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设计.pptx
《医学科研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科研设计.ppt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概念概念 指为验证研究假设,对整个研究过程事先作出周密合理的安排。类型类型 1.调查设计调查设计 客观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未施加任何干预措施。例如:拟调查了解和比较甲、乙两地环境条件对食管癌死亡率水平的影响。(1)研究因素两地环境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是客观存在的。(2)混杂因素两地性别、年龄构成等不同,在 调查时不能平衡调查时不能平衡。第1页/共56页2.实验设计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主动施加干预措施,控制非处理因素。类型类型 (1)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动物实验设计动物实验设计 (2)以患者为对象的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设计 (3)以某个地区人群为对象的社区干预试验设计社区干预试验设计。第2页/共5
2、6页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处理因素 是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试验措施。例如:某种降压药降压药的疗效试验。要求要求:(1)抓住实验中的主要因素抓住实验中的主要因素 任何实验效应都是多种因素(包括已知的和未知的)作用结果,我们不能也不必要把所知的一切有关因素多放在一次或几次实验之中。第3页/共56页 (2)找出非处理因素 非处理因素:指与研究目的无关,但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因素。例如:比较两种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试验,非处理因素有年龄、性别、病情等。若两种降压药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构成不同,则可以影响降压
3、药的疗效,因此,设计时应找出这些非处理因素,并对其进行控制。(3)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 即如何保证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如一,稳定不变。第4页/共56页2.2.受试对象受试对象 主要是受试对象的选择问题(1)(1)动物的选择动物的选择 应注意种类、品系、年龄、性别等。(2)(2)病例的选择病例的选择 要考虑:1)对处理效应敏感的患者;2)处理措施对患者无害;3)规定适宜进入试验的患者(或对象)的标准。第5页/共56页3.3.实验效应 主要是指标的选择 (1)(1)客观性 (2)(2)精确性 准确度: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精密度:观察值之间的离散程度。(3)(3)灵敏性 (4)(4)特异性
4、第6页/共56页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 意义:(1)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T+S e+s O+S o+s T:处理因素作用;e:处理因素效应;S:非处理因素作用;s:非处理因素效应 O:空白 (2)减少和消除实验误差第7页/共56页对照形式(1)空白对照 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例:观察维生素A的防癌作用,实验组的石棉矿工每天口服一定剂量的维生素A,对照组的石棉矿工不服追踪观察一定时期后,比较两组工人的癌症发生率。第8页/共56页(2)安慰剂对照 对照组采用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假药,它在药物剂型或处置上不能为受试者识别,称安慰剂。该类对照常用于易受心理因素影响的试验,如研
5、究镇静催眠药的疗效。第9页/共56页(3)实验对照 对照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例如:研究食物添加赖氨酸后的营养价值,实验组儿童的课间餐为加赖氨酸的面包,对照组为不加赖氨酸的面包。这里的实验因素是什么?处理因素的施加需伴随其他因素时,若这些因素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应设立实验对照,以保证组间的均衡性。第10页/共56页(4)标准对照 用现有标准方法或常规方法做对照。这种对照在临床试验中用得较多,因为很多情况下不给病人任何治疗是不合医德的。另外,还可用于某种新的检验方法是否能代替传统方法的研究。第11页/共56页(5)自身对照 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进行。第12页/共
6、56页第13页/共56页 自身对照简单易行,但若实验前后某些环境因素或自身条件发生变化,并能影响实验结果,则自身对照就难以说明问题。例:1976年某单位报告了果胶驱铅的疗效观察。30名铅中毒的工人脱离现场后住院治疗,治疗前测得尿铅的均数为0.116mg/L,血铅均数为1.81mg/L。服用20天后再测,尿铅均数降为0.087mg/L,血铅均数降为0.73mg/L。说明果胶有较好的驱铅作用。第14页/共56页(6)相互对照 几种处理(或水平)互为对照。第15页/共56页第16页/共56页(7)历史对照 以过去的研究结果作对照。历史对照仅适用于非处理因素影响较小的实验,一般不宜使用,用时应特别注意
7、资料的可比性。第17页/共56页2.均衡原则(齐同原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非处理因素要一致。方法:(1)交叉均衡 在实验单元中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例:欲研究某药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效果,选择甲、乙两所幼儿园儿童各100名作为研究对象。该例应如何均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第18页/共56页第19页/共56页(2)分层均衡 把非处理因素按接近原则分成若干层次,然后将同一层次的观察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例:观察两种化疗对某肿瘤的疗效,将患者按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有无转移等进行分层,然后,将同一层次的对象随机分到各组。第20页/共56页2.随机原则 即样本抽样、观察对象的分组等要随机遇而定。意义:(1)是统计
8、推断的前提 (2)是提高组间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方法:(1)随机抽样 1)单纯随机抽样 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编号,再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第21页/共56页 2)系统随机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总体的观察单位按某一顺序号等分成n个部分,再从第一部分随机抽第k号观察单位,依次用相等间隔,机械地从每一部分各抽一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例:欲了解某单位职工HBsAg阳性率,该单位有职工1000人,试按系统抽样法,抽取一例数为100的样本。该法容易得到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样本。一般情况下,其抽样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但有时也会产生明显偏性。第22页/共56页3)整群随机抽样 先将
9、总体划分为n个群,每个群包括若干观察单位,再随机抽取k个群,并将被抽取的各个群的全部观察单位组成样本。例:某校有80个班级,各班学生50人,现用锡克氏试验调查该校学生白喉易感率,随机抽查了8个班的全部学生。整群抽样的最大优点是便于组织,节省经费,容易控制调查质量。缺点是当样本含量一定时,其抽样误差一般大于单纯随机抽样的误差。4)分层随机抽样 该法抽样误差最小。第23页/共56页(2)随机分配 随机排列表使用 P.216 例1.将1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甲、乙两组,要求两组例数相同。将患者编号,随机指定附表4的第4行,舍掉1019的随机数后排列,并规定对应偶数者分入甲组,奇数者进入乙组,结果如下:患
10、者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随机数字 6 1 5 4 0 7 8 3 9 2所属组别 甲 乙 乙 甲 甲 乙 甲 乙 乙 甲第24页/共56页 例2.将18只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先动物编号,取随机排列表第一行,舍去0、19两个随机数后排列如下,事先规定16为甲组,712为乙组,1318为丙组。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随机数字 8 6 13 5 18 12 1 4 3 9 2 17 14 11 7 16 15 10所属组别 乙 甲 丙 甲 丙 乙 甲 甲 甲 乙 甲 丙 丙 乙 乙 丙 丙 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科研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