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机自动化大连海事大学28735.pptx
《轮机自动化大连海事大学2873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机自动化大连海事大学28735.pptx(1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轮轮 机机 自自 动动 化化第二章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三章第三章 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第四章第四章 控制器的作用规律控制器的作用规律轮轮轮轮 机机机机 自自自自 动动动动 化化化化 基基基基 础础础础轮机自动化基础轮机自动化基础第一章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五章第五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第一章第一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轮机自动化基础轮机自动化基础1-1 引言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式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1 引言 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参与
2、的情况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即生产设备或生产过程)自动地按预定的规律运行。包括参数控制和程序控制 例如:(1)锅炉水位和压力保持在规定的范围或设定值上;(2)船舶的舵角按发出的舵令变化;(3)柴油主机的起动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4)分油机的排渣过程按预定的程序进行。ST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1.开环控制系统 Fig.1-1 控制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1)按给定值进行控制 (2)按扰动补偿进行控制2闭环控制系统 Fig.1-2 控制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有影响,即控制器的输出作用于控制对象,控制对象的输出(系统的输出)将送回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偏差进行控制。因此,又称
3、为反反馈控制馈控制。ST1-2 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3复合控制 Fig.1-3 在一个控制系统中同时采用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开环控制粗调 闭环控制细调ST1-3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ST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2.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方框图3.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1.控制对象: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冷却器)。系统的输出就是指被控对象的输出(或称被控量)。2.控制器(或称调节器):根据偏差按一定规律输出控制量,送至执行机构。它有两个输入,即设定值输入和测量值输入。偏差=设定值测量值3.3.执行器(执行机构):接受控制器送来的控制信号,驱动调节机构,作用于被控对象。4.4.测量变送器(测
4、量单元):将被控对象的物理输出量,即 被控量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也称测量输出),送到调节器,作为反馈信号。STFig.1-5a2.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特点:(1)信号传递的单向性;(2)闭合回路(闭环系统);(3)负反馈:反馈通道的信号与前向通道的信号相减。反之,则为正反馈。(4)控制单元根据偏差进行控制,因此又称偏差驱动。Fig.1-6 若控制单元、测量单元和执行单元合为一体,则称为基地式控制仪表;若三者分开,则称为组合式控制仪表。ST3.反馈控制系统的分类1.按给定值的形式:(1)定值控制;(2)程序控制;(3)随动控制。2.按动作方式:(1)连续控制;(2)断续控制(双位控制或多位控制
5、)3.按控制精度:(1)有差调节;(2)无差调节4.按变量数:(1)单变量控制;(2)多变量控制5.按系统性质:(1)线性控制系统;(2)非线性控制系统6.按应用理论:(1)基于经典理论的控制;(2)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3)智能控制(模糊、神经、专家、自学习控制)ST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1自动控制系统的稳态和动态 稳态被控量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状态(也称静态)动态被控量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平衡状态(也称瞬态)稳态(平衡)动态过程扰动变化平衡破坏控制作用克服扰动影响新稳态(平衡)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2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在动态过程中被
