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变化及提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变化及提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变化及提升.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课程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能力要素的变化及提升一、新课程新在何处?一、新课程新在何处?新在理念(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
2、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科学科学人文人文客观客观主观主观理智理智直觉直觉知识知识价值价值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人文主义课程文化观强调强调强调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科学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精神的养成精神的养成 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人文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养成精神的养成
3、新课程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新课程寻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沟通与融合沟通与融合 二、新高考新在何处?二、新高考新在何处?8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80年代中后期年代中后期90年代末年代末“3+2”模式模式2000年年2008年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二、新高考新在何处?二、新高考新在何处?新高考新高考(2009年以后年以后)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学习潜能潜能和和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考生,以的考生,以能力测试能力测试为主导,
4、为主导,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在测试学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化学科学素养素养。摘自浙江省理综考试说明摘自浙江省理综考试说明二、新高考新在何处?二、新高考新在何处?1.强化对科学素养的考查强化对科学素养的考查2.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强化对能力的考查3.强化对创新思维的考查强化对创新思维的考查卷型卷型广东广东海南海南安徽安徽宁夏宁夏福建福建题题号号19(1)(2)21(3)22(1)16(1)28(3)(5)26(1)(2)37(3)24(4)25实验实验二二分分值值17369192009年部分地区高考化学卷中
5、探究性试题分值统计年部分地区高考化学卷中探究性试题分值统计(1)卷型卷型江苏江苏天津天津北京北京四川四川题题号号15(3)18(1)9(1)、)、(4)、)、(5)2726分分值值561542009年部分地区高考化学卷中探究性试题分值统计年部分地区高考化学卷中探究性试题分值统计(2)2010年部分地区高考化学卷中探究性试题统计年部分地区高考化学卷中探究性试题统计(1)安徽安徽T28.(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6、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北京北京T25.(14分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某抗酸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的组成。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的组成。福建福建T25(16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究活动:广东广东T33(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肯定存在Cl-、OH-和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
7、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 例例例例.(20102010年浙江理综年浙江理综年浙江理综年浙江理综2525题)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题)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题)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题)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定该粉末仅定该粉末仅定该粉末仅NaNa、FeFe、N N、O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
8、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取取取取13.0g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
9、体积为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6.72L。单质。单质。单质。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乙在高温隔绝空气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乙在高温隔绝空气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乙在高温隔绝空气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1 1)甲的化学式为)甲的化学式为)甲的化学式为)甲的化学式为_ _ NaN3 2009年理综年理综26题第
10、(题第(4)小题:)小题:3Cu2O+14HNO3=6Cu(NO3)2+2NO+7H2O2010年考试说明样卷年考试说明样卷25题第(题第(2)()(4)小题:)小题:AgCl+2NH3=Ag(NH3)2+Cl-NaNO2+NH4Cl N2+NaCl+2H2O2010年理综年理综25题第(题第(3)小题:)小题:Fe2O3+6Na3Na2O+2Fe 直接要求书写直接要求书写“新反应式新反应式”创新思维的一种考查形式创新思维的一种考查形式 例例.2009年年27题第题第5小题小题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
11、、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编号编号T/初始初始c(NO)mol/L初始初始c(CO)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I2801.2010-35.8010-382II124III350124 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请在上表空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分析:实验对比法分析:实验对比法控制变量、单因素探究法控制变量、单因素探究法280
12、1.2010-31.2010-35.8010-35.8010-3三、高中化学教师的三、高中化学教师的“三大能力三大能力”提升提升1.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1)教学内容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的逻辑组织讲源头讲源头讲规律讲规律(2)追求)追求“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实现,实现“情感情感”升华升华 钠和乙醇的反应案例钠和乙醇的反应案例铝膜案例铝膜案例铝和氧气反应案例铝和氧气反应案例镁的性质同课异构镁的性质同课异构(3)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4)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将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三、高中化学教师的三、高中化学教师的“三大能力三大能力”提升提升1.课
