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储量计算与管理.pptx
《矿山储量计算与管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储量计算与管理.pptx(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床不断进行生产勘探,矿石不断被采出,矿山的地质储量和生产矿量都处于变动之中,且随着探矿、采矿工作的进展而变化,同时随着不同时期矿冶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储量计算与储量平衡。为国民经济和矿山生产服务。第1页/共124页第一节 生产矿山储量的构成由矿产储量和生产矿量构成。矿产储量是经过地质勘探、基建勘探和生产勘探后,经勘查证实存在矿床(矿体),探明其空间分布、产状、形态、规模和质量,能为当前工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所开发利用的原地矿产资源量。它是矿山矿产资源量中已经勘查探明的矿产资源量的一部分。包括能利用储量和可能利用储量两部分。第2页/共124页能利用的矿产储量是指矿床内部技术经济条件
2、和水、电、运输、配套工业、市场产销等外部条件,当前工业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符合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及国家政策允许开发的近期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可能利用的矿产储量是指矿床内部技术经济条件符合我国当前工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要求,国家政策允许开发只因外部条件尚难合理解决,或开采加工工艺复杂,需要特殊技术措施,成本较高,工业综合开发利用,经济不合理;或国家政策,目前暂时不准开发;或经济上虽合理,但由于外部设施投资过大,国家和地方目前的经济条件尚物理开发,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外部条件的改善,可能利用的矿产储量定然可转变为能利用的矿产储量。第3页/共1
3、24页生产矿量指在探明能利用储量的基础上,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应采矿阶段的准备工作,根据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要求,计算相虚采矿准备工程系统内的可采矿量,作为矿山采掘(剥)切割设计和生产计划的依据。根据不同采矿方法的相应开采设施和工程准备程度,分为开拓、采准、备采三级矿量,或开拓、备采二级矿量。第4页/共124页开拓矿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能利用探明储量基础上,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开拓系统工程范围内及其所开采的邻近矿体,所计算的除永久性矿桂和暂不回采的矿柱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开拓工程进行采准的矿量。采准矿量是指在勘探程度达到相应级别的能利用探明储量和开拓矿量的基础上,完成设计所规定的全部采准工程和
4、辅助工程系统的范围内,所计算的除永久性矿柱、不同时回采的矿柱和开采条件复杂、技水经济无法开采的矿量,以及不符合回采顺序的块段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采准工程系统进行备采的矿量,它是开拓矿量的一部分。备采矿量是指按照采矿方法要求的顺序,做好全面回采、切割等采矿准备工作,所计算的除没有回采切割工程的矿柱及未有措施解决开采条件复杂的采场外的所有能利用已有采矿准备工程进行回采的矿量,它是采准矿量的一部分。第5页/共124页矿山矿产储量的构成关系对照图第6页/共124页矿产储量与生产矿量的划分标志、构成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在生产矿山,矿产储量的级别是衡量矿床勘查程度的标志,而生产矿量的级别则是衡量采掘(剥)
5、生产准备程度的标志。矿产储量是编制矿山采掘计划的基础,矿产储量的获得与级别的提高为三级生产矿量的获得提供了条件与依据;同时,采矿准备程度的提高,采矿准备工程的增加与施工又增加对矿块地质条件的了解,从而又提高了对矿床(矿体或矿块)的控制研究程度及其储量级别。第7页/共124页生产矿山的矿产储量除上述两大分类系统外,还有根据矿产统计工作的需要,从而分为:矿山的总诸量、可采储量、保有储量和新增储量等。矿山的总储量一般是指矿山基建设计初期,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交给矿山的累积探明储量,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将其称为矿山原地质总储量。可采储量指在当前工业生产采矿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从能用的或可能利用的探明储量中
6、采出的部分。探明可采探明储量采矿回收率保有储量指探明的矿产储量扣除开采和损失量后的实际储量,它反映矿山矿产资源的现实情况。新增储量指矿山生产建设中相对以往年度新探明的矿产储量。升级储量指在原探明储量基本的基础上,经进一步生产勘探和研究后,储量级别升高的储量,它反映矿山年度间的成果变动情况。第8页/共124页第二节 矿产(地质)储量的计算首先要了解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下面先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第9页/共124页储量计算储量计算 -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矿体圈定及块段划分储量计
7、算参数的确定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计算方法储量精度估计及其评价方法储量精度估计及其评价方法第10页/共124页概念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它是国家和地方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与资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施资源宏观调控,安排矿产勘查计划、矿山开发与生产计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第11页/共124页一一.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与分级(一一)若干基本概念若干基本概念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是现行可采或潜在可采的天然产出于地壳内或地表的固、液、气态矿产物质的堆积
8、体(美国矿业局,1996)。储量储量(reservesreserves)已查明且具有现行可开采价值的那一部分资源量(同上)。矿产资源总量=能利用的储量+暂不能利用的储量+尚未发现的资源量第12页/共124页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含义含义 就是根据矿产资源及储量矿产资源及储量精确性及可靠程度、工业用途及技术经济可行性的不同,对矿产资源及储量所作的详细划分。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的的意义意义 客观地反映了由于不同的观测尺度、勘查技术手段及其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在精度和可靠程度上的差别;反映了国民经济对于具有不同工业用途的矿产资
