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社会福利思想.ppt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观点福利经济学观点第1页/共39页主要内容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第二节 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第三节 新福利经济学第四节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第2页/共39页第一节 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中,福利经济学是最能体现经济学这门学科自身历史特性和学科发展轨迹的分支学科。它更多地被解释为一种将伦理学与技术分析应用相结合的学科。福利经济学以效用或功用理论为出发点,探讨并研究有关人类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问题。分为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前者为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为基础。后者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定理”为标志
2、。二者都关注两个最基本的问题:福利的界定,效用的定义。第3页/共39页一、福利与效用的基本内涵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社会福利”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它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效用经常和消费者偏好概念联系)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概念,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第4页/共39页(一)福利的经济学内涵简单言之,福利是一种利益或好处,
3、它可以是有形的物质或财富,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心理层面的正面的反应。福利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具有相对性。1、个人福利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它是正负效用的总和。个人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的数学公式:U=U(q1,q2,q3.qm;a1)第5页/共39页2、社会福利可将“社会福利”界定为一个社会中所有个体福利的总和。但因不同社会里文化和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差异,不容易答。社会福利可以被定义为所有人共同的效用满足之和,它是指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下资源配置和个人效用实现的结果。社会福利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也受政治制度的制约。社会福利的测量:经济学家采用个人的福利评价和效用的人际评价来描述
4、社会福利函数第6页/共39页(二)效用的内涵和测量经济学领域,效用是消费行为理论基本概,从本质上讲,效用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效用的基本内涵是指人(消费者)从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就越大。萨缪尔逊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幸福与效用是成正比的,而同欲望成反比)基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赋值来比较。第7页/共39页几种不同的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个人消费不同物品(或服务)得到的心理满足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效用单位来进行加总。(足球+啤酒,20,35)序数效用理论,效用本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5、根本不存在客观标准。序数效用理论是一种基数效用理论得到更广泛认同与应用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大多数新福利经济学家们所接受。由于序数派效用理论无法比较不同人之间的效用或心理满足,存在此缺陷。第8页/共39页(三)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经济学领域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消费者剩余本质是心理感觉,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意义离不开心理的满足和评价。幸福与效用密不可分。第9页/共39页二、个人利益与社会选择(一)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每个个体都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个体的目标实现,则社会利益也就自然达到最大化。然而,在一个社会里,人的利己行为会受到约束,而基于社会团体的
6、利他行为总是在道德上加以肯定推崇。.古典经济学看来,个人追求自我利益,为自身的利益着想并不是恶,但个人必须考虑到他与社会之间的连带关系。.使个人的幸福服从于如此广泛地为人所看中的整体的幸福。第10页/共39页边沁对个人利益和利己行为的论述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将个人利益置于共同利益的背景下来加以讨论。他说:“不理解什么是个人利益,谈论共同体的利益便毫无意义。当一个事物倾向于增大一个人的快乐利益,或为了这个人的利益。(就整个共同体而言),当一项行动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它减少这一幸福的倾向时,它就可以说是符合功利原理,或简言之,符合功利。”第11页/共39页(二)社会利益经济学无法同政策(或
7、政治)过程保持分离,在治理经济问题甚至社会问题时选择的对策,是福利经济学考虑的问题。就经济过程所采取的决策或选择,在民主制度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市场,就政法过程而言采取的决策则是投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市场和投票是两种最常见的社会选择形式。社会选择是人类在社会制度中做出的有关利益和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很多时候它是政治过程(投票、选举)的结果。好的社会选择不仅需要建立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也需要在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实现效率和平等的均衡关系。在给定的社会环境下,社会选择一般必须确定制度安排的优先性。第12页/共39页社会选择的机制问题从不同个体的偏好出发,最后实现社会的最优,是新福利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核
8、心问题。然而就社会选择两种机制的制度安排来说,有很多问题都要将在不同方面对福利结果产生影响。在公共政策领域,一个主要针对下层社会福利的政策方案很可能得不到中上层社会中的选民的支持。人们在这种分配中利益和处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第13页/共39页三、福利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一)福利最大化在福利经济学里,福利最大化就是效用实现的最大值,也就是收益成本比率的最大值。功利主义经济学,福利最大化意味着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也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选择。在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的体系里,福利最大化是指国民收入或物质财富的最大值。在新福利经济学体系里,福利最大化则意味着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第14
9、页/共39页个人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私人物品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优值取个人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私人物品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优值取决于公共物品消费者剩余值的最大化。前者主要受个人的效用评价影响,后者决于公共物品消费者剩余值的最大化。前者主要受个人的效用评价影响,后者更多受政治过程影响。更多受政治过程影响。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对个人而言,福利最大化意味着个人获得最大的幸福感或满足感;而对一个社会而说,福利的幸福感或满足感;而对一个社会而说,福利最大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最大化意味着福利资源分配效率或效益的最佳状态或最理想状态。状态或最理想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社会 福利 思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