13、堂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设计能力2.编制和使用试题、习题的能力编制和使用试题、习题的能力3.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能力 一个化学教师的科研案例一个化学教师的科研案例一、从实验的疑难问题研究起步2007年杭州市化学实验研究小组成立,小组的成员由杭州市区各高中热衷化学实验研究的教师组成,赵琦任组长,对实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实际试验;对实验的原理、过程、方法、操作技巧、实验改进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各实验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教学建议。成果在市、省新课程培训中进行了推广。2008年赵琦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苏教版实验化学课题实验优化的研究”二、从实验疑难问题群研究上升到课题研究二、从实验疑难问题群研究上
14、升到课题研究08年申报市级课题:年申报市级课题:“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高中新课程实验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第一第一阶段阶段研究研究内容内容研究学生研究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究教材研究教材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研究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 第二阶段研究内容第二阶段研究内容 学生实验开设率低和学生对动手实学生实验开设率低和学生对动手实验的热切期望验的热切期望矛盾:矛盾:原因是原因是什么?什么?如何解如何解决?决?(1)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较低)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较低(2)课时不足)课时不足(3)硬件(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不足)硬件(实验室、仪器、药品等)
15、不足(1)改进实验设计,简化操作流程)改进实验设计,简化操作流程(2)优化仪器配置,弥补器材不足)优化仪器配置,弥补器材不足(3)药品四级管理,减少药品用量)药品四级管理,减少药品用量 第三阶段研究内容(理论提升阶段)(1)整理实验案例,实验优化策略体系化实验优化策略体系化。(2)整理教学案例,实验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教学方法的系统化。“生活化生活化”、“绿色化绿色化”、“艺术化艺术化”、“趣味化趣味化”、“合作化合作化”【教学法】【教学法】“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式教学法、“支架式支架式”教学教学法、法、“导学式导学式”教学法、教学法、“探究式探究式”教学教学法法【本土化】【本土化】“分钟
16、实验分钟实验”、“发现实验发现实验”、“微型实验微型实验”、“手持实验手持实验”、“绿色实验绿色实验”、“趣味实趣味实验验”研究成果(一)从高中化学实验中从高中化学实验中解读人本主义解读人本主义化学教学化学教学20072007年第年第9 9期期 淀粉与碘显色现象淀粉与碘显色现象探究的微型实验设计探究的微型实验设计化学教育化学教育20082008年第年第8 8期期 略论探究式实验导略论探究式实验导学法的建构与实践学法的建构与实践教学仪器与实验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2008年第年第9 9期期“全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与小全国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与小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评选学科学教研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二等奖
17、 蔗糖催化燃烧的实蔗糖催化燃烧的实验探究设计验探究设计化学教育化学教育20092009年第年第1 1期期 检验火柴头中硫、检验火柴头中硫、氯元素微型实验两则氯元素微型实验两则教学仪器与实验教学仪器与实验20092009年第年第6 6期期“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化学实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化学实验调研验调研”二等奖二等奖 运用手持技术测定运用手持技术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化学实杭州市第十二届中学化学实验调研验调研”三等奖三等奖研究成果(二)微型实验与实验化学微型实验与实验化学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月刊教学月刊20092009年第年第9 9期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人民大学复印资料
18、中学化学教与学学化学教与学20092009年第年第1212期期转载转载高中微型创新实验三则高中微型创新实验三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2009年第年第4 4期期一种简易的减压过滤装置一种简易的减压过滤装置化学教育化学教育20102010年第年第4 4期期优化微型学生实验的一点优化微型学生实验的一点实践与体会实践与体会20092009年杭州市中小幼论年杭州市中小幼论文评比文评比二等奖二等奖运用微型实验创新实验运用微型实验创新实验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全国第十届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研讨会学创新研讨会一等奖一等奖研究成果(三)研究的体会研究的体会 1、静心学习(1)阅读
19、文献资料(2)走进实验室(3)参加学术活动2、努力探索3、及时总结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复习课案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复习课案例原设计原设计:给出判据给出判据:H TS0 反应能自发进行反应能自发进行H0,必定自发;,必定自发;H0,S0,必定不能自发;必定不能自发;H0;S0,S0,高温自发,高温自发,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复习课案例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复习课案例改进后设计改进后设计:2H2H2 2O 2HO 2H2 2+O+O2 2以下两个反应是否为自发反应?以下两个反应是否为自发反应?2H2H2 2O 2HO 2H2 2+O+O2 2高温2H2(g)+O2(g)2H2O(g);H0,S0,低
20、温自发反应低温自发反应?反应的方向和限度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实验:苯酚稀溶液加FeCl3溶液?加KSCN溶液?加NaF溶液?“小专题”构建高一化学知识网络1无机酸的分类和通性2碱的分类和通性3金属氧化物4非金属氧化物5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6置换反应的规律7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复分解反应8离子反应中酸式盐的化学行为(09杭州)20为了探究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原理,做了如下四个实验:实验一:向小烧杯中加入无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实验二:设法检验实验一收集到的气体。实验三:向试管中加入3mL水,并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实验四:向试管中加入3mL乙醚,并加入一小块金属
21、钠,观察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实验二中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及作出判断的依据:(2)从结构上分析,该实验选取水和乙醚做参照物的原因是(3)实验三的目的是欲证明;实验四的目的是欲证明;根据实验三和实验四的结果,可以证明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H3CH2OH+2Na2CH3CHNaOH+H22CH3CH2OH+2Na2CH3CH2ONa+H2CH3CH2OH+2NaCH3CNa2OH+H2CH3CH2OH+2Na2CH2NaCHNaOH+H210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选项选项ABCDaHNO3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新高 背景 高中化学 教师 教学 能力 要素 变化 提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