6、控量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或者说是从一个平衡态过渡到另一个平衡态的过程。Fig.1-8 根据过渡过程的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1)发散过程 (2)等幅振荡过程 Fig.1-14 (3)衰减过程 (4)非周期过程 其中,(1)、(2)称为不稳定过程;(3)、(4)称为稳定过程。3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 为便于系统分析,定义几种常见的系统输入信号:(1)阶跃输入:Fig.1-9 (2)速度输入:Fig.1-10 (3)加速度输入:Fig.1-11 (4)脉冲输入:Fig.1-12 (5)正弦输入:Fig.1-13 其中,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4自动控制系统过
7、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方法:给系统施加阶跃输入,得到系统过渡过程曲线,分析系统过渡过程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阶跃输入的原因:(1)信号的阶跃变化在实际中比较常见(近似的阶跃变化);(2)阶跃信号的数学处理比较简单;(3)阶跃输入对系统的工作最为不利。评定系统过渡过程性能指标的三个方面:(1)稳定性;(2)准确性;(3)快速性。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4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1)过渡过程评定指标 (1)稳定性:系统受到扰动之后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实际控制系统,至少要求是率减过程或非周期过程,以率减为佳。评定指标:衰减率,衰减比N(a)定值控制系统:给定值不变,外部扰动发生阶跃变化
8、;fig.1-15(b)随动控制系统:假定外部扰动不变,给定值阶跃变化。fig.1-16 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4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2)准确性:被控量偏离给定值的程度 评定指标:(a)定值控制系统:最大动态偏差emax;静态偏差ys fig.1-15 (b)随动控制系统:最大动态偏差emax;超调量;静态偏 差ys。fig.1-16 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4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3)快速性:评定指标:过渡过程时间 ts从扰动发生到被控量又重新 趋于稳定达到新的平衡态所需的时间 此外还有振荡频率、振荡次数等 fig.1-15 fig.1-16 1-4
9、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4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要求 3)过渡过程的性能指标的要求:(1)定值控制:(a)动态偏差和静态偏差要小;(b)衰减率最好在0.750.9之间;(c)过渡过程时间要短 (2)随动控制:(a)超调量要小;(b)过渡过程时间要短;(c)振荡次数要少1-4 自动控制的性能指标ST fig.1-3 复合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ST控制装置执行机构控制对象反馈装置被控量给定信号+-前馈装置扰动补偿外部扰动 fig.1-6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ST控制单元执行单元控制对象测量单元p(t)q(t)y(t)b(t)r(t)e(t)+-e(t)偏差信号 e(t)=r(t)-b(t)y(t)
10、被控量p(t)控制量f(t)扰动量f(t)fig.1-8 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STyt平衡状态过渡过程平衡状态 fig.1-9STtr(t)0Rtr(t)0Rttr(t)01/2Rt2fig.1-10fig.1-11tr(t)0fig.1-13 fig.1-12STr(t)01/hhh0时,称为理想的单位脉冲函数,记作(t)。r(t)0r(t)tth0 fig.1-14 过程曲线基本类型ST(a)(b)(c)(d)fig.1-15 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STyttt0yysy1y2y3y0根据衰减率 的大小可以判定过渡过程的性质:0,为发散振荡过程=0,为等幅振荡过程01,为率减振荡过程
11、=1,为非周期过程最佳衰减率:=0.750.9emax fig.1-16 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曲线STtstt0yy1y2y3ymaxyy0ysemax fig.1-5 电动仪表控制的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ST温度变送器控制器伺服放大器执行器蝶阀机构温度传感器 fig.1-5a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手动控制过程ST冷却器冷却器三通阀三通阀淡水泵淡水泵主机主机眼眼脑脑手手海水入口海水入口海水出口海水出口手动控制过程Fig.1-5b fig.1-5b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过程ST冷却器冷却器三通阀三通阀淡水泵淡水泵主机主机手手海水入口海水入口海水出口海水出口自动控制过程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
12、机构Fig.1-5STQ1V2Q2V1HF图图1-1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2-0 问题的提出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2-2 传递函数2-3 传递函数方框图等效变换2-4 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第二章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ST拉氏变换定理方框图结束方框图练习(10min)一阶惯性环节控制单元执行单元控制对象测量单元p(t)q(t)y(t)b(t)r(t)e(t)+-f(t)y(t)=F(r(t),f(t)为研究系统输出为研究系统输出y(t)随时间变化的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系统的特性,必须研究系统的律,以及系统的特性,必须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
