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防治技术.pptx
《水稻病害防治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害防治技术.pptx(9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页/共98页稻恶苗病稻恶苗病第2页/共98页第3页/共98页水稻烂秧水稻烂秧第4页/共98页第5页/共98页第6页/共98页稻白叶枯病稻白叶枯病第7页/共98页第8页/共98页第9页/共98页稻纹枯病稻纹枯病第10页/共98页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第11页/共98页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第12页/共98页稻粒黑粉病第13页/共98页稻曲病第14页/共98页水稻叶尖枯病水稻叶尖枯病第15页/共98页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第16页/共98页稻瘟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防治技术第17页/共98页一症状特点根据水稻受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
2、、枝梗瘟谷粒瘟。第18页/共98页第19页/共98页第20页/共98页一、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不形成明显的病斑,初期在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淡红色或黄褐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第21页/共98页二、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因水稻品种抗病性和气候条件不同,病斑分为4种症状类型。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第22页/共98页白点型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遇适宜温、湿度条件能迅速转变为急性型病斑,病斑白色或灰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第23页/共98页急性型多在感病品种上发生在温、湿度适宜及存在大量感病品种的条件下,易引起病害流行。病斑暗绿多数近圆形或不规则
3、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在叶片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遇干燥天气或经药剂防治后,急性型病斑转化为慢性型病斑。第24页/共98页慢性型:典型的稻瘟病病斑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三部一线是识别要点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第25页/共98页褐点型: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发生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不产生分生孢子第26页/共98页三、叶枕瘟 初为污绿色病斑不规则地向叶环、叶舌、叶鞘及叶片扩展,最后病斑呈灰白色。叶耳感病,潮湿时可以产生灰绿色霉层,病叶早期枯死,容易引起穗颈瘟。
4、第27页/共98页四、节瘟稻节初生褐色小点,以后扩大至整个节部,病节缢缩凹陷,变黑褐色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易折断,常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造成白穗第28页/共98页五、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呈灰黑色病斑穗颈瘟发病早的形成白穗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穗颈瘟发病晚的谷粒不充实。第29页/共98页六、谷粒瘟发生在稻壳和护颖上,以乳熟期症状最明显发病早的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后可蔓延整个谷粒使稻谷呈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秕粒;发病晚的病斑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第30页/共98页稻瘟病
5、诊断要点病斑呈梭形或纺锤型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称为崩溃部边缘褐色称为坏死部病斑外常有淡黄色晕圈称为中毒部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三部一线”是稻瘟病的典型病斑的识别要点第31页/共98页病原真菌病害第32页/共98页初侵染来源:(1)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病籽粒、病稻草上越冬,病籽粒和病稻草是次年稻瘟病的初侵染源(2)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成为初侵染源(3)带病稻种播种后容易发生苗瘟带病稻草可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附着在秧苗上或随风雨传播到秧田或本田形成叶瘟的中心病株病叶上的病斑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由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病规律第33页/共9
6、8页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减少菌源不播种带病种子清除田间及田边的病稻草,并在播种前要处理完不用病稻草苫房、盖窝棚、垫水口、捆秧等 防治措施第34页/共98页种子消毒: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50350倍液,室温下浸种242436 36 h h,每日搅动数次,然后用清水浸种催芽80%40280%402抗菌剂8 0008 000倍液浸种,早稻、中籼稻浸2 23 3天,粳稻浸种3 34 4天10%40110%401抗菌剂10001000倍液浸种48 h48 h防治措施第35页/共98页合理施肥不偏施和过多施用氮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施足基肥,早追肥,中后期看苗、看天、看田酌情施肥。合理排灌以水
7、调肥,促控结合,掌握水稻黄黑变化规律,插秧后根据土质排水晒田,肥田、黏重田可重晒,沙性田、瘦田轻晒或不晒水稻分蘖期要浅灌,合理浅灌可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减少无效分蘖,使水稻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化物减少,促进根系纵深生长。防治措施第36页/共98页药剂防治 防治苗瘟可用药液处理秧苗根部将洗净的秧苗根部浸泡在药液中10 min10 min,(5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800倍液 )取出沥干后再插秧,可预防早期叶瘟发生防治措施第37页/共98页叶叶面面喷喷雾雾叶瘟初期或始穗期叶瘟初期或始穗期75%75%三三环环唑唑可可湿湿性性粉粉剂剂375375 450 g/hm450 g/hm2 2
8、加水加水900 kg900 kg喷雾喷雾富士一号(稻瘟灵)富士一号(稻瘟灵)或或13%13%三环唑三环唑或春雷霉素或春雷霉素28%28%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复方多菌灵(多井悬浮剂)40%40%克瘟散等克瘟散等第38页/共98页植物检疫对象植物检疫对象2005年在黑龙江的桦南县和隹木斯效年在黑龙江的桦南县和隹木斯效区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的病害区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的病害稻白叶枯病第39页/共98页第40页/共98页症状症状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四种症状类型第41页/共98页第42页/共98页第43页/共98页普通型:典型的叶枯型症状分蘖后症状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侵染线,
9、后沿叶脉扩展病健交界处明显呈波浪状,黄褐色,最后枯白色,严重的可达全叶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第44页/共98页急性型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感病品种上病叶暗绿色扩展后全叶呈青灰或灰绿色,迅速失水后叶片纵卷、叶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第45页/共98页凋萎型一般不常见,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片叶先出现失水、青枯,然后其他叶片也相应地青枯剥开刚青卷的枯心叶,可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如折断茎基部用手挤压,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第46页/共98页中脉型在剑叶下13片叶沿中脉逐渐表现淡黄色可向上下延伸并向全株扩展成为发病中心抽穗前便枯死第47页/共98页病原黄单胞杆菌属短杆状、革
10、兰氏染色阴性寄主:水稻、杂草第48页/共98页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病稻草、稻桩越冬、传播:灌溉水和雨水发病规律第49页/共98页杜绝种子传病严禁从病区引种,做好种子消毒(1 1)80%80%“402402”抗菌剂20002000倍液浸种484872h72h;(2 2)20%20%叶青双500500600600倍液浸种2424 48h48h。防治措施第50页/共98页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丰产良种防治措施第51页/共98页培育无病壮秧减少病害的初侵染菌源选用无病的种子选地势高且远离村庄、草堆和场地上未发病的田块做秧田避免用病草催芽、盖秧、扎秧把肥水
11、管理应做到排灌分开,浅水勤灌,严防深灌、串、漫灌,适时烤田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过多防治措施第52页/共98页秧苗三叶期和移栽前3 35d5d各喷药一次零星发病中心的田块,应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多的田块应全田喷药防治在病害常发区,暴风雨后应立即喷药防治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策略 第53页/共98页药剂防治可选用的杀菌剂有20%20%叶青双、20%20%龙克菌、25%25%叶枯灵、10%10%叶枯净等。防治措施第54页/共98页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随着矮秆品种和杂交稻的推广,该病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高产稻区受害较重。发病后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少,秕谷增多,
12、一般减产10%10%20%20%,严重的减产30%30%以上。第55页/共98页症状从苗期至穗期都可以发生主要侵染叶鞘和叶片以抽穗前后发病受害最重第56页/共98页第57页/共98页叶鞘发病先在叶鞘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暗绿色,中央灰绿色天气干燥的条件下,病斑边缘褐色,中央草黄色至灰白色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为云纹状大斑块。症状第58页/共98页叶片发病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病斑外围褪绿或变黄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色似开水烫过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蔓延。症状第59页/共98页穗部发病轻者,穗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稻 病害 防治 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