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
《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角的计算教学目标: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2.在独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揭示课题:角的计算。新课探索探究一已知1=45度,2=90度,求AOB=?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指导书写格式。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练习:书P73
2、/1练习已知1=650,2=150,求AOB=?已知3= 1+ 2, 1=180,2=720,求3=?探究二已知AOB=63度, 1=30度, 求2=?(1)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已知AOB=1520已知AOB=1520 ,1=700,求:2 =?已知已知3= 1+ 2, 3=800 ,2=500,求 1 =?课内练习1、练习一 填空(1)若AOB+600 =平角,则AOB=( )度;若周角-1=600 ,则1=( ) 度。(2)从12时10分到12时20分,分针转了( )度。2、练习二
3、 下面都是用两块三角板组成的角,算一算它们各是多少度?3、练习三 计算下列角的度数。如下图,已知1=650 ,求2的度数。如上右图,已知1=600 ,求2的度数。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 角的计算解:解:AOB= 1+ 2=450+ 900=1350解:2 =AOB 1=630300=330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
4、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学重难点: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教学过程: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2、生活图片欣赏。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2)抽象出圆。(PPT)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初步认识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1、
5、初步感知: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2、圆规画圆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2)认识圆规(PPT)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板书:点长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
6、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板书:定点动点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7)师演示圆规画圆。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8)学生再次画圆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
7、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3)教师演示(用“线钉”)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2)圆的构成确定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
8、学习的圆?(生上台指圆)3)演示:(PPT)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三)圆的特征揭示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板书:半径圆心5、学生演示画“半径”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学生
9、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为什么?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1)学生讨论2)媒体展示解释2、人文素养的培养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2)媒体演示。3、圆的归类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2)讨论反馈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四、总结梳理通过今天的学
10、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圆的初步认识定点点圆心(o)位置动点长半径(r)大小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材第60页例4。: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创设情境1.提问:(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2.教师出示: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
11、段是互相垂直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板书课题:画长方形)二、自主探究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
12、巡视,个别辅导。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三、实践应用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教材“练习十”第11题。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3.教材“练习十”第12题。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1)小组交流。(2)独立完成。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2)由代表汇报。(3)教师归纳并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P74-76教学目标
13、:1、从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出发,感受生活中圆形物品的特征。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3、通过正确使用圆规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4、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到几何图形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会用圆规画圆。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概念和画圆的技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单、视频、圆规、绳子、圆形物体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情景引入同学们,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会形成怎样的波纹呢?(圆形的波纹)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看到圆、发现圆,你在哪些地方看见
14、过圆?(先小组交流,后全班反馈)2.欣赏生活中的圆(媒体展示)你们看,这是老师搜集的一些素材,请大家欣赏。3.学生交流对圆形物体的感受和对圆的认识4.揭示课题看来,生活中圆真是无处不在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走进圆的世界。(板书:圆的初步认识)二、尝试探究(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1.交流画法利用圆形物体画圆。利用细绳、图钉画圆。(机动)2.介绍生活中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展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师:体育老师经常在操场上画圆,他是怎样画圆的呢?(媒体演示)老师演示用绳画圆。师:那老师也试试看,在黑板上画圆。(一端用图钉固定在黑板上,另一端用细绳扎上粉笔,拉直绕一
15、圈。)师:借助绳子画圆,只要固定一点,确定长度,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圆。(板书:固定一点,确定绳长。)认识圆心和半径。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给它取个名字叫“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这根细绳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半径”,用字母“r”来表示。(板书“圆心O,半径r”)3.引出圆规:生活中除了用这些工具来画圆,聪明的数学家们早在很久以前就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二)尝试用圆规画圆1.介绍圆规的构造(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一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是用来旋转的。)学生第一次尝试画圆师: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画圆?画一个圆不成功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会的同学可在小组内传授
16、经验,互相交流学一学。(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师巡视指导。)3.老师示范用圆规画圆师:请看老师是怎样规范画圆的?边看边思考你刚才的画法和老师的有什么区别?4.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画在作业单上),并交流画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5.师生边交流画法,边尝试第三次画圆。(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画一个“”,再把圆规两脚分开一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上,握住圆规的把手,把带有铅笔的脚绕固定的点旋转一周。)交流总结:画圆三步骤: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一周。6.学生第四次画圆请大家再一次拿出圆规画一个最漂亮的圆,画完后标上圆心“O”和半径“r”。学生展示,纠错师:画圆还要注意哪些地方?师:如果手捏住圆
17、规的两个脚来画,会怎么样?画圆会成功吗?师生小结:就像体育老师用的绳子要拉直,不能改变绳子的长度一样。在画圆时,应保持圆规的两脚距离不变,即半径不变。(三)探究圆的半径的特征1.小游戏:比一比:在同一个圆上,谁在30秒内画的半径最多?你发现了什么?(圆有无数条半径。)2.师:请你再量一量这些半径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四)问题解决师:小胖他们小队正准备做夺宝游戏呢!出示游戏图:(队员)(宝藏)对于这样的队形,你觉得怎么样?要使这个游戏公平,你能设计出一个好队形吗?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哪些本领?你有什么收获吗?四、课后作业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
18、作业单“我是数学小博士”和“我是小小设计师”中的任务。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集合思想方法
19、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
20、: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人。(板书: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
21、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四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