨子言曰:“以以兼相爱、交相利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之法易之。”然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若视其身。是故诸侯诸侯相爱,则不野战;相爱,则不野战;家主家主相爱,相爱,则不相篡;则不相篡;人与人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相爱,则不相贼;君臣君臣相爱,则相爱,则惠忠;惠忠;父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梳理 理解 孔子 仁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