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位分析法.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三章电位分析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电位分析法.pptx(8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二、电位法基本原理电位法基本原理电位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在零电流条件下测定两电极间的电池电动势,并利用Nernst方程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E=+-+液接电位装置:参比电极、指示电极、电位差计。当测定时,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保持不变,电池电动势随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而变,而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而变。第1页/共82页电位分析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能斯特方程(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离子间的定量关系)。对于氧化还原体系:Ox+ne-=Red对于金属电极(还原态为金属,活度定为1):第2页/共82页 三、分类:1、直接电位法(即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参比电极和待测溶液组成
2、原电池,测定其电动势或电极电位,利用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2、电位滴定法:向试液中滴加可与被测物发生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络合反应)的试剂,以电极电位的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根据滴定试剂的消耗量间接计算待测物含量的方法。第3页/共82页第一节 参比电极一、定义二、标准氢电极三、甘汞电极四、Ag/AgCl电极五、双液接参比电极六、使用注意事项第三章电位分析法第4页/共82页 一、参比电极:与被测物质无关、电位值已知且稳定,提供测量电位参考的电极。对参比电极的主要要求:要求它的电位值恒定,即稳定性好;当温度和浓度改变时,电极仍能按能斯特公式响应而无滞后现象,电极电位重
3、现性好;当有小电流(10-8A或更小)通过时,电极的电位不应有明显变化,或者说应能负荷一定量的交换电流,称之为可逆性好。此外,参比电极的电阻不应太大、对测试溶液的液接电位应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装置简单、容易制备、使用寿命长。第5页/共82页 三、甘汞电极:电极反应:Hg2Cl2+2e-=2Hg+2Cl-半电池符号:Pt HgHg2Cl2(S)KCl(x mol/L)电极电位:(25)电极内溶液的Cl-活度一定,甘汞电极电位固定。二.标准氢电极:见图15-6(P262)标准状态下电极电位值为零(任何温度)。(铂片浸在氢离子活度为1mol/L的溶液中,玻管中通入1atm H2)缩写:NHE第6页/
4、共82页下表是三种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2525)缩写与书不同,改一下!SCE-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SCE-Saturated Calomel Electrode NCE-Normal Calomel ElectrodeNCE-Normal Calomel Electrode温度校正,对于SCE,t时的电极电位为:t=0.2438-7.610-4(t-25)(V)注意:甘汞电极的使用温度不能高于80,否则甘汞发生歧化,Hg2Cl2=HgCl2+Hg,此时必须用Ag/AgCl电极作参比电极。第7页/共82页 银丝镀上一层AgCl沉淀,浸在一定浓度(3.5M或饱和K
5、Cl溶液)的KCl溶液中即构成了银-氯化银电极。电极反应:AgCl+e-=Ag+Cl-半电池符号:AgAgCl(S)KCl(xmol)电极电位(25):AgCl/Ag=AgCl/Ag-0.059lgaCl-四、银-氯化银电极:第8页/共82页温度校正,(标准Ag-AgCl电极),t 时的电极电位为:t=0.2223-610-4(t-25)(V)下表是银-氯化银电极的电极电位(25)银-氯化银电极:第9页/共82页特点:可在高于80的温度下使用;较少与其它离子反应(如可与蛋白质作用)并导致与待测物界面的堵塞。银氯化银电极所用的Cl-溶液可以是HCl溶液,也可以是氯化物的溶液,如KCl,RbCl和
6、NaCl等,但均应预先以氯化银沉淀饱和,否则由于在较浓的Cl-溶液中,附着在银丝上的氯化银溶解,暴露出纯银表面,使电极电位不稳定。第10页/共82页五、双液接参比电极 在参比电极外面套上盐桥(玻璃管里装入KNO3等不含待测离子的溶液)即构成双液接参比电极。一般它常用于电动势的精确测定,可防止样品溶液对参比电极内充液的污染。第11页/共82页六、参比电极使用注意事项1、保存时要单独浸泡在0.1mol/L KCl溶液中;电极内部溶液的液面应始终高于试样溶液液面!2、上述试液污染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通常对测定影响较小。但如果用此类参比电极测量K+、Cl+、Ag+、Hg+时,测量误差可能较大,可用盐桥
