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教案.docx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课时 大气的分层及受热过程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 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特别是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点;2.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3. 了解大气热量平衡状态。4. 了解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训练学生的自学力量;2. 通过对气温垂直分布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3. 读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热力过程,并能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
2、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2. 生疏全球的热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但由于人类活动有时会打破这种平衡, 带来不良后果。树立学生生疏规律、把握规律的观点。【教学重点】对流层与平流层的特征;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难点】大气的减弱作用和保温效应【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比照分析法【教学理念】1、 留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感性学问入手,使学生更简洁承受,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各组成局部所起的作用、各层大气气温分布特点以及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 关系等,在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人类与大气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明确人地应当协 调进展的道理。2、教学中要淡
3、化学问讲解,但凡学生能看懂的就由学生自己去看;凡学生能说得清楚的都由学生自己去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机。【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节【教学过程】设疑引入课:一个人最多可以几天不吃饭?10 天,几天不饮水,5 天? 牵强可以活下去,但一个人一分钟不呼吸就很难过,10 分钟不呼吸就会?通过这个好玩的提问可以马上集中学生的留意,进入到学习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是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泼的组成局部。今日我们共同探讨大气环境最根本的特征。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那么大气主要成分有哪些呢?结合初中所学的化学物理学问,思考大
4、气的主要成分及重要的作用。设疑:低层大气有哪几局部组成?干洁空气各成分对地球的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有何影响?低层大气中哪些物质的含量,是因时因地而变化?变化缘由是什么?水汽成云致雨必要条件、分布因时因地而异固体杂质事先在雨天,用透亮瓶子装好一瓶雨水,现在出示给学生,雨水中有哪些东西?让学生通过观看,想一想,大气中哪些成分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列表总结:低层大气成分体积分数重要作用干洁空气氮78.08%生物体的根本成分氧20.94%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臭氧吸取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堕性气体重要作用导入地球大气从地面对上,可延长到数千千米的高空,在垂
5、直方向上,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各层不尽一样。据此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导学出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导疑填表:层次高度气温大气运动其他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导学出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导疑1假设珠峰近地面气温为 25 ,那么山顶气温是多少?2为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小结128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2由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导学动画显示:空气对流运动简图导疑1为什么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增大而降低?2同一地区,夏季与冬季相比,哪个季节对流层高度更大些?小结1低纬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高
6、纬地区受热少,气温低,空气对流弱,所及高度小。2同一地区,夏季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更大些。导学回忆“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有关文字及p30 页第三自然段。导疑1为什么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2) 为什么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快速上升?(3) 本层大气为什么适合高空飞行?小结1由于臭氧吸取紫外线而增温。2a.该层气温根本上不受地面影响。b.在 2227 千米高度,形成臭氧层3本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导学出示无线电波的传波图导疑1电离层的高度?2电离层为什么能反射无线电波?小结180500 千米。2
7、在电离层,大气在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高度电离,能反射无线电波,反射无线电长波,吸取短波,夜间衰减,则能收到无线电短波。导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造成某些大气成分的含量的变化,导致大气污染。导学1.出示材料(1) 近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增长乐25%,专家估量到 2100 年前还可能增加 4 倍。据计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假设增加一倍,台风的强度可增大4050%,甚至可达 60%。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大量增加,还可导致地球严峻的“温室效应”。从1991 年开头,南极不段有巨大的冰山开裂漂移;自 1994 年夏天,阿尔卑斯山千年积雪溶化, 致使 20 多位等山者丧生。自 19
8、20 年以来地球海平面将连续上升25100 厘米。假设不实行强有力的措施,下一世纪中叶,世界各地70%的海岸将被海水漂浮,那些富有和人口稠密地 区的几亿居民的生活将受到威逼。2.出示材料(2) 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神话故事,最近科学家考察觉察,在北美.欧洲.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已经消灭了一个空洞,科学家们真的要补天了。近些年来,工业生产和家庭中广泛使用冰柜和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氟氯烃。这些化学物 质在低空不易分解,可以上升至平流层,破坏那里的臭氧,使臭氧丧失吸取太阳紫外线的性 能。据一些科学家的争论,大气中的臭氧每削减1%,照耀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增加 2%。臭
