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山东建筑大学.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绿色建筑山东建筑大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建筑山东建筑大学.pptx(1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特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室内环境保护一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其他概念第1页/共115页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和节能的基本设计方法,通过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实现降低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其他概念第2页/共115页一一、绿色建筑的概念绿色建筑的概念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论
2、和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建筑。不仅关注“环境生态资源”,也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涉及了社会、经济、技术、人文等方面,内涵和外延更深刻、丰富、宽广绿色建筑其他概念第3页/共115页设计原则:设计原则:1、资源利用3R原则:1)减量:减少资源消耗与排放 2)重用:再利用 3)循环: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二、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与方法第4页/共115页设计原则:设计原则:2、环境友好原则:1)室内环境品质:满足功能要求,创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2)室外环境品质:营造健康、安全的环境空间3)周围环境影响:减少环境污染二二、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
3、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第5页/共115页设计原则:设计原则:3、地域性原则: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经验2)注意与地域自然环境的结合3)当地材料的使用二二、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第6页/共115页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方法与过程:1、“集成设计”的过程:不同学科的专家合作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二、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与方法管理环境能源结构经济集成设计建筑规划第7页/共115页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方法与过程:2、生命周期设计:关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使用拆除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二、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的设计
4、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与方法第8页/共115页设计方法与过程:设计方法与过程:3、参与式设计:鼓励建筑的管理者、使用者、投资者及相关利益团体、周边邻里单位参与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二二、绿色建筑的、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设计原则与方法第9页/共115页三三、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建筑构造建筑构造建筑物理建筑物理环境学环境学心理学心理学建筑文化与历史建筑文化与历史建筑设计与分析建筑设计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筑评价建筑评价运营管理运营管理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研究内容相关学科相关学科:第10页/共115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
5、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结合气候与改善室内热环境第11页/共115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传统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充分利用地方及自然材料第12页/共115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现代建筑朴素的绿色观念:社会要求实践发展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结合第13页/共115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朴素观念理论引导生态建筑理念的引导:社会要求实践发展1999年UIA大会提出建筑设计的三个趋势: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 生态环境与建筑设计 新技术与建筑设计第14页/共115页浅绿阶段(20
6、04年2008年)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泛绿阶段(2011年起)此阶段的绿色建筑以试点为主,有技术堆砌现象,增量成本较高,部分带有试点性质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达到500-2000元/m2。在这一阶段,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绿色建筑数量多。到2008年末,中国仅有的10个绿色建筑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以及北京,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同时由于此时国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尚未普及,而LEED评价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因此LEED评价体系应用较多,截止2008年底,国内有10个绿标项目,23个LEED项目。我国绿色建筑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展阶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
7、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第15页/共115页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泛绿阶段(2011年起)此阶段绿色理念已经开始深入设计过程,因地制宜的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开始注重运行实效。1、在深绿阶段前期,因地制宜原则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关人员开始注重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引入传统的建筑节能理念。如重庆市节能示范中心,结合重庆地区吊脚楼建筑风格的典范,充分展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2、部分绿色建筑是将旧厂房改建为绿色办公建筑。如招商地产南海意库、苏州市建筑设计院办公楼改造。通过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进行改造,展现从“制造”到“智造”的理念升级,成为地区
