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温度学习.pptx





《第二章-温度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温度学习.pptx(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1、土壤的主要热性质;、土壤的主要热性质;2 2、土壤、水体及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土壤、水体及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3 3、影响土壤、水体及空气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影响土壤、水体及空气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环境因素;化的环境因素;本章重点本章重点第1页/共64页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1 1、土壤的升温和降温;、土壤的升温和降温;2 2、土壤、水体及空气温度的变化;、土壤、水体及空气温度的变化;3 3、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4 4、气温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气温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第2页/共64页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的升温和降温土壤的升温和降温一、土壤的热性质
2、是指土壤在热学方面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热容量、导热率和导温率。第3页/共64页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的热量,被称为土壤热容量。1 1、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以C C代表质量(重量)热容量 单位是J/gJ/g),C CV V代表容积热容量 单位是J/J/(cmcm3 3)。C C与C CV V的关系为:C CV VC C 是土壤密度。第4页/共64页l 土壤不同组分的热容量土壤不同组分的热容量土壤组成物质土壤组成物质 重量热容量重量热容量 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J/(g)J/(cm3)粗石英砂粗石英砂 0.745 2.163高岭石高岭石 0.975 2.4
3、10石灰石灰 0.895 2.435腐殖质腐殖质 1.996 2.525土壤空气土壤空气 1.004 1.255103土壤水分土壤水分 4.184 4.184第5页/共64页 CvmCvVm+oCvVo+wCvVwaCvVa mCv、oCv、wCv和aCv分别为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的容积热容量,Vm、Vo、Vw、Va分别为土壤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在单位体积土壤中所占的体积比。不同土壤的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比例是不同的,所以CvCv可表示为:因空气的热容量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土壤热容量可简化为:Cv1.9Vm+2.5Vo+4.2VwJ/(cm3)水分、空气、矿质土粒及有机质 土壤温
4、度变化主要受含水量、质地的影响l 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影响土壤热容量的因素l 土壤不同组分的热容量土壤不同组分的热容量第6页/共64页2、土壤导热率导热性:土壤吸收一定热量后,一部分用于它本身升温,一部分传送给其邻近土层。土壤具有将所吸热量传导到邻近土层的性能,称为导热性。导热率:导热性大小用导热率()表示,即在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其单位是J/(cm2s)。第7页/共64页热量的传导是由高温处到低温处,设土壤或其它物质两端的温度为t1t1、t2t2,土壤的厚度为d d,在一定时间(T)(T)内流动的热量为Q Q。则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
5、(A)(A)上流过的热量为Q/ATQ/AT。两端间的温度梯度为(t1-t2)/d(t1-t2)/d,故导热率 根据定义为:导热率的计算导热率的计算第8页/共64页l 土壤不同组成分的导热率土壤不同组成分的导热率 土壤组成分土壤组成分导热率导热率J/(cm2s)石英石英 4.427102湿砂粒湿砂粒 1.674102干砂粒干砂粒 1.674103泥炭泥炭 6.276104腐殖质腐殖质 1.255102土壤水土壤水 5.021103土壤空气土壤空气 2.092104第9页/共64页矿物质虽然导热率最大,但它是相对稳定而不易变化的。而土壤中的水、气总是处于变动状态。因此,土壤导热率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
6、壤孔隙的多少和含水量的多少。当土壤干燥缺水时,土粒间的土壤孔隙被空气占领,导热率就小;当土壤湿润时,土粒间的孔隙被水分占领,导热率增大。因而湿土比干土导热快。干土湿土第10页/共64页3、导 温 率土壤导热系数或热扩散系数,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有1K K的温度梯度,每秒流入1cm1cm2 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1cm1cm3 3)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K=/Cv,K=/Cv,:导热率,CvCv:热容量(容积)。第11页/共64页土壤组土壤组成分成分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Jcm1 K1)重量热容量重量热容量(Jg1K1)导热率导热率(Jcm1s1K1)导温率导