9、源和储量的不同要求;便于全国性的矿产储量统计、规划、平衡,保证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第13页/共124页(二二)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依据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依据l1.1.资源及储量资源及储量的地质研究可靠程度的地质研究可靠程度 对储量的地质研究程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在我国的储量规范中是指矿体的局部地段(块段)。根据1)矿体外部形态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2)对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和研究程度;3)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矿产储量。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7766-1999)中,则分为勘探、详查、普查和预查4个调查阶段。相应的地质可靠程
10、度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编码依次为1,2,3,4。第14页/共124页 2.2.矿床技术经济研究程度矿床技术经济研究程度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将之分为:可行性研究(1)预可行性研究(2)概略研究(3)第15页/共124页l3.3.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在我国的矿产储量分类中根据矿床开发的经济意义将其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我国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则分为:经济的(1)边际经济的(2M)次边际经济的(2S)内蕴经济的(3)经济意义未定的(?)第16页/共124页第17页/共124页(三三)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分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
11、分1.1.总则总则(9292年)的储量分类年)的储量分类能利用储量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业技术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的法规、政策,暂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划归这一类是因为:矿贫、矿薄、难采、难选冶及外部条件差。第18页/共124页总则总则(9292年)的储量分级年)的储量分级根据储量分级三标准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准确、详细、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级。其中: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
12、是地质勘探阶段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设远景规划的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依据。E级为远景资源。第19页/共124页新新总则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内蕴经济资源量内蕴经济资源量 矿产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
13、经济资源量(333)。预测资源量预测资源量 经预查,依据已有资料分析对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也是资源量的一种,属潜在矿产资源。第20页/共124页新新总则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2)2)基础储量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第21页/共124页新新总则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经济基础储量经济基础储量 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即经预
14、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扣除之后为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与储量中的3 个类型呈对应关系,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第22页/共124页新新总则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边际经济基础储量边际经济基础储量 即内部收益率介于国家或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第23页/共124页新新总则总则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中的资源
15、量和储量的划分3)3)储量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及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第24页/共124页第25页/共124页第26页/共124页(P187表)第27页/共124页第28页/共124页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一)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复杂的矿体分割转
16、变为体积与之大体相等、矿化相对均一的形态简单的几何体,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得储量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计算出矿产(矿石或金属)储量来。(二)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是: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体(或矿段)面积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Q=VD或金属量P:P=QC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第29页/共124页三、矿床工业指标的确定(一)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和内容1矿床工业指标的概念及意义矿床工业指标,简