7、(不含干扰离子的KNO3或Na2SO4)来克服(即双液接参比电极)。第12页/共82页第二节 指示电极一、第一类电极二、第二类电极三、第三类电极四、零类电极五、膜电极第三章电位分析法第13页/共82页一、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电极的半电池为:M Mn+(x mol/L)该类电极的结构特点是只具有一个相界面。例如:Ag-AgNO3电极(银电极),Zn-ZnSO4电极(锌电极)等。电极电位为:第一类电极的电位仅与金属离子的活度有关。二、第二类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被测电活性物质活度变化的电极。分为以下五类:第14页/共82页 M MXn(s)X-(x mol/L)电极电
8、位:此类电极可作为一些与电极离子产生难溶盐或稳定配合物的阴离子的指示电极:如对Cl-响应的Ag/AgCl和Hg/Hg2Cl2电极,对Y4-响应的Hg/HgY(可在待测EDTA试液中加入少量HgY)电极。第二类电极的再现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在实际工作中常用作参比电极以测定其它电极的电位。常见的有甘汞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该类电极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两个相界面。第15页/共82页三、第三类电极MMX NX N+如Hg/HgY,CaY,Ca2+电极电极反应:HgY2-+2e=Hg+Y4-电极电位:式中比值aHgY/aCaY可视为常数,因此得到:该电极可用于指示Ca2+活度的变化.这类电极由于涉及三个相间的
9、平衡,达到平衡的速度很慢,所以实际应用较少。这类电极中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是金属和含共同配位体的两个难解络合物组成的电极,俗称pM电极。第16页/共82页四、零类电极(也称惰性金属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晶格间的自由电子可与溶液进行交换。故惰性金属电极可作为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获得电子或释放电子的场所。如Pt/Fe3+,Fe2+电极,Pt/Ce4+,Ce3+电极等。电极反应:Fe3+e=Fe2+电极电位:可见Pt未参加电极反应,只提供Fe3+及Fe2+之间电子交换的场所。第17页/共82页五、膜电极 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极的关键:是一个称为选择
10、膜的敏感元件。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高分子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第18页/共82页第三章电位分析法第三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与膜电位一、离子选择性电极 的概念与分类二、膜电位及其产生三、离子选择性电极第19页/共82页一、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为膜电极)的概念 与分类 离子选择性电极(膜电极)的定义(P269)。缩写:ISE。特点:仅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功能膜及生物膜等构成。膜电位:膜内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膜电极的共性(1)低溶解性(2)导电性(3)选择性第20页/共82页 离子选择性电极(又称膜电极)原
11、电极(primaryelectrodes)晶体膜电极(crystallinemembraneelectrodes)均相膜电极(homogeneousmembraneelectrodes)非均相膜电极(heterogeneousmembraneelectrodes)非晶体膜电极(crystallinemembraneelectrodes)刚性基质电极(rigidmatrixelectrodes)流动载体电极(electrodeswithamobilecarrier)敏化电极(sensitizedelectrodes)气敏电极(gassensingelectrodes)酶电极(enzymeelec
12、trodes)1976年IUPAC基于膜的特征,推荐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第21页/共82页二、膜电位及其产生 膜电位=扩散电位(膜内)+Donnan电位(膜与溶液之间)(1)扩散电位 液液界面或固体膜内,因不同离子之间或离子相同而浓度不同而发生扩散即扩散电位。其中,液液界面之间产生的扩散电位也叫液接电位。这类扩散是自由扩散,正负离子可自由通过界面,没有强制性和选择性。(2)Donnan电位 选择性渗透膜或离子交换膜,它至少阻止一种离子从一个液相扩散至另一液相或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这样将使两相界面之间电荷分布不均匀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Donnan 电位。这类扩散具强制性和选择性。第22页/共8
