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则学习.pptx





《老子三则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三则学习.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又称老聃,春秋末期楚国人,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是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80年至前500年之间。道教兴起以后,老子又被奉为道教的开山鼻祖,尊称为太上老君。相传他母亲当年怀了72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老子一书,集中表现了老子的思想。第1页/共40页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以“道”解
2、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反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认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宣扬“涤除玄览”,祛除内心的杂念,让心灵虚空,心如止水,擦拭心灵的尘埃,才能洗心内照,不被外界的纷繁所搅扰,正真的平静,如信步林
3、间,如垂钓水旁。老子还主张“小国寡民”,他向往淳朴的民风,向往平等和平的社会状态。老子、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种最多的中国书籍。第2页/共40页(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2章)(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第58章)(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64章)1313老子三则点击播放点击播放朗朗 读读第3页/共40页(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第2章)13 老子三则注注
4、 释释译译 意意 选自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 年版,陈鼓应撰)。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又称老聃(dn),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又称道德经,或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之一,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哲学乃至世界思想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倾 相向,相对应。音声 音,指乐器奏出的音乐;声,指人发出的声音。一说音,指单一的声音;声,指协调的音节。随 随顺,跟从。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完成,长和短互相形成,高和下互相包含
5、,音和声互相调和,前和后互相随顺,这是永远如此的。第4页/共40页文意解析:这句告诉我们一个永恒的道理,那就是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同时两面性的存在又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1)如何看待老子所说的事物两面性?老子认为事物都具有阴阳两性,阳是显性比较活跃的,阴则是隐性比较沉寂的。比如有是阳无是阴,易是阳难是阴,长是阳短就是阴,高是阳下是阴,声是阳音是阴,前是阳后是阴。这是一种简单的分类方法,用阴阳简单地将事物分为两类。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存在的,也就是它们都是相对的两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比较的标准和环境改变时它们就
6、发生改变了。第5页/共40页(2)事物两面性是相对存在的,要如何来把握呢?在前面关于事物两面性的解说中,我们一起认识了阴阳的分类,并认识到了两面性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存在的。要真正地把握好两面性,首先要树立一个全局观念,就是“合二为一”的观念,其次用三分法的思维来作判断。三分法就是要灵活地掌握事物两面性变化的条件,灵活进行区分。当我们都善于用三分法来认识世界时,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太极思维就形成了。第6页/共40页(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第58章)注注 释释译译 意意 极 究竟,道理。正 确定的标准。灾祸啊,幸福就依傍在它的旁边;幸福啊,灾祸就潜伏在它的里面。谁知
7、道它们的究竟,它们(之间)没有确定的标准。第7页/共40页文意解析: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吉凶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祸和福都是命运的安排,并且认为福是无法创造的,祸是难以避免的,这是比较消极的人生观。其实,老子所说的福与祸我们可以解读为吉与凶的观念,吉就是对我们自己有利的情况,凶则相反。没有永恒不变的吉与凶,人们应该遵循“道”即客观的自然规律去趋吉避凶,超越吉凶。第8页/共40页同学们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吗?你知道关于塞翁失马的故事吗?故事: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回来。大家都安慰他。他父亲说
8、:“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有一天,儿子在驯马时,一个不小心,竟从马上掉了下来,把一条腿摔断了。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其他年轻人全被抓去打仗,全都战死在沙场。儿子因腿骨折,免去了从军,因而保存了性命。对他来说,可算是因祸而得福了。这就是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第9页/共40页读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有何感想?(1)福祸相依、好坏共存,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2)“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因祸得福,否极泰来”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得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