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食品风味物质.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食品化学食品风味物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化学食品风味物质.ppt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广义”的观点认为,“风味”主要是指由摄入人口腔的食物使人产生的各种感觉,主要是指味觉、嗅觉、触觉等所具有的总的特性,它包括了食物刺激人类感官而引起的化学感觉和物理感觉,认为是这些感觉的总和。第1页/共42页“更加广义”的观点认为,“风味”意指食物在摄入前、后刺激人的所有感官的综合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它包含了味、嗅、视、听等感官反应而引起的化学、物理和心理感觉,是这些感觉的综合效应。第2页/共42页 二、风味的评价 感官评定分析 色谱分析方法三、风味物质的特点:食品中的风味物质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1)种类繁多,相互影响。(2)含量极微,效果显著在水中乙酸异戊酯含量达到510-6mg/K
2、g,就会产生香蕉气味。第3页/共42页(3)大多数是非营养物质。(4)呈味性能与其分子结构有高度特异性的关系。(5)稳定性差,容易被破坏。第4页/共42页10.1 味觉生理一、味的概念 味感是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应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这种刺激有时是单一性的,但是多数情况下是复合性的。第5页/共42页 目前世界各国对味感的分类并不一致。日本:甜、苦、酸、咸、辣5类。欧美:甜、苦、酸、咸、辣、金属味6类。印度:甜、苦、酸、咸、辣、淡、涩、不正常味8类。我国:甜、苦、酸、咸、辣、鲜、涩7类。还有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分类有凉、碱味等。第6页/共42页 从生理学角度看,只有甜、苦、酸、咸
3、4类,辣味是食物刺激人的口腔粘膜、鼻腔粘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涩味是口腔蛋白质受到刺激而凝固时产生的一种收敛的感觉,与触觉神经末梢有关。这二种味感与甜、苦、酸、咸四种刺激味蕾的基本味感有所不同,但是就食品的调味而言,也可以看作是两种独立的味感。第7页/共42页 鲜味由于其呈味物质与其他味感物质相配合时可以使食品的整个风味更为鲜美,在欧美各国将鲜味物质列为风味增效剂或强化剂,而不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味感。但在我国食品调味的长期实践中,鲜味已形成一种独特的风味,故仍将鲜味作为一种单独的味感列出。第8页/共42页 至于其他的几种味感,如碱味、金属味和清凉味,一般认为不是直接通过刺激味蕾细胞
4、而产生,不列为单独的味感。二、味感的生理基础口腔内味感的主要受体是味蕾。味蕾的数目会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第9页/共42页 不同的味感物质在味蕾上有不同的结合部位,尤其是甜味、苦味和鲜味物质,其分子结构有严格的空间专一性要求,这反映在舌头上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的敏感性。位置:一般来说,舌在前端对甜味最敏感,舌尖和边缘对咸味较为敏感,靠腮的两边对酸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最为敏感(因人而异,并不一定绝对)。第10页/共42页 时间:人的味觉从味感物质刺激味蕾到感受滋味,时间仅仅需要1.54.0ms,比视觉、听觉、触觉都要快,这是神经传递的结果,而其他感觉的传递需要通过一系列次级化学反应来传递,因此比
5、较慢。第11页/共42页 三、味的阈值人对4种味感的感觉速度以咸味最快,苦味反应最慢,但是从对味的敏感性来看,苦味往往更容易被察觉到,这就涉及到一个味感强度的测量和表达问题,目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品尝统计法,由味觉专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品尝评定,得出一个统计值,并采用阈值味衡量标准。第12页/共42页 所谓阈值是指能够感受到该物质的最低浓度(以mol/m3,%或mg/kg单位表示),一种物质的阈值越小,表明该物质的敏感性越强。第13页/共42页10.210.2风味物质的分类及特征一、甜味和甜味物质一、甜味和甜味物质1、甜味:用甜度表示2、甜味物质 分为天然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第14页/共42页 糖及
6、其衍生物、非糖物质(1)山梨糖醇(2)甘草(3)甜叶菊苷(4)氨基酸和二肽衍生物(5)糖精:其钠盐、铵盐更甜(6)甜蜜素 第15页/共42页 二、酸味与酸味调味料1、酸味:PH在3.0下,酸味强烈2、酸味物质(1)醋酸(2)柠檬酸(3)苹果酸(4)酒石酸(5)乳酸 第16页/共42页 三、苦味及其苦味物质1、苦味:各种生物碱、糖苷、某些多烯类和氨基酸。小分子肽片断。2、苦味物质:(1)茶碱、咖啡碱、可可碱(2)啤酒中的苦味(3)糖苷类氨基酸和肽类苦味物质 第17页/共42页 四、咸味与咸味物质:食盐五、鲜味与鲜味物质1、鲜味:原味和香气以及质地协调时,可感觉到鲜味。2、鲜味物质:(1)鲜味氨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品 化学 风味 物质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