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考物理冲刺复习专题六功和能张.pptx
《精高考物理冲刺复习专题六功和能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高考物理冲刺复习专题六功和能张.pptx(1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功和功率 2.动能和动能定理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4.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第1页/共194页1.理解功、功率、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物理意义,掌握功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灵活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决动力学问题.3.能够根据守恒条件判断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与解决动力学问题.4.熟知几种常用的功能关系,能够利用能量的观点处理问题.5.功和能常与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电磁感应现象等相联系,综合考查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应用力学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页/共194页 功及功率的计算【典例1】(2011海南高考)一质量为1 kg的质点
2、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 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 N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2秒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第3页/共194页【审题视角】解答该题,应注意以下两点:【关键点】(1)先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位移.(2)根据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公式求解.第4页/共194页【精讲精析】第1秒内质点的加速度a1=2 m/s2,1秒末的速度v1=21=2(m/s);第2秒内的加速度a2=1 m/s2,第2秒末的速度v2=2+11=3(m/s);所以第
3、2秒内外力做的功 故B错误;第1秒末的功率为P1=22=4(W),第2秒末的功率为P2=13=3(W),故C错误;02秒内外力的平均功率 故A正确;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 故D正确.答案:A、D 第5页/共194页【命题人揭秘】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求解方法(1)用公式 求出的是平均功率.(2)表达式P=Fv,若v为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若v为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功率.若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则P=Fvcos.第6页/共194页 结合图象定性分析功和功率【典例2】(2010新课标全国卷)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在0t1时
4、间内,外力做正功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第7页/共194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要把握以下三点:【关键点】(1)通过v-t图象获取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由F=ma和P=Fv推断外力做功及功率的特点.(3)t1和t3时刻速度大小相等,动能相等.第8页/共194页【精讲精析】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流程分析:答案:A、D 第9页/共194页【命题人揭秘】判断做功正负“三法”(1)根据力与位移的夹角:当090时做正功;当90180时做负功;当=90时不做功.(2)根据力与速度的夹角:当090时做正功;当90180时
5、做负功;当=90时不做功.(3)根据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描述了合外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即W合=Ek末-Ek初,当动能增加时合外力做正功;当动能减少时,合外力做负功.第10页/共194页 动能定理的应用【典例3】(2012北京高考)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 m,v=3.0 m/s,m=0.10 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5,桌面高h=0.45 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第11页/共194页(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k;(3)
6、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审题视角】本题需要把握以下三点:【关键点】(1)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以求出水平位移.(2)根据平抛运动开始时的机械能等于落地瞬间的机械能可以求出落地瞬间的动能.(3)根据动能定理可求出初速度.第12页/共194页【精讲精析】(1)由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水平方向s=vt得水平距离(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3)由动能定理,有得初速度大小答案:(1)0.90 m (2)0.90 J (3)4.0 m/s 第13页/共194页【命题人揭秘】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
7、始末状态的动能Ek1和E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合=Ek2-E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第14页/共194页 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典例4】(2012福建高考)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1,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第15页/共194页(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f;(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审题视角】解答
8、本题时应明确以下三点:【关键点】(1)绳牵引船时合速度与分速度的关系.(2)牵引功率与牵引力和牵引速度的关系.(3)涉及恒功率的变力做功应用动能定理.第16页/共194页【精讲精析】(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克服阻力做功Wf=fd (2)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牵引力做的功W=Pt1 由动能定理有 由式解得 第17页/共194页(3)设小船经过B点时绳的拉力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电动机牵引绳的速度为u,则P=Fu u=v1cos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cos-f=ma 由式解得答案:第18页/共194页【命题人揭秘】功能关系的选用技巧(1)在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若只涉及动能的变化用动
9、能定理分析.(2)只涉及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3)只涉及机械能变化用除重力和弹力之外的力做功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分析.(4)只涉及电势能的变化用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分析.第19页/共194页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典例5】(2011福建高考)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第20页/共194页锁定,在弹簧上端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