8、节能示范项目。3、在普通建筑中构建生态技术体系。如世博沪上生态家项目,通过整合里弄、山墙、老虎窗、石库门等上海地域传统元素,针对江南气候特征,结合上海气候,打造高密度城市住宅生态示范。我国绿色建筑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展阶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第16页/共115页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泛绿阶段(2011年起)4、设计标识多,全过程标识少。截止2011年2月,全国总计140个绿色建筑(含公示),其中129个为设计标识,11个位全过程的运营标识。其中绿色建筑开始增加多重认证。2010年起,全国绿色建筑增长极快,中、西部地区开始迅
9、速增长。5、技术体系相似度高,被动技术少。这一阶段的绿色建筑缺乏特点,除少量优秀项目外相似度极高,并且主动节能技术使用较多,被动节能技术采用较少。6、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不断下降。在深绿阶段,随着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以及技术体系应用的不断成熟,建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呈下降趋势,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设备价格开始逐步下降,太阳能热水系统开始广泛强制使用,减少了技术过度运用。7、绿色建筑种类不断增多。绿色建筑涉及的建筑种类从早期的住宅和办公楼拓展至医院、商业超高层建筑、科技馆、酒店、学校、公园等多种类型。我国绿色建筑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展阶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第17页/共115
10、页浅绿阶段(2004年2008年)深绿阶段(2008年始至今后数年)泛绿阶段(2011年起)绿色建筑从单体建筑向城市发展,开始以全寿命周期评价绿色建筑,社会普遍接受绿色理念。1、生态(低碳)城市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目前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城市数量已经超过200个,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2、绿色标准体系不断细化。对不同类型的功能建筑,绿色建筑评价准则将进行针对性的变更。绿色工业建筑、绿色学校建筑和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已在编制中,将于近期出台;绿色医院建筑、绿色商场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绿色超高层建筑的体系研究已经启动。3、房地产行业全面启动绿色建
11、筑。万科集团计划2011年完成220万方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2020年全面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绿地集团准备2011年实现80%以上新开发项目达到65%节能标准或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招商地产、朗诗地产和万达地产要求2011年所有新建建筑全部实现绿色建筑星级认证。我国绿色建筑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阶段展阶段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第18页/共115页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一)保障性住宅绿色技术体系得到重视(一)保障性住宅绿色技术体系得到重视(二)运行实效及碳排放计量(二)运行实效及碳排放计量(三)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基本要求(三)绿色建筑将逐渐成为基本要求(四)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和低碳
12、研究逐步开展(四)超高层建筑的绿色和低碳研究逐步开展(五)发展适合国情的低能耗高舒适住宅(五)发展适合国情的低能耗高舒适住宅四四、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绿色建筑的缘起与发展第19页/共115页 气候要素气候要素一 城市气候城市气候二 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三 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四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第20页/共115页一、气候要素一、气候要素 建筑物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会通过围护结构,直接影响室内的环境,为得到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必须了解当地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一个地区的气候是在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对建筑密切有关的气候要素有
13、: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等等。第21页/共115页自然的微气候 空气温度 有效天空温度 空气湿度 风 降水第22页/共115页二、城市气候二、城市气候小区风场城市热岛建筑布局与日照第23页/共115页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区夏热冬暖夏热冬暖区区温和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第24页/共115页三、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三、选址与室外环境设计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选择或改善第25页/共115页四、绿化设计四、绿化设计1、总体规划2、室外微环境改善3、建筑立体绿化第26页/共115页种植隔热的原理是:在平屋顶上种植植物,借助
14、载培介质隔热及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和遮挡阳光的双重功效来达到降温隔热的目的。顶层房间可降低2。种植隔热屋面第27页/共115页北京2008奥运会中国石油奥林匹克展示厅第28页/共115页 室内声环境室内声环境一 室内光环境室内光环境二 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热湿环境三 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品质四室内环境及其控制技术室内环境及其控制技术第29页/共115页一、室内声环境一、室内声环境 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保证居住者的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艺过程要求录音棚、演播室高保真音乐厅第30页/共115页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卧室、书房(或卧室兼起居室)404550起居室455
