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指南解读.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糖尿病指南解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指南解读.pptx(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内容u糖尿病流行病学u不同糖耐量状态的命名u糖尿病的诊断标准u糖尿病的分型u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监测药物治疗第1页/共67页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97年,全世界患者已达1.3亿,预期2025年,将达3亿,我国1997年,19省市20万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2.51%,预计每年以100万人口数量增加。目前我国是糖尿病第二高发国。第2页/共67页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4930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我们还缺乏有代表性的1型糖尿病患病率和发病率的研究。根据推算,我国糖尿病总体人群中,
2、1型糖尿病的比例应小于5%。上述几次调查结果是糖尿病的总体的情况,其中包括了1型糖尿病人群。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第3页/共67页在我国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其它类型糖尿病仅占0.7;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经济发达程度与糖尿病患病率有关:在1994年的调查中,高收入组的糖尿病患病率是低收入组的2-3倍。最新的研究发现发达地区的糖尿病患病率仍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仍高于农村。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第4页/共67页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2007-08年20岁以上人全国调查出糖尿病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尽管比过去调查比例
3、有所下降,但远高于发达国家(美国约48%)。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在2007-08年的调查中,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而文化程度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第5页/共67页表型特点: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约在25kg/m2左右,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kg/m2;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近50%。国内缺乏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资料,从临床工作中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我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第6页/共67页内容u糖尿病流行病学u不同糖耐量
4、状态的命名u糖尿病的诊断标准u糖尿病的分型u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监测药物治疗第7页/共67页WHOWHO血糖指标图示血糖指标图示糖尿病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mg/dl)75g OGTT2小时小时 血糖值血糖值(mmol/L)7.06.17.811.1正常糖耐量正常糖耐量IFGIGTIGR=IFG+IGT第8页/共67页内容u糖尿病流行病学u不同糖耐量状态的命名u糖尿病的诊断标准u糖尿病的分型u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监测药物治疗第9页/共67页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 +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11.1mmol/
5、l(200mg/dl)或或2.2.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水平水平7.0mmol/l(126mg/dl)7.0mmol/l(126mg/dl)或或3.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中,)中,2hPG2hPG水平水平 11.1mmol/l(200mg/dl)11.1mmol/l(200mg/d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 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儿童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成人一致第10页/共67页2010年ADA指南已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但HbA1C16.7mmo
6、l/L16.7mmol/L(300mg/dl300mg/dl)时,应测定血、尿酮体7.0 7.0 10.0 10.0 HbAHbA1c1c(%)(%)6.57.57.5血压血压(mmHg)(mmHg)130/80130/80130/80 140/90140/90140/90140/90BMI(kg/mBMI(kg/m2 2)男性男性女性女性25 25 24 24 2727 26 26 27272626TC(mmol/L)TC(mmol/L)4.51.11.11.11.10.90.90.90.9TG(mmol/L)TG(mmol/L)1.51.52.22.22.22.2LDL-C(mmol/L)
7、LDL-C(mmol/L)2.64.04.0第32页/共67页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药物:属胰岛素促泌剂,可刺激胰岛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水平。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药物:主要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还可能有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超重和肥胖2 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餐中或餐后服。第33页/共67页 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 -糖苷酶抑制剂:延缓肠道对淀粉和果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嚼碎后与第一口主食同服。格列酮类药物:属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减少胰岛素抵抗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格列奈类药物:为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8、,具有吸收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餐时服第34页/共67页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GLP-1受体激动剂有显著的体重降低作用,单独使用无明显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程度多为轻到中度,主要见于刚开始治疗时,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为艾塞那肽,需皮下注射。第35页/共67页糖尿病的治疗-口服降糖药 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
9、: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目前国内上市的DPP-4抑制剂为西格列汀。在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内的临床试验显示DPP-IV抑制剂可降低HbA1c0.5%-1.0%。DPP-IV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不增加体重。目前在我国上市的西格列汀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时应注意减少药物的剂量。第36页/共67页口服降糖药分类降血糖药:磺脲类可引起低血糖苯甲酸衍生物:瑞格列奈D-苯丙氨酸衍生物:那格列奈抗高血糖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新型降糖药GLP-1
10、类似物DPP-IV 抑制剂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第37页/共67页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各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非磺脲类非磺脲类磺脲类磺脲类胰腺胰腺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分泌受损 糖糖苷苷酶酶抑抑制制剂剂 肠肠道道高血糖高血糖HGPHGP肝脏肝脏葡萄糖摄取葡萄糖摄取肌肌肉肉脂脂肪肪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第38页/共67页口服降糖药物单药治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随机对照研究)磺脲类0.9-2.5%二甲双胍0.8-3.0%-糖苷酶抑制剂0.4-1.3%噻唑烷二酮1.1-1.6%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1.7-1.9%(那格列奈)0.6-
11、1.0%Steven V et al.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2005,3(18);363-371第39页/共67页口服降糖药适应证用于治疗2 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者第40页/共67页口服药的选择原则疗效(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疗效(餐后血糖、空腹血糖、HbA1cHbA1c)安全性(低血糖发生率低、肝肾副作用安全性(低血糖发生率低、肝肾副作用小)小)依从性(服药的方便性)依从性(服药的方便性)个体化(合理选择病人)个体化(合理选择病人)第41页/共67页常用磺脲类药物的临床特点第42页/共67页口服降糖药失效主要指磺脲类药物失效原发性失效:以前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 指南 解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