10、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3)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O在90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 到m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是多少?第21页/共194页【审题视角】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关键点】(1)临界条件的应用.(2)每次弹射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不变.(3)注意应用几何关系.(
11、4)将复杂过程划分为若干小过程进行处理.第22页/共194页【精讲精析】(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由(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联立方程解得Ep=3mgR(3)鱼饵离开管口C做平抛运动,则有x1=R+v1t联立方程解得x1=4R第23页/共194页当鱼饵质量为 时,设其到达管口的速度为v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解得同理有x2=R+v2t联立方程解得x2=7R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答案:第24页/共194页【命题人揭秘】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本题通过对鱼饵投放器的分析,综合考查了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及平抛运动的分析思
12、想、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将复杂问题划分为若干子过程进行处理,体现了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第25页/共194页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问题【典例6】(2010福建高考)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止于水平面.t=0时,电动机通过水平细绳以恒力F拉木板B,使它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B=1.0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mB均为2.0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0.05,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第26页/共194页(1)物体A刚运动时
13、的加速度aA;(2)t=1.0 s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3)若t=1.0 s时,将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 W,并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功率不变,t=3.8 s时物体A的速度为1.2 m/s.则在t=1.0 s到t=3.8 s这段时间内木板B的位移为多少?第27页/共194页【审题视角】解决本题,应把握好以下三点:【关键点】(1)明确研究对象,准确判断运动及受力情况.(2)A、B速度相等是本题运动情景的分界点.(3)功率不变时,利用W=Pt求解变力做功.第28页/共194页【精讲精析】(1)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mAg=mAaA解得:aA=0
14、.5 m/s2(2)t=1.0 s时,木板B的速度大小为:v1=aBt=1 m/s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g-2(mA+mB)g=mBa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1=Fv1解得:P1=7 W 第29页/共194页(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立即调整为P=5 W时,细绳对木板B的拉力为F,由P=Fv1,解得:F=5 N由于木板B的受力满足F-1mAg-2(mA+mB)g=0木板B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A在木板B上继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与木板B速度相同为止,这一过程的时间为t1,则:v1=aA(t+t1)第30页/共194页这段时间木板B的位移为:s1=v1t1,A、B速度相同后,由于F2(mA+m
15、B)g 且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不变,A、B一起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由动能定理得:P(t2-t1-t)-2(mA+mB)gs2代入数据得 在t=1.0 s到t=3.8 s这段时间内木板B的位移为s=s1+s2=3.03 m答案:(1)0.5 m/s2 (2)7 W (3)3.03 m 第31页/共194页【阅卷人点拨】失失分分提提示示(1)(1)对木板对木板B B受力分析出错,漏掉受力分析出错,漏掉A A对对B B的摩擦力或的摩擦力或A A对对B B的压的压力;力;(2)(2)求恒力求恒力F F的大小时,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列错的大小时,牛顿第二定律方程列错;(3)A(3)A、B B速度相等后误认为
16、速度相等后误认为B B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未对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未对B B再次受力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意识淡薄;再次受力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意识淡薄;(4)(4)电动机以恒定功率通过细绳拉电动机以恒定功率通过细绳拉B B时,不会表示变力做功;时,不会表示变力做功;(5)(5)研究对象不明确,不能选取整体法处理问题研究对象不明确,不能选取整体法处理问题.第32页/共194页 备备考考指指南南对于动力学综合性题目,在复习时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及解对于动力学综合性题目,在复习时要掌握必要的方法及解题要领:题要领:(1)(1)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添力,可按照先重力再接触力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添力,可按照先重
17、力再接触力(接接触面处的弹力及摩擦力触面处的弹力及摩擦力),最后其他外力的顺序作图,最后其他外力的顺序作图.(2)(2)在复习求解变力做功的问题时,应该掌握几种方法:在复习求解变力做功的问题时,应该掌握几种方法:微元法、利用动能定理、变力做功功率恒定利用微元法、利用动能定理、变力做功功率恒定利用W WF F=Pt.=Pt.(3)(3)对于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对于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搞清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培养分析物理运动搞清各个物体的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培养分析物理运动情景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物理规
18、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3页/共194页 功的概念的理解与功的计算 高考指数:1.(2012安徽高考)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半径OA水平、OB竖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自A的正上方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沿轨道到达最高点B时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已知AP=2R,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P到B的运动过程中()第34页/共194页【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小球在B点所受重力等于向心力,由此可求出小球在B点的动能.(2)根据功能关系求出重力的功、合外力的功.(3)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求出摩擦力的功、机械能的变化量.A.重力做功2mgR B.机械能减少mgRC.