17、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它是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标准。也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确定可采范围的重要依据。第30页/共124页意义:矿床工业指标能保证合理地圈定矿体、计算储量正确地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减少损失确定最优的矿床开采方案,从而获得最高经济效果第31页/共124页2工业指标的内容矿床工业指标可归纳为如下三类:第一类:与矿石质量有关的,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出矿
18、品位或入选品位等;第二类: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允许厚度等;第三类:其它的,如一些综合指标:最低工业米百分率(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还有个别矿种所需规定的特殊标准,如铬铁矿的铬铁比、铝土矿的硅铝比,煤矿的挥发分、灰分、发热量,耐火材料矿产的耐火度、灼减量;与采矿条件有关的采剥比、开采深度等。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第32页/共124页1)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2
19、)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第33页/共124页3)矿体最小可采厚度矿体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原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4)夹石剔除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
20、大厚度。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此厚度的夹石则合并于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5)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是指块段或单工程中对产品质量和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6)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与主有用组分共(伴)生的,具有综合利用工业价值的其它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第34页/共124页7)剥采比剥采比(剥离比),指矿床露天开采时,剥离的废石体积与采出每单位重量的矿石数量的比,即剥离量与矿量的比值。单位为立方米/吨。大于此指标者,则不宜露天开采,应考虑地下开采8)最最低低工工业业米米百百分分率率。它是对矿体厚度(米)与品位(%)乘积要求的综合指标。当品位
21、值为克吨(贵金属)时,称为最低工业米克吨值。它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远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薄而富矿体(矿脉、矿层):当其厚度与平均品位乘积等于或大于此指标时,则圈为工业可采矿体。所计算储量原为表内储量,否则划入表外(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第35页/共124页(二二)确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原则确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原则1.必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凡是经济上允许的,且采、选、冶技术工艺又能提取回收的各种有用组分,都应综合利用;2.应保证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可能性主要是指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体以及矿石品级、类型分布区适合进行工业开采,并能进行分别选冶;经济上的合理性
22、是指矿山企业在生产期间能获得合理的利润。3.对矿石实行优质优用,凡具有一定规模又能单独分采、分选的均应分别开采,制定分别开采的指标。4.矿床工业指标是动态的,其必须随具体情况而变化第36页/共124页(三三)制定品位指标的方法制定品位指标的方法1.类比法(经验法):类比法(经验法):根据现有类似矿床实际生产的品位指标和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对比确定的方法。适用条件适用条件:有用组分简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不复杂的矿床;急待建设,来不及取得试验资料的小型矿山详查阶段计算储量时应用优缺点:优缺点:优点:优点:简单,节省人力、时间。缺点:缺点:选取的指标难以准确。第37页/共124页2.价格法(静态经济计算
23、价格法(静态经济计算法)法)根据从矿石中提取一吨最终产品(精矿或金属)的生产成本不超过该产品的价格的原则来计算。右式中:Sd、Zd 为1 吨精矿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元/吨);Se、Sp、Sd 为1吨矿石应偿还的地勘费用、开采成本和选矿成本(元/吨);q 为选1吨精矿所需矿石量(吨),即选矿比;如果最终产品是精矿时:SdZdSd=(Se+Sp+Sd)qq=Cd/CpKd(1-Kf)(Se+Sp+Sd)Cd/CpKd(1-Kf)ZdCpmin(Se+Sp+Sd)Cd/ZdKd(1-Kf)Cd、Cp、Cpmin为精矿品位、矿石平均品位和 最低工业品位(%);Kd、Kf为选矿回收率和开采贫化率(%)。第
24、38页/共124页3.方案法方案法,其过程为:根据矿床的特点和样品分析资料,拟定几组品位指标方案;根据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和拟采用的采矿方法确定可采厚度和剔除夹石厚度;按不同方案计算储量和矿石品位;不同方案的综合分析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指标方案。第39页/共124页方案法的优缺点:优点:是在一系列经济技术指标的基础上选定的,比较完善。缺点:若指标选择不当会使结论有一定的主观性;计算工作浩繁。方案法的应用条件:有完整的化学分析、技术加工试验及各项生产技术指标等原始材料。第40页/共124页四.矿体圈定矿体圈定 在储量计算图上把矿体空间形态位置,即矿体边界线确定下来的工作,称为矿体圈定。(一一)矿
25、体圈定的原则矿体圈定的原则1.矿体圈定必须建立在对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矿体空间分布、形产状及其变化特点有用组分和伴生组分空间分布规律控矿地质因素的研究2.圈定矿体必须以各种原始地质资料为依据;3.圈定矿体必须严格按照工业指标进行;4.具体圈定时还应按照上级下达的规定进行,不得任意改动第41页/共124页(二)矿体边界线的种类零点边界线:矿体尖灭点的联线。一般情况下,它与矿体自然边界(矿体与围岩界线明显)或外边界线一致,表示各矿体大致分布范围。可采边界线:是指可供开采利用的矿体(矿块或块段)边界线内边界线:连接边缘见矿工程所形成的边界线,表示由勘探工程实际控制的那部分矿体分布范围。外边界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 储量 计算 管理
限制150内