15、0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40一般教室50无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55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民用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住宅室内允许噪声级学校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第31页/共115页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A声级,dB)一级二级三级病房、医护人员休息室404550门诊室5560手术室4550听力测听室2530房间名称允许噪声级(dB)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客房35404555会议室404550多用途大厅404550办公室455055餐厅、宴会厅505560医院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旅馆建筑室内允许噪声级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民用建筑室内噪声允许标准第32页/共115页 民
16、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规定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最高。对于住宅建筑规定空气声与撞击声隔声标准。围护结构部位计权隔声量(dBA)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墙及楼板大于等于50大于等于45大于等于40空气声隔声标准楼板部位计权隔声量(dBA)一级二级三级分户层间楼板小于等于65小于等于75小于等于75撞击声隔声标准第33页/共115页噪声控制措施噪声控制措施远离噪声源建筑设计的方法降低噪声源噪声噪声源的控制、减振传播途径降低噪声吸声、隔声、消声、隔振掩蔽主动加入掩蔽噪声第34页/共115页光环境控制的意义光环境控制的意义减少视觉疲劳,保证视觉健康和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降
17、低能耗人工照明能耗空调能耗二、室内光环境二、室内光环境第35页/共115页眩光眩光当视野内出现高亮度的光时,使眼睛不能完全发挥机能,这种现象成为眩光。在眩光下,瞳孔会缩小,以提高视野的适应亮度,也就降低了眼睛的视觉敏感度。视力降低眩光:如白天眼睛正视太阳,太阳光直射工作面、夜间眼睛正视迎面而来的汽车灯光。不舒适眩光:一个很大的高亮度光源在接近视线的高度上,虽不会降低视力,但会引起视觉上的不舒适。如看阳光下的积雪等。第36页/共115页眩光产生的原因眩光产生的原因不恰当的自然采光口,不合理的光亮度,不恰当的强光方向,都会在室内造成眩光现象。可能产生眩光的地方玻璃办公桌面局部照明的展板不恰当的工作
18、面照明黄种人眼睛的黑色素较白种人的多,对眩光的忍受力比白种人强。白种人比黄种人的耐暗程度强。第37页/共115页第38页/共115页天然采光天然采光天然采光特点节能:104lm/W视觉效果好,不易导致视觉疲劳健康,连续的单峰值光谱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难度大,受光气候条件和建筑设计制约采光与遮阳有矛盾第39页/共115页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天然采光控制:节能舒适仅靠门窗天然采光的局限天然采光受建筑设计制约过强的光照导致不舒适控制天然采光的方法百页控制光电玻璃控制反射镜控制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联合控制第40页/共115页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建筑热湿环境是如何形成的?是建筑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
19、主要成因是外扰和内扰的影响和建筑本身的热工性能 外扰:室外气候参数,邻室的空气温湿度 内扰:室内设备、照明、人员等室内 热湿源三、室内热湿环境三、室内热湿环境第41页/共115页四、室内空气品质四、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良好的室内环境应是一个能为大多数室内成员认可的舒适的热湿环境、光环境、声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室内人员提供新鲜宜人、激发活力并对健康无负面影响的高品质空气,以满足人体和健康的需要。第42页/共115页 墙体保温墙体保温一 玻璃幕墙玻璃幕墙二 节能门窗节能门窗三 遮阳设计遮阳设计四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建筑节能设计与技术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第43页/共115页一
20、、墙体保温一、墙体保温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了外墙内保温技术,已有了较长一段时间,其造价低,施工方便,技术相对成熟,但存在不少缺点,减少了住户的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易出现结现象,保温隔热效果差;容易出现内保温面层的开裂;影响住户的二次装修;装修过程中对保温层的破坏大,产生新一轮的建筑垃圾;夹芯保温夹芯保温:造价低,抗震性能差外墙外保温体系外墙外保温体系是将憎水性、低收缩率的保温材料通过粘结或锚固牢固地置于建筑物墙体外侧,并在其外侧施工装饰层的方法。第44页/共115页夹心保温施工第45页/共115页挤塑板外保温施工第46页/共115页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
21、复合自保温砌块酚醛树脂第47页/共115页 玻璃幕墙建筑是能量漏洞,冬天大量热能通过玻玻璃幕墙建筑是能量漏洞,冬天大量热能通过玻璃而流失,夏季则使室内温度过热,使用大量空调设备璃而流失,夏季则使室内温度过热,使用大量空调设备,增加建筑能耗。而镜面反射玻璃虽然在建筑节能上有所增加建筑能耗。而镜面反射玻璃虽然在建筑节能上有所改观,然而却对周围建筑造成较严重的光污染。改观,然而却对周围建筑造成较严重的光污染。目前国内外用作幕墙的玻璃主要有镀膜玻璃,低辐射目前国内外用作幕墙的玻璃主要有镀膜玻璃,低辐射(low-e)(low-e)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防火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钢化玻璃
22、,防火玻璃和太阳能控制玻璃等。玻璃和太阳能控制玻璃等。二、玻璃幕墙二、玻璃幕墙第48页/共115页双层外墙:双层外墙:采用双外墙壁,即在建筑的玻璃外墙外侧的一定距离上,采用双外墙壁,即在建筑的玻璃外墙外侧的一定距离上,加一层玻璃,称为第二层外墙,它改善了外墙的条件:热缓冲;挡风雨、遮阳加一层玻璃,称为第二层外墙,它改善了外墙的条件:热缓冲;挡风雨、遮阳设施及开口设置;隔音;空气流动;设备安装空间和安全问题等。双层外墙玻设施及开口设置;隔音;空气流动;设备安装空间和安全问题等。双层外墙玻璃的外层玻璃既是防御风雨的保护层,还是玻璃立面的热缓冲,同时还形成内璃的外层玻璃既是防御风雨的保护层,还是玻璃
23、立面的热缓冲,同时还形成内外空气流通的过度区。外空气流通的过度区。第49页/共115页第50页/共115页1.控制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户洞口面积/外墙表面积三、节能门窗第51页/共115页2.提高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 我国的有关标准规定,在窗两侧空气压差为10Pa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每米缝长的空气渗透量的允许标准如下 在低层和多层建筑中应不大于4.0 m3/(mh)在中、高层建筑中应不大于2.5 m3/(mh)如果窗本身的气密性达不到上述要求,则应采取密封措施。第52页/共115页3.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a.改善窗框保温性能将实腹型材改为空心型材,内部形成封闭空气层开发塑料构件用保温砂浆、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绿色建筑 山东建筑大学 绿色 建筑 山东 大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