13、模型。2-0 问题的提出STEND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任何一个物理系统都可以用一个微分方程进行描述,控制系统也不例外。例如:RCUi(t)UO(t)解解ST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RCUi(t)UO(t)ST当Uo(0)=0时,一般地,对于线性定常系统,可描述为:2-1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STEND2-2 传递函数 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用微分方程表示,但对复杂的微分方程,其求解过于困难,甚至无法求解。为此研究系统的复数模型,即传递函数。为把实数模型转换为复数模型,必须借助拉氏变换,即 Laplace 变换。ST 1.Laplace 变换 积分变换的一种,它把复杂的微分方程转换为简单的线
14、性代数方程。定义为:2-2 传递函数ST其中,s=+j;F(s)f(t)的象函数;f(t)F(s)的象原函数例如:2.常用拉氏变换:2-2 传递函数ST 3.拉氏变换定理:2-2 传递函数ST 条件:f(0)=0,即初始条件为0 条件:f(0)=f(0)=f(0)=f(n-1)(0)=0 4.拉氏逆变换:2-2 传递函数ST 可通过公式推导,但通常通过查拉氏变换表。如不能直接查到,则应先分解为部分分式和。例如:5.传递函数:2-2 传递函数STRCUi(t)UO(t)设Uo(0)=0,则2-2 传递函数ST 从以上可以看出,只要G(s)一确定,该电路(环节、系统)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便已确定
15、。因此,将G(s)称为该电路(环节、系统)的传递函数。2-2 传递函数ST传递函数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下面推导一般系统的传递函数:2-2 传递函数ST在初始条件为零的情况下,对两边求拉氏变换得:传递函数G(s)在复数域表征了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实际的系统,总有nm。即G(s)是复变量s的有理分式。2-2 传递函数ST将G(s)写成:其中,X(s)=0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也即对应微分方 程的特征方程;pi(i=1n)为X(s)=0的根,称为G(s)的极点;zi(i=1m)为Y(s)=0的根,称为G(s
16、)的零点。如果系统特征方程中s的次数是n,则称该系统称为n阶系统。2-2 传递函数ST传递函数的性质:1)分母次数n分子次数m,惯性所致;2)an,an-1,a1,a0;bm,bm-1,b1,b0取决于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3)传递函数反映系统的固有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传递函数反映系统的固有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传递函数反映系统的固有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传递函数反映系统的固有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系统存在的物理形式、输与系统存在的物理形式、输与系统存在的物理形式、输与系统存在的物理形式、输 入输出的形式以及初始条件无关;入输出的形式以及初始条件无关;入输出的
17、形式以及初始条件无关;入输出的形式以及初始条件无关;4)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若为复数,则必为共轭复数,成对出现;5)传递函数的拉氏逆变换实际上是系统的理想单位脉冲响应(简 称脉冲响应);6)传递函数在系统中 起信号的传递或转换作用。2-2 传递函数ST 由于传递函数反映的是系统的固有特性,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与系统存在的物理形式、输 入输出的形式以及初始条件无关,因此在研究控制系统时往往仅从系统的传递函数入手,而不去关心系统的结构形式。因为,对于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是:(1)系统的动态过程是否稳定,以及稳定程度如何;(2)系统是否存在静态偏差,以及静态偏差的大小;(3)寻找提高稳定性和减少静态偏
18、差的途径。传递函数的用途:(1)求系统或环节输出量的表达式;(2)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2-2 传递函数ST 6.传递函数的方框图:将一个环节用方框图表示,并将其传递函数写在方框中,便得到该环节的传递函数方框图;若用方框图描述一个系统,并将系统中各个环节用传递函数方框图表示,则得到该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G(s)Xi(s)XO(s)环节的传递函数方框图2-2 传递函数STG1(s)G2(s)G3(s)G4(s)P(s)Q(s)Y(s)B(s)R(s)E(s)+-F(s)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2-2 传递函数ST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的基本元素:(1)函数方框:方框中的传递函数表示该