13、2页1.1.玻璃膜(非晶体膜)电玻璃膜(非晶体膜)电极极三、离子选择性电极 玻璃电极是最早使用的膜电极。1906年,M.Cremer首先发现玻璃电极可用于测定;1909年,F.Haber对其系统的实验研究;1930年代,玻璃电极测定pH的方法是成为最为方便的方法(通过测定分隔开的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的电位差);1950年代,由于真空管的发明,很容易测量阻抗为100M以上的电极电位,因此其应用开始普及;1960年代,对 pH 敏感膜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发展了许多对 K+、Na+、Ca2+、F-、NO3-响应的膜电极并市场化。第23页/共82页 H+响应的玻璃膜电极:敏感膜是在SiO2基质中
14、加入Na2O、Li2O和CaO烧结而成的特殊玻璃膜。厚度约为0.1mm(实际只有0.05mm)。内参比溶液:-1HCl溶液水浸泡时,表面的Na+与水中的H+交换,表面形成水合硅胶层。所以玻璃电极使用前,必须在蒸馏水溶液中浸泡24hr。内参比电极:Ag-AgCl电极(管内)。第24页/共82页纯SiO2结构第25页/共82页外部试液a外内部参比a内水化层水化层干玻璃Ag+AgCl膜电位产生机理:当内外玻璃膜与水溶液接触时,Na2SiO3晶体骨架中的Na+与水中的H+发生交换:G-Na+H+=G-H+Na+因为平衡常数很大,因此,玻璃膜内外表层中的Na+的位置几乎全部被H+所占据,从而形成所谓的“
15、水化层”。第26页/共82页玻璃膜电位的形成:水化硅胶层厚度一般为10-410-5 mm。在水化层,玻璃上的Na+与溶液中的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两个相界电位。水化层表面可视作阳离子交换剂。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两个扩散电位。膜电位主要决定于内外两个水化层与溶液的相界电位。第27页/共82页第28页/共82页从图可见:玻璃膜=水化层+干玻璃层+水化层电极的相=内参比液相+内水化层+干玻璃相+外水化层+试液相膜电位M=外(外部试液与外水化层之间)+g(外水化层与干玻璃之间)-g(干玻璃与内水化层之间)-内(内水化层与内部试液
16、之间)设膜内外表面结构相同(g=g),即上式为pH 值溶液的膜电位表达式或采用玻璃电极进行pH 测定的理论依据!测定pH 值的电池组成表达式为:Ag AgCl,Cl-=1.0MH3O+=ax玻璃膜H3O+=a,Cl-=1.0M,AgCl Ag玻璃电极(含内参比液)待测液外参比电极第29页/共82页讨论:(1)玻璃膜电位与试样溶液中的pH成线性关系。式中K是由玻璃膜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的常数;(2)电极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电位和玻璃膜电位之和;(3)不对称电位(25):膜=外-内=0.059lg(a1/a2)如果:a1=a2,则理论上膜=0,但实际上膜0产生的原因:玻璃膜内、外表面含钠量、表面张力以及
17、机械和化学损伤的细微差异所引起的。长时间浸泡后(24hr以上)不对称电位达到最小值并保持恒定(130mV);膜=K+0.059lga1=K-0.059pH试液第30页/共82页讨论:(4)高选择性:膜电位的产生不是电子的得失。其它离子不能进入晶格产生交换。当溶液中Na+浓度比H+浓度高1015倍时,两者才产生相同的电位;(5)酸差:测定溶液酸度太大(pH12产生误差,主要是Na+参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致:当用Li玻璃代替Na玻璃吹制玻璃膜时,pH测定范围可在114之间。第31页/共82页讨论:(7)改变玻璃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它阳离子(K+、Na+、Ag+、Li+)响应的玻璃膜电极;(8)优点:
18、是不受溶液中氧化剂、还原剂、颜色及沉淀的影响,不易中毒;(9)缺点:是电极内阻很高,电阻随温度变化,一般只能在560的范围内使用。近年制成了将pH玻璃电极与外参比电极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复合式pH玻璃电极。复合式pH玻璃电极使用后清洗完毕,应浸在以AgCl饱和的KCl溶液中。第32页/共82页2.2.晶体膜电极晶体膜电极(1)氟离子单晶膜电极 敏感膜:(氟化镧单晶,厚2mm)掺有EuF2的LaF3单晶切片;内参比电极:Ag/AgCl电极(管内)。内参比溶液:0.1molL-1的NaCl和0.1molL-1的NaF混合溶液(F-用来控制膜内表面的电位,Cl-用以固定内参比电极的电位)。第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电位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