19、合外力做功mgR D.克服摩擦力做功第35页/共194页【解析】选D.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WG=mgR,选项A错;小球在B点时所受重力等于向心力,即:从P点到B点,由动能定理知:故选项C错;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机械能的减少量为|E|=|EP|-|Ek|=故选项B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故选项D对.第36页/共194页2.(2011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演员正在进行杂技表演.由图可估算出他将一只鸡蛋抛出的过程中对鸡蛋所做的功最接近于()C.30 J D.300 J【解析】选A.估计一只鸡蛋的质量为60克,鸡蛋上升的高度为50厘米,对人抛鸡蛋以及鸡蛋上升到最高点全程应用动能定
20、理有:WF-mgh=0,代入数值可知WF=0.3 J,A对.第37页/共194页3.(2010上海高考)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个质点A、B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A.在t时刻两个质点在同一位置B.在t时刻两个质点速度相等C.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D.在0t时间内合外力对两个质点做功相等第38页/共194页【解析】选B、C、D.在t时刻两质点速度相等,故B正确.根据v-t图象中面积代表位移大小,在0t时间内质点B比质点A位移大,所以C正确,A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做的功等于该质点动能的变化,故D正确.第39页/共194页 功率的计算 高考指数:4.(2012
21、江苏高考)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A点运动到B点.在此过程中拉力的瞬时功率变化情况是()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第40页/共194页【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变力做功、瞬时功率问题,难度中等,本题要把变力(水平拉力)做功(和功率)问题转化为恒力(重力)做功(和功率)问题.【解析】选A.本题考查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做负功,水平拉力F做正功,由动能定理得 所以WF=WG,即拉力做的功和重力做的功总是相等的,则拉力做功的功率和重力做功的功率也总是相等的,小球上摆过程中,竖直方向速度一直增
22、大,重力功率P=mgv一直增大,所以拉力做功的功率也是逐渐增大的.答案选A.第41页/共194页5.(2012福建高考)如图,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则从剪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第42页/共194页【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三点:(1)矢量和标量的描述不同.(2)平均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3)据平衡状态得两物块的质量关系.【解析】选D.
23、设A、B离地高度为h,由于斜面表面光滑,A、B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机械能不变,物块着地时速率相等,均为 因此速率变化量相等,A、B错.由于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有mAg=mBgsin,重力势能变化量不相等,C错.从剪断轻绳到两物块着地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选D.第43页/共194页6.(2012天津高考)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A,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物块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最大值fm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A.0t1时间内F的功率逐渐增大B.t2时刻物块A的加速度最大第44页/共194页C.t2时刻后物块A做反向运动D.t
24、3时刻物块A的动能最大【解析】选B、D.由F-t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Ffm,故物块仍沿同一方向做加速运动,至t3时刻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选项C错、D对.第45页/共194页7.(2011上海高考)如图,一长为L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中点,使杆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A.mgL B.C.D.第46页/共194页【解析】选C.匀速转动,动能不变,拉力的功率在数值上应等于重力的功率.为此,将线速度分解为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重力的功率P=-mgLsin30=所以拉力的功率【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产生的两个
25、误区(1)瞬时功率的公式为P=Fvcos,式中为F与v的夹角,求解时容易忘记考虑.(2)合速度沿运动切向,不是水平方向,在对线速度分解时,应向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第47页/共194页8.(2012北京高考)摩天大楼中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行程超过百米.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是随时间t变化的.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像如图乙所示.电梯总质量m=2.0103 kg.忽略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第48页/共194页(1)求电梯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最大拉力F1和最小拉力F2;(2)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冲刺 复习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