19、环节的动态特性,其输出等于该环节的传递函数和输入的乘积。环节的输入会影响环节的输出,但输出不会影响输入。(2)信号线:带箭头的信号传递路线,信号线上标出其携带的信号变量。信号传递具有单向性。(3)引出点(交叉点,测量点):信号线的分叉点。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4)比较点(会合点):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代数运算,其输出等于各个输入的代数和。END2-2 传递函数ST又设系统的输入 x(t)=(t),即X(s)=1对Y(s)求拉氏逆变换得到系统的脉冲响应输出y(t)。设系统的传递函数为:则系统的输出:则2-2 传递函数ST对Y(s)求拉氏逆变换得到系统的阶跃响应输出y(t)
20、=(t)。那么系统的输出若nm,则在G(s)中至少出现s的一次方项。设G(s)=s假设对系统输入一个单位阶跃输入x(t)=1,即X(s)=1/s该系统在实际中不存在。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s)G1(s)G3(s)Xi(s)X1(s)X2(s)Xo(s)1.串联方框的等效变换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s)G1(s)G3(s)Xi(s)X1(s)X2(s)Xo(s)G(s)Xi(s)Xo(s)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s)G1(s)Xi(s)X1(s)X2(s)Xo(s)2.并联方框的等效变换G(s)Xi(s)Xo(s)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
21、效变换STG1(s)H(s)+3.反馈连接方框的等效变换X1(s)Xf(s)Xi(s)Xo(s)A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1(s)H(s)+X1(s)Xf(s)Xi(s)Xo(s)AG(s)Xi(s)Xo(s)反馈连接传递函数也称为闭环传递函数;若在A点断开,则为开环,开环传递函数为:前向通道 反馈通道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1(s)+Xi(s)G(s)Xi(s)Xo(s)Xo(s)若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H(s)=1,则称为单位反馈。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4.引出点的移动相邻的引出点可以前后任意改变次序相邻的引出点可以前后任意改变次序ABBA2-3 传递
22、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顺着信号传递的方向跨越环节乘以G(s)X1(s)X2(s)X3(s)G(s)X3(s)X1(s)X2(s)1/G(s)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s)X1(s)X2(s)X3(s)G(s)X3(s)X1(s)X2(s)逆着信号传递的方向跨越环节乘以G(s)G(s)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X1(s)X2(s)X4(s)5.汇合点的移动X3(s)X1(s)X2(s)X4(s)X3(s)ABAB相邻的汇合点可以前后任意改变次序相邻的汇合点可以前后任意改变次序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乘以G(s)G(s)X1(s)X2(s)X3(s)G(s)G
23、(s)X3(s)X1(s)X2(s)5.汇合点的移动顺着信号传递的方向跨越环节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乘以G(s)X3(s)X1(s)X2(s)G(s)X1(s)X2(s)X3(s)1/G(s)逆着信号传递的方向跨越环节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相邻的引出点和汇合点不可改变次序相邻的引出点和汇合点不可改变次序X1(s)X2(s)ABX1(s)X2(s)AB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逆着信号传递逆着信号传递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移动引引出出点点汇汇合合点点顺着信号传递顺着信号传递的方向移动的方向移动乘以 G(s)乘以乘以乘以 G(s)引出点和汇合点的移动原则:保持移动前
24、后的信息总量不变。引出点和汇合点的移动原则:保持移动前后的信息总量不变。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G3 G1 H1 H2_ Xi(s)Xo(s)_G2G3 G1 H1H2/G1 _ Xi(s)Xo(s)_练习1: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G3 G1 H1H2/G1 _ Xi(s)Xo(s)_G3H2/G1 _ Xi(s)Xo(s)_G1G21G1G2H1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_ Xi(s)Xo(s)G1G2G31G1G2H1 G2G3H2G1G2G31G1G2H1 G2G3H2 G1G2G3 Xi(s)Xo(s)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
25、(s)G3(s)G1(s)G4(s)G5(s)_+G6(s)_+X(s)Y(s)练习2:2-3 传递函数的方框图等效变换STG2(s)G3(s)G4(s)G5(s)+_G6(s)X(s)Y(s)练习3: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ST1.比例环节:环节的输出随输入成比例变化 xo(t)=kxi(t)其传递函数为:任何复杂的控制系统都是由最基本的典型环节所组成的。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ST(1)弹性元件:位移随外力大小成比例变化,比例系数取决 于元件的弹性大小。与输入输出无关。片簧片簧金属膜片金属膜片波汶管波汶管FFP2-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ST(2)节流元件:前后压力差的大小随气流量成比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轮机 自动化 大连 海事 大学 2873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