9、氧层的破坏,给地球环境和人体安康带来极大危害。首先,臭氧削减,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多,这就会损坏人的免疫力量,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并可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其 次,还可能导致世界气候变暖。这不仅是由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而且氟氯烃还可猛烈 吸取红外线辐射,引起“温室效应”。、插播广告:小护士化装品防紫外线。导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臭氧层。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应实行国际合作方式,共同保护大气环境。【板书设计】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一、大气的组成1.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作用N:生物体的根本成分 O: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物质CO2:光合作
10、用原料,保温O3:吸取紫外线水汽、固体杂质成云致雨必要条件、分布因时因地而异2. 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燃烧矿物燃料CO2 增加“温室效应”制冷工业进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 层,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削减二、大气的垂直分布1、高层大气高度电离,能反射无线电波有极光现象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水平运动为主,大气稳定天气晴朗,能见度高,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上下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简单多变【典型例题】 1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暴天气,此时飞机应当 A快速着陆B降低飞行速度C保持原高度D升到 12023 米以上的高空解析:此题学科内综合性强,涉及到对流层厚度
11、,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点,还有地理纬度推断等学问。天气现象多发生于对流层,对高空飞行造成不利影响,而平流层空气以平流为主,易于高空飞行。答案:D 2下面有关大气各垂直分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亲热 B现代大型飞机飞行多在对流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的大气层分布在对流层中D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自然屏障解析: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所以A 项是错误的。在平流层中,30 千米以上,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快速上升,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大 气平稳,平流层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 因而现代大型飞机多在该层飞行,所以B
12、项也是错误的。在平流层中的2227 千米高度处臭氧含量到达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吸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的数量很少,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所以 D 项是正确的。在 80500 千米高空,由于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使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形成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 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按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顶5055 千米以上的大气为高层大气,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中,所以C 项是不正确的。答案:D3. 读CO 和 O 的变化曲线图,答复:231目前 CO 浓度呈 趋势,这将使大气的 增加,导致 2溶化,使海平面上升。同时,也可能使2O 曲线的变化趋势,表现最
13、猛烈的是3地区受益,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上空消灭了臭氧层空洞,这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所致。它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使太阳辐射中的穿透大气层,杀伤地面的,破坏全球的生态系统。3CO 和 O 对环境的共同负面影响是都能使。23参考答案:(1) 上升保温效应两极冰川亚寒带(2) 南极氟氯烃紫外线生物(3) 保温效应增加4. 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以下要求。(1) 图中 a、b、c、d 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推断依据是。依据 A 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2)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 。层填字母,缘由是(3) 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
14、是,缘由是。4B 层和D 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分析其增温缘由的异同。一样点:。不同点:。解析:大气分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是理解和把握大气垂直分层的关键。由于气温的垂 直分布打算了大气运动的方式,而大气运动方式又打算了天气状况。假设气温随着高度增 加而降低上冷下热,则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随着气温的下降, 水汽发生分散,在肯定的条件下会形成降水。假设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则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单调利于高空飞行。而各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又 取决于各层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选择吸取特性。如对流层大气气温之所以随高度增加而 下降,是由于该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
15、氧化碳猛烈吸取地面的长波辐射的缘由。这样,离地 面热源越近,气温就越高;离地面越远的上空,气温就越低。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 变化很小,这是由于这里面离地面较远,根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30 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气温快速上升,是由于这里的臭氧吸取了大量紫外线的原因。答案:1b 近地面平均温度约为20至30,对流层顶气温约为零下50至零下60 地面地面的长波辐射2A该层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3) 高空飞行该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乎绝迹,大气平稳, 天气晴朗,能见度极高(4) 一样点:都是因吸取紫外线而增温不同点:前者是臭氧吸取紫外线,后者是氧原子吸取紫外线第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节 大气环境 课时 大气 分层 受热 过程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