7、温率(cm2 s1)土壤空气土壤空气0.00131.000.000210.00025 0.16150.1923土壤水分土壤水分4.1874.1870.00540.00590.00130.0014矿质土粒矿质土粒1.9300.7120.01670.02090.00870.0108土壤有土壤有机质机质2.5121.9300.00840.01260.00330.0050l 土壤组成的热特性土壤组成的热特性第12页/共64页二、土壤的升温和降温二、土壤的升温和降温1、土壤表面的辐射平衡 地面辐射平衡 太阳直接短波辐射(I)地面短波反射(I+H)天空(大气)短波辐射(H)地面长波辐射 E 逆辐射(长波辐
8、射)(G)I+H投入地面的太阳总短波辐射(环球辐射 (I+H)被地面反射出的短波辐射,(为反射率)r=EG是土壤向大气进行长波辐射量(E)与大气升温反向 土壤辐射量(G)的差值;以R代表地面辐射能的总收入减去总支出的平衡差值 R=(I+H)(I+H)+(GE)=(I+H)(1)r第13页/共64页2 2、土壤热量平衡、土壤热量平衡当土面获得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时,大部分热量消耗于土壤水分蒸发和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湍流热交换,一小部分被生物活动所消耗,只有很少部分通过热交换传导至土壤下层。据右图,设太阳辐射能有47%到地面,蒸腾消耗占23%,长波净辐射占14%,对流传导占10%。第14页/共64页
9、土壤收支平衡表示式土壤收支平衡表示式式中:式中:S-S-单位时间内土壤实际获得或失掉的热量;单位时间内土壤实际获得或失掉的热量;R-R-辐射平衡;辐射平衡;P-P-土壤与大气层之间的湍流交换量;土壤与大气层之间的湍流交换量;L LE E-水分蒸发、蒸腾或水汽凝结而造成的热量水分蒸发、蒸腾或水汽凝结而造成的热量损失或增加量;损失或增加量;B B土面与土壤下层的之间的热交换量。土面与土壤下层的之间的热交换量。S=RPLE+B2 2、土壤热量平衡、土壤热量平衡第15页/共64页2 2、土壤热量平衡、土壤热量平衡R RL LE EP PB BR RL LE EP PB B(白天)(白天)地表面地表面热
10、量收支示意图热量收支示意图(夜间)(夜间)白天:白天:R-P-B-LE=0夜间:夜间:-R+P+B+LE=0不考虑土壤厚度时不考虑土壤厚度时第16页/共64页QQ QQ R RL LE EP PB BL LE ER RP PB B(白天)(白天)(夜间)(夜间)地表层地表层热量收支示意图热量收支示意图白天:白天:R-P-B-LE=Q夜间:夜间:-R+P+B+LE=-Q2 2、土壤热量平衡、土壤热量平衡考虑土壤厚度时考虑土壤厚度时第17页/共64页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水层及气温变化土壤、水层及气温变化1、土壤温度年变化 升温阶段,一般为升温阶段,一般为1 1月至月至7 7月,月,7 7月达最高;
11、月达最高;降温阶段,一般是为降温阶段,一般是为7 7月至次年月至次年1 1月,月,1 1月达月达 最低。最低。土层愈深,最高温和最低温达到的时间落后于表层土壤,土层愈深,最高温和最低温达到的时间落后于表层土壤,称为称为“时滞时滞”。温度的变幅也随土层深度而缩小,至。温度的变幅也随土层深度而缩小,至5 52020米深处,土温年变幅消失。米深处,土温年变幅消失。一、土壤温度变化一、土壤温度变化第18页/共64页2、土温日变化 l 土表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当地时间13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之前。l 土温日变幅以表土最大,至40100cm深处变化幅度小甚至消失。一、土壤温度变化一、土壤温度变化第19页/
12、共64页3、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一天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分为日射型、辐射型、上午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等4种类型。一年中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放热型(冬季,相当于辐射型),受热型(夏季,相当于日射型)和过渡型春季和秋季,相当于上午转变型和傍晚转变型)。第20页/共64页 4 4、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 纬度坡向坡度纬度影响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强度。随纬度由低到高,自南而北土壤表面接受的辐射强度减弱,土温由高到低。北半球南坡接受太阳辐射最多,东南坡、西南坡次之,东坡、西坡、东北坡、西北依次递减,北坡最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030600600)的南向坡,随
13、着坡度增加,接受太阳辐射增加。第21页/共64页地面覆盖后既减少吸热,也减少散热。地面覆盖后既减少吸热,也减少散热。海拔高度土壤因素地面覆盖海拔增高,大气稀薄,透明度增加,散热海拔增高,大气稀薄,透明度增加,散热快,土壤吸收热量增多,所以高山土温比快,土壤吸收热量增多,所以高山土温比气温高。由于高山气温低,地面裸露时,气温高。由于高山气温低,地面裸露时,地面辐射增强,随着高度增加,土温比平地面辐射增强,随着高度增加,土温比平地的低。地的低。影响土温变化的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结构、影响土温变化的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结构、质地、松紧度、颜色、湿度、地表状态及质地、松紧度、颜色、湿度、地表状态及土壤水汽
14、含量等土壤水汽含量等 。第22页/共64页 二、水层温度变化二、水层温度变化 水水层层温温度度变变化化主主要要受受水水的的容容积积热热容容量量大大的的影影响响,以以及及水水是是半半透透明明流流体体、具具有有乱乱流流混混合合作作用用的的综综合合影影响响。能能把把表表层层吸吸收收的的太太阳阳辐辐射射传传递递到到深深层层水水。这这种种由由表表面面向向深深层层的的热热传传递递使使水水域域的的温温度度年年较较差差和和日日较较差差变变化化比比相相应应的的土土壤壤温温度度较较差差小小得得多多,在在最最冷冷月月和和最最热热月月落落后后时时间间一一致致时时,如如一一个个月月,土土壤只需加深壤只需加深1 1米,而
15、水层必须加深米,而水层必须加深6060米。米。第23页/共64页 1 1、水温升降特性、水温升降特性 (1 1)水水的的容容积积热热容容量量约约比比土土壤壤大大1 1倍倍,因因此此当当两两者者的的吸吸热热或或放放热热相相等等时时,水水面面升升温温或降温幅度应比土壤小或降温幅度应比土壤小1 1倍。倍。(2 2)水水为为一一半半透透明明液液体体,在在陆陆地地上上,太太阳阳辐辐射射被被很很薄薄的的表表土土层层所所吸吸收收(约约十十分分之之几几毫毫米米的的薄薄层层),土土壤壤增增热热剧剧烈烈;但但对对于于水水来来说说,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可可以以透透入入相相当当深深的的水水层层(几几十十米米),约约只只一
16、一半半的的能能量量为为1010厘厘米米以以上上的的水水层层所所吸吸收收,所所以以水水面面温温度度的的升升高高要要比地面缓和得多。比地面缓和得多。第24页/共64页 1 1、水温升降特性、水温升降特性 (3 3)水水面面消消耗耗于于蒸蒸发发的的热热量量大大于于陆陆地地,水水面面的的增增热热因因此此缓缓和和,这这种种差差别别在在降降水水稀稀少的陆地和海洋之间表现最为突出。少的陆地和海洋之间表现最为突出。(4 4)水水中中的的热热量量传传递递方方式式与与土土壤壤完完全全不不同同。土土壤壤中中,热热量量传传递递的的基基本本方方式式是是分分子子传传导导,而而在在水水中中,则则主主要要通通过过乱乱流流混混
17、合合和和对对流流作作用用,这这种种方方式式比比分分子子传传热热要要快快得得多多,能使水面温度升降减慢几十倍。能使水面温度升降减慢几十倍。第25页/共64页 2 2、水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水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海海水水温温度度分分布布规规律律水水平平分分布布 同一海区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不同纬度海区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纬度相当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暖流经过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海区水温较低 垂垂直直分分布布 总趋势总趋势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
18、1 000米以下垂直温差减小米以下垂直温差减小 时空变化时空变化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主要存在于海水表层,水层越深,变化越小变化越小 第26页/共64页 时间变化时间变化时间变化时间变化 日变化:日变化:日变化:日变化: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5151516h16h16h16h,最,最,最,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的2 2 2 23h3h3h3h内。内。内。内。年变化:年变化:年变化:年变化:水面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水面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水面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水面
19、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8 8 8 8月,最低温月,最低温月,最低温月,最低温度则出现在度则出现在度则出现在度则出现在2 2 2 23 3 3 3月。月。月。月。日、年较差:日、年较差:日、年较差:日、年较差:均小于陆地均小于陆地均小于陆地均小于陆地 位相:位相:位相:位相:一年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一年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一年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一年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大约每深入间,大约每深入间,大约每深入间,大约每深入60606060落后一个月。落后一个月。落后一个月。落后一个月。第27页/共64页 琵琶湖水温的垂直分琵琶湖水温的垂直分布布 夏季:夏季:夏季:夏
20、季:水表层趋于等温分水表层趋于等温分水表层趋于等温分水表层趋于等温分布。在等温层以下有一个跃布。在等温层以下有一个跃布。在等温层以下有一个跃布。在等温层以下有一个跃变层。跃变层以下是等温层。变层。跃变层以下是等温层。变层。跃变层以下是等温层。变层。跃变层以下是等温层。冬季:冬季:冬季:冬季:水温的垂直分布水温的垂直分布水温的垂直分布水温的垂直分布几乎呈等温状态。当水面几乎呈等温状态。当水面几乎呈等温状态。当水面几乎呈等温状态。当水面温度降到温度降到温度降到温度降到4444以下时,表层以下时,表层以下时,表层以下时,表层冷水不再下沉,使水面以冷水不再下沉,使水面以冷水不再下沉,使水面以冷水不再下
21、沉,使水面以下的水温在下的水温在下的水温在下的水温在4444左右。左右。左右。左右。垂直变化垂直变化第28页/共64页 3 3、调节农田水温的方法、调节农田水温的方法 主主要要使使灌灌溉溉水水得得到到停停积积暴暴晒晒加加温温的的条条件件。修修筑筑中中小小型型水水库库,积积蓄蓄泉泉水水,开开迂迂回回的的灌灌溉溉水水沟沟,都都可可以以使使低低温温的的水水,停停积积暴暴晒晒的的时时间间加加长长,升升高高温度。温度。第29页/共64页 三、空气温度变化三、空气温度变化 (一)空气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质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具体指 温标上的标度。目前工作中都采用1968年的国际实用温标,即国际实用摄